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齊王之爭

青州府,齊王宮,齊王朱榑煩躁地揹着手走來走去,他一個月前接到長安暗探發來的消息,朱允炆命大將盛庸和戶部尚書鐵鉉率二十萬大軍向山東這邊開來,而他剛剛又接到最新情報,盛庸和鐵鉉的大軍已經抵達了兗州府,進軍異常迅速。

雖然朱榑也知道,朝廷軍隊的最終目標是北上攻燕,但他們不會暫時停留在山東,如果停留,他們又會停留多久?這就是他心中異常煩躁地原因。

從京城祭奠父皇回來後,朱榑也加快了招兵買馬的步伐,晝夜不停地打造兵器,他已經看出來了,秦晉結盟,必然是要對付燕王,爲了在將來能爭到更多的利益,他必須要有更強大的實力。

以前他招兵買馬都是偷偷摸摸,而現在,所有的藩王都已經公開化,他當然也不例外,不過朱榑有一件最遺憾的事情,他下手晚了一步,蓬萊水師的數百艘戰船被李維正搶先奪走了,甚至還有整個山東半島,現在也是在他的控制之下,這就讓他深恨不已,爲什麼李維正佔領山東半島,朝廷就默許,爲什麼他動一動,朝廷就派人來警告,大明江山到底姓什麼?

現在東面的山東半島被李維正搶佔了,而朝廷大軍即將進入濟南府,這就等於他的東面和西面都被人佔領了,他被擠夾在青州這條長長的地界裡,而且前些年,青州這邊發生了連續的嚴重旱災,很多百姓都逃到山東半島那邊去了,使他的藩國內人口銳減,他費盡心機地招兵買馬,也才招募到五千人,加上他本身的四萬護兵,他手中有軍隊不過才四萬餘人,而秦晉燕他們動不動就是數十萬軍隊,他將來還能有稱帝的希望嗎?

“殿下也不必太發愁了,事情不到最後一步,誰也不知道結局如何?說不定又會有契機出現。”勸慰他的是幕僚孔源,舉人出身,也算是朱榑的軍師。

聽孔源這樣說,朱榑不由嘆了口氣道:”無論是燕王攻打朝廷,還是朝廷進攻燕王,都要從山東走,這來來往往,我怎麼能靜下心來練兵發展呢?我現在很後悔,早知道別理會朝廷說什麼,直接佔領山東半島,這樣,我也有塊安穩之地,你說李維正會不會再向東走,吃掉我?”

孔源想了一想便道:“我認爲李維正不會,有殿下在中間隔着,他就不會和朝廷軍隊接觸,這樣朝廷也感覺不到他的威脅,這應該是他所希望的,相反,我倒有點擔心朝廷。”

“爲什麼?”

“因爲我感覺到盛庸和鐵鉉的大軍走得太快了一點,按道理燕王並非是南下山東,他們應該沒有這麼緊迫,相反他們應該一邊行軍,一邊整頓軍隊纔對,可他們這麼急衝衝趕來,我懷疑是不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朱榑大吃一驚,“難道是對付我來的嗎?”

“現在我也不能肯定,但我們要有所準備纔對!”

“那依先生的意思,我該如何應對?”

孔源沉思良久便道:“殿下,我建議可以採用金蟬脫殼之計,暫時外出避難,若朝廷不動殿下,那一切無事,若朝廷要趁機削藩,那殿下可立刻率軍入河北投靠燕王。”

這天晚上,齊王宮的側門忽然大開,燈火通明,數百精騎護衛着一輛馬車衝出宮門,向北疾駛而去,宮門隨即關閉,門前又陷入到一片黑暗中,而就在這時,一里外的一棵大樹上,一個黑影正舉着千里眼注視着大隊騎兵的奔行,他緊緊地盯着那輛黑漆漆的馬車,馬車和騎兵在千里眼中彷彿近在咫尺,車簾忽然掀開了,露出一張慘白的臉,他正向後面的宮殿方向眺望。

