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

方從哲道:“陛下,您還是要時時提點我等才行,小事臣等可以商量着辦,事稍微大點,還是要陛下點頭才行呀。”

朱由校道:“涉及四品以下官吏的任命和懲罰,都由內閣和九卿一起做決定。注意,是大小九卿,作決定的方式就是廷推的方式,投票的方式,大小九卿一人一票,六部尚書另加一票,閣臣三票,按最高的計算。”

“每次處理結果都要記檔,朕會隨時翻閱,四品及以上官員處理由朕來主持。一省之事內閣處理,但所有與軍隊有關的事,必須報告給朕。”

方從哲心裡大喜,面上卻一幅沉痛的樣子:“臣等當盡心盡力,只希望陛下能早日重掌中樞,千萬不可費太多時日。”

朱由校笑笑沒有說話。他心裡明白得很,朝臣巴不得自己當甩手掌櫃,不過他自己知道自家事,論到智力謀略什麼的,那和朝臣們比起來是遠遠不夠。不如抓大放小,放他們去管理,說不定比自己事必躬親要強得多。而自己也可以加緊攀升科技樹,早日讓大明在科技方面超過西方。

第二天,朱由校果然說話算數,小朝會沒有參加,直接去了寶鈔司。寶鈔司裡面,宋應星正帶着幾個研究院的學生在忙着,看着皇帝來後,就要跪下。

朱由校笑道:“起來,不要一副奴才相。早在京師大學堂就說過了,作揖即可,跪什麼跪。”

宋應星站起來作了一揖道:“陛下,學生等已經熟悉了造紙的過程,也已經修改了一些流程,現在產出的紙雖然不如宣紙,但勝在便宜,而且寫字效果很好。而陛下所說的墨水在用鵝毛筆書寫後,效果很好。”

宋應星是個不論在哪方面都有興趣,都能知道一些的所謂通才。而朱由校最欣賞他的一點是,不管是做什麼實驗,他總是記錄得清清楚楚。每一次所用的材料,外面條件,時間,記錄在紙上誰看了都一目瞭然。朱由校認爲這纔是做學問的樣子。所以宋應星先是在農學班裡當班長,然後又被朱由校“發配”到寶鈔司來造紙。

朱由校看了看新造的紙,問道:“原料容易找嗎?”宋應星答道:“陛下,用竹子就行,竹子易得,而紙質較好,其它如桑皮,麻和秸杆也可以用來造紙。”

朱由校拿起一支鵝毛筆,沾了一點墨水,在紙上寫了幾個字“學而時習之”,然後仔細看了一會,發現並沒有出現墨水滲出的情況,滿意地點了點頭。

宋應星拿出一支竹筆,竹枝下面插着兩個逐漸收窄的小金屬片。他說道:“這是陛下曾經說過的鋼筆,學生試驗了很多次,發現雖然比鵝毛筆能書寫更多的字,但筆尖太硬,只怕不適合大多數人書寫。”

朱由校拿起來,又寫了幾個字“不亦樂乎”,說道:“就是要硬纔好,這鋼筆雖然寫出來的字不如毛筆好看,但是書寫容易呀,以後在學堂裡可以毛筆和鋼筆混用,學生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

宋應星撇了撇嘴角,朱由校寫出來的字實在是太差,和毛筆字比起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他說道:“如果僅僅是要求會書寫,鋼筆確實比毛筆方便,而且對紙張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只是我中華漢字,如果沒有了美感,那麼就好象是差了些什麼。”

朱由校大笑道:“朕以後要在全國推廣鋼筆,當然,這個現在只能算是沾水筆,我們要用一個管子把墨水裝着,然後就不用帶着墨水瓶了,這個只怕要等橡膠找來後才行。”

宋應星詢問了一會道:“陛下,如果用羊腸子裝墨水,是不是也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朱由校想了想說道:“你們可以試一下,在我想來,羊腸子應該沒有那麼好的彈性,但你們試一下,說不定也可以找出更好的辦法。”

宋應星拿個小本子記了下來,然後說道:“陛下,學生等按照陛下的吩咐,試着製造了新的草紙,請陛下鑑定一下。”

朱由校看着手裡的泛着紅色的草紙,揉了一下,覺得軟硬適宜,應該還不錯。於是問道:“你們平時用過這麼柔軟的草紙了嗎?”

宋應星羞笑道:“學生等平時都是用的竹籌。”

朱由校也笑了笑道:“讓寶鈔司大量生產這種草紙,先供應宮內,然後開始對外出售,朕相信這是一門能賺大錢的生意。”

宋應星也笑道:“陛下,如果賣得太貴的話,學生們是用不起的。”

朱由校道:“早期當然會賣得貴一些,這時只有那些達官貴人才會買,一般的平民應該是不會買的。等以後產量高了就可以賣得便宜些,多中取利呀。你們不用擔心用不起,寶鈔司賣草紙的利潤你們一直佔半成,你們自己分配這半成利潤,大家很快就都是大富翁了。”

宋應星連忙擺手道:“陛下,這都是學生等按陛下所說的方法制造出來的,利潤應該歸陛下所有。”

朱由校搖搖頭道:“這天下都是朕的,朕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朕只是提供了一個思路,而你們纔是具體的研製人,你們出了力當然應該得到報酬。你們還可以不斷地改進工藝,降低成本,這樣你們分得的利潤就會更多。”

宋應星他們一共有十個人,分草紙的半成利潤,確實很快就能富起來。朱由校深知,靠無償奉獻就想讓人用心做事,那純粹是做夢,只要嚐到了發明創造的甜頭,憑中國人的聰明勁,在自己的超前意識的指導下,有什麼東西不能發明出來呢。

宋應星還想推辭:“陛下,君子言於義,小人才言於利,學生等不想收下這半成份子,請陛下將它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吧,救濟貧民也好呀。”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臥底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萬古長如夜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戰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殺皇太極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後繼地貪污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三百二十章 聯軍第二章 搶功第六十二章兵器的進化第一百九十四章 糧食儲存署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兩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兩百六十七章 賊不走空第十章袁崇煥的旅程(爲感謝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一併謝謝各位親的支持!)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季攻勢的失敗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四章 平定西南(謝謝各位支持!還有一章專門感謝第一盟主!)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一百六十二章 聽證會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兩百七十一章 軍事安排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六章 對廣寧失守的處理結果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兩百一十四章 收復河套(完)第三十六章 野豬皮要發瘋第一百四十八章 菸草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臥底第一百一十一章 遊西苑第七十八章 失廣寧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兩百四十八章 對蒙古策略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三章 大餅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的決定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兩百九十七章 與權閹的對話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一百六十二章 聽證會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紅薯餵豬第一百零五章備戰第九十七章 獻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薩克第三章兵仗局第七十四章 查抄餘波第一百五十七章 蝦夷和苦夷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崗學堂調查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八十六章 大家一起賭第六十章 減租遇到了新問題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寧願對你不好第兩百九十七章 與權閹的對話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遠交第一百一十章簽訂和約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五十九章 蒸汽輪船第一百八十五章 議東林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後繼地貪污第兩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穩第九十三章南蠻胴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兩百五十二章 攻佔雅庫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