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

不知不覺遼東收復已經過去一年多了,現在的遼東怎麼樣了呢?

遼東這一年並沒有什麼變化,除了廣寧到寧遠一線能看見點人煙,其他地方仍舊荒野千里。並不是朱慈炅不想開發遼東,而是因爲建奴未滅,遼東腹地並不是很安全。

建奴在遭遇去年的大敗以後,可能不敢組織大規模的反撲,但是,如果把遼東腹地開發起來,到處都是糧食,到處都是平民百姓,建奴不來打秋風是不可能的。畢竟遼東大部分地區都是平原,建奴要從建州到遼東腹地劫掠並不一定要走撫順關,從撫順關到定遼右衛上千裡的區域並沒有什麼天險,只是路不怎麼好走而已,他們想從哪裡竄出來就從哪裡竄出來,搶一把就跑,你能奈他何?

所以,朱慈炅乾脆給他們來了個荒野千里,讓他們一粒糧食都搶不到,直接斷了他們的念想。至於遼東的開發,那就要等到孫承宗將建州拿下之後再說了。

話說這都過去一年多時間了,孫承宗的‘堡壘推進’搞的怎麼樣了呢?

其實年前孫承宗並沒有搞堡壘推進,因爲那時候離大雪封路也就兩個來月時間了,要在兩個月之內從撫順衛推進到建州,基本上很難,到時候大雪一封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那就麻煩了,所以他乾脆在關寧到撫順衛一線修整隊伍,準備工具,等到開春冰雪融化了,纔開始向建州推進。

孫承宗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儘管他手下有四十萬大軍,儘管撫順關到建州才兩百來裡地,他並不着急,而是穩打穩紮,慢慢推進。

要說當初明軍之所以會在薩爾滸大敗,其實主要還是敗在薩爾滸附近的地形上,因爲過了撫順衛往西就不是平原地形了,而是丘陵地形,這丘陵地形你要不熟悉的話,跑進去等於就是鑽進了迷宮一樣,到處都是山林溝壑,到處都是羊腸小道,不在裡面迷路就算不錯了,明軍當時的主將楊鎬竟然來了個分進合擊,最終自然是被熟悉地形的努爾哈赤各個擊破,打的大敗而逃。

孫承宗不是楊鎬,他當然不會搞什麼分進合擊,他已經穩到了一定的水平,穩到了一定的境界,丘陵是吧,迷宮是吧,沒關係,直接挖過去,他準備了半年多的時間可不光是在那裡等,準備的東西多着呢。

比如說士兵的裝備,現在每個士兵不但手裡拿着武器,那背上還揹着把鋤頭,什麼板鋤、條鋤、鶴嘴鋤應有盡有,大軍從撫順關開始,直接就挖開了。

他只留下定遼軍守關寧、鐵嶺、遼海一線,其餘三十萬大軍全部集結在撫順關附近,輪流派出人馬,直接向薩爾滸挖了過去。

撫順關到薩爾滸也就三四十里地,三十萬大軍那挖路的速度是恐怖的,什麼小山包,直接挖個缺;什麼小山溝,直接填平;什麼密林疏林,只要是擋道的,全部砍光,只能容一兩人通行的羊腸小道硬是被他們挖成了能容十多二十人並排前行的康莊大道!

所謂堡壘推進自然不是光挖路,挖個二十里左右,他就把大軍全部移過去,然後開始修城池,也不修多大,就能容納個一兩萬人就行,反正現在明軍火槍、火炮、手雷、地雷樣樣齊全,就建奴那十來萬兵力,一萬人守着他們也休想在一兩天內攻破,只要大路修通,明軍哪怕是從撫順關跑到郝圖阿拉也不用一天,他們要是敢來圍攻堡壘,直接讓他們有來無回!

面對孫承宗這種流氓手段,皇太極直接氣的噴血,這個噴血不是誇張的修辭手法,而是真噴,史料就記載皇太極後期有流鼻血的毛病,有時候邊打仗還要邊拿個碗接血。不知道歷史上他這個毛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不過這次他直接被孫承宗氣的噴出來了。

他之所以主動退到建州,就是想利用建州的地形拖住明軍的腳步。經過遼東的慘敗,他不得不承認,現在不管是在平原上,還是在城池裡他都已經打不過裝備新式火槍和火炮的明軍了,但跑到他女真起家的建州就說不好了。

說實話,在建州,就算是明軍六十萬大軍全衝過來他也不怎麼怕,這裡可不是遼東平原,明軍來再多也只能淹沒在茫茫的丘陵溝壑裡,只要明軍一衝進來,他的機會就來了。

如果明軍分進合擊,他就可以學習他的父汗努爾哈赤,利用熟悉的地形各個擊破。如果明軍抱團推進也沒關係,在建州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上,五六十萬大軍怎麼也集結不到一塊,最少也要拉出上百里的長的隊伍,到那時,不管是伏擊騷擾還是斷後劫糧,都夠明軍頭疼的。

或許,運氣好的話,他還能重現薩爾滸大戰的輝煌,一舉擊敗明軍,再次佔據遼東,繼續威逼關內!

