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

朱見漭批覆,挖河道挖出來的土壤,運去青海牧場儲存。

同時提出,振興青海計劃。

預計用三十年時間,把青海建設成塞外江南。

同時,他派長孫朱厚煐,巡視南方。

朱厚煐今年十七歲,出生在莫斯科,長在莫斯科,接受的文化教育和大明不太一樣,即便老皇帝派了很多侍講學士去教導藩國諸皇孫,終究是有地域差別的。

這種差別,和當地文化、自然環境息息相關。

縱然商國滅了莫斯科王國,八千萬莫斯科人,佔領後,銳減到了五千三百萬,他們也被強制漢化,但或多或少的本土文化,影響到了商國文化。

包括莫斯科建築,還成爲風潮,在國內火了一段呢。

朱厚煐剛回國內,還不習慣禮法。

他是一頭黃色捲髮,是染燙的,類似於歐洲人的髮色,他剛在朝臣面前露面,就被噴個半死。

最後還把髮色染回來,拉直了。

也就老皇帝,笑他爲什麼沒把頭髮剃短了,朱厚煐說他爺爺不讓,惹得朱祁鈺大笑。

老四想親自巡視南方,可朝中事物冗忙,兒子朱佑梐還得幫他呢,就讓孫子去。

想坐穩皇位,不瞭解地方是不行。

朱厚煐在十一月出發,乘坐火車先去湖北武漢。

今年巡視湖廣,明年巡視西南,後年巡視江南,三年內,朱厚煐要好好看一看地方。

武漢,在景泰四十七年時升級爲省治。

這座城市,也是老皇帝主張建造的,也是大明第一座沒有城牆的城市,城市容納人口可達到三千萬人。

像北京、天津這樣的城市,制約人口規模的水,武漢是三江匯流,是建在江上的城市。

武漢,擁有世界最大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也是大明第一座跨長江大橋。

景泰二十一年動工,耗時十九年完成,於景泰四十一年通車,總耗資三千七百萬。

也算是震古爍今的大工程了,可和景泰帝的八大工程相比,只能說小工程。

雖然這座城市新城市,名字也是老皇帝起的。

但是,這裡的歷史極爲悠久,合武昌、漢口、江夏三鎮爲武漢,東漢末年的黃祖,就是江夏太守,孫堅就死在江夏之戰中。

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岳飛駐紮在武昌八年。

武漢三鎮中的漢口,是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沖積出來的平原,又在景泰年間進行填江造地,把漢口填出來的,纔有了現在的疆域。

景泰六十五年的武漢,總人口2700萬。

平均房價在三千元左右,位置優越的樓房可賣七千元一尺,位置比較偏遠的則兩千元左右,但距離市中心恐怕需要六七個小時自行車車程。

朱厚煐進入武漢,第一印象就是人多,熱鬧。

作爲九省通衢,武漢匯聚了來自天南海北的客商。

在景泰之前,武漢就是南北經商必經之地,但是在景泰十五年時,朝廷正式提出,將武漢打造成天下經濟中心。

朝廷先後斥資十幾億元,開發武漢,比如著名的武漢軍工廠、武漢重工業製造廠、武漢石油加工廠、武漢鋼鐵集團等等,如果現在發生戰爭,武漢能提供大明一半以上的軍械供應。

武漢一共有九個火車站,這是天下城市中,火車站最多的城市,因爲九省通衢嘛,來往各方的商旅,乘坐火車,這年代不像後世,一個超大型火車站,就能完成運載的。

武漢九個火車站,日均運載旅客一千七百萬人。

等於說,每天都在小春運。

一個複合型火車站是解決不了的,拆分成九個,能順利運轉。

同樣的,武漢有六個大型港口客運站,二十幾個小型港口客運站,景泰六十三年,中樞下旨,要求武漢知府統一將小站歸納進入總站裡,可酌情再批覆兩個客站。

景泰六十年時,中樞要將中部地區打造成科技城市,主要發展科技,隨着幾年穩步發展,武漢已經初步實現了電氣革命,景泰六十三年,第一座火力發電廠建設成功,景泰六十四年官邸通電,景泰六十五年,官邸已經通了電話線。

