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

徐光啓道:“其實這農業合作社先期是不需要太多投入的,陛下準備一共彙集多少股金?”

朱由校道:“朕想要十萬股,一股一千塊,共計一億塊錢。”

徐光啓道:“應該不會用到這麼多,農家需要的是東西而不是銀錢,只要提供工具物資等就可以了。而且陛下可以乘機將鹽的售賣也加入到農業合作社中,那麼很快就可以達到收支平衡。”

朱由校道:“鹽的售賣一直用的是開中法,如果改變售賣方式,會不會影響到邊區的糧食供應問題?”

徐光啓道:“上次臣詢問過邊區的糧食問題,現在因爲我軍收縮到山海關,導致現在需要長途運送糧食的地區只有遼東。而遼東軍中糧食供應現在已經全部由遼東開發公司負責,楊嗣昌已經完全摒棄了開中法,而糧食已經有了剩餘。而陝西糧食自給有餘,孫傳庭已經在爲他們的馬鈴薯和紅薯找銷路了,而宣府等地已經和他們簽訂了糧食供應協議,全國各地,開中法已經沒有再存在的必要了。”

朱由校道:“如果鹽的售賣加入進來,那麼就真的不需要太多的啓動資金了。那麼這個農業合作社倒是有了額外的用途了。”

方從哲問道:“陛下所說額外的用途是什麼?”

朱由校道:“養廉銀,農業合作社的股東朕準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內宮和權貴,一部分是官員。”

葉向高道:“陛下,官員中只怕大部分人都拿不出股金來。”

朱由校笑道:“把鹽的售賣加進來的話,原來準備的一億塊就可以大大打折扣了。朕準備籌備三千萬塊錢,由內宮和權貴來認購,佔比五成,另外五成按官員等級發放養廉銀,只是不需要湊股金。”

葉向高道:“原來是乾股呀,臣明白了。那意思就是在職時就有養廉銀嗎?”

朱由校道:“朕準備不但在職時有養廉銀,退職後也應該有,不過退職後的就是養老金,養老金不再由農業合作社來負責了,就由朝廷來出,一直到逝世爲止。但只要有貪腐行爲,養廉銀要全數追回,並附加利息,一年三成六,利滾利。”

方從哲大喜道:“陛下,檢舉箱加上這一條,可就是防止貪腐最好的辦法了。”

朱由校道:“重點是執行,檢舉箱一定只能由單獨的機構負責,不能與地方官員掛上任何聯繫。所有的檢舉信都只能由東廠收集整理,再上報給朕,這樣能最大程度上防止有人徇私舞弊。”

衆人開始討論起檢舉箱和養廉銀的問題,把本來應該討論的減租的事卻放在了一邊。朱由校和他們討論了一會後,想了起來道:“減租的事,各個方面都要抓緊了,報紙的事,朕會安排王承恩負責,那開明地主帶頭主動要求減租的由誰來負責?用移民來威脅地主減租的事誰來負責?”

葉向高道:“臣倒是認識一些有良心的士紳,如果臣寫信動員一下,他們應該會主動提出減租的。”

黃克纘殺氣騰騰地道:“臣願意來督促移民問題,順便嚇一嚇那些地主。”

朱由校道:“移民之事,本來就與兵部有關,你督促移民就行了,至於嚇地主的事,還是算了吧。把移民工作做好了,自然地主就會軟下來的。”

下一期的報紙上,出現了一篇措辭嚴厲的的編者按。指出減租之事,勢在必行,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如果不願意減租的地主,朝廷將會讓其佃戶移民到其它地方,讓其田地荒蕪。

在行政事項中,通報了國子監祭酒劉思源,煽動國子監監生衝擊太廟,擾亂視聽,形同造反。皇帝仁慈,只是除去了他的官職,流放到日本。

而在讀者來信中,也刊登了幾個地主的信,提出佃戶貧苦,堅決擁護朝廷減租的決定。

整個風向爲之一變,黃克纘以兵部名義下文各地方,要求將盡量多的無地農民移民到臺灣和遼南各地,由兵部負責護送。

而戶部則下文,各地移民到達移民點後,由戶部負責提供前期所需的費用,在三年內還完即可。而各農戶所有產出,都將由一個名叫農業合作社的商社進行收購,而所需物資工具,也將由農業合作社提供。

朱由校準備將各地的王公貴族召集起來,開一個大會。各位王爺按規定平日是不能進京的,但朱由校下旨命令進京當然是可以的。

一個多月後,連最邊遠的肅王朱識鋐都趕到了京城,於是在雲臺先召開了宗室大會。

宗人令是福王朱常洵,朱由校的親叔叔。朱常洵三十多歲年紀,只怕有快三百斤。他對着皇帝行禮後,喘了半天氣,總算平靜下來。

他開口道:“陛下今日召集我等來京城,是因爲有大事與大家商議,現在我們請族長爲我們講話。”

朱由校看着他又喘了一會氣才平靜下來,心裡不由得有些憐惜之意。這個叔叔在原本歷史上的結局他倒是知道的,被起義軍煮了吃掉。他想現在應該不會這樣了,自己也算是救了他一命了。

他收回思緒道:“各位都是大明藩屬。按祖制,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嫡長子還好,旁支庶子,常常有不得溫飽之虞,朕心甚憐之。”

能來這裡的當然是嫡長子,但家中諸子中,也有特別喜歡而不是嫡長子甚至不是嫡子的,心裡也憂其日後的生活,聽得皇帝如此說,自然打起精神,仔細來聽。

“朕當然不可能改變祖制,但此等乃家事,朕欲給每位宗室子弟一份長遠的富貴,想出了一個辦法,特意來與各位叔伯兄弟一起商議。”

衆人都說道:“請陛下明言。”

朱由校道:“朕欲打造一個商社,專門負責貸款給農家,並買賣農家所需和產出。這門生意朕相信各位都能明白其中的利潤和長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一起幫朕來建成。”

請投推薦票,謝謝各位的支持!

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六十四章 顏思齊第七十七章遼東大敗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擊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一百一十四章揚州地震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五十六章建奴來援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國有必伸之理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十五章貪生怕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十六章救兵來也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兩百三十七章 戲劇的宣傳作用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兩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九十一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五)第五十一章 專利第一案(一)第四十七章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九十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四)第八十章 天啓二年的殿試第一百八十章 查稅(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聽證會第九十二章協從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六十四章大考試第兩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九十五章 多說無益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五章體育鍛煉第兩百六十二章 追擊林丹汗第八十四章遼東與西南第二十九章 鉛筆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四十五章 蘇州抗稅(一)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兩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勢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戰西班牙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八十一章 盧象升第兩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四十三章 戰成 都第四章 平定西南(謝謝各位支持!還有一章專門感謝第一盟主!)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八十四章 大戰之前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三百一十二章 孫撫民的失敗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駕法律之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華人哭不如外族哭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二十八章京師大學堂(二)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二)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兩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兩百四十一章 漢蒙聯手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規討論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