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

景泰六十年,鄂畢河、葉尼塞河、疏勒河三條大河向北方注水計劃正式開工。

隨着電氣革命揭開帷幕,大明的主要投資項目,主要是大壩工程、電器工具等方面,主要用於施工作業。

今年換太子後,朱見漭投資幾十億入場,刺激電氣革命的迅猛發展。

爲加快三大工程建設,朱見漭進一步擴大投資,加快建築速度,加快工期。

勒拿河,是一條發源於捕魚兒海西岸,流入北冰洋的全年冰凍河。

發源於貝加爾山脈的西北麓,先朝東北方向流動,基陵加河和維京河匯入其中。與奧廖克馬河會合後,經過最大城市雅庫茨克就進入低地區。接着河流轉向北方再匯入右支的阿爾丹河。

大明的引水思路是,從源頭進行勒拿河改道。

雅庫茨克叫列拿。

其實,在清朝勒拿河叫列拿河,清前期歸清朝管轄,尼布楚條約中,清朝本想以列拿河爲界,戰場上丟掉的東西,永遠無法在談判桌上得到,就以外興安嶺爲界。

大清楓葉地圖,就是以外興安嶺爲界。

所以,大明控制這座城市後,按照當地的音譯,就叫列拿市。

本地土著應該是鄂溫克人,在大明統稱爲索倫人,索倫精銳,就是從這些凍土區招募的勇士。

大明對這塊地區的懷柔,是非常非常溫柔的,因爲這裡的野人是真的能征善戰,老皇帝拿着當兒子寵。

列拿市,算是大明最北邊的城市了,城市人口僅有12萬人。

該地區冬天嚴寒且漫長,一月平均氣溫爲-38.6℃,極端最低溫爲零下64.4度,絕對溫差超過100℃,盛夏時節只有地面1.2米的凍土能夠融化。

這樣一座城市,隨着大明工業化進程加劇,基本人都搬去溫暖的南方了,這座城市是肉眼可見的衰落。

所以,勒拿省是大明面積最廣大的兩座省之一,總面積三百多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卻只有146萬人。

從勒拿河借水,不是讓勒拿河干涸,而是北水南用,從捕魚兒海上引水。

大明挖了幾條人工河,主要溝通勒拿河與色楞格河、克魯倫河,將色楞格河引入熱河和山西。

將克魯倫河引入河北,匯入河北的永定河、滹沱河,進入渤海省和黃海省。

僅靠勒拿河的流域,未必能夠完全供應克魯倫河,所以要引松花江的水進入遼河,從遼河延伸出一條新河,進入渤海省。

工程的難點是,水域要穿過蒙古大戈壁,蔓延上千裡的大戈壁,蒸發量大,水流沒有足夠的動力,會滲透進入戈壁裡,使得戈壁變成沼澤地,最終導致工程失敗。

大明水利部認爲,穿過戈壁灘路段,全程修建水泥堤壩,走水泥堤壩保證水域不流失。

可這樣的難點是,後續維護費用極高,而且這種人工河,容易造成水體污染。

經過專家計算,如果使足夠的水穿過大戈壁,勒拿河就無法北上,導致北面嚴重缺水,北面凍土區的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會威脅人類生存危機。

同時,也有可能讓整個戈壁灘變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沼澤,增加了大明統治北方的難度和成本。

有專家提出,修建人工地下河,從地下運水。

造價又是個大難題。

大明同時上馬三個大項目,縱然有資金支持,但也是能省則省。

還有一個預料不到的問題。

加高興安嶺後,會造成興安嶺以北的地區更加寒冷,會不會讓捕魚兒海冰封呢?一旦冰封,那麼引水工程就徹底沒用了。

而人工增溫,讓水流解凍,造價多少呢?

