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談判(三)

孫承宗道:“死亡賠一千兩銀,受傷按其受傷程度賠償四百到一千兩銀,其它賠三百兩銀。限於一個月內送回,遲一天每人加五兩銀。”

納茨暗想怎麼會要這麼多銀,不過現在重點是要通商,這些都是細枝末節,所以也滿口答應。並且提出,大多數大明人都在澎湖,可以在五天之內送回,以表達荷蘭人的誠意。

孫承宗這才命人拿過地圖道:“這裡是皮山島,島的東北是銅山所,西南這一塊劃給你們。可以築城駐守,但不得有水軍。”

納茨對這個地方很滿意,但對沒有水軍這一點提出抗議:“我們沒有水軍,如何保護我們的商船。”

孫承宗道:“你們可以在島上佈置軍隊,至於海上商船的安全,不是有銅山所嗎?我們可以保護你們的安全。”

納茨道:“那我們的水軍保護自己的商船可以嗎?”

孫承宗笑了:“當然可以,但是我國水軍將會擊沉任何未經允許駛入澎湖和小硫球地區的船隻,這點先要和你們說清楚。”

納茨倒不在乎這點,明朝水軍雖然在澎湖打敗了入侵的荷蘭人,但那都是用的陰謀詭計,如果荷蘭兵船護送商船進來了,相信明朝絕對不會找死來攻擊荷蘭人的。由此可見確實不能把火炮和火銃的技術交給明朝人。

於是基本事宜就商量完畢,但納茨還真不能作主所有事情,所以提出要回一趟巴達維亞。孫承宗反正又不急,於是答應下來,不過要他先把澎湖掠去的明朝人先放了。

納茨回到澎湖,和萊爾森交換了一下看法,萊爾森也認爲不能將火炮和火銃技術交給明朝,並派了最快的船送他回爪哇去,自己則派了一艘船將澎湖的明朝難民送回到廈門,卻沒有提賠償的事。

納茨回到巴達維亞,向總督彼德遜·昆彙報了談判的基本情況。總督拿着備忘錄,一條一條地仔細看,看完後說道:“造船和導航術可以給明朝人,他們的商人很喜歡出海經商,但他們的政府根本就不願意走向海洋,這東西給他們並不會改變什麼,再說,現在從中國到巴達維亞的線路已經有很多中國船在跑了,難道你還會擔心他們象我們一樣走遍全球嗎?我聽說他們都認爲天圓地方呢,還沒有地球的概念,這個倒是不用擔心。”

“火炮和火銃技術絕對不可以給他們,這樣會給我們造成麻煩的,讓他們繼續用着大刀吧,這樣大的國家,如此多的人口,如果都象我們一樣文明開化,那將是全世界的噩夢。讓他們沉睡在他們的夢裡吧。”

“皮山島本來我們就準備佔領的,只是上面人太多才不得不放棄,現在劃出了一塊地方,至少我們和葡萄牙人一樣有了一個基地。至於稅率的事就按他們的吧,他們貪婪的官員不知道要在這裡刮多少銀子,到那個可憐的皇帝手裡的不會剩下多少了。”

“掠來的明人放回去沒有問題,賠償也沒有問題,這些小事就不用和他們作對了,不過我們的海軍必須要能護送自己的商船,不然海盜會讓我們白忙一場。他們不是說要擊沉進入特定水域的軍艦嗎?那就讓他們來吧,碰了幾次釘子以後他們也就會安靜下來了的。”

納茨見和自己心裡想的也是差不多,連忙恭維道:“總督大人真是遠見卓識呀,那我就按這個意思去簽訂協議吧。”

總督笑了:“簽訂了協議,最後還是要看實力,協議簽訂後,就讓萊爾森繼續護航商船,但澎湖還是還給明朝人吧,這地方其實並不適合做一個基地。”

