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談判(二)

納茨滿口答應:“請欽差大人放心,我們會專門派領航員跟隨你們一起。不用擔心導航的問題。”

孫承宗搖了搖頭:“不,不,不,我們不願意把這生死攸關的問題交到別人手裡,所以我們需要你們的導航術,拿來與我們的觀星術對照才行。”

納茨搖搖頭,導航術是航海中最重要的技術,這東西如果讓中國人掌握了,那就可能沒荷蘭人什麼事了。

孫承宗開始循循善誘了:“特使,我們只是想要驗證我們的觀星術是否正確,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你們都不答應,讓我很懷疑你們的誠意呀。”

納茨不確定地看着孫承宗,想要從他臉上看出些端倪,孫承宗滿臉誠懇地說道:“特使應該知道,我大明一直是禁海的,一直到隆慶年間纔開海,我們不需要去各處貿易就能滿足所需,我們皇帝其實還想要禁海呢。”

納茨想了想說道:“這事太大,我要回去請示才行,不知道欽差大人還想要什麼,一併說出,我好彙報給總督大人。”

孫承宗問旁邊的陳士瑛:“你去過巴達維亞,你看看紅毛還有些什麼東西比我們好?”

陳士瑛知道他的意思,於是回答道:“荷蘭船的火炮威力極大,他們的火銃也很不錯,似乎可以讓他們送一些我們仿造。”

於是孫承宗對納茨道:“火炮和火銃也送些來吧,火炮送一百門,火銃送五百支,如何,製造技術也一併送來吧。”

納茨搖頭道:“這個不用請求總督我就能作主,可以送些火炮和火銃,但製造技術不能給你們。”

孫承宗笑道:“沒有技術,那你們送的火炮和火銃用壞了怎麼辦?那不就變廢鐵了。”

納茨知道明軍用的火繩槍威力小,射速慢,而在和明軍的戰鬥中並沒有使用什麼有威力的火炮,如果真把火炮和火銃製造技術送給明軍,那以明朝恐怖的人口基數,很快就能讓荷蘭人面對明軍沒有任何優勢。

納茨道:“這事真的沒有辦法辦到,那個導航術還可以商量,這個沒有辦法商量。”

孫承宗笑道:“不要急,說不定你們總督會認爲可以呢。如果你們願意,我們可以劃一塊地方給你們,仿效澳門,專門作爲你們的通商之地,如何?”

納茨意志很堅定:“我們確實想有一塊固定的通商之地,但關於軍事方面的問題我真的作不了主,請欽差大臣體諒。”

孫承宗見他口氣略有鬆動,心裡明白其實他也並不是完全不能作主的,自己提出的條件他應該可以接受,但其實現在明軍的火炮和火銃並不比荷蘭人的差,所以說道:“那如果不能送來火器的製作技術,那稅金可就要多一些了,就按八成算如何?”

納茨回道:“欽差大人,如果按八成算的話,不是比我們在外面接到的價錢更貴了嗎?這樣我們何必與大明通商呢,在外海接貨就行了,不行,最多五成。”

孫承宗上次想爭遼東經略結果敗於王在晉之手,心中常有遺憾。不過從那次事件他知道了皇帝要的是辦實事,爭利益。

雖然說堂堂大國天子象個商人一樣錙銖必較有些不象話,但他也知道皇帝當家的難處,就象京師大學堂吧,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是全免的,以皇帝的高要求來計算,一年的支出是非常可觀的,錢從哪裡來?當然要靠大臣們從各處弄錢了,只要能弄到錢,就能讓皇帝滿意。

他已經做好了功課,所以不慌不忙地說道:“如果你們靠走私和搶劫確實能弄到一些商品,可是你能保證數量嗎?你能保證沒有人反抗嗎?再說我們現在是不想理睬你們,如果我們真的出動大軍,一日就可以剷平你們在澎湖的勢力,到時你們搶劫商船的事就要一起算賬了。”

其實荷蘭人不管是在許素心手裡拿貨也好,搶劫商船也好,最大的問題就是數量,中國的貨物運回歐洲至少獲利十倍以上,而從許素心手裡拿貨,其實也有高達六七成的錢讓許素心拿走了,所以對於稅錢其實他們並不太在意,只要量足,稅錢相對於賺到的錢來說,真的只是毛毛雨。

當然納茨認爲孫承宗所說的一日剷平只是個買面子的話,他也不戳破他:“只要欽差大人能給我們一塊地方讓我們專心做生意,稅錢也是可以商量的,不如六成罷,這樣大家都好。”

孫承宗道:“我們不但劃一個地方與你們專門通商,而且還會保護你們的安全,這樣好的事,拿你八成不算多吧。特使如果這樣的條件都不答應,那就請回吧。”

納茨心裡本來對八成這個稅率已經認可了,既然孫承宗現在如此堅持,也就順水推舟:“欽差大人,既然您一定要堅持,那就按您的要求吧,稅率定爲八成,不過我們不需要你們保護,我們自己會象澳門一樣築城保護自己。”

孫承宗見他答應,這才鬆了一口氣:“澳門城防是由佛郎機人自己負責的,但城內各種管理都是我大明負責的,所以對你們荷蘭人我們也還是照此方法,除非你們城裡沒有一箇中國人,那你還和誰去做生意呢?”

納茨想了一想,城裡有中國人,那中國人要設立官府管理也無可厚非,再說澳門也是如此,於是就默認了。

納茨又道:“欽差大人,不知道準備劃哪個地方給我們荷蘭人呢?”

孫承宗笑道:“不急,還有事呢,你們在上次從漳浦外海一共掠去了我們一百五十八人,不知道這事你們準備如何處理呢?”

納茨道:“掠去的大明人我們會送回來,請欽差大人放心。”

孫承宗沉下臉來道:“輕巧地一句送回來就完了嗎?人你們當然要送回來,同時還得賠償他們才行。”

納茨回道:“我們願意賠償他們的損失,請欽差大人指示應該如何賠償。”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六十八章要錢不要官的滿桂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兩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十一章 軍制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兩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轉變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兩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二十五章 東江清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閉城大搜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三百三十九章 驛站第六十六章開學演講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議東林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五十八 北虜犯延安第兩百四十九章 僱傭軍的組成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九十七幕府來援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肅王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稅(四)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第五十八 北虜犯延安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七章白蓮教亂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一百零八章 論孝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戰第二章 減租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兩百三十八章 對蒙古的分化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一百五十七章 蝦夷和苦夷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轉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開啓民智第四十四章先下蓋州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稅(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兩百二十四章 倭國的勞工輸入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四十六章 馮夢龍第兩百二十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上)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與分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兩百八十章 金字紅牌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二十三章遷安新村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復河套(四)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七十八章 失廣寧第二十七章 講武堂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三章 大餅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託木斯克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