這些問題經過兩年的反覆研究,終於在理論上取得了突破。

氣候寒冷問題,可以加高貝加爾山來解決。

所謂加高興安嶺,不是僅僅加高興安嶺的,而是要加高貝加爾山、揚斯克山脈等北方凍土區的山脈,以及加高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讓來自北冰洋的寒流形成一個漩渦,利用物理原理,給東北地區升溫。

專家進行反覆測算,反覆實驗,確定這個項目可行,用一道道屏障,降低來自北冰洋的寒流,升高東北地區溫度。

這樣能夠確保發源於貝加爾山的勒拿河的溫度,起碼在夏季是不會結冰的,保證北方地區供水問題。

只要工程成功,整個河北、山西、陝西將不再缺水。

渤海和黃海兩個新省,也會有豐沛的水資源。

這兩個省的水資源有兩個,渤海省構建三條大河,延伸鴨綠江和遼河。

黃河的出海口也不再是山東,而是從黃海省出海。

讓黃河途經渤海和黃海兩個省。

老皇帝認爲,限制北方發展的主要是水資源,只要擁有豐沛的水資源,北方就能開墾出華北平原和河北平原來,甚至熱河草原,都能夠改良成耕地。

傳統的400毫米等雨量線,很有可能發生改變。

氣候專家預計,加高北面山脈後,河北氣溫可能要提升六到七度,熱河地區氣溫提升四到五度,就是說,該地區的降雨量會進一步下降,產生乾旱。

地理位置被人工改變,氣候是沒變的呀,氣溫升高會加速蒸發,導致地表乾旱,進一步土地沙漠化。

地理專家預計,400毫米等雨量線,很有可能向南移。

就是說,河北很有可能沒有出現耕地大平原,甚至會荒蕪成草原,乃至退化成戈壁。

400毫米等雨量線是劃分耕地和草原的標準,也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天然分界線。

解決的辦法,是老皇帝提出來的,人工降雨。

當時專家沒明白,只要搞清楚是怎麼降雨的,以現在的技術就能實現人工降雨。

降雨是水從地面蒸發成水蒸氣,上升到大氣中,遇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冰晶,這些水滴或冰晶聚集形成雲,當雲中的水滴或冰晶增長到一定程度,其重力超過上升氣流的支持力時,就會從雲中落下,形成降雨。

只要利用好雲,人工干預就能實現降雨。

就是說,400米等雨量線,已經形同虛設了,縱然河北地區溫度會升高,只要河流足夠多,水源足夠豐沛,就會有足夠的水蒸氣,水蒸氣凝結成雲,就能降雨了。

想改變熱河大草原,就要搞清楚草原是怎麼形成的。

草原形成原因是土壤淺薄和降雨量少。

只要從北方三大河引水,一定能增加草原上的河流水域,也能增加草原上的降雨量。

土壤淺薄也沒問題,北方凍土多的是土,只要填充就好了。

再說了,只要技術發展,人工造土,要比挖土造價更加低廉,還有現代化肥的逐漸研發成功,對傳統肥料的依賴已經逐漸下降了。

這些年,爲了維持生態平衡。

墾殖司年年植樹造林,就說西域省,從收復至今,已經出現了15萬畝林帶,北面的阿爾泰省,植樹面積逐年增加,已經從灰茫茫一片,變成了綠油油的省份。

阿爾泰省北面的烏里雅蘇臺省,就是葉尼塞河和鄂畢河中間夾着的地區,是大明和魏國的交界省份,面積巨大,但70%是凍土區,這片地區被蒙古人禍害的最嚴重,夾雜着沙漠、戈壁,實在談不上什麼好地方,但經過二十餘年的治理,已經重現了生機。

唐努烏梁海,就是圖瓦共和國,是俄國的。

大明的唐努烏梁海省,在原有地區基礎上,增加葉尼塞河與科爾布多河夾着的地區,面積廣大。

這片地區大明佔領時並沒有被過於開發,但隨着發現了巨大鐵礦山,被粗暴開發,很快這裡的生態環境就崩潰了。

大明用了十五年的時間治理,至今還未恢復原樣。

所以這幾年,大明已經不許過度開發了,要給子孫後代留下充足的自然資源。

墾殖司這些年,力求恢復綠水青山,每年投入海量的銀子,將這塊被漢人深耕五千多年的土地,舊貌換新顏,重新煥發生機。

從景泰八年開始,至今五十七年了,每年固定支出外,還會酌情增加支出。

現在,整個大明遍地是綠色。

所以,填充熱河大草原變成耕地,是完全可行的,生態環境不會遭到巨大破壞。

而有了充足的水源,也不擔心草原會荒漠化、戈壁化。

地理專家計算過,如果加高了整個西伯利亞,大明北方的邊疆省,如烏里雅蘇臺、唐努烏梁海、阿爾泰、西域、青海、寧夏,全都能因此受益。

只是葉尼塞省和勒拿省,兩個凍土省徹底廢了,捕魚兒海省和蒙古省、韃靼省和突厥省,四個省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基本也不太適合人類居住。

