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書成

平陽縣這會兒總共有十多萬人,一萬多戶,除去鄉紳、里正、甲首,剩下九千餘戶基本都在溫飽線下掙扎,也就是說,要解決他們的溫飽,起碼要買九十萬斤土豆和紅薯種子。

九十萬斤可不是一時半會能收購到的,張斌一和湯顯商議完,立馬撥付了四千五百兩銀子,讓人送去大金所,請他父親張成德代爲購買土豆和紅薯種子,買到一批就送一批,以免到時候要播種了還沒種子。

緊接着,他又訂購了二十個烤爐和二十輛平板車,讓那些鐵匠和木匠先做着,至於剩下的兩百兩,則是留着印書的。

接下來幾個月時間,張斌基本是縣衙和東門山兩頭跑。

如果有什麼政務要處理,他就留在縣衙,處理下政務,順帶看看兵書。

如果沒什麼政務要處理,他就跑去東門山,看看土豆和紅薯的漲勢,順帶練練繪畫。

看兵書自然是爲以後領兵打仗做準備,至於這畫畫,主要是他想在《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裡面加上插圖。

畢竟看這書的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能認得字就算是不錯了,要完全領會整篇文章的意思,怕是沒幾個做的到。

如果能配上插圖,用圖畫的形勢描述整個種植過程,那麼理解就不會出現什麼偏差了。

還有,他現在是沒空研究明朝的工業和武器,以後肯定是要着手研究一下的,這會兒可沒電腦,只能通過手法,學好繪畫,同樣有助於以後的研究。

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所必需掌握的技能,經常用來衡量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畫畫,原來的縣令張斌自然是學過的,不過,他卻畫的不怎麼滴,只能算是有點功底,離形神兼備還有差得遠。

吳士琦畫倒是畫的不錯,正好可以教教張斌,這幾個月練習下來,張斌的畫技可以說突飛猛進,畫出來的畫基本可以稱得上是形象生動了,而《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上的插圖他也畫的差不多了。

時值六月,正是土豆和紅薯都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張斌又來到了東門山,在地裡轉了一圈之後,他便回到陳盈盈家中開始練習繪畫。

這個時候,他的繪畫技能已經差不多趕上吳士琦了,吳士琦很識趣的和謝正剛他們待在外面閒聊,沒有打攪他練習,房中,只有陳盈盈在陪着,又是給他磨墨,又是給他煽風,那樣子又是崇拜又是愛慕,滿臉幸福。

張斌現在也想開了,他不沉迷女色,也不拒人於千里之外,不費心思去剋制,也不胡思亂想,緣分註定的他不會拒絕,無緣無份的他不會強求,一切順其自然。

此刻他正在臨摹一副花草畫,這幅畫畫的是一根葫蘆藤,有花、有果、有葉,那花有點像土豆花,那葉有點像紅薯葉,臨摹起來,正有助於他畫土豆和紅薯的植株。

自從他畫技達到形似的程度之後,吳士琦便專門去了趟溫州府,爲他選了一些花草畫,上面畫的大多都是這種外形與土豆和紅薯植株有點相類似的花草。

臨摹了將近一個時辰,他終於將這個葫蘆藤臨摹完了,兩相對比,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區別。

他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放下毛筆,伸了個懶腰。

陳盈盈乖巧的靠上來,柔聲道:“大人,差不多了吧,別太累了,吳先生也說過,繪畫不是一兩年就能練成的。”

張斌輕輕的將她擁入懷中,感受着溫香軟玉,深吸了兩口清香,這才微笑道:“恩,今天就練到這裡,你先去做飯吧,我把書稿覈對一下。”

