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水滸傳》

朱由校大笑道:“朕知道你和他關係好,不用在這裡假裝嫉妒。不過,他本來就應該要忠心。”

魏忠賢立即說道:“三十多歲的年紀,聖上將他選拔入內閣,統管全國兵馬,他當然應該忠心。就象奴婢,得聖上如此信任,如果竟然敢有任何不夠忠心之處,那一定會受全天下人唾罵。”

朱由校又笑道:“朕也知道廠臣忠心,你不用表,朕心裡也明白的。走吧,我們去兵器局,朕要專心搞實驗去了。”

隨後的日子裡,朱由校真的就開始埋頭進行實驗了。而新的課本正在由葉向高組織人進行修改,修改後的章節都交由朱由校審定後再定案。準備在天啓五年春季用於全國的新式學堂。

而針對寡婦再嫁和貞潔牌坊的爭論還在進行着,看這架勢,在天啓五年之前,支持再嫁派只怕還是不能佔據上風,不過王承恩彙報後,朱由校毫不以爲意,先讓他們吵着,新的觀點顯然不可能那麼容易就被大多數人接受的。反正聖旨已經頒佈下去了,寡婦再嫁如果受到阻撓,可以自己鳴鼓喊冤(這種可能性太小),也可以由錦衣衛巡查人員直接告到當地官府,將阻撓者抓去一頓板子打下,幾十塊錢一罰,自然也就乖乖地聽話了。

至於貞潔牌坊的發放問題,那就更簡單,所有的貞潔牌坊發放,必須由通政司審定,錦衣衛查實,那就斷絕了地方官員串通作案的機會。

而近衛軍新兵輪戰的工作也在有條有理地進行,後金現在已經龜縮到了遼瀋的小塊區域內,不斷地派使者來向大明求和,甚至願意重新稱臣,退回邊牆以外,只希望朝廷能夠先給予米糧,以供搬遷。

內閣來請示皇帝,朱由校笑道:“告訴他們,同樣的錯誤大明不會再犯,除非奴酋自縛,解散軍隊,交出武器,讓近衛軍接管遼瀋。否則都給朕打回去。”

努爾哈赤又如何會願意自縛來朝,更不可能解散軍隊和交出武器。見騙糧食的方法不起作用,更加加重了對漢民的壓迫,使得更多的漢民通過錦衣衛的幫助逃往了遼南。

至於黃克纘,纔剛剛來到南海。他將經略府建在臺灣島的大員,先熟悉南邊水軍的情況,準備進行海軍的改制。

而孫承宗已經前往宣府鎮,就任綜理宣大山西陝西軍務總督。

由徐光啓主理的修訂曆書之事也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審定階段,應該可以在天啓五年前完成。

朱由校的來到,確實讓兵器局的各項研究都有了一定的進步。不是因爲他懂,其實對有些東西的瞭解,他現在已經遠遠比不上專門研究的學生或者工匠了。但架不住他前世學的東西先進呀,他雖然不精通某一項,但他知道事物的發展方向呀,所以偶爾提個建議,那是一提一個準。兵器局從孫元化三人到普通工匠,都對皇帝陛下佩服得五體投地。兵器局已經有傳言說,皇帝是天上智多星下凡,無所不知,無事不曉。

是的,這時候《水滸傳》早已成書,而且流傳得比較廣,智多星吳用的名字許多人都聽說書先生講過。雖然皇帝當然應該是天上星宿下凡,但現在的皇帝陛下如此的聰明,只有用智多星下凡才能解釋。

朱由校聽到彙報後,倒是不大在意,不過《水滸傳》已經成書兩百多年的事他倒是才知道。前世他是看過《水滸傳》的,裡面的英雄好漢的行徑看得他熱血賁張,恨不得大聲叫好才行。直到朱嘯天和他談了一次話後,他纔對《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有了一些別的看法。

當時朱嘯天是這樣對他說的:“對水滸裡的人物,你要辯證地看,比如宋江題反詩裡說,他年若得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他要報仇,就要搞大屠殺,老百姓和他有仇嗎?憑什麼要血染潯陽江口。”

“爲了賺秦明上山,宋江設計冒充秦明把青州城外數百家百姓全數殺死,房屋放火燒燬栽贓陷害給秦明,秦明的老婆孩子都被官府殺害,不得以只有歸順。這是英雄應該做的事嗎?這些事哪一條稱得上好漢所爲?”

當時朱嘯啓反問道:“宋江確實不怎麼樣,但象武松,李逵,魯智深這些人不都是好漢嗎?”

朱嘯天笑道:“你仔細看一看,他們可有濫殺無辜的情況?武松殺的張都監全家都該死嗎?李逵劫法場時殺死的百姓都該死嗎?魯智深如果沒有濫殺無辜,圓寂時留下的偈語做何解?有一句話說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宋江僞善而且陰險毒辣,手段卑劣,這樣的人下面會有多少好人,可想而知呀。”

“我們中國人常常有一種奇怪的想法,如果生活不如意,官府腐敗,就會認爲,皇帝和大臣們都是好的,而壞的是下面的小官。這種想法我想皇帝和大臣們應該是很喜歡的,但事實絕對不是這樣,皇帝和大臣如果都是好的,那下面的官員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正是因爲朱嘯天的這一番話,使得朱由校穿越後一直想的就是要當一個好皇帝,管好大臣,這樣皇帝和大臣都不是壞人以後,下面的官員也相應的不會壞到離譜。至少從錦衣衛,東廠,廉政公署,經濟調查局的反映來看,他這個皇帝當政的時候,官員貪污腐敗,徇私枉法的情況,至少比爺爺萬曆帝在位時要好得多。

他現在想到的是,後世大家都對水滸英雄持讚賞的態度,少有象朱嘯天這樣看法的人,那現在的人也應該差不多。那麼可不可以發動一下,開展一場正確認識水滸英雄的大運動呢?

通過這場運動,一是可以讓大家意識到,如何辯證地看待問題,而不是人云亦云。二是可以化解人心中的戾氣,使這個社會更加和諧。三是可以引起大家對宋朝史實的重視,促進宋朝歷史的研究,進而到各朝歷史的研究,給後世留下詳細的史料。

各種求,謝謝支持!如果你喜歡《水滸傳》,那我告訴你,我也喜歡。

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三十九章 交稅光榮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長第八十八修鐵路和製造流民第七十六章臺灣第五十五章 開會第三十九章遼東開發公司第兩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決定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八十五章誰是鄭成功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七十二章談判(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崗學堂調查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稅(七)第兩百五十一章 武裝到牙齒的僱傭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議院(下)第六十六章開學演講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銳利亞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五十六章建奴來援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學城的雛形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與分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兩百二十五章 《兒童保護法》(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兩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一百零五章備戰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歸來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爲仇敵第四十七章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第六章 檢舉箱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一百五十三章 賭博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擊第兩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聽證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議院(下)第八十四章 大戰之前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十四章第一個新年第三十八章 以血還血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戰西班牙第兩百三十七章 戲劇的宣傳作用第三百四十八章 佔領鄂木斯克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長的科學研究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七章白蓮教亂第十七章 游擊戰第一百八十章 查稅(六)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九十四章神炮滿桂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來援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九十二章 兄弟鬩於牆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來了第兩百四十一章 漢蒙聯手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戰第五十四章 刑罰世輕世重第四十五章戰海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開啓民智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林人不得報考大學堂第十六章救兵來也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稅(四)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九章 一月平教亂第五十九章 黃花峪殲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