限制西北發展的要素,同樣是水。

西北地處內陸地區,來自海洋上的溼潤氣候難以深入大陸,想改變西北原貌,或者說恢復漢朝風貌,就需要水。

中華江開鑿成功後,養潤了西北人,但想讓西北重現漢朝時代的生機,是遠遠做不到的。

所以,就有了引鄂畢河和葉尼塞河的水入西北的計劃。

其實對於大明使用鄂畢河,藩國是比較有意見的,都認爲應該引鄂畢河滋潤中亞,中亞實在太缺水了。

因爲經過伊國水利專家計算,成功引流葉尼塞河,足夠溫潤西北了,鄂畢河用來濡養中亞最好了。

像許國、伊國實在太缺水了。

可他們兩國想用鄂畢河,還得經過魏國的同意。

大明佔據的帕米爾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廣袤的地區,都是嚴重缺水區,引鄂畢河濡養這些地區也是非常可行的。

葉尼塞河,有兩條源流,一是大葉尼塞河,一是小葉尼塞河。兩河於克孜勒附近匯合後稱葉尼塞河。

小葉尼塞河發源於唐努烏拉山,在大明叫唐努烏梁山,烏拉是俄國人改的。

就是發源於大明的唐努烏梁海省。

唐努烏梁海,是最後一個離開祖國懷抱的國土,別小瞧這塊地方,這個地方有儲量世界上排名前幾的煤炭和鐵礦。

大葉尼塞河發源於東薩彥嶺的喀拉·布魯克湖,這裡曾經是喀爾喀部的祖地,喀爾喀部被大明滅了後,他們的祖地自然就屬於大明瞭。

其實,從法統上來說,整個西伯利亞和中亞的法統,在蒙古,無論是明清都繼承了蒙古人的法統,是完全應該享有這一片地區的主權的。

可惜,世界規則改變了,法統這一套不管用了。

匯合後的葉尼塞河,從南向北流,最後注入喀拉海的葉尼塞灣,就是注入北冰洋。

唐努烏梁山,屬於阿爾泰山。

大明計劃,穿過兩片阿爾泰山脈中間的荒漠,引河流向南流,流入西域。

中華江是走塔里木河-疏勒河-大通河。

葉尼塞河則往南引,主要是連接疏勒河和弱水。

有地理專家認爲,連接弱水太遠了,需要極長的人工河,會出現巨大的變故。

不如連接科爾布多河,擴大科爾布多河的流域,將科爾布多河推入弱水。

這樣還能富饒蒙古高原,加高北面山脈後,蒙古省氣溫能提升兩到三度,整個氣候都會變化,有了豐沛的水資源,無論是繼續放牧,還是搞農耕,都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這樣蒙古省,也不至於被徹底荒廢,變成無人區。

可是,想富饒蒙古高原,就需要兩條大小葉尼塞河同時注水,將兩條葉尼塞河同時改道,那麼北方凍土區的自然環境肯定要遭到大規模破壞的。

再說了,整個蒙古省,景泰五十九年時,人口將將三千萬人,這兩年人口淨流出超過一千五百萬人,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