大樹上的黑影放下了千里眼,他飛快地寫了一張紙條,塞進鴿信專用的信筒裡,從樹上的一隻籠子裡抓住一隻鴿子,小心地將細細的信筒插進鴿子腿上的扣環裡,他將鴿子向天空一扔,鴿子立刻展翅向西北而去。

蓬萊港的一艘寶船上,李維正正坐在船艙裡仔細地研究着一副巨大的沙盤,沙盤是大明江山圖,長寬各三丈,中間可以分合,便於查看中間的部位,沙盤上關隘、城池、駐軍、山勢、河流等等皆一目瞭然,整個沙盤做得栩栩如生,極爲精緻,這是李維正派出近千名士兵扮着商賈、旅客赴全國各地,耗時整整三年,直到兩個月前才完成,將成爲他做出戰略決策的有力依據。

此時,他也是在察看盛庸和鐵鉉的大軍走勢,和齊王的猜測不同,他已經從齊泰的口中得到了朱允炆將削齊王藩的決定,是以他知道盛庸和鐵鉉此來的一目標並不是河北,而應該是青州府齊王宮。

事實上,齊王早就是他的目標了,當然他並不是看中青州,他看中的是齊王的四萬護兵,這可是朱元璋從山東軍衛中挑選出來的精兵,清一色的青州子弟,如果他能得到這支精兵,這將對他控制山東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早在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兩年前,他便通過山東軍中的人脈秘密和齊王護軍中的幾名指揮使聯繫上了,並許與重利,但齊王尚在,這些大將軍並不敢輕易背叛他,一個個的態度都模棱兩可,李維正也理解這些大將們的難處,也不勉強,只是逢年過節進行打點,尤其關照他們的家庭,經過兩年多的滲透,他已經和這些大將們達成了一種默契,齊王在,他們不叛,但齊王不在,他們願意效忠李維正。

所以朝廷決定削藩齊王的這一天,李維正已經等了整整兩年,現在便是最關鍵的時候了,他在半個月前得到消息後,立刻派出大量探子前往青州、濟南、東昌、兗州一帶,隨時注意朝廷軍隊和齊王的動向。

現在他已經得到確切消息,朝廷大軍的前鋒已經到了兗州的曲卓以東,那主力也並不遠,已到了鄒縣,那麼他們下來的路線該怎麼走?

李維正仔細地觀察着沙盤上的線路,朝廷大軍爲了不打草驚蛇,肯定不會直接進入青州,而是進濟南府後分道,那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在萊蕪分道,這裡位於濟南府和青州府之間,而且穿過原山峽谷的青石關,只須兩天半便可以抵達青州府。

而現在朝廷主力在鄒縣,就算已經到了曲阜,那從曲卓到萊蕪還需要三天,這樣算起來,朝廷大軍最快五天後便可抵達青州府,二十萬大軍,不是齊王的四萬護軍能夠抵擋得住的,也就是說,他李維正還有三天的時間。

既判斷出這一點,李維正立刻下令道:“急傳我的命令給賴永國,調兩百艘遮洋大船到萊州灣清河入海口附近等候,兩天內必須抵達。”

書令官立刻寫下命令交與李維正加印,隨即親兵匆匆去蓬萊港傳令了,就在這時,門口忽然傳來報告聲:“稟報大人,青州府和樂安縣有緊急飛鴿傳信。”

“快拿進來。”

李維正知道,必然是齊王那邊也有動靜了,一名軍士進來,遞上了兩份報告書,李維正先後打開來看了看,他頓時驚喜萬分,齊王竟然藏匿到清水湖中去了,而且身邊只有五百軍士護衛,真是天助他也,李維正立刻在沙盤上找到了清水湖,這裡離清河入海口只有八十里,李維正不由得意地笑了起來。

清水湖位於青州府樂安縣以北,距離小清河約四十里,北陽水、女水、淄水從南面注入湖中,大湖北面又流出一條河流注入小清河,這一帶地勢偏僻、沼澤密佈,人煙十分稀少。

而在清水湖的湖心則有一個島嶼,叫做東清島,島嶼方圓一里,島上林木茂盛,土地平坦,住着十幾戶漁民,此刻,島上卻非常熱鬧,齊王朱榑在五百侍衛的保護下躲上了島,他已經做了一切準備,他的護軍都集中在東北方向的博興縣,如果朝廷大軍真的進入青州府,他就將立刻率軍投奔河北。