但是,現在,孫承宗這種搞法,他可以說一點機會都沒了。

怎麼打?人家這抱團推進可是真抱團,三十萬大軍集結在一起,壓根就不上羊腸小道,直接挖路前進,挖到眼看有點機會要拉長戰線的時候,人家又直接抱團移過去,修個堡壘!

伏擊嗎?山都快被他們挖平了,樹也被他們砍光了,怎麼伏擊!

偷襲嗎?人家三十萬大軍抱團在那裡等着呢,過去找死啊!

皇太極唯有噴血後退,而且一退再退,從薩爾滸退到界凡寨,再從界凡寨退到古勒寨,然後又從古勒寨退到馬兒墩寨,退到這裡他就沒法退了,後面就是郝圖阿拉了,再退,他後金最後一座城池,他女真的起家的都城都要被明軍佔領了!

無奈之下,皇太極只能冒險去抄明軍的後路,偷襲劫糧。

孫承宗會給他機會嗎?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每次運糧派出四五萬人不說,而且還在四周佈滿了斥候,皇太極的大軍一靠近,運糧的隊伍直接就往最近的堡壘跑。每隔二十來裡一個堡壘,也就是說明軍最多一個時辰就能跑進最近的堡壘,等他追上去的時候,人家已經躲進堡壘了,看着堡壘上密密麻麻的火槍火炮,皇太極唯有乖乖退走。

眼看着這堡壘就要修道郝圖阿拉了,皇太極就這樣完蛋了嗎?當然不會!一代梟雄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就完蛋了,他還有最後一招,只是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用而已。

皇太極的最後一招是什麼呢?當孫承宗辛辛苦苦耗費了半年時間將堡壘修到郝圖阿拉附近,然後帶着二十萬大軍直搗郝圖阿拉時,他看到的不是建奴垂死掙扎,滿帶仇恨和恐懼的臉,而是一座冒煙的城市!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皇太極的最後一招就是跑路,建州呆不下去了就趕緊跑唄,難道要他死守孤城,引頸待戮?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本來就是遊牧民族好不好!

眼見事不可爲,皇太極便讓多爾袞和多鐸帶着一百多萬女真族人先行向北遷移,而他則帶着十萬大軍在赫圖阿拉虛張聲勢。當孫承宗的大軍集結二十萬大軍準備進攻赫圖阿拉時,他直接把城一燒,率領大軍趕上先行出發的族人,帶着他們翻過茫茫的丘陵,繞過鐵嶺衛和遼海衛,跨過遼河,直接跑到漠南蒙古草原去了!

當孫承宗派人查探到他們的蹤跡的時候,皇太極帶着族人都快到察哈爾部了!

辛辛苦苦一場,好不容易把堡壘修到赫圖阿拉,竟然一個建奴都沒逮到,孫承宗唯有仰天長嘆:“小子,算你跑的快!”

消息傳回京城,朱慈炅氣的直罵娘,這幫建奴簡直太無恥了,難怪他們以百萬人的小部落打下大明的萬里江山八旗子弟總共才死了不到二十萬,這他嗎純粹就是一羣狐狸和惡狼的結合體,打的過就窮兇極惡,打不過就逃之夭夭,你能奈他何!

不過他們跑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整個遼東現在算是安全了,終於可以搞大開發了。

遼東可有幾千萬畝肥沃的土地,而且並沒有受到大旱的影響,可以說是個天然的大糧倉,如果經營的好了,整個大明北方就不會再缺少糧食了。

要知道西北連年大旱,朱慈炅雖然把大部分災民都遷徙到四周沒有受災的省份了,而且還給他們引進了土豆和紅薯這種高產作物,但是,周圍省份的耕地就這麼多,原本當地的百姓也就能混個溫飽而已,現在猛然間遷徙一倍的人口進去,他們能保證自身的口糧就算不錯了。

所以這幾年北方各省一直都沒有什麼糧食盈餘,遼東和京師近幾年可是集結了將近百萬大軍,糧草從哪裡來?全部是從南方運過來的!

百萬大軍的糧草有多恐怖?一個月就要消耗糧一百萬石,草料將近一千萬斤,明朝那會兒轉運糧食靠的可都是馬車,人吃馬嚼的,從南方運過來多少糧草,途中就要消耗多少糧草,也就是說這個轉運費用一個月都要一百多萬兩,如果遼東能保證百萬大軍的軍糧消耗,這運費就算是省下來了,光這一項,一年就是上千萬兩。

這個人口遷徙當然不是說遷就能遷的,前期的準備工作很多,再加上遼東那邊過兩個月就是冰天雪地了,把人遷過去也沒事幹,朱慈炅乾脆下令北方各省這幾個月先統計人口和耕地,計算遷徙人口數量,準備遷徙物資,等來年遼東冰雪融化了再把人遷徙過去。

正當朱慈炅忙着安排人口遷徙的事宜時,東大營那邊傳來消息,第一批一級風帆戰列艦已經建造完工,只等他去主持儀式,開閘放水,將戰艦拉出船塢,開進大海了!

戰列艦終於造好了,現在遼東已經平定,西北也盡在掌握,大明各地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可以說,大明這頭雄師已然驚醒,接下來......。

本卷終,接下來會如何,且看下卷分解。

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序章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六卷 第五十章 明軍發威(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二章 蘇祿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