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海禁

次日。

秦王次妃被賜死的事情,對京師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波瀾。

諸多親王知道這個消息,也只是一笑而過。

尤其是朱棡,朱棣這幾個年歲比較相近的。

這些事情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

不說罷了。

誰家裡還沒點破爛事情呢。

朱高熾有些尷尬,本來他打算早上去徐府,但是早上去宮裡的時候。

朱元璋下令讓他們這幾個世子,今日便去查看京城五城兵馬司的防務。

徐府。

徐妙錦還在翹首以盼,等待着侄子朱高熾帶着自己出去玩。

渾然不知道,今日估計只能作廢了。

“怎麼還不來啊,會不會把我給忘記了吧。”

看了看天色,徐妙錦不開心的嘟囔道。

......

茶樓二樓。

今天便是老爺子過來的日子。

這次朱英準備了許多早點。

前前後後有七八樣。

首先是爲了答謝老爺子的幫助。

其次就是想通過老爺子,把沿海地區的情況透露給陛下。

沒過多久,朱元璋如約而至。

三天來一次,彷彿成了爺孫倆的一種默認。

“今天整了這麼多花樣,怎麼,是有什麼事情想求咱呢。”

朱元璋上來就看到一桌子的早點,笑着問道。

“老爺子,瞧您這話說得,那還不是爲了感謝你,之前幫我這麼大個忙麼。”朱英也不避諱,直接說道。

朱元璋聞言,嘴角不由抽動了一下。

早知道幫你這麼個小忙,就把咱的玉佩給碎了,說啥都不能幫啊。

朱元璋清楚的知道,大孫哪怕去了秦王府。

就憑這個和老大朱標的極爲相似的長像,就不可能受到老二朱樉的刁難。

就是可惜了玉佩。

想到玉佩,朱元璋的面色不由有些惆悵。

“怎麼了老爺子,我怎麼看你一臉不開心的模樣。”

朱英有些疑惑,難道是早點不合胃口?

不至於,其中大部分的早點,老爺子是都吃過的。

剎那沉思,朱英就明白了過來,笑着解釋道:“老爺子,你別看這早點花樣很多,但量其實不大。”

“就咱爺倆肯定能吃完,不會浪費。說不準吃完還有些不夠呢。”

朱英還以爲,是老爺子覺得他有些鋪張浪費了。

畢竟從老爺子身上穿的衣服,朱英也能看出。

那麼多的補丁,一看就是個十分勤儉節約的人。

想到這裡,朱英突然想起前世的爺爺。

前世的家庭條件也不差,但爺爺總是那麼節約,捨不得多花一分錢。

哪怕是偶爾花點,也都是爲子女孫兒着想。

頓時,朱英對老爺子有些親熱起來。

朱元璋聽到朱英這話,知道是其誤會了。

不過他也沒打算糾正過來,走到桌子旁坐下,說道:“咱知道你這份心意就行了,但咱爺倆還是把肚子給填飽先。”

朱元璋也不客氣,直接就開吃起來。

對於大孫,他可捨不得餓着。

朱英點點頭,便一同開吃。

食不言,寢不語。

爺孫倆默默的吃完後,這纔開始閒聊起來。

“老爺子,我昨日得到一個消息,是從海外番商那邊傳來的,倭國那邊,可能會有大的動靜。”

朱英開口說道。

朱元璋聽到這話,卻是眉頭微皺,說道:“咱知道你對於那些倭寇很是痛恨,咱自然也是一樣。”

“只是現在大明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妄自開啓戰端,勞民傷財不說,也不利於目前大明的穩定。”

“咱知道你想說倭國那邊銀子多,但銀子不能吃,便是再多些,也得想想征伐倭國值不值當。”

聽到老爺子的話,朱英知道這是會錯意了。

可能在對於倭國,朱英言語間受到前世的影響,比較激進。

話中透露的意思,給老爺子一種總是想要去幹倭國的味道。

這才讓老爺子誤會。

朱英也不猶豫,解釋說道:“並非是征伐倭國的事情,老爺子可能對倭國瞭解不多。”

“現在的倭國,紛戰已然結束了。據可靠消息,目前倭國中的戰敗者,組織了不少人馬。”

“他們現在已然是準備橫渡東海,犯我大明邊疆。”

“我希望老爺子能夠將此事稟報到陛下那裡,早作防備,免得沿海損失過大。”

朱元璋不由沉聲問道:“大孫此話可能確定。”

朱英點頭道:“自然能確定,且現在的情況很是緊張,這消息傳來的時候,已然過了月餘。”

“如若不趕緊準備,恐怕就來不及了。”

古代的消息傳遞很慢。

一個月前的消息,說不準倭國那邊早就準備得差不多了。

現在從倭國到大明,航行大約需要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從時間上來看,似乎還比較足夠。

然而大明軍隊也需要準備時間,不是說動就能動的。

況且也不知道倭寇從哪個地方登錄,需要的軍隊數量可不在少數。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一場戰役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準備。大明如今軍隊的行軍速度,每天約莫只有四十里地。

雖然是從沿海周邊調兵,但也需要足夠長的準備時間。

往常倭寇便是這般,在內應的幫助下,搶完就跑,很是費時費力。

所以朱元璋才下令海禁,這才稍微好些。

看到老爺子在沉思,朱英忍不住再次說道:“事關大明沿海,還請老爺子將其中利害講述給陛下,免得我大明沿海百姓橫遭災厄。”

聽到這話,朱元璋回過神來。

事關調動大軍的事情,若是別人,朱元璋還要查探一番。

不過這話由大孫嘴裡說出來,他自然是深信不疑。

聊到這裡,朱元璋考校着問道:“大孫你認爲如何面對這次倭寇的來襲。”

說完後,似乎覺得有些不妥,便補充道:“你跟咱說說你的想法,咱到時候一併稟報給陛下。”

朱英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狠辣,說道:

“倭寇匪患之所以剿之不絕,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走私海商,不僅和倭寇聯合,通風報信,甚至於假冒倭寇行倭寇之事,着實可惡。”

“因此,我認爲首先要處理的,便是那些走私海商。只有將他們徹底剿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倭寇的問題。”

朱元璋皺眉說道:“你說的這些,咱也知道,關鍵是這些走私海商隱藏在百姓中,難以徹底剿滅,不知其所蹤。”

朱英聽到這話,立即回道:“我知道呀,只要陛下決心剿滅他們,我便能助陛下一臂之力。”

第671章:大開殺戒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721章 澳洲開發,上崑崙奴?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張三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472章:夷三族第200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519章:爲後世子孫留點東西第491章:一步登天第416章:實業興國第521章:教化自神話體系入手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彙報欠更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539章:改名長安第八十章:煌煌大明第一百章:加急送來(求訂閱求月票)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十八章:車船店腳牙第459章:衛所調動第409章:致仕之爭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281章 :真當陛下提不動刀了?第449章:倭國天皇密信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訂閱,月票)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359章:學堂之爭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618章:你可知道我是誰第689章:大明簽證的風聲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458章:憂心的藍玉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六十三章:海禁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267章:看到希望的朱棣第440章:黑吃黑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三十四章:挖墓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556章:倭國變故第618章:你可知道我是誰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496章:順風順水的朱元璋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737章 蔓延的屠殺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213章:恐怖的鼠疫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驚訝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第589章:攪動西域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547章:朱英的四項基本國策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245章:乖乖投入到我大明懷抱吧(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693章:海外藩王的殖民侵襲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四章:眼力第219章:虞王殿下第833章 君主立憲第267章:看到希望的朱棣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四十二章:謀取安南第270章:涼國公這是瘋了吧!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