就算把蒙古給搞富了,流出去的人也不會回來了。

朝廷的意思是,維持科爾布多河原樣,人工開鑿出一條新河,直奔弱水,擴大弱水流域,將弱水製造成西北第二條大河。

不動中華江的部分,也就不連通疏勒河。

因爲中華江經過這些年發展,已經很平穩了,經過水利專家測算,如果給中華江增加水的話,可能造成下游氾濫,影響上百萬人的生計。

擴大弱水,將弱水變成南北流向的大河,再轉道途經陝西、山西、河北,匯入渤海省和黃海省,最後出海,變成一條長河。

其實,朝廷的地理專家錯誤估算了葉尼塞河的流域。

葉尼塞河的水域來源,一個是源頭水源,另一個則是沿途的雪水融化,再加上地處寒冷的北方,蒸發量低,造就了這條水域巨大的葉尼塞河。

所以朝廷的地理專家先入爲主的認爲,這條河南引後,能濡養整個西北,甚至可以滋養河北。

其實是錯誤的。

沒有了冰雪融水,再加上氣候變暖高蒸發量,葉尼塞河的流域會大大減少的。

還有,和勒拿河一樣,要經過龐大的戈壁和蒙古高原,才能流入西北,真正連通弱水,還會剩多少水呢?

景泰六十三年時,有專家提出來,可當時已經動工了。

水利部查缺補漏,想從捕魚兒海引水,擴大色楞格河的流域,讓色楞格河先翻越杭愛山、再翻越阿爾泰山、最後翻越陰山,進入寧夏。

當時老皇帝震怒,如此巨大的工程,怎麼會出現如此重大的紕漏?將專家都給砍了,包括批覆的官員殺了的殺,流放的流放,殺了一百多個人。

如果增加色楞格河工程,造價要增加60億以上。

這樣的話,一條葉尼塞河是不夠引水的。

需要從鄂畢河引水了。

細琢磨之後,水利部是被魏國滲透了,魏國不願意救伊國和許國,想讓中亞繼續幹旱,所以就想辦法讓大明引水工程出錯。

其實,引鄂畢河水進入西域是最方便的。

直接擴大額爾齊斯河就可以了,將烏倫古河老河道利用起來,連接中華江的人工河,給疏勒河注水。

走大通河-洮河-渭河,在渭河轉道,北上給無定河和汾河注水,就能濡養整個山西,同時,汾河連接永定河,河北的水也就來了。

但這裡面還有一個國際問題。

就是一旦大明用了鄂畢河的水,像缺水的伊國、許國立刻就會和大明離心離德,別忘了,大明佔據的興都庫什山脈,可是和兩國接壤的。

所以,中樞只想利用好國內的兩條大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

已經開工三年了,很多河道都修完了,就等上游放水呢,這個時候返工,幾十個億就打水漂了。

關鍵經濟發展是不能等的。

停工三個月後,再次復工,增加了色楞格河工程,增加投資72億元,預計十九年完工。

用色楞格河濡養整個蒙古高原,不需要流入陰山滋養寧夏,能夠滋養熱河和山西北部就可以了。

色楞格河用的水是捕魚兒海的水。

必須在捕魚兒海上修建大壩,才能用水,造價又增加了。

景泰六十年,填海工程也開始了。

渤海灣,平均水深12.5米,最深處70米。

也是經過一年計算,一年運載材料,景泰六十年動工。

其實填平渤海灣難度不大,經過黃河幾萬年的沖積,近海河沙堆積量巨大,不停造出耕地。

其實,宋朝黃河改道,弊端巨大,卻有一個好處。

就是衝大了江蘇省的面積。

宋朝之前,江蘇省沒有這麼大的面積,匯入淮河後,沖積出一塊沿海平原。

上海就是衝出來的。

東晉時期鎮江、揚州就是出海口,現在出海口是上海,這些都是一點點沖積出來的陸地。

將黃河改回渤海出海口後,渤海灣的土地每年都在擴大。

填海還是比較傳統的辦法,圩堤填海。

歷史上,華夏民族都在填海造陸。

看三國時期和大明的沿海地圖對比就知道了,一直在擴大。

圩堤填海這種方式就是在需要填海的區域,外圍修築圩堤,將填海用的物料填入圩堤裡面。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填海區域的圩堤連接起來,加入填海石料,經過一段時間沉澱,進行更細緻的填海步驟。

填海石料,其實用西南的山更好,但是,加高山脈需要山,造出新大陸還需要山,石頭都不夠用的。

但大明沙子非常多。

大明擁有很多個天然大沙漠,沙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其實,景泰五十八年時,老皇帝提出一個構想,沙漠底下到底是什麼?

