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豐收

六月中旬,正是早稻成熟之時,正當老百姓準備收割早稻的時候,平陽縣所有里正突然接到縣令大人命令:六月十五巳時,帶上指定的農戶,到東門山集合。

縣令大人指定的農戶都是兩個,一個是裡甲裡面最窮的佃農,一個是裡甲裡面最窮的平農。

縣令大人這是要幹嘛呢,難道是催人交稅?

雖然心中疑惑,所有里正還是帶着兩個指定的農戶,按時前往東門山,不爲別的,就因爲傳達縣令大人命令的是他們各自頭頂的鄉紳。

縣令大人的命令有時候還能含糊一下,畢竟山高皇帝遠,縣令大人也不可能爲點小事專門跑來收拾你,再說縣令任期也就三年,三年過後,拍拍屁股就走了,就算他記仇都沒用。

他們頭上的鄉紳可就不一樣,鄉紳可是鄉里最有威望的人,而且人家也不會離開,得罪了,絕對弄得你欲仙欲死。

所以,沒有哪個里正敢不來,再遠他們也不敢遲到。

這天東門山可就熱鬧的,一百多個里正,沒人帶兩個農戶代表,