此時,他上島已經三天了,侍衛們給他搭建了一座木屋,三天內,他幾乎每天都在木屋裡查看地圖,考慮着如果自己投靠燕王后,將來燕王會給他什麼待遇?肯定會比周王好得多,周王削藩後居然被抓進京囚禁起來了,朱榑真的不明白朱允炆是怎麼考慮的,囚禁周王,那天下藩王們誰還會乖乖地被抓進京,只要有可能都會投靠燕王。

現在朱榑也看清楚了,秦晉二王絕不是燕王的對手,將來的天下要麼是朝廷滅了燕王,要麼就是燕王滅了朝廷,不會有三種可能,自己也不會有希望。

就在朱榑想着怎麼樣在燕王那裡撈取最大的利益時,忽然外面傳來了一片驚慌的喧譁聲,不等他反應過來,一名侍衛幾乎是撲進來大喊:“殿下,船!無數的戰船!”

朱榑大吃一驚,他立咧站起身向窗口走去,走到窗邊,他頓時驚呆了,只見北方的湖面上,有數不清的戰船正向島疾速駛來,足有三四百艘之多,朱榑一下子癱坐在地上。

三天後,青州府齊王宮外,大將盛庸正臉色陰沉地聽着士兵的彙報,齊王早在六天前便潛逃不見了,而他的軍隊也是一片空營,數萬軍隊在五天前被調動二百里外的博興縣,也就是說,他這次率十五萬大軍疾襲齊王宮,竟然撲了一個空,齊王已經看透了他們這次假道滅齊的策略。

不用說他也猜到齊王大軍此時也不會在博興縣了,齊王在他們進青州之後,便率軍北上了,盛庸心中不由一陣懊惱,這下他怎麼給皇上交代。

就在這時,一騎報信兵飛馳而來,在馬上大聲稟報道:“稟報大將軍,遼東總兵李維正派三百人押送齊王而來,正在城外等候交接。”

盛庸一愣,李維正怎麼冒出來了,雖然齊王送來使他能夠交差,可是他心中十分疑惑,他不知道李維正在中間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

這時,他忽然想起一事,連忙問道:“那齊王的軍隊呢?”

報信兵取出一封信,遞給盛庸道:“這是李維正交給大人的親筆信。”

盛庸慌忙拆開,只見信中寫道:“齊王已事先探知朝廷有意削齊王藩,他率軍北上欲投靠叛王燕,李維正報效朝廷,特來攔截齊王,獻齊王於朝廷,其手下部衆,皆已被李維正全殲,朝廷可安心矣!”

第72章 發現端倪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80章 新店選址第58章 千里追蹤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4章 遠房二叔第25章 寺院接見第224章 京都風雲(二)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35章 各路神仙第71章 京城買房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29章 太子屈尊第23章 初入京城第77章 秦王幕僚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195章 步步連環第231章 戰爭準備第69章 返回故里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218章 高麗內亂(上)第88章 早朝前夕第26章 巧遇王妃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63章 暫棄前嫌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75章 一份手諭第292章 收網前夕第43章 無忌其人第216章 視察臺灣(上)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66章 失之交臂第55章 道觀驚魂第18章 情況突變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12章 酒樓偶遇第54章 藏身武當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291章 內外交困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268章 初抵重慶第48章 目光漸聚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132章 蓄勢待發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72章 眉資大戰(下)第292章 收網前夕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76章 走漏消息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26章 巧遇王妃第213章 一石二鳥第23章 初入京城第243章 藍玉生亂第194章 雙妻有喜第39章 意外發現第13章 池州飛鼠第132章 蓄勢待發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12章 酒樓偶遇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62章 挺身而出第118章 首戰倭寇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96章 種馬意外第236章 激戰山海第2章 何去何從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233章 周王請罪第34章 各有門道第165章 平衡之術第92章 兩個副手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104章 日本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