納茨回到廈門,就照着孫承宗的意思簽訂了協議,支付了被掠走的明人的賠償,並將造船圖紙及導航技術及海圖交給了明朝人。孫承宗則帶着他們來到皮山島,將地方劃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僱傭大明人幫他們修築城堡。

然後他派出幾隻沙船,從廈門分別前往巴達維亞和大泥,下港,宋卡,那空等地,以驗證導航術和海圖。而這時萊爾森則帶人撤離澎湖,孫承宗命人進駐。

四個月後,派往各地的船隻都回來了,證明導航術和海圖都是正確的。而這時荷蘭人的城堡也已經建築完畢,因爲孫承宗專門組織了一些人管理荷蘭人僱傭的民夫,導致荷蘭人花了更多的錢纔將這個名爲皮山的城堡完成。

孫承宗任憑納茨在城堡牆上安裝火炮,只是面對銅山所的一面不準安裝,納茨安裝火炮的目的本來也是要對付海面,所以也就聽從了安排。

孫承宗在城堡靠近銅山所的那一面修建了一個檢查繳稅所,由稅務署直接來人設立。所有從陸地上來的商人經過檢查後,必須交納一成的商稅,而同時會統計貨物數量,收取荷蘭人八成的商稅。

納茨暗暗冷笑,大多數商人都會從海上而來,如果明朝人只從這個陸地的關卡收稅的話,那荷蘭人可就賺大了。

然而,他的冷笑很快就凝固在了臉上。因爲銅山所的巡檢船開始在皮山堡周圍遊弋,而且巡檢密度極大,這樣商船根本沒有辦法逃過巡檢。而且大量走私的商人也沒辦法靠近皮山堡。

納茨向孫承宗提出抗議,當然他的理由是巡檢司的船影響了商船的正常操作。孫承宗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在碼頭再檢查吧。“

納茨沒有辦法,只好同意在城堡的碼頭上設立了一個巡檢司,由銅山所和稅務署來人聯合組成,負責收取海上來船的稅收。

而這時的萊爾森則在外海遊弋,遇到一艘中國船,就命令他們停下來,然後只准他們駛向巴達維亞。在收到納茨貨物已經裝妥的消息後,大搖大擺地駛向皮山島。

孫承宗命人叫來納茨道:”不是說由我們負責保護商船的安全的嗎?爲什麼你們的戰船也駛入了這個地區。“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四十七章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一百四十六章 湯九州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九十二章 兄弟鬩於牆第四十二章 敗奢寅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一百一十章簽訂和約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七十九章濟州島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稅(五)第四章又遇見你第兩百三十八章 對蒙古的分化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歸來第二十一章 紅丸案第兩百四十三章 對羅剎國的擔憂第九章 順天府減租第五十四章 刑罰世輕世重第十五章 年前雜事第兩百零七章 收復河套(十二)第三百一十章 初見哥薩克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四十九章近衛軍的初次失利第三百零二章 溫泉城第兩百八十七章 緬甸歸順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一百二十章 覺華島之戰(上)第二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安排第兩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來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二十七章 初到遼東第七十七章遼東大敗第一百二十章 覺華島之戰(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鍋端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人永遠正確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練第五十八章建奴敗績第一百零七章 身體髮膚論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兩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島第七章白蓮教亂第十八章 冶煉鋼鐵第兩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九十三章南蠻胴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三章 大餅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戰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六十二章 賣地的設想第八十一章 盧象升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歐洲方略第兩百一十二章 收復河套(十七)第六十二章 賣地的設想第九十二章 兄弟鬩於牆第一百六十章 東方領土問題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讓第五十八章建奴敗績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臥底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設化龍城第兩百九十三章 銀行無限放款第一百三十三章 準備突圍第兩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勢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兩百九十九 科舉與文化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一百四十八章 菸草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三百零二章 溫泉城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十一章 軍制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兒島第三十九章遼東開發公司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軍學校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二章 搶功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兩百五十八章 拍賣開採權第三百零八章 全軍動員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紅薯餵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