工部派人去測算,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大明最大的沙漠,測算結果是,沙子深3.7米。

而塔克拉瑪干沙漠有33.7萬平方公里,約有1.81萬億噸沙子。

老皇帝提出,如果把塔克拉瑪干的沙子挖光,再種上樹木,會不會讓這塊沙漠,變成了綠洲?

而填充渤海灣,以黃河每年往渤海灣輸送32億噸,卻需要2500年才能填平渤海灣。

所以,一個塔克拉瑪干沙漠夠了。

從景泰五十九年開始,工部就開始挖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子,往渤海灣運,一邊運一邊填。

不能全部填沙子,會讓地基不穩,要適當填入鋼筋混凝土,造出堅實的地基。

圩堤,則用混凝土打河樁,製造出一塊空間空間出來,再往裡面灌沙子。

一點點向渤海灣深處邁進。

景泰六十二年,電器應用於填海工程上,大大提升了效率,也在山東建立了十幾家火力發電廠。

同一年,大明在捕魚兒海建立了第一座水力發電廠,用於供應引水工程的用電使用。

但水力發電廠技術還不算成熟。

也是景泰六十年,東西伯利亞的山地開始被加高,但因爲這個地區過於寒冷,只有短短兩個月施工時間,所以工期緩慢。作爲百年工程,不能急於一時。

朝廷每年都會穩步投入資金,用於三大工程建設。

景泰朝,一共有震古爍今八大工程,根治黃河、開鑿中華江、全長1200萬公里瀝青路、21萬公里鐵路線、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北水南用、還有烏斯贓鐵路,堪稱天路,八大工程。

老皇帝也被朝野上下戲稱爲基建狂魔。

此刻,這位基建狂魔正昏昏欲睡,朱見漭跟他稟報倭國的安置問題,他聽得快睡着了。

“你看着辦吧。”

朱祁鈺勉強撐開眼皮子:“老四,養心殿的地圖太小了,朕看不到了,你讓人畫一幅大的。”

養心殿的地圖,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地圖了。

老皇帝還是看不到。

“兒臣遵旨。”

朱見漭笑道:“爹,天下地圖都在您心裡,大明每一條街道,您都張口就來,哪裡還用看地圖呀?您吶就是活地圖。”

“呵呵。”

朱祁鈺笑道:“朕不愛看美人,就愛看地圖。”

“大明新納一地,朕就絞盡腦汁的想名字,就將整個輪廓記下來,然後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記憶,最後記憶一條一條街道。”

“像那些新地,都是朕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建起來的。”

說到地圖,老皇帝來勁兒了。

“老四,這幾天朕在想,等加高了北方,阻擋寒流,青海大戈壁能不能變一變呢?”

“北方凍土多的是,隨着電氣革命的發展,挖掘難度也在降低,只要朕肯投錢,就有源源不斷的土壤,再說了,各地造河挖出來的土壤,都是能用的。”

“如果青海溫度提升了,再引入葉尼塞河,水資源也就有了。”

“龐大的戈壁灘,如果墊高土壤,能不能種地呢?”

“就算不能種地,放牧行吧?”

大明一直都不想要青海這塊爛地。

最後還是當地的蒙古萬戶府,死乞白賴併入大明的,不然大明纔不要呢。

青海氣候惡劣,自然環境惡劣,耕地環境惡劣,草場環境惡劣。

可以說,沒一個好處。

但是,他卻是大明的腹心之地。

如果拋棄它,烏斯贓就沒了,西域、阿爾泰、費爾干納三省就沒了,甘肅就沒有了遮擋。

這些年老皇帝一直在想,怎麼治理好他呢。

卻做不到啊。

龐大的青海省,人口居然只有1200萬人,比蒙古省還少,因爲這裡的生態太脆弱了,養不活那麼多人啊。

再就是工業化發展,青海人都被吸去長安和甘肅了,再遠點的去吐魯番,去費爾干納,去京師了。

面積龐大的青海,卻成爲了大明發展的累贅。

唐朝時期河湟之地是王霸之基,那是因爲氣候溫潤,當時吐蕃還是強國呢,雪山都化了。

但之後呢,宋朝溫度比隋唐時期低了三度。

所以雪山凍了,吐蕃的河谷農耕又消失了,回去啃青稞去了,青海也徹底衰落了。

如果加高北方,阻擋了來自北冰洋的寒流,青海溫度提升了,烏斯贓的溫度估計也會提升。

猛地,朱見漭打了個激靈:“爹,您是擔心雪山成爲第二個吐蕃?”

