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

前文就提到過楊嗣昌是個譭譽參半人,在崇禎朝,他以首輔之尊督師兵敗身死後,雖然崇禎帝不予追究,但士大夫普遍唾罵,可謂謗滿天下,一直到後世史學家客觀的研究明末這段歷史,對他的正面評價才逐漸增多。

楊嗣昌這個人之所以被當時的士大夫唾罵,甚至被人誣陷爲屠殺人民的劊子手,對外妥協的投降派,主要就是他做事太負責,太忠於崇禎皇帝了,在崇禎朝那種絕境中,人心大都散了,他想力挽狂瀾,唯有用重典,貪生怕死的,結黨營私的,貪贓枉法的,甚至不聽指揮的他可以說是見着一個收拾一個,要知道崇禎朝那會兒,朝廷幾乎爛到根子裡了,又有幾個官員是沒問題的,收拾來收拾去,自然把朝廷官員差不多都得罪光了,於是他悲劇了。

當然那都是崇禎朝的事情了,在這世,在崇正朝,楊嗣昌這種性格會不會吃虧還真不好說,但是什麼屠殺人民的劊子手,對外妥協的投降派這個鍋他至少不用背了,因爲現在農民軍根本就掀不起什麼風浪了,壓根就不需要他去殺了,後金也已經被打得屁滾尿流,壓根就不存在要不要和談的問題,而且,他也只是吏部尚書,並不是內閣首輔,很多‘錯誤’他想犯都犯不上了。

他做事到底有多認真呢?按大明這些年來的‘習俗’,京察大計如果不是爲了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那麼最多也就罷免幾個無關緊要的官員而已,四品以上的官員基本上不會怎麼動。大家都想着在皇上面前意思一下,糊弄過去就算了,何必平白無故去得罪人呢,但楊嗣昌偏不!

皇上都讓他好好查了,以他的性格,怎麼可能敷衍了事呢,他給各科給事中和各道監察御史的命令是,不管什麼官員,不管好事壞事,只要風聞到的事都要查,查完都記錄下來,作爲品評的依據。

這些給事中和監察御史基本上都是崇正朝第一科的進士,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有當朝皇上撐着,他們怕個鳥,所以,在京的官員基本上被查了個底朝天,通查結果那叫一個詳盡啊,連左都御史李邦華這麼剛正不阿看了都有點心裡發毛,楊大人,你這是要把人往死裡得罪啊!

當然,通查結果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吏部和都察院只是排查一遍,把結果記錄下來,然後把面審和自陳的結果一起交給皇上,至於皇上會怎麼處置,按理說他們是左右不了的,但皇上也沒那麼多功夫一一去核查,所以只要不是太過離譜,皇上基本上都會參照他們呈上去的結果進行處置。

楊嗣昌整理出來的奏陳當然不會太離譜,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都有事實依據,沒一點水分,靠譜的很。但很多時候太靠譜反而更驚人,當奏陳交到朱慈炅手裡時,朱慈炅都被嚇了一跳,好傢伙,這就是大明朝廷的核心,京城的官員?太離譜了吧!

按楊嗣昌通查的結果,在京官員真正表現優異的不到半成,稱職的也不到一成,有六成多都存在懶政和怠政,更有將近兩成的官員存在嚴重的問題!

沒這麼誇張吧?朱慈炅有點懷疑的將劃爲問題官員的那一大沓子奏陳搬到跟前,打開第一份,認真看起來。

溫體仁,字長卿,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進士,歷任庶吉士,翰林院編修,詹事府少詹事,現任禮部左侍郎。

爲人外謹而中猛鷙,機深刺骨。表面廉潔、勤勉、和善,實則陰險、狡詐、寡廉鮮恥、六親不認。

據查,溫體仁罪狀如下:

其一,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戶部郎中閔洪學、禮部郎中唐世濟、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皆爲其黨羽,其夥同黨羽誣陷同僚,提拔鄉黨,以致禮部、戶部遍地庸才,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

其二,收受賄賂、買官賣官......

其三,暗娶娼妓,罔顧人倫......

其四,奪人家產,無法無天......

光這第一個朱慈炅看着就冷汗直冒,一樁樁一件件,這哪裡是什麼官員啊,簡直就是土匪、強盜,表面上這個溫體仁的確是個謙謙君子,他都認爲這是個不錯的好官,沒想到暗地裡卻是這樣一個人!

慢着,他好像記起來某個電視劇裡崇禎朝有兩個大奸臣,一個姓溫,一個姓周,那個姓溫的不會就是這個溫體仁吧,還有一個姓周的呢?他立馬在奏陳裡翻起來,結果只翻了一下,第二份就是姓周的!