武漢各大官邸,已經能直接和中樞通話了。

如今通電,已經是一句很時髦的話,有錢人都想通電,用電燈打電話通電報。

朱厚煐瞭解到,武漢一家普通工廠,一名普通工人,一個月滿勤能賺2100塊錢,刨除社保、醫保等必要支出,能到手1750元左右。

武漢就在湖廣大糧倉上,米價一公斤3.2元錢,麪價一公斤2.4元,豬肉價一公斤16元,牛羊肉價一公斤30元。

“牛羊肉價格爲何如此高?”朱厚煐問。

“回殿下,不是武漢肉價高,而是整個中部,肉價都高,去年漠北遭了災,牛羊肉價格整體上漲,賣到武漢來呀,價格貴了去了,現在的30元,還是朝廷拿錢補着呢,不然價格更高。”

朱厚煐問:“本地不養牛羊嗎?”

武漢知府就知道,這位千歲爺可不是個傻瓜,對農事知之甚詳。

“養呀,這不是瘟疫嘛,死得多。”

朱厚煐記得,朝廷裡的奏疏,沒看見大疫的奏疏,再說了,漠北遭遇的是雪災,凍死了不少畜生,去年北方百姓可吃飽了肉,今年肉價上漲也是情有可原的。

他掃了眼武漢知府,這是欺他剛剛回國啊。

“千歲,武漢富裕,家家都吃肉,而且嘴巴刁,喜歡吃牛羊肉,往年都是漠北供應肉畜,今年斷了供應,靠本地自己養的根本供應不足,漲價很正常。”

朱厚煐沒揪着不放:“牛羊肉價格這麼高,就沒有商戶去其他省份進貨嗎?孤聽說安徽養羊戶今年賠錢,爲什麼不從安徽進貨呢?”

“這不剛知道嘛,下官已經組織人去採買了。”

