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

而遼東的問題,朱由校在接到盧象升的信和報捷後,和內閣中人及六部尚書開了一個小會,商討遼東方略。

內閣中只有韓爌一人認爲應該迅速平定遼東,打到努爾哈赤聽話爲止。而方從哲則覺得應該穩紮穩打,先在遼南立住腳了再說,葉向高和孫承宗支持方從哲的策略。

六部中禮刑工三部沒有太多發言權,而徐光啓和戶部尚書何宗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則贊同方從哲的觀點,他們要麼知兵,要麼知道朝廷財政的窘況,當然明白慢慢來纔是最好的。

於是朱由校派李朝欽前住遼東傳旨,並親自寫了一封信給盧象升。

李朝欽先往蓋州宣旨,朱由校先是給近衛軍士兵發了犒賞五十萬塊,然後要求一定要守住蓋州,這是底線,如果後金增兵攻擊,則由覺華島增兵支援。

然後李朝欽帶着劉興治來到復州,李朝欽現在貴爲秉筆太監,本來傳旨是輪不到他這種級別的人的,一般隨便派個人就行了,但朱由校很重視劉興祚投誠這件事,所以派了他前去。

劉興祚被封爲遼南總兵官,主管金覆蓋海四州,劉興治等人均封爲參將或者遊擊,也都在劉興祚手下聽令。而李延庚則被封爲兵部車駕清吏司主事,這是個正六品的文官,李延庚非常滿意,當然不是因爲官職,而是因爲他可以不在遼東了,也就不用和他的父親兵刃相向了。

劉興祚原來在後金本來是三等總兵官,現在投誠後官職照舊,而且不象在後金時隨便一個牛錄額真都可以欺負他,他當然沒有什麼不滿意的。而朱由校交給他的任務是在復州以南特別是金州以南召集遼民墾荒,要求能夠滿足遼南軍隊本身的需要。

而跟着李朝欽來的還有一大船的玉米種子和紅薯馬鈴薯,司苑局指導的老人及各種農具。只要守住南關,那麼金州以南後金是絕對不可能派人來搶的,所以先在金州以南進行墾荒。

最後李朝欽來到了東江鎮,朱由校命令毛文龍密切注意後金動向,一旦後金有侵擾朝鮮之意,立刻報告總參謀部。

而後金在海州和塔山鋪受挫後,皇太極和莽古爾泰受到了努爾哈赤的訓斥和處罰。但努爾哈赤一時也沒法去進攻蓋州,只能先命嶽託守好海州,不讓明軍北上即可。

這樣一來,遼南一下,明金攻守之勢轉換,後金反而要擔心明軍北上攻擊。而遼東的漢民,則在楊三等人的鼓動下,不斷地從後金佔據的地方向南逃去,與原來歷史不同的人,現在逃到遼南的人數遠遠超過了逃到東江鎮的人數。