“老四深知朕心啊。”

朱祁鈺笑道:“沒錯,朕查過資料,吐蕃鼎盛時期,就是隋唐時期,氣溫比現在高2度。”

“僅僅兩度,雪山就出現了一個強盛無比的王朝。”

“你知道朕喜歡用佛兵。”

“佛兵的戰鬥力你也看到了,不弱於索倫人。”

“四百萬佛兵,能不能滅了大明?”

朱見漭神情一凜。

思索幾分鐘道:“若烏斯贓成爲吐蕃,兒子親自領兵,也沒把握打下那塊地盤。”

別說朱見漭了,就是天下最能打的皇帝李世民,也拿吐蕃沒轍。

看看烏斯贓的地形就知道了,仰攻烏斯贓,別做夢了,仰攻一千多米的山脈都是做夢呢。

看看貴州打土司多難就知道了。

烏斯贓,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啊,連呼吸都困難,你想打仗?別做夢了。

關鍵這地方極爲封閉,人家要是不想打,你找一輩子都找不到他們。

人家想打了,下山就打你。

這個鬼地方,絕對是噩夢。

“若是防守的話,兒臣也沒有絕對把握,但能保證腹地不丟,僅此而已。”

朱見漭能說出這麼沒志氣的話,說明實在沒辦法。

朱祁鈺卻點點頭:“你再看看地圖。”

“爹,您當初拆分四川和重慶,就是在遏制烏斯贓?”朱見漭發現他爹多麼有先見之明。

其實從經濟角度看,當初拆分四川和重慶,就是敗筆。

如果四川和重慶集合整個四川盆地,這地方經濟實力,一點不比沿海地區差。

可是,老皇帝卻拆分了四川,四川以成都沿線劃分兩省,向西吞併了烏斯贓東部和青海南部,成爲一個多是山脈、高原、戈壁的窮省。

可從軍事角度來看,讓人拍案叫絕。

老皇帝無聲之間,瓦解了烏斯贓的軍事武裝,正因此,韓雍控制下的四川,不斷侵襲雪山,才最終纔有了仰攻之勝,才第一次將官員派上雪山去,才正式掌控這片地盤,才最終撤宣慰司,設爲省。

即便現在,四川和重慶也沒有合併。

有人說老皇帝喜歡增加省,來增加自己的勳功章。

然而,等烏斯贓氣溫高兩度之後,等當年那個讓盛唐惶惶不可終日的吐蕃捲土重來的時候,他們纔會知道,老皇帝當年的拆分,多麼有先見之明。

四川,有一大塊雪山。

老皇帝佔據整個烏斯贓地區,比後世大得多,但老皇帝並沒有將整個烏斯贓放在一個省。

而是拆分成了五個省,烏斯贓省佔據最多,大理、四川、青海、西域,全都佔了一塊。

“若非朝臣攔着,朕就將烏斯贓拆分成烏斯贓省和朵思省了。”

朱祁鈺嗤笑:“不過,朕拆分雲南時,將雲南和大理分開設省時,就從烏斯贓划過來一塊,雅魯藏布江,是三省交匯之地。”

“只要在大理、四川、青海、西域佈置好重兵,烏斯贓就算暖三度,照樣脫離不了大明。”

“陛下聖明!”朱見漭拜伏在地。

朱祁鈺讓他起來:“朕近來讀吐蕃史,發現吐蕃的崛起,和松贊干布和論欽陵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呀,賢明皇帝和有能力的臣子組合,才能讓一個國家鼎盛。”

“老四,朕讓伱回去好好看看吐蕃史。”

