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

施邦曜知道他在講價錢,錦衣衛情報顯示,現在蒙古內部確實不穩,特別是錫爾呼納克杜棱洪臺吉逃走後,人心浮動,但他要整頓內部,必然會與親近後金的部落產生衝突,其實也就是與後金產生衝突,明朝聯合他正好是他想要的,他只是想要讓朝出錢幫他而已。

施邦曜笑道:”大汗所言極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大汗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當然就應該號令整個蒙古,只是如今建奴猖獗,公然引誘蒙古部落歸附於他,我們中原有句話叫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就是這樣的事不能忍,不但大汗你不能忍,我們大明在旁邊看着都覺得不能忍,所以我家皇帝纔想幫蒙古大汗清理內部,重現成吉思汗的榮耀。“

林丹汗看着施邦曜,心裡想着,信你們纔是見了鬼,老子整合了內部強大了,第一個看不慣不能忍的只怕就是你們了。不過事有輕重緩急,和大明打了兩百多年,至少大明一直沒有滅掉蒙古,而現在後金如此做,卻極有可能使蒙古四分五裂。

於是他也笑道:”我們倒是想要攻擊後金,但我們今年年成不好,沒有能力攻打後金,還請使者體諒。“

這是直接要錢了,明朝給林丹汗的賞銀數目是逐漸增加的,萬曆四十七年是一年四千兩,而四十八年就漲到了一年四萬兩,王化貞撫遼東時,又加了一萬兩讓他幫助攻打遼東,結果王化貞先逃了,林丹汗出動了三萬人結果無功而歸。

施邦曜道:”一年五萬兩銀。“

林丹汗眼睛一亮,又加了喲。雖然只加了一萬兩,但這是白給的喲。

施邦曜故意喘了口氣道:”一個建奴頭顱三十兩銀。“

林丹汗眼睛都要破眼眶而出了,三十兩,一個頭顱,這生意可實在是太有賺頭了。原來明朝給他們的價格是五兩,現在一下子變成了六倍,馬先生說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可以冒着上絞架的危險,而現在這個頭顱換銀子的不是百分之三百的利,因爲是不要本錢的。

施邦曜又等了一會兒才說:“不可殺良冒功,我們專門有人檢查的。”

其實蒙古人還是比較耿直的,在明末時,明軍中就有人專門研究如何假造敵軍首級來騙取朝廷的賞銀,而蒙古人一般都還是拿着真的首級來領賞的。但朱由校覺得還是先說在前頭比較好。

林丹汗想要統一蒙古各部,不外乎兩條途徑:武與利。既然武力威脅現在似乎沒有什麼效果,那以利誘之應該會強一些,特別是內喀爾喀那些與後金勾勾搭搭的傢伙,如果讓他們知道那些後金人的頭顱這麼值錢,說不定就會找個機會割那麼幾個來換銀子了。

他本來是準備獅子大開口的,結果口還沒張開,別人已經塞給他一張比口大得多的甜餅了,這種超出期望值的好處一時竟然讓他不知道說什麼纔好。

林丹汗總算是定下了心神,他清了清嗓子,艱難地說道:“使者所說,本汗會昭告各部的,請回復大明皇帝,我等願與大明永結盟好。”

施邦曜這算是完成了一個任務,但是還有另一個任務,他笑道:“我大明皇上憐惜草原牧民窮苦,願意收購牧民的羊毛,不知大汗覺得以什麼價格收購會讓牧民們免於窮困呀?”

羊毛對於蒙古人來說就是廢物,是嫌佔了地方的東西,現在大明皇帝竟然願意收購羊毛,林丹汗絕對不會想到大明是不是有什麼陰謀,而是想到皇帝是真的仁慈,是真的想和蒙古人搞好關係,願意用錢買完全無用的東西。

他說道:“羊毛本是無用之物,我等有時會用來製作毛氈,但用處不大,所以既然大明皇帝想要,應該也是想來制氈,那就按一兩銀一千斤吧。”

那就是一文錢不斤,這個價格當然算是非常公道的了,施邦曜笑道:“牧民辛苦收集,我們可以加到一兩五銀子一千斤,運到宣府的話,就是二兩銀子一千斤,不知大汗選擇哪一種?”

林丹汗權衡了一會,如果運輸到宣府,那麼有些地方太遠,五錢銀子的運費其實算是沒有什麼賺頭的,但是銀子多了總不會咬人是吧,於是答應送到宣府。

施邦曜又拋出一個大禮物:“如果大汗願意的話,我家皇帝願意給大汗提供一些武器盔甲,主要是箭支和盔甲,不知道大汗意下如何?”

林丹汗覺得自己簡直是在做夢,今天明朝使者提出的條件是一個比一個好,什麼時候大明和蒙古人關係這麼好了,蒙古人不善於冶煉,所以他們的鐵箭一直缺少,而現在大明主動要給他們提供鐵箭,倒是讓林丹汗不敢相信了。

施邦曜笑道:“大汗放心,盔甲可以賣給你們,但箭支則需要按首級數來換,一顆首級換一百個箭頭,當然也可以用錢買,但必須要有首級才能買,一顆首級可以買一百個箭頭。”

林丹汗這才明白有附加條件呀,不過這倒讓他更容易理解一些了,連忙開口道:“可以可以,請代我謝謝大明皇帝對草原人的關心。我們一定會拿後金人頭來拿賞銀和箭支的。”

而在同一時間,京師兵器局。朱由校正在觀看重箭對板甲的試驗。

這板甲和他在原來網上看到的比較相似,由上身甲(胸甲),下身甲(腿甲),頭盔等幾個部分構成,連接部分用的是鎖子甲,腿甲只有前面的部分。

整個板甲一共是三十斤,比一般鐵鱗甲要稍微輕一些,而原來用鐵鱗甲護不住的面部已經有了能拉動的面罩。鐵皮很薄,表面有棱形的突起。

一百步外,滿桂拉弓射箭,“叮”的一聲,箭掉在了地上。他連射五箭,都在擊中板甲後掉在了地上。

然後他上前五十步外再射五箭,依然是箭射在板甲上,然後掉在地上,沒有一支箭射進板甲。

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託木斯克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講話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稅(十)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兩百五十章 漢人不得爲奴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八十九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三)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三百零五章 對宗教的管理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肅王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七十二章談判(三)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一百四十一章 貧窮是萬惡之源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七十章談判(一)第九章佈局海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戰端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兩百三十八章 對蒙古的分化第兩百七十五章 攻下舊港第九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十章 減租行動在繼續第二章 搶功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兩百二十三章 橡膠在大明的應用第兩百八十二章 再下萊林第一百三十一章 滿桂結婚了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九十八章 取瀋陽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十六章礦稅之議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應魁第兩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歸降第五十四章城門洞的戰鬥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貧窮是萬惡之源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稅(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十七章 游擊戰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裡津和喀山第兩百七十五章 攻下舊港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二十六章 搞定東江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覺華島之戰(下)第八十八修鐵路和製造流民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寧願對你不好第一百五十六章 蝦夷島可以成爲農業基地?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二十八章京師大學堂(二)第一百零五章備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兩百五十八章 拍賣開採權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一百五十三章 賭博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與教育第一百四十八章 菸草第七十六章 袁崇煥出場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佔領鄂木斯克第兩百四十一章 漢蒙聯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敗西班牙人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