很顯然,這裡面的產業鏈是掌握在權貴階層手裡,肉販子根本不能去外地進貨,導致本地牛羊肉價不斷飆升。

當天晚上,朱厚煐隨侍沒少給武漢知府說好話。

但朱厚煐卻偷偷記了一筆。

整個湖北,在籍人口2.1億,常住人口1.6億,也算是人口淨流出省份了。

經濟看似發達,其實和真正發達的沿海城市相比,終究差了幾分。

景泰六十年時,有經濟學家,提出超級大城市這個概念,常住人口2000萬以上,經濟屬於超一線城市的,就屬於超級大城市。

在武漢,有兩個超級城市,一座是武漢,一座是襄陽。

襄陽人口超過兩千萬,純屬運氣成分。

是朝廷資源傾斜,造就了襄陽繁華,景泰六十年爲打造科技中心,朝廷投資三十億在襄陽,要把襄陽打造成中部明珠科技城市,主要發展電池和電冰箱。

朝廷投資進來,就吸引了大批工人進入襄陽,遷入襄陽定居,也就造就了襄陽成爲超級城市。

而等着資本退熱,襄陽會持續衰落的。

宮中一共要打造三個電冰箱城市,湖北襄陽、山東青島、江蘇揚州。

大明第一臺手工做的電冰箱,在景泰六十二年時,已經在宮中使用了,但想量產,飛入尋常百姓家,暫時還做不到。

以襄陽爲中心,打造冰箱配套產業鏈城市,像河南的南陽府南陽、湖北的壎陽、德安府隨州、宜城、荊門州等,設置配套產業鏈。

這些城市,也從百萬人口規模,一躍成爲五百萬人口規模以上的小城市。

景泰三十一年,朝廷斥資兩千萬元,在嶽州府洞庭湖旁邊,改巴陵爲岳陽,擴建岳陽城,並且翻修了岳陽樓。

景泰六十一年,宮中斥資16億元,投資在岳陽建設洗衣機廠。

之所以選擇在岳陽,主要是發明洗衣機的人,是岳陽人,他想在老家投資建廠,所以就在岳陽建廠。

岳陽是嶽州府府治,原本人口1200萬,常住人口卻只有900萬人,隨着朝廷投資建廠,這幾年淨流入人口400萬人,有望在十年內成爲超級城市。

大明時期,洞庭湖是歷史最大時期,八百里洞庭,浩浩蕩蕩。

主要原因是荊江大堤經常泄口,不斷衝大洞庭湖的面積。

這可不是好事啊,每年都會有百姓死亡的。

景泰九年,大明第一個大項目,就是修繕洞庭湖大堤,老皇帝當時給工部下了死命令,大堤必須確保五十年不泄口,不計成本。

荊江大堤,一共花了97萬兩銀子,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泄口。

當然了,每年都要投入20萬兩左右的維護費用,到了景泰五十年時,拆毀舊堤,利用混凝土重建大堤,所以這些年沒氾濫成災。

今天的洞庭湖,浩浩湯湯1100裡!煙波浩渺,一碧萬頃!

這是長達五十年來退耕還湖的結果,從景泰十五年時,就開始拆毀耕地,擴大湖面,不斷擴大。

大明不缺耕地,寧願多移民出去,也要保護好江湖河海。

曾經消失的雲夢澤,也因爲洞庭湖湖面不斷擴大,沖刷出了古籍中提及的雲夢澤。

甚至,還衝出了洪湖。

歷史上,洪湖是嘉靖年間,將漢水改道,所以衝出了洪湖,在此之前是沒有洪湖的,不,準確地講,在雲夢澤時期是有洪湖的。

景泰五十三年時,洪湖出現,並且面積逐年擴大。

別以爲湖面越大越好,大錯特錯,越大越危險,一旦氾濫成災,可能會沖毀整個嶽州府!

從景泰四十年之後,朝廷每年要投入五百萬元治理洞庭湖的費用,這筆費用每年增長,截止到去年景泰六十四年,治理洞庭湖的費用高達927萬元。

直到現代大壩技術成熟,洞庭湖才終於不再氾濫,成爲旅遊勝地,成爲泄洪要地,成爲緩解水災的樞紐湖泊,成爲養魚養蟹的重要基地。

朱厚煐眼裡的洞庭湖,站在最高點上,一眼望不到岸邊。

即便是他,泛舟於洞庭湖之上,都感覺胸中全是豪邁之氣,古人的詩句出現在耳邊。

洞庭湖旅遊,是湖北旅遊的重點,每年會接納1.2億人次的旅客。

景泰五十六年,老皇帝心血來潮,改嶽州府爲洞庭府,但在景泰五十八年時又改了回來。

因爲隔壁湖南不幹,想改常德府爲洞庭府,洞庭湖是湖南湖北的劃分,這個湖,就是洞庭湖。

作爲界湖,憑啥湖北用啊,我們湖南也想用。

所以,常德府改成了洞庭府,湖北又不幹了,最後乾脆,都不改了,也就廢掉了。

改來改去的,把洞庭湖搞火了。

岳陽的洗衣機廠,也要建配套的,湖南的常德府的常德、武昌府崇陽、荊州府的荊門都得到了投資。

洗衣機廠,也分別在三個城市建設,一個是西域吐魯番,一個是湖北嶽陽,一個是朝鮮漢城。

朱厚煐在岳陽呆了三天,派人暗訪三日。

發現洞庭湖旅遊套路很深,強買強賣、低價高賣的情況很多,甚至有暴打遊客的情況。

而這些,湖北布政司給中樞的奏疏裡,都沒有過提及。

這幾年旅遊熱,報紙上確實有刊登旅遊宰客的問題,旅遊局派人下去暗訪過,卻什麼都沒查出來。

朱厚煐也是順手查一下,知道後不動聲色,乘坐火車去長沙。

他乘坐的是專列。

可火車在湘陰出了問題,根據鐵路工作人員說,是有人偷盜了鐵軌上鐵釘,所以臨時火車靠站停止,等待前方檢修。

朱厚煐皺眉問:“鐵釘是經常丟失嗎?”

“並沒有,這是一次偶然的意外。”

朱厚煐派人下車,去其他火車問問乘客,結果,其他火車不開車門,他的人根本沒法詢問。

這就有問題了。

如果不是經常發生,心裡沒鬼,就隨便問唄。

作爲太子的親孫子,未來的皇帝,他沒必要以身犯險,心裡知道就好了。

火車停了兩個小時後,再次出發。

“就停在湘陰吧。”

湘陰是洞庭湖南岸的城市,是長沙的北門戶。

其實湖南是一個窮省,比貴州沒好到哪裡去,總人口1.7億,但常住人口卻只有9000萬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

湘陰這座城市很怪,遍地都是高樓大廈,老百姓爬樓也不嫌累得慌?