陳盈盈聞言,嬌羞的從他懷中站起來,連蹦帶跳的去了,張斌則拿起桌上的一堆書稿覈對起來。

其實,這會兒地裡的土豆和紅薯都差不多成熟了,張斌之所以沒讓人收穫,主要是讓它們再在土地吸收點水分和營養,增加點產量。

覈對了一遍書稿之後,他舒了口氣,基本上差不多了,就剩下最後的收穫了。

其實文字部分他已經完成了,只有兩幅最終成熟的插圖還沒有畫出來,他的畫技還沒達到憑空想象就能畫的生動形象的程度,這會兒他還必須對着實物畫。

他想了想,還是決定下午就去挖一株土豆和一株紅薯,一是爲了畫出最後的插圖,同時也可以單獨稱一下,預估一下產量。

吃完中飯,他便帶着陳志等人來到屋後的試驗田裡,讓他們先將一株紅薯旁邊的土挖鬆,隨後連根帶莖一起扯出來,緊接着又把一株土豆整個全挖出來。

新挖出來的土豆和紅薯已經比原來的種子要大一圈,但是,還沒有達到後世那麼大,張斌讓人稱了一下,隨後又根據植株數量大致計算了一下,得出的結論,畝產兩千斤應該是不成問題。

隨後,他便帶着挖出來的這株紅薯和土豆來到房間中,認真的畫起來。

整整畫了一下午,他終於將土豆和紅薯成熟後的插圖畫完了,這就意味着,他辛辛苦苦記錄整理了兩個月的《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終於完成了。

第二天一早,升完早堂,他便招來了平陽僅有的四個印戶,拿着底稿與他們商量了一陣,最後定下來價格是五分銀子一本,兩百兩銀子,正好印四百本。

這個價格有點高,主要還是因爲他是第一次印刷,而且還有很多插圖,還要刻制很多的木版。

二百兩銀子,對四個印戶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收入,他們已經很久沒有接印過新書了,要是老書,他們一本最多也就賺個幾十文,根本不能新書比,更何況這一次還是四百本。

這會兒大家都沒什麼錢,連老書都很少有人訂購,他們的日子也過的相當的艱難。

可以說,光是這一次,就差不多夠他們吃一年了。

所以,他們相當的積極,在他們的分工協作之下,《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不到十天時間就印出來了。

拿着新印出來的《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張斌不由愛不釋手的翻閱起來。

越翻,他就越是激動。

我竟然出書了,我竟然出書了,我竟然在明朝寫了本書,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啊。

他不知道,他這本書比他想象的還要了不起,因爲,這本書拯救了無數平民百姓!

第四十二章 教導太子第二十八章 東番第二十章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十五章 舉薦孫傳庭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十七章 納捐助餉第六十九章 海盜巢穴第五十四章 提刑按察使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十六章 新城新氣象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腳第三十二章 勞役第二六七章 租借鎮遠巡洋艦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二五六章 這是個好機會第三十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七章 安排第五章 賜猛將兩員第三十一章 糧食問題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十五章 糜爛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十章 紅顏禍水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一五五章 誰收拾誰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場第十七章 納捐助餉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三一二章 戰東籲第五十章 首功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四十六章 罪人罪己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十四章 公堂演戲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四十六章 罪人罪己第八章 下金陵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一八九章 張斌掌權第一四九章 激戰第十七章 練字第一七一章 廢立太子第三十三章 試種第三十九章 分割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二十三章 整編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二六六章 誘人的果實第一三〇章 看誰耗不起第五十二章 一路向西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三十六章 當廷對質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二四九章 稅賦暴增至三千多萬兩第三十九章 分割第七十九章 崇禎上鉤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一二五章 大舉反攻第二章 偶遇孫傳庭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與窮親戚第二二三章 永樂勳貴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三十八章 遼河之謀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十八章 應招而來第二〇九章 斬首第八十四章 有緣無分第六十八章 斥候小隊第三一五章 永興盛世第五十五章 樂開了花第六十七章 修築要塞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第二〇九章 斬首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一一四章 上當了上當了第六卷 第三十五章 懷慶府第五十七章 齊心協力第三〇二章 思慮周祥第五十三章 萬斤巨炮第二二一章 新皇繼位第一章 加徵遼餉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國王第六十七章 升堂審案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一一六章 離間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