周延儒,字玉繩,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4年)進士,一甲第一名。歷任翰林院修撰,右中允,詹事府少詹事,現任禮部右侍郎。

竟然是個狀元,但對他的評價卻是,尸位素餐,無德無能,結黨營私......,而且,最爲可怕的是,他結的黨是那些被貶斥的東林黨人!

他再翻下一個,竟然還是個侍郎。

陳演,字發聖,天啓二年(公元1622年)進士,歷任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後靠巴結閹黨升至戶部郎中,現任戶部右侍郎,毫無功績,卻以貪污受賄而聞名!

朱慈炅不敢再看下去了,這些可都是當朝三品大員,早朝的時候是可以參與議政的,這些人他都很熟,沒想到自己竟然眼瞎到這種程度,讓這些貪官污吏在自己面前晃盪了幾年還沒發現!

看着那一大沓子奏陳,他真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那可是將近兩百份啊,京城的官員總共纔多少,如果這些人真的都有問題,那他簡直就是個無能昏君了!

太可怕了,難怪大明這幾年一直停滯不前,光京城官員就有兩成有問題的,還有六成懶政和怠政的,光靠剩下的兩成,怎麼可能把大明發展起來。

朱慈炅越想越氣,直接大喝一聲:“曹化淳。”

曹化淳疾步走進來,恭敬的行了一禮,然後便垂手低頭恭立,等候他的吩咐。

他指着那一堆奏陳道:“去,給朕好好查一查,看看是不是真的。”

曹化淳道了聲遵旨,然後抱着那一沓奏陳恭敬的告退了。

朱慈炅頭都氣暈了,他這幾年來可謂殫精竭慮,拼命發展軍工,拼命賺錢,拼命擴充軍隊,好不容易把後金給打退了,原本以爲大明自此就可以崛起了,沒想到眼底下卻養着這麼多蛀蟲,讓他們這樣蛀下去,大明怎麼可能發展的起來,看樣子這吏治不整頓是不行了。

連續幾天,朱慈炅都沒心情做其他的事情,就等着曹化淳的調查結果。所謂無風不起浪,曹化淳一通調查的結果,奏陳上寫的基本上都是真的,甚至還有些更隱秘的事情都被他查出來了,這些人比奏陳上寫的還要過分!

都是真的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全部革職查辦,至於頂替的人選,朱慈炅直接把分爲優異的一沓奏摺擺到面前,一份份看起來。

錢士升,字抑之,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進士,殿試第一。歷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左中允,現任禮部郎中。清正廉明,尊師重道,至誠至孝......。

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說的,直接提拔爲禮部左侍郎。

範景文,字夢章,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進士,歷任東昌府推官,吏部稽功司主事,文選員外郎,現任驗封郎中,勤政廉潔,操行恬雅......

沒什麼說的,直接提拔爲禮部右侍郎。

吳甡,字鹿友,明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歷任福建邵武、晉江及山東濰縣知縣,天啓二年,升爲御史。曾巡按河南、陝西,又曾出任山西巡撫。現任戶部郎中,廉潔奉公,剛正不阿......。

也沒什麼說的,直接提拔爲戶部右侍郎

還有,程國祥,字仲若,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進士。歷任確山和光山知縣、大理寺右丞、太常卿、南京通政使,現任戶部左侍郎,爲官清廉,以侍郎之尊家中竟無一點餘財,過的日子相當清苦。奏陳中還特別記述他幼年的經歷,他自幼無父,家極貧寒,十數歲時,做牛角牛骨簪子賣錢養母。後飽學盛儒關爵憐其才,免費授之,他日夜用功,寒暑無間,不數年,讀了滿腹文章,而後連連捷中,直至進士及第!

這樣的人自然要重用,戶部尚書來道宗不是一直因年事已高請辭嗎,這次直接允了,讓程國祥接任戶部尚書。

還有,蔡國用,字正甫,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浙江道御史、應天學政、太僕正卿,現任工部右侍郎,素以謹慎、勤勞、清正著稱。曾負責督修京城城牆,他日夜監守在工地。有一次需急用石料,一時又運不進來,有關人員束手無策,他果敢地建議取崇文、宣武門所備牙石應用,僅五日即完工。

這樣的人自然也要重用,刑部尚書喬允升也到了高老還鄉的年紀了,現在基本上是尸位素餐,直接讓他請辭,回家養老去吧,讓蔡國用接任刑部尚書。

朱慈炅一通大刀闊斧的調整,將結黨營私的、貪污腐化的、行賄受賄的、貪贓枉法的全部清理出京官隊伍,提拔了一大批清正廉明、勤政奉公的官員。

在他的授意下,《新京報》也開始連篇累牘的宣傳優秀官員的事蹟,同時還公佈了革職查辦的官員名單,以及他們所犯的罪行。一時之間京城的官場爲之一清,各地方官員有的喜出望外,有的戰戰兢兢,更有的惶惶不可終日,京察完了就是大計了,地方官員同樣跑不了!

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序章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