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倭寇

朱元璋的性格猜忌,多疑。

和他本身的喜歡深究有很大的關係。

用後世的話來說,可以算是一個推理家了。

朱元璋目光狠狠的盯着老二朱樉,也不說話,只是仔細的看着。

朱樉不敢和父皇對視,心虛的他,不由微微低頭避開。

哪怕到了這個時候,他還幻想着這件事不牽扯到鄧氏的身上。

府邸裡的事情,父皇一般都不會監視,對於這個情況,朱樉也是知道的。

或許朱元璋沒有和朱英聊過關於鄧氏的事情,這個時候不見得有什麼頭緒。

但是聊過之後,朱元璋就很容易想到。

能夠讓自己的兒子對自己撒謊,唯一的可能,就是想保住那個人。

在秦王府裡,能夠讓兒子去保的人,也只有鄧氏了。

這般想下去後,朱元璋眼睛微微眯起,呵斥道:

“說,是不是你給讓給她的膽子,讓她把咱的玉佩給摔碎的,區區一個妾室,就讓你忘了你娘,忘了你爹不成!”

聽到朱元璋的訓斥,和話語中的怒氣。

朱樉一下子就慌了,他甚至都想不到,爲什麼父皇一下就知道這個玉佩是次妃鄧氏摔的。

卻又突然說是自己指使,怪罪到自己頭上。

於是下意識的辯駁道:“父皇,兒臣怎麼會幹這等事情,這一切只是因爲鄧氏並不知道是父皇的玉佩,還以爲是茶樓送來賠罪的禮物。”

“而後有些氣急,兒臣還未來得及阻止,就摔成這副模樣了。”

聽到這話,朱元璋哪裡還不明白自家兒子的心思。

不過現在的朱元璋,卻沒有了剛纔的暴怒。

只是冷笑了一下,召喚蔣瓛入內。

“陛下!”蔣瓛面無表情,單膝跪地。

朱元璋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朱樉,感嘆道:“鄧愈啊鄧愈,你一世英名,沒想到最毀在自家女兒手裡。”

說完後,便對蔣瓛下令道:“傳咱的諭旨,秦王次妃鄧氏,欺君罔上,德行有缺,特賜鴆酒一壺,以全體面。”

“臣遵旨!”蔣瓛得令後,轉身離去。

匍匐在地的朱樉整個人都在哆嗦,喉嚨數次吞嚥,卻不敢說話。

也不敢出聲求情。

遲疑了半晌,這纔有些發顫的說道:“謝父皇恩典。”

這確實已經算得上恩典了。

也是朱元璋認爲,次妃鄧氏雖然是妾室,多少也算得上幾分自家人的意味。

或許也是給鄧愈的幾分情面。

洪武十年十一月,鄧愈病逝。

朱元璋聞訊大哭,停止上朝三天,親迎靈柩祭奠,並追封鄧愈爲寧河王,諡號武順,肖像掛在太廟中享祭。

朱元璋還親自選擇墓地,將鄧愈安葬在南京雨花臺,墓前置六對石翁仲石馬,山上遍地松柏,禁止砍柴打獵。

並命人將鄧愈的功績寫入《洪武功臣錄》。

曾言:友德隨咱二十二年,東征西討,嚐盡辛苦,鎮守八州,有功無過。

甚至親筆留字:天生元輔兮輔我定乎九州,溯其功勳德業兮實無人以可侔,垂凜凜於尺幅兮直與河嶽而長流。

朱元璋也懶得去查鄧氏的一些劣跡了。

大孫的話,肯定是作不得假。

真要清算下來,剝皮充草,凌遲處死都不爲過。

一壺毒酒,還能得個全屍。

“你這孽子,便好好跪在這裡,給咱面壁思過,天黑前不許離開。”

朱元璋恨恨的看了眼朱樉。

說完直接出門而去。

之所以讓朱樉留下,朱元璋也是算照顧了自己這個兒子的心態。

“兒臣遵旨!”朱樉的聲音中,帶着一絲絲哭腔。

.......