這年頭哪有電梯呀。

倒是有木頭造用繩拽的電梯,沒人敢坐啊。

看報表,湘陰人口340萬人,可在湘陰城區裡,幾乎看不到多少人,可能是工作日的原因。

到了晚上下班時間,也沒看到想象中的繁榮。

報表中顯示,湘陰人口淨流出60萬人,尚有280萬人生活在市區,房價1300元,投資價值很高。

賣房的中介會不斷向旅客推薦景區房,起誓發願保證旅客房價會漲。

景區房賣得不錯,入住的人卻寥寥無幾。

房價居高不下,人影看不到幾個。

這就是湘陰城現狀。

可朱厚煐在市區視察一圈,發現門可羅雀,有幾家小飯店都直接關門了,大白天不做生意。

他想吃本地小吃,手下人跑了半個小時纔買到一份回來。

還很難吃。

“這是座鬼城吧?”

朱厚煐對比商國三百萬人口的城市,那幾乎遍地是人呀,而且湘陰城市規劃僅到二環,是一座人口密集型城市。

最關鍵的是,朝廷在湘陰投資九千萬,建立洗衣機外殼工廠,湘陰應該得到充足發展的呀。

可朱厚煐看到的卻是,人都沒什麼笑臉,也看不到幾座旺鋪,到了晚上,開燈的沒幾家。

據說湘陰最火的生意是房產中介。

毗鄰洞庭湖,很多傻乎乎的遊客,願意在湘陰投資買房,導致市區的人都跟着去炒房了。

“本宮問你,人呢?”朱厚煐招來湘陰知縣。

“殿下,這,這人應該是沒回來呢。”知縣找出一個拙劣的藉口。

“沒回來?去哪了沒回來?你去給他們找回來,本宮要看看。”別拿朱厚煐當傻子。

他是在國外長大的,卻不是傻子。

“這、這……”知縣跪在地上,汗珠滴落在地上。

“去找!”

朱厚煐本來不想管這些閒事,可騙得也太狠了吧!

三百萬人口的城市,看到的人影寥寥無幾,人去哪了?一箇中部富裕縣城,爲什麼會荒蕪成這樣?

關鍵是朝廷爲什麼不知道!

全年宮中還往這裡投資呢,投資的廠子呢?工人呢?

經濟爲什麼沒有起色?

這是欺上瞞下!

“你是覺得本宮連個王號都沒有,不能處置你嗎?”

朱厚煐陰沉着臉:“叫長沙府知府滾過來!湖南布政使滾過來!湖南巡按使滾過來!鎮守太監滾過來!”

“一天內,本宮要一個說法!”

“本宮要看到三百萬人!”

“看不到這事就沒完!”

朱厚煐來的路上就憋一肚子氣,在湖北就處處被搪塞,到了湖南,比湖北更甚,欺上瞞下。

“殿下,這都幾點了,派人去通知一來一回一天時間也不夠啊。”知縣道。

“打電話!”

朱厚煐道:“景泰六十三年時,所有省府都接通了電話,各官邸可以通過打電話溝通!”

“當孤什麼都不知道?”

知縣卻道:“咱們這窮鄉僻壤的,電話線還在構架,還沒接通呢!”

“不對,今年年初的奏疏中,湘陰已經通了電話,孤看到了這本奏疏!”

朱厚煐發現一個更大的問題。

中樞看到的地方,和地方的真實情況,有着巨大的區別。

不,是完全兩個地方!

中樞眼中的地方,是繁榮、和平、發展、人心向上的地方。

其實的地方,是空蕩無人,你騙我我騙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地方!

僅僅一瞬間,朱厚煐無比後怕。

他只是代天巡狩,沒有處置權。

而且,這窮鄉僻壤的地方,萬一把他殺死,賊人往洞庭湖裡一鑽,誰能找到真兇?

就算他能臨時調動衛所兵,可衛所兵真的會聽命於他嗎?

壞了!