“兒臣遵旨。”朱見漭神情肅然。

大唐對吐蕃戰爭中屢屢戰敗,和武則天不停掃蕩朝堂有直接關係,導致盛唐能征善戰的將軍越來越少。

大唐政治混亂,也讓吐蕃佔據先機。

最後吐蕃自斷臂膀,處死了論欽陵,也導致了吐蕃王朝的衰落。

所以,有一個肯相信臣子的君主有多麼重要。

“青海的事,你回去好好想想。”

“咱們上不了高原的。”

“修了鐵路也無用,修好了,也能破壞掉。”

“只要人有野心,總有辦法造反的。”

“該怎麼控制高原,是你的難題了,朕點到爲止。”

朱祁鈺讓他退下了。

青海,是腹心之地,如果永遠一片荒涼,會影響大明進一步發展的,如果將青海變成第二個陝西,這顆明珠就是大明騰飛的最大裨益。

以前烏斯贓,只是一個邊陲省份,戰略省份而已。

隨着可能氣溫升高,這塊十分封閉的地區,極有可能第一個獨立出大明,必須得防患於未然。

加強聯姻沒用,戰爭不會因爲小恩小惠而停止。

得想辦法完全控制這塊高原。

而用好了烏斯贓,烏斯贓會成爲大明一個富裕省份,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朱見漭看完吐蕃史,宮門落鑰之前,將朝臣宣來。

“老臣去過歐洲。”

劉大夏第一個開口:“同樣緯度下,歐洲是比大明溫暖的。”

“加高西伯利亞的山脈,大明腹地溫度提升是必然,烏斯贓溫度肯定水漲船高。”

“可出現吐蕃之亂,老臣認爲不可能。”

“吐蕃崛起,存在着巨大的偶然因素。”

“換老臣是唐朝人,老臣也想不到,氣候因素會促成一個霸主國出現。”

“吐蕃順利建國,恰逢是唐朝對外征戰的時間,吐蕃是佔了唐朝無暇他顧的便宜,在唐朝擊敗吐谷渾之後,撿便宜吞掉了吐谷渾,才奠定了大國基礎。”

“之後每次崛起,都和唐朝的政治息息相關。”

“若沒有武周亂政,也就沒有吐蕃崛起,沒有安史之亂,吐蕃早就被大唐給滅了。”

“所以,吐蕃崛起具有極強的偶然因素。”

“大明則不一樣。”

“我大明是統一的大帝國,國富民強,而且,烏斯贓是大明內地,漢臓通婚比較頻繁,民間交往極多。”

“就算烏斯贓想分裂,我大明養了烏斯贓一百多年,烏斯贓漢化五十餘年,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貞之士嗎?”

“還有,中華江的開鑿,和天路建設,我大明戰兵可隨時登上高原。”

“大唐時期的吐蕃,是獨立國家,大明的烏斯贓,是大明的一個省,他分裂那叫造反,沒有法統的。”

“還有一點。”

“吐蕃強盛時,黃教並沒有普及整個高原,現在烏斯贓上下,都是黃教徒。”

“大明是完全信仰自由,支持各種信仰,甚至您,老臣,都算是黃教徒。”

“咱們同根同源,爲什麼要分裂呢?”

“還有就是工業化進程。”

“現在百姓都奔着錢使勁,都想過上好日子,不想打打殺殺了。”

“明軍在奧斯曼戰爭中處處遇阻,就是明軍戰鬥力下降的原因,因爲不想打仗了。”

“所以老臣覺得,烏斯贓沒有大患。”

劉大夏是這樣認爲的。

“馬尚書,您怎麼看?”朱見漭還是想問問這樣的老帥。

馬文升還在沉思,片刻才道:“若老臣領兵,打不上雪山。”

“孤也沒這個能力。”朱見漭老實道。

“大明打不上去,人家卻能打下來,如何不會造反呢?”

馬文升道:“那樣的天時地利,必然會叛亂不斷的。”

“現在沒有野心,隨着氣溫升高,新農耕文明出現了,野心就來了。”

“該防患於未然。”

“劉大人的意思也有道理,沒有大患,但小患不斷。”

馬文升道:“那麼龐大的高原,一旦有人造反,消息需要多長時間纔會傳到中樞來呢?”