而這時王在晉的重城也基本上修築好了,重城修成,使原本就固若金湯的山海關又加上了一把金鎖。而覺華島的第二師的存在,使得後金根本不敢從遼西走廊前往山海關。

後金從遼南遼西和朝鮮這三方都受到限制,這時候朱由校加緊給後金套上最後一道枷鎖,他派了工部員外郎施邦曜前往蒙古,與林丹汗進行商談。

施邦曜陛辭後,先來到薊遼總督王象乾處。王象乾七十多歲,已歷經四朝。他常年與蒙古人打交道,所以施邦曜先要來請教他。

密雲的總督府衙門,王象乾親自在門口迎接,這對於七十多歲的他來說已經是極難見的了,而對施邦曜來說更是難得的榮耀。

施邦曜伏地見禮後起身道:”不敢勞煩王公親迎,小子慚愧呀。“施邦曜才三十多歲,在王象乾面前確實可以稱得上小子。

王象乾笑道:”我不是因爲你是欽差纔來見你的,只是我曾經聽聞爾韜(字)可是有神助之人,所以纔來門口一見。“

施邦曜曾經被上官刁難,命令他在五天內拆掉一座至少要一月才能拆掉的大屋,結果第五天時突然颳起大風,竟然將大屋給完全吹倒,上官以爲他有神助,所以不敢再刁難他。

王象乾這樣說不過是玩笑話,其實這施邦曜爲人正直,既不媚上也不欺下,又不參與拉邦結派之事,王象乾一直都很欣賞他,所以才親自在門口迎接的。

兩人入室坐定後,施邦曜將來意說明,王象乾想了想道:”撫虜之事,其實並沒有什麼訣竅,虜貪利忘義,只能以利驅之。“

施邦曜道:”王公一直以來都提倡用銀來買建奴之頭,那麼如果下官欲要以虜制奴,該如何行事纔好。“

王象乾問道:”皇上是如何交代你的?“

施邦曜回道:”皇上說,一是不能墜了我們的威風,二是保證不能讓北虜偏向建奴,三是用最小的代價交好北虜,讓他們用人頭換銀糧。“

王象乾點點頭道:”皇上天生聖明,先是用王在晉守山海關,然後攻佔遼南,加強東江,現在又派你來聯絡北虜,這樣建奴就會被壓得死死的了,不用我們打,只要讓他們搶不到糧物,他們就不戰自潰了。“

施邦曜也連連點頭:”確實如此,如今建奴只有請降一途了。“

王象乾不屑地笑道:”請降,那也要我們準呀?有些大臣只知道說仁義,卻沒想到仁義也是要分對象的,象建奴這種,比之蒙古又有不同,如其請降,不過是想喘上一口氣再來反判罷了。打蛇不死,反受其害,這樣的事可千萬不能做呀。“

施邦曜道:”這個皇上說過,建奴必有徹底投降,然後接受改編才行,想象原來那樣是不可能的了。“

王象乾笑道:”那就好,那老臣就放心了。你前去北虜處,只要按皇上的方略就行,我找幾個曾經去過蒙古的人陪你一起去,北地苦寒,他們可以照顧一下你。“

施邦曜自是稱謝不已,然後就帶着嚮導前往歡喜嶺,歡喜嶺離瀋陽四百多裡地,現在是蒙古人的地盤。林丹汗的駐紮地就在這裡。

林丹汗,明人又稱他爲虎墩兔憨,是蒙古大汗,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後裔、達延汗的7世孫,現年三十歲。只是他這個大汗並不能讓所有蒙古人聽從他,因爲他將蒙古人信仰多年的黃教改成了紅教,今年二月,管理左翼三萬戶的特命大臣錫爾呼納克杜棱洪臺吉與林丹汗發生分歧,遂率領三千多戶,投奔遼陽城,歸順了努爾哈赤。

他現在正在整合內部,所以對與明朝的結盟並沒有太多興趣。當施邦曜講明皇帝的意思後,他說道:”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邊止我一人,何得處處稱王?我當先處裡,後處外。所以與後金之爭,我還是不摻合了吧。“

各種求,謝謝支持!其實這個時候的後金並不是很厲害,真正厲害是皇太極接位,改變了對漢人的態度,然後大量的漢奸加入後才變強的。這時的後金只要不讓他搶到東西,他們會自己餓死在遼東。

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稅(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復河套(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準備第三章 噦鸞宮失火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一百零五章 陰謀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兩百七十一章 軍事安排第一百五十二章 遠洋艦隊第七十二章談判(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人永遠正確第九十七章 獻城第六章 檢舉箱第三百二十章 聯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十八章 冶煉鋼鐵第二十章 遼事第七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薩克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十章袁崇煥的旅程(爲感謝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一併謝謝各位親的支持!)第十二章 橡膠與大洋洲第二十六章 搞定東江第二十五章 東江清兵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八章 孫屠夫的第一擊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龍城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來了第四十三章 戰成 都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十章備忘與進展第七章朱徐再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農部第兩百九十二章 金礦拍賣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一百二十七章 農部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兩百三十九章 遠交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七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四十五章戰海州第兩百三十九章 遠交第二章 減租第八十四章 大戰之前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菸草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一百八十章 查稅(六)第四十三章 戰成 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寧願對你不好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銳利亞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軍隊修鐵路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二十七章 講武堂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一百一十五章楊漣也會殺人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七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兩百二十一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中)第七章 清京營第兩百六十七章 賊不走空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四十六章 馮夢龍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四十八章李延庚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七章白蓮教亂第四十六章 蘇州抗稅(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