朱厚煐開始後悔,不該此時發作的。

“請殿下容稟!”

知縣還真不敢弄死朱厚煐,若換做朱見漭的其他孫子,弄死了倒也可以,這是太孫的嫡長子啊,是朱佑梐的嫡長子,是老皇帝的嫡長重孫!這是大明未來的皇帝!

若說身邊無特殊人保護,絕對不可能的。再說了,只要朱厚煐在這裡出了丁點事,所有人都得死。

別以爲老皇帝善良了,那是沒人觸動他的底線,甚至,一旦朱厚煐死了,滿朝公卿都會發瘋的,不用老皇帝,公卿就會先血洗湖南。

還有就是,朱厚煐可不是私訪暗查,而是代天巡狩,是巡視,每到一地,當地衛所就提前收到命令,提前預防,隨時拱衛。

而他身邊,有廠衛禁軍,還有影子協同。

只是朱厚煐臨時改變了形成,來到湘陰,不然他身邊是有當地衛所兵拱衛的。

“湘陰人口多是外出打工,他們是打幾個月工,就會回來。”

“衆所周知,湖南窮困,長沙府雖好,卻比不得廣東、南直隸,百姓都願意出去打工,賺錢拿回來花。”

“所以微臣不敢欺瞞中樞,更不敢欺瞞千歲殿下。”

知縣的態度,讓朱厚煐鬆了口氣。

“明日當着湖南布政使、長沙知府的面前,你再辯解吧。”朱厚煐乾脆休息,結束今天的行程。

其實,湖南布政使在長沙等着他,知道他改變行程,就立刻坐火車來湘陰。

第二天一早,湖南高官全都到達湘陰,在朱厚煐下榻酒店外,跪了一早晨。

朱厚煐才詔見他們。

“本宮要知道實情。”朱厚煐調湖北諸衛拱衛湘陰,他纔有了底氣。

“殿下。”

“非老臣誆騙中樞。”

“而是像這種小城市,留不住人啊。”

“若房價再保不住,那就更留不住人了,這樣的小城市,就靠點旅遊和宮中投資的洗衣機外殼廠活着。”

“您說一個外殼廠,能養活幾個工人啊?湘陰卻有三百萬人要吃飯的。”

“確實,老臣沒報上去。”

“那是因爲他們過年就回來了呀,等到春耕夏收的時候,他們就回來了。”

“糊弄誰呢?現在有幾個人還種地啊?”朱厚煐一句都不信:“本宮就問你,電話線是怎麼回事?”

“馬上就開通了,這不還沒到年末呢嘛,景泰六十六年之前,就能開通了。”布政使又道。

“伱真是一套又一套的!”

朱厚煐冷笑:“若孤皇曾祖父在此,你還敢這樣說話嗎?”

“即便陛下在此,老臣也是以事實說話。”

“好一句事實說話啊!”

朱厚煐知道,湖南布政使不怕他,抓賊抓髒,又沒抓到贓物,憑什麼說人家欺上瞞下啊?

“謝殿下誇獎。”

這種老官油子,根本就不是朱厚煐這樣年輕人能對付的。

“長沙可有接通電話?”朱厚煐問。

“接通了。”

“本宮即刻去長沙,給宮中打電話,請太子殿下做主!”朱厚煐這樣顯得自己沒本事。

布政使笑着說可以。

等那邊電話接通,這邊電話線也能接通了。

就算朱見漭親自來,也沒什麼可說的,朝廷是有制度的,升遷看京察,也就掌握在吏部手裡,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輕易更改制度。

抓賊抓髒,只能說朱厚煐太沖動了。

到了長沙,撥通中樞電話。

朱厚煐聽見皇祖父的聲音,將在湘陰看到的告訴給皇祖父,可朱見漭只是應了幾聲,沒什麼特殊反應,這讓他很失望。

“黃珏,景泰三十三年進士。”

“景泰五十九年,因修貴州公路有功擢升布政使。”

“孤沒說錯吧?”