“可以架電話線。”劉健道。

馬文升卻搖頭:“人家造反了,就會切斷電話線的,必須通過人工傳遞才行。”

“如果重重堵截,一個月都未必能傳過來。”

“太子,若您領兵,一個月內,在無朝廷干涉的情況下,能打下多少地盤?”

朱見漭嘿嘿而笑:“孤能把整個烏斯贓打下來,但不會來襲擾大明,而是會去打印度,吃下印度,再吃中亞,最後吃青海和西域!再調過頭來吃大明!”

他伸出兩根手指:“兩年,孤就能做到。”

馬文升微微凝眉:“而兩年,朝廷出兵剿滅,能剿滅掉嗎?”

“嘿,孤都跑去印度了,你怎麼剿滅孤啊?”朱見漭笑道。

劉健插話道:“就是說,一旦發生叛亂,整個烏斯贓就丟了。”

“沒錯!”

馬文升道:“小叛亂,也會引發大叛亂的,任何人都有野心,誰都想做皇帝,必須要防。”

“怎麼防呢?”朱見漭問。

劉健開口:“如果替換漢民上去呢?”

“更不行,漢民就沒有野心了嗎?哼,反而漢民最容易造反。”馬文升冷笑。

讀書人最反動。

一直沒開口的李東陽緩緩道:“派重兵守住要塞,一旦造反,立刻剿滅。”

“無詔出兵嗎?那造反的會不會是朝廷的官員呢?”馬文升反問他。

李東陽語塞。

無詔出兵是重罪。

任何將領,無論何時,必須等朝廷聖旨到了才能出兵,除非朝廷授予了出兵權,否則將領是沒有這個權力的。

“這地方是個燙手山芋啊,以前一直冰封,反而是好事。”謝遷苦笑。

“是啊,春暖花開,卻要誕生一塊絕地。”

王鏊喃喃道:“陛下填海捨不得用石頭,高原上石頭那麼多,把險要地勢給炸掉,變成石頭用來填海,將天塹變通途,如何?”

“那得花多少錢?需要多少時間啊?”馬文升問他。

“還有啥辦法?”

朝臣也都很苦惱。

“太子,您有辦法?”馬文升見朱見漭一直不說話。

朱見漭清清嗓子:“辦法沒有,但雪山溫度升高,山上的積雪也會化了,中華江、瀾滄江、怒江等多條江水流域要增加了,水資源又豐沛了。”

“水資源豐富,烏斯贓反而變成了寶地,造反概率豈不又提升了?”王鏊道。

這個問題還真是無解。

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着往嘴裡旋飯,逼第443章 給王守仁上上強度,新時代朱祁鈺 朱第332章 大明是瘋狗嗎?東北這塊爛地,也要第173章 科舉舞弊案,神秘力量露頭!第177章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147章 蓋棺論定,細數朱祁鎮七宗罪!鞭打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188章 大明變冷,疆域南推!朕被缺糧搞怕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438章 歐洲爆梗王,爹呀,求求您不要禪讓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372章 朕是老了,不是提不動刀了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86章 楊信戰敗,瓦剌洶洶!迫不及待,收攏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275章 請歷史人傑入武廟(可跳訂,純武廟第161章 動動你們的豬腦子吧,再不動就壞死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還不夠,胡濙要用李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234章 陛下談判談得很好,但下次別談了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190章 殺呀殺呀,殺出了大案,有人聚兵意第483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3)完】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190章 殺呀殺呀,殺出了大案,有人聚兵意第253章 含山公主:太祖皇帝會不會掀開棺材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228章 雙帝會,仁道霸道之爭,請漠北王執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31章 以萬物爲芻狗,權鬥不看蒼生第253章 含山公主:太祖皇帝會不會掀開棺材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161章 動動你們的豬腦子吧,再不動就壞死第125章 閹了,留在宮中當狗!(均訂加更)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還不夠,胡濙要用李第125章 閹了,留在宮中當狗!(均訂加更)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425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第264章 安南版奪門之變,登基第一劍,血洗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92章 這光頭,摸着上癮!血濺奉天殿,先殺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435章 盤點歷代帝王,朕朱祁鈺千古第一!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228章 雙帝會,仁道霸道之爭,請漠北王執第73章 愛妃,請正經點!把腦袋捧起來,輪流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