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

五月十八日,研究院新開科目的考試開始了。本來畢懋康以爲來考試的學子不會太多,因爲終究只有兩科。不想最後竟然參加考試的有六千多人,絕大多數都是來參加文史科考試的。

當他將情況報告給皇帝后,朱由校大感興趣,決定擴大文史科的招生人數,新開一個國文院。

而這個國文院的院長,則成了一個香餑餑。葉向高就對這院長之職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而他的學生孫承宗則認爲老師年紀大了,應該好好享福,還是由弟子服其勞的好。

這兩位大佬在前,其他人雖然有些膽寒,但還是通過各種手段,比如通過魏忠賢,或者王承恩,向皇帝表示,自己也很願意當這個國文院的院長。朱由校看到王體乾呈上來的名單,十多個名字,竟然還包括剛剛從登萊回來的袁可立。

朱由校笑道:“亂彈琴,袁師接着要回登萊的,也在這裡湊什麼熱鬧,難道要朕換登萊巡撫。”

王體乾也笑道:“袁巡撫本來是到兵部述職,聽說了國文院的事以後,嚷着現在登萊已經是安如泰山了,自己也想好好過過教書育人的日子了。”

朱由校道:“不行,登萊換人朕不放心,你去和袁師說,再呆三年,等建奴徹底平定後,就讓他來京師大學堂,想當什麼隨便他挑。”

魏忠賢笑道:“聖上,其實奴婢覺得袁師倒不是真的想當這個院長呢。”

朱由校點頭道:“朕明白,袁師上次要從登萊建一條長期航線,直通朝鮮進行貿易,被朕拒絕了,他這是在鬧情緒呢。沒辦法,現在朝鮮的商業都是由軍隊後勤管的,朕也沒辦法讓登萊插手。對了,廠臣,你把菸葉種植的事交給登萊吧,上次不是說山東那裡適合種菸葉嗎?這樣也可以平復一下袁師的怒火。”

魏忠賢道:“聖上,上次已經把菸葉種植的任務交待給永平府了。”

朱由校道:“沒有關係,永平府的依然不變,再對袁師說,登萊能夠產多少菸葉,我們就收多少菸葉。”

魏忠賢急道:“陛下,到時候賣不出去,可就積壓壞掉了。總還是要給個數量才行,就象永平府,我們給他們的數量是一年五千擔。”

朱由校嗤笑道:“五千擔,你看你搞五萬擔能不能賣出去,你太小看這東西的威力了。你只要算一下,全國的男人一多半都會抽菸,那一年是多大的量。放心收購,不過要注意質量,你們的菸廠還是加緊造機器,蓋廠房,招工人吧。”

五月三十日,閱卷完畢後,共取了文史科四百多名學生,雜科一百名學生。而這時國文院也正式成立,院長是葉向高(掛名),具體負責的是右春坊中允錢謙益,他是萬曆三十八年探花,文采不錯,倒也合適。

國文院又分爲文學班,史學班,戲曲班。而張岱和凌濛初兩人,一個進了史學班,一個則進了文學班,算得上是得償所願。

至於國文院的教師,那就真的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了,閣臣中的孫承宗當然算一個,還有工部都水司主事吳炳,太常少卿阮大鋮,右中允周延儒,內閣中書姜雲龍……只要是有文名的或者是精於戲曲的,都被葉向高收羅了進來。

朱由校對文史戲曲倒是沒有多大興趣,只不過是先把人才收在裡面,以防一日要用。但雜科就不同了,他將一個個學生都叫來詢問專長,結果很滿意,發現了幾個對機械製造有天賦的學生,直接把他們塞入器械科,讓他們去幫助改良蒸汽機。而且還有兩個學生擅長於套印技術,被他派去研究印刷機去了。

而同時進行的的考試是武進士考試,但名字改了,叫做講武堂招生考試。考試分成武術,器械,軍事知識三項,由孫傳庭親自監考,結果呈上去後,朱由校選擇了三項皆優秀的考生一百多名,以及前兩項特別優異,第三項一竅不通的七十多名,共兩百人,加入講武堂。

五月二十八日,講武堂正式開學了。山長當然是朱由校,副山長則是孫傳庭和盧象升,只是盧象升在遼東,所以實際負責的是孫傳庭。

各部隊抽調的軍官共有兩百多人,所以講武堂第一期學生共有四百二十八人。在拱極城旁邊的講武堂,進行了開學典禮。

朱由校來到臺上準備講話時,全體學員都站了起來,孫傳庭大叫一聲:“敬禮!”學員們齊刷刷地舉手,朱由校看着這整齊的隊伍,心裡感慨道,這就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的武力班底了,我也是校長了。

朱由校回了一個禮,孫傳庭叫道:“全體坐下,聆聽陛下訓示。”

朱由校走到鐵皮喇叭前,說道:“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爲今天是講武堂開學的日子。爲什麼講武堂會很重要呢?因爲講武堂和以前的武學是完全不同的。朕要在講武堂裡,培養出新式的大明武官,一種與以前的武將完全不同的武官。”

“很多學員也許會發現,在講武堂的門外,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這讓很多人感到莫名其妙,不貪生怕死朕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大家都不是想要爲國效力,從而升官發財嗎?”

“那爲什麼要掛這麼一幅對聯呢?因爲朕以爲,軍隊應該是國家,人民的保護者,我要求你們,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護國保民的事業,今天在這裡開這個講武堂,唯一的希望,就是創造出一支新式的軍隊,來保護中國,保護中華民族,將中國的疆域擴大到我們能看到的地方,將中國的文化推廣到我們能到達的地方!”

“所以這副對聯是朕對你們的希望,朕希望你們成爲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最有力的保護者,用你們手中的劍,爲我們的國家,民族取得生存的空間,爲我們的文化傳播保駕護航。”

各種求,謝謝支持!抄襲了黃埔軍校的對聯,希望大家不要反感。

第十六章礦稅之議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橋與水運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隸平地運動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會議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五十六章 孫屠夫的第二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三章 大餅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九十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四)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二十一章 籌備報紙第十二章 攻山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第兩百二十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上)第十五章貪生怕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兩百三十六章 《忠貞大將軍》第兩百一十四章 收復河套(完)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龍江將軍第六十九章 範永鬥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五十一章建奴惡毒第四十二章 敗奢寅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兩百五十八章 拍賣開採權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團歸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七十六章臺灣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復河套(三)第兩百零七章 收復河套(十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兩百八十七章 緬甸歸順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第三章兵仗局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四十章 內閣的衝突第兩百七十五章 攻下舊港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五十一章建奴惡毒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三百零二章 溫泉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二章 初見第兩百零六章 收復河套(十一)第八十章 天啓二年的殿試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三十九章 交稅光榮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肅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龍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歐洲方略第三百五十二章 遠交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七十七章遼東大敗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一百零四章談判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二十五章 東江清兵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兩百九十七章 與權閹的對話第三十五章 講武堂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兩百零四章 收復河套(九)第兩百六十二章 追擊林丹汗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三十六章 野豬皮要發瘋第五章 錦衣衛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戰託木斯克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六十五章辦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