朱見漭隔着電話說。

此刻,黃珏跪在地上:“殿下好記性。”

大明的跪禮,也進行了更改,只對皇帝、皇后、太子、太后行跪禮,其他人一概不行跪禮,而對太后和皇后,也只有在正規場合才行跪禮,其他地方行拜禮,對皇帝和太子,也在大朝會時行跪禮,平時酌情而定。

但,即便平時,對皇帝和太子,是一直行跪禮的,這一點幾乎不太變。

即便對親王、郡王等皇族,真的廢除了跪禮。

下級對上級,也只是行拜禮,完全廢除跪禮,軍中也是這樣,軍中直接行軍禮,上下皆行軍禮。

這是景泰四十五年時提出來的,景泰四十六年實行,至今已經行使了二十年。

所以,黃珏是湖南布政使,即便是隔着電話,也要跪着接。

“距離過年,還有一個月零幾天,整個湖南,要通上電話,能做到嗎?”

黃珏眼皮子抽動一下:“殿下,這確實有幾分難度。”

“孤不想聽到困難,孤只問你能不能做到?”朱見漭語氣平靜。

“能!”

“馬上就過年了,過年該回家過年吧?整個湖南,過年期間進行人口統計,孤派人下去統計,你只要負責配合就行。”

朱見漭淡淡道:“除了人口外,工資、年收入、工作、年齡、婚配、房產、土地等所有情況,都要進行統計。”

“孤要看到湖南的真貌。”

“黃珏,你讓孤看嗎?”

黃珏渾身一哆嗦,要是這麼查,那豈不全露餡兒了?

大明真正統計過一次人口,還是景泰三十五年的時候,之後就是在基數上增減,出生人口是統計醫院裡的人口,死亡人口是統計喪葬廠的數量。

這根本就不準的。

即便到了景泰六十五年,依舊有人在家裡生育,民間還是有穩婆的。

死亡就更難統計了,火葬根本提都不能提,誰提誰死,還是土葬,基本都是往自己家地裡面埋。

城裡沒土地的居民,則往墓地裡埋。

墓地價格很低,基本每個家庭都能買得起,倒是有人想炒墓地,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所以,根本沒法統計死亡人口。

朝廷是每十年一次大統計,五年一次小統計,基本都是在原人數上增減,自己瞎寫。

地方想要好政策,就把人口往上調,如果覺得太危險,就把人口往下調,反正就看當官的想怎麼貪。

統計個屁啊。

越統計越糊塗,最後還是一筆糊塗賬。

可戶部派人來統計不一樣了。

不說能統計出來多少,反正這些年造假是肯定能查出來的,他的官帽子肯定保不住了。

“黃布政使,能做到嗎?”朱見漭又問。

“老臣盡力而爲。”

“孤是軍人,行軍打仗的時候,沒有盡力兩個字,只有完成,或失敗,黃布政使,你是完成?還是失敗?”

黃珏咬了咬牙:“老臣能完成!”

“好,孤在中樞等着你的好消息,未來也希望你進入中樞,在孤身邊爲孤效力。”

朱見漭掛了電話。

黃珏整張臉都垮了。

他能拿捏朱厚煐,可在朱見漭面前,他就是個渣渣。

別看朱見漭是半君,其實他就是皇帝,老皇帝根本就不管事,現在連大事都不管的,都是朱見漭全權做主。

除了一個皇帝稱號外,他就是真皇帝。

這回朱厚煐爽了。

還得老爺子出馬。

等這老東西進了中樞,看本宮怎麼收拾你。

接下來幾天,朱厚煐得到很多官員的巴結,送什麼的都有,可朱厚煐不差這點東西。

他爺爺極爲疼愛他,他宮中堆滿了好東西。

年輕氣盛的他,就想爭一口氣。

他討厭黃珏,就把整個湖南官員都給討厭上了,所以基本不接觸。

而在長沙,他卻真實地感受到了大城市的感覺。

整個湖南,唯一一座大城市,就是長沙。

長沙人口1890萬,常住人口也有1470萬,並不是超級大城市,前兩年長沙還是超一線城市,可因爲歐洲瘟疫,外貿受阻,讓長沙商人發現,地處中部很難有更大的發展。

所以,這些商人都離開了長沙,也就讓長沙經濟跌落,人口暴跌,從頂峰的2200萬人口,跌到了1890萬。

現在,長沙只有兩個支柱產業。

一個是衡陽礦泉水,一個賣水的,幹到了世界五百強。

這家水廠原來設在衡陽,這幾年遷到了長沙。

另一個則是出版業,長沙一共有1200家出版公司,明人讀的十本圖書裡,必然有一本是在長沙出版的,這個中部城市,靠着文化業,創造了經濟奇蹟。

其實長沙旅遊也不差。

湖南作爲一個旅遊大省,近兩年被貴州趕超,但靠湖南美食,硬生生扳回來一城。

也因爲長沙發展太好,虹吸了附近府縣人才,像西部山裡的城市人才,基本都齊聚長沙,也導致府縣地方發展不起來,長沙人口又被沿海城市虹吸,導致湖南成爲人口淨流出省份。

湖南人口1.7億,常住人口卻只有9000萬人。

其實真要是細究的話,9000萬都不可能有,湖南估計也就剩下個三四千萬人口。

那麼,這些人都去哪了?

從韶關進入廣東了,進入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了。

西北那叫走西口,湖南叫闖南關,都從韶關進入廣東打工去了,也許會回來,也許不會回來了。

而湖南的房價,還居高不下,究竟誰在接盤?

朝廷根本不知道。

這是朱見淇秉政後的弊端,他爲了看到更好看的報表,對地方一些事不聞不問,只想看一張漂亮的報表,一張值得誇獎的成績單,到底這東西對百姓是好是壞,他不管。

也是這幾年,地方和中樞脫軌,朝堂逐漸失去皇帝的掌控,連帶着的其他問題,也是越來越多。

朱厚煐在長沙呆了四天,就辰州府的沅州,從沅州入黔。

沒來過帝國南方的。

都會覺得,南方溫潤如春,可經歷過南方冬天的,就會發現,比北方還冷。

大明南方也是取暖的。

不取暖真能凍死人啊。

但供暖費,是北方的兩倍。

因爲供暖設備維護資金高昂,因爲南方潮溼,供暖設備容易生鏽、腐蝕、被蟲子咬等問題,維護設備費用過高,其次就是供暖期短,無法回本,還有就是污染大,公司要繳納污染處理金,又是一筆開支。