“這般看來,倭寇將會在近期內,襲擊大明沿海了。這個情報可屬實。”

院子裡,朱英還在查看情報。

便是有一條獨特的情報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是海外的情報,是通過海外經商所得來的。

其中講述的便是,倭寇現在的戰亂已經接近了尾聲。

目前的倭國,真是屬於南北朝時期,同時出現了南、北兩個天皇,並有各自的傳承。

對於倭國南北朝時期具體什麼時候結束,尤其是倭國的歷史。

朱英哪裡會記得這些。

只是在向倭國銷售雪花鹽的時候,順帶着收集情報。

目前倭國內的情況便是,南朝的後龜山天皇一路兵敗,北朝的後小松天皇已然取得絕對的優勢。

在戰爭中失敗了的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浪人,準備到大明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

“東家,這個情報已然是月前的事情了,恐怕是現在的倭寇們,可能都開始出發渡海,前來大明。”

張伯沉聲說道。

對於倭寇,張伯也是十分痛恨。

作爲東海女真,即野人女真部落,可沒少跟倭寇打交道。

對於倭寇的惡毒,連不足車輪高的小孩,還有懷孕的婦女都不放過的行爲,恨之入骨。

便是他們被稱爲野人,沒有禮義廉恥,戰勝其他敵人或者部落後,也不會幹出這等喪盡天良的事情來。

朱英的臉色,逐漸的陰沉下來。

“立即通知過去,調集我們在沿海地區的所有力量,嚴防死守,務必不能讓倭寇太過囂張。”

聽到這話,張伯有些遲疑的說道:“可是東家,我們在沿海地區的人手不夠,恐怕....”

朱英聞言,眉頭深鎖。

對於沿海地區的情況,他當然心中清楚。

倭寇是其中的因素,還有那些走私海商也是很大的問題。

相互勾結之下,纔是沿海最大的毒瘤。

便是大明實行海禁,纔對其有所阻止,不然氣焰更爲猖狂。

朱英和這些走私海商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

明面上是合作雪花鹽的生意,幫忙銷售。

暗地裡早就血戰多次,朱英也折損了不少人手。

“必須要想個法子,讓朝廷重視這個問題。”

朱英心中開始思索對策。

這一次的衝擊,絕對比以往要來得更爲猛烈。

受到海禁的影響,大明得不到情報消息,對此完全沒有防備。

到時候事情突發,再傳訊到大明京師的時候,顯然爲時已晚。

思索片刻,老爺子的身影從腦海中一閃而過。

“看來此事,只能藉助老爺子的身份了。”

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730章 即將完成的蒸汽鐵甲船第822章 縹緲無蹤張三丰第167章:有被震懾到的藍玉(求月票)第247章:安南初動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366章:皇家家宴第168章:咱大孫,是不是咱大孫呢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418章:狠辣的姚廣孝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九十章:大膽的想法(求訂閱,月票)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417章:邸報的恐怖利潤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780章 朱高熾想去倭國了(國慶快樂)第799章 進軍真臘第533章:等階森嚴的好處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546章:七日奏報第830章 彈劾藍玉謀反第135章:平倭主帥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四十七章:準備跑路的朱英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659章:平叛只需要座標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九十二章:關於朱英的安排(求訂閱,月票)第139章:朱允炆謀劃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447章:羣雄割據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322章:絕聲衛上門求支持第397章:大婚第228章:咱大孫,瘦了呀!第265章:日漸消瘦的朱允炆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547章:朱英的四項基本國策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四十二章:謀取安南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137章:朱棣暴怒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都310章: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求月票)第106章:朱英出手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245章:乖乖投入到我大明懷抱吧(求訂閱,求月票)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781章 御駕親征第531章:呂氏的籌謀第593章:大破安南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654章:逐漸沒落的高棉帝國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684章:售賣國土,欺天之罪第689章:大明簽證的風聲第352章:對燕王當如何安排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594章:大明皇曾長孫出世第833章 君主立憲第604章:倭國熱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374章:謀逆大案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九十二章:關於朱英的安排(求訂閱,月票)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