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

兩人快速決定好,傳令下去,沿原路回海州。剛進山口不久,兩邊山上爆發出炒豆般的火銃聲。張宗靈的伏兵終於賭對了。

天色已經近晚,後金甲兵先還用弓箭向山兩邊還擊,但很快就發現這根本不可能有用,皇太極下令:“不要攻擊,迅速前行。”

後金兵狼狽逃竄,總算皇太極心事清明,及時發出了正確的命令,而後金追兵都是騎馬而來,所以不管不顧地向前衝,雖然扔下了一些屍體馬匹,但總算沒有太大的傷亡。

等到後金兵逃遠後,張宗靈滿臉晦氣地鑽出山邊的樹林:“媽的怎麼拖到這時候纔來,都看不清楚了,兒郎們,小心有沒死的傢伙,先補一刀了再翻看。”

其實即使是看得清楚,斬獲也不會比現在大多少,主要是因爲火銃擊發速度低,而建奴馬速太高,騎兵跑完全程近衛軍不過能發射兩到三次,高速運動的騎兵也不好瞄準,再說火銃的準確率本來就低,這些都制約了戰果,最後清理出來,山谷中獲得三百二十多個首級,有用的馬匹一百多匹,不過有一點還是值得張宗靈吹噓的,那就是近衛軍毫髮無傷。

張宗靈的部隊回到塔山鋪時,這邊的戰況也清理得差不多了,共取得後金兵首級四百八十多,近衛軍也損失了兩百一十五人,重傷八十五人,輕傷兩百三十七人,總的來說,兩者交換比大約是四比一。

當然,這是因爲大炮的參與及最後的偷襲,如果看白刃戰的情況,那交換比應該接近一比一。盧象升對這個結果已經很滿意了,因爲這是白刃戰,不是靠武器的優勢,靠的是勇氣和格鬥能力。

大家在塔山鋪休息一夜後,拔營回到蓋州。至於路上的耀州驛和李羅鍋,都只是派了一個旗的騎兵在這裡警戒,其他部隊全部進入蓋州城。這時已經到了天啓二年的十月。

這時曹文詔派來信使,通報了復州的情況,並且曹文詔也已經收復了永寧城。現在蓋州以南,已經全部被明軍佔領了。

盧象升命令曹文詔立即趕到蓋州,一起商量以後的行動。然後開始派信使,一個是給覺華島的總參謀部,一個是直接送去京師,他有些問題要皇帝才能做主。

而在天啓二年九月,陝西固原州星殞如雨。平涼、隆德諸縣及鎮戎、平虜等所,馬剛、雙峰等堡地震如翻,城垣震塌七千九百餘丈,房屋倒塌一萬一千八百餘間,牲畜壓死一萬六千餘隻,壓死男女一萬二千餘口。

地震發生後,陝西巡撫張之厚先是隱瞞災情,匿不上聞,而且救災不力,結果被御史高推劾奏。皇帝震怒,派遣錦衣衛將他抓來京師問罪。然後下旨升延安知府孫傳庭爲兵部左侍郎,巡撫陝西。

有幾個御史上奏認爲孫傳庭升官過速,恐因經驗不足而致有失聖望,朱由校道:”御史能夠有事奏事,朕心甚慰。不過孫傳庭在延安府任上做的事,可能諸位還不大清楚。他拒北虜之事這個大家是知道的,當時朕加了他兵部侍郎銜,而他在延安府兩年,清理田屯,增加產出的事諸位可能就不大清楚了。簡單些說吧,延安府作爲陝西最貧困的府,現在已經解決了民衆的吃飯問題,而且延安府所募之兵,全部是府內自養,今年夏糧延安府全部收了上來,這樣兵事民事都優秀的官員,能不能去管好陝西,我相信你們都心裡有數吧。“

幾個御史鬧了個大紅臉,都跪下請罪。朱由校讓他們起來後說道:”你們沒有罪,你們是御史,本來就是要提醒朕注意一些可能沒注意到的事。不過朕希望你們不要從資歷這些方面來看一個人,要從他能不能做事,會不會做事,是否有違法之事這些方面來看他是個什麼人,這樣才能判斷他能不能當陝西巡撫。而他當了巡撫後,也要幫朕盯着他,看他做得如何,只要他一做錯,就立刻來報告給朕,這樣纔是盡到了御史的本分。“

衆臣聽在耳中,心裡懍然,明白皇帝也是在和他們說,皇帝不喜歡從一些虛的方面來評定一個人,你想攻擊一個人,最好有些實據才行。

朱由校想到,二月山東地震,九月陝西又是地震,而據禮部統計,天氣比之前些年要冷了一些,象去年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普降大雪月餘,漢水冰堅可渡。他開始考慮是不是要儲備一些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孫傳庭那裡當然會下旨讓他在陝西各地栽種紅薯馬鈴薯和玉米,那還可不可以從別的地方搞些糧食來呢?

他對禮部尚書朱延禧說道:“安南和占城朝貢的來了嗎?”

朱延禧回道:“回陛下,安南南北兩方都來了,占城也來了。”

朱由校道:“你和他們說一下,朕要他們把明年進貢的貢品全部換成稻米,越多越好,朕按市價多兩成收購。”

朱延禧有些爲難地說道:“陛下,按規矩,我們應該按進貢物品的至少五倍價格給回禮的。”

朱由校卻不知道這事,於是問道:“這是什麼道理?那不是我們每次都虧了?”

方從哲連忙上前道:“陛下,我等是天朝大國,對於下面的藩屬都是這樣的。”

原來是死要面子呀,明白了。朱由校道:“和他們說,按市價多兩成收購他們的稻米,他們的價格比我們要低得多,這個價格他們大有賺頭,我不相信他們不想賺這個錢。這次量多,按五倍價格我們買不起的。”

葉向高出列說道:“陛下,臣有一個想法,我們說要他們進貢一百石大米,這些我們可以回他們五倍價格,然後告訴他們,我朝廷願意出高於市價兩成的價格收購稻米,他們有利可圖,自然會賣與我們,這些又不能算貢品,他們也就無話可說了,請陛下聖裁。”

朱由校高興道:“這方法好,面子和裡子都有了,就按葉公所說的辦理吧。”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與教育第兩百二十二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龍江將軍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十章 減租行動在繼續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四十二章 敗奢寅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四十一章 新紀年第兩百八十章 金字紅牌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兩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歸降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八十三章 兵圍遼陽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問題第二十五章 東江清兵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兩百四十一章 漢蒙聯手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團歸來第十五章貪生怕死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八十九章準備攻打薩摩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裡津和喀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兩百二十一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細則》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歸來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勝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三十八章 以血還血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七章 清京營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戰西班牙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兩百七十五章 攻下舊港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學城的雛形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兩百三十六章 《忠貞大將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三百一十七章 說服察哈爾第十章備忘與進展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紅薯餵豬第十章袁崇煥的旅程(爲感謝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一併謝謝各位親的支持!)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兩百六十九章 十年綱領第十七章 大婚第八十六章太子第兩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銀行(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會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三百三十三章 窮得有道理第十一章 軍制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十章備忘與進展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第一百四十六章 華人哭不如外族哭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三)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十八章 冶煉鋼鐵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復河套(三)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兩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薩克汗國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