大明供暖,是私人的供暖公司,和朝廷沒關係。

每個地區都有三到五家供暖企業,用戶可以隨便選擇他們,各家價格不一樣,可以比價,自由選擇。

朝廷就負責監管。

而那種偏遠地區,沒有企業願意去的,朝廷也不管,因爲朝廷就不會設國企,當選手兼裁判,就當不出好來,賺的錢也進不了朝廷的兜,都進了某些人的口袋了。

所以,建設樓房集體供暖的時候,朝廷就設定好了的,朝廷只監管,不服務。

供暖公司也是想開就開,沒什麼要求。

景泰五十五年時,有供暖公司故意倒閉案,讓大明過了一個寒冬,民間罵聲一片。

朝廷才增加了保證金,開供暖公司的必須繳納一筆保證金,並對資質進行嚴格控制。

所以,每個地區的供暖費用是不一樣的,供暖水平也是不一樣的,用戶有自己選擇的權力,也可以自己供暖,這些都不做限制。

像湖南,供暖期三個月,平均室溫23度,每尺收取26元錢,是大明比較貴的地區。

其實呢,室溫23度的時間,也就兩週時間,其他時間都在18度徘徊,偶爾良心了能到19度。

供暖公司繳納的污染處理金,這筆錢也是筆爛賬。

像湖南這個地方,天氣潮溼,風力小,產生的污染散去時間慢,容易產生霧霾等污染天氣。

就需要花錢來處理空氣污染。

可是呢,這筆錢到現在是筆糊塗賬。

這是朱見淇管的,到底收沒收上來,老皇帝不知道,但感覺是沒收上來,因爲南方霧霾天氣已經出現了,而治理費用卻是朝廷掏錢治理的,這筆錢壓根就沒人提。

或者說收上來了,被貪了。

誰也不知道。

朱見漭秉政後,還沒查到這一步呢。

朱厚煐在沅州賓館,室溫能達到27、8度,熱得受不了,外面又太冷,一出一入,弄感冒了。

他的隨侍大部分都感冒了。

他還抱怨呢,南方弄這麼熱幹嘛啊,其實在南方過冬也不錯嘛,比在莫斯科還熱乎呢。

可在街上暗訪的時候,卻發現,百姓家裡,18度都達不到,供暖比不供暖沒好多少,屋裡還得穿棉襖呢。

消息傳到朱厚煐耳朵裡,他讓人換一間賓館看看。

一查就壞了。

是供暖公司,知道這裡下榻着達官顯貴,所以往死裡燒。

那種沒權沒勢的小賓館,燒個屁啊,凍死你們拉倒。

“既然這樣,不交取暖費唄?”朱厚煐發覺這裡面問題沒那麼簡單。

他派人一問才知道。

供暖公司爲了誘使百姓繳納取暖費,剛供暖時候燒得很熱,等大家都交得差不多了,立刻就冷了。

熱的都是達官顯貴家,有權有勢的都熱,沒權沒勢都挨凍。

不交,可以呀。

人家不給你停氣啊,照常給燒,然後找你來收錢。

報停,可以呀,你找不到窗口啊,人家工作人員成天生病,反正你接了管子,就得交。

不交,人家就會告你,因爲這點錢,損失了個人信用,實在得不償失。

所以百姓都得捏着鼻子交。

不熱就拉倒吧,當給他們燒紙了。

朱厚煐算明白了,當初曾祖父爲什麼不願意下場,這錢朝廷確實收不上來,到頭來還是倒了地方流氓地痞的手裡,而這些人背後是誰呀?不言自明。

“如此龐大的帝國,看似欣欣向榮,其實冰火兩重天,難怪曾祖父總說烈火烹油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纔是地方,真正的地方!”

朱厚煐都不知道該怎麼管。

讓他來管,也管不了。

這些企業背後站着誰,大家都心知肚明。

換一批企業,也是換湯不換藥。

哪怕是換上來朱見漭的商國班底,這些人到了地方,能不貪嗎?

“無解啊。”

朱厚煐在沅州盤旋三天後,就登上去貴州的火車,他去貴州過年,黎平府應該準備好了。

貴州鐵路,是一條小天路。

從景泰四十二年開修,足足修了二十三年,景泰六十五年,才完全竣工,實現全貴州完全通車。

像貴陽的鐵路,在景泰五十年時就通車了,但大明要做到鐵路村村通,鎮鎮通,就修了二十三年,朝廷總共花了29.8億元,才修通了小天路。

坐在火車上,朱厚煐看見火車在山路上攀升、奔跑,不禁胸中豪氣萬丈:“只有大明,才能修通這樣的鐵路啊!商國再強,和大明相比,差得也不是一星半點啊。”

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112章 狩獵場,韃靼人做獵物!給朕射殺!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92章 這光頭,摸着上癮!血濺奉天殿,先殺第481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1)】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169章 十四萬精兵,毀於一旦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252章 朝鮮大亂,出兵吞其民,放其地,當第404章 蜀國楚國荊國篇:佛國和撤皇帝制的第485章 【番外二:談允賢錯亂時空,今夕何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135章 朕做了一個夢!(端午節快樂!)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391章 休假和產業鏈,兩醫之爭和發展問題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479又沒了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268章 景泰九年的大明,把安南王變成傻子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339章 地獄之門和天堂之路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別 別抽了,疼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38章 撩開紗巾讓朕瞧瞧(三千字求收藏!)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169章 十四萬精兵,毀於一旦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數三聲,殺一人,殺出個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257章第20章 受命於天!朕朱祁鈺纔是皇帝!(近四第472章 戰後復甦:電腦的誕生(三)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454章 至暗來臨:對朱見深的歉意(七)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443章 給王守仁上上強度,新時代朱祁鈺 朱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188章 大明變冷,疆域南推!朕被缺糧搞怕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253章 含山公主:太祖皇帝會不會掀開棺材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11章 奪門開始,朕與皇太后半步不退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356章 景泰二十五年,老臣凋零,是天罰嗎第252章 朝鮮大亂,出兵吞其民,放其地,當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書案(15萬)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363章 皇子封國,朕教皇子們用皇權,朱見第377章 醫藥 釋奴 科舉,扶持藩國國策不容第227章 吃這麼多,都把自己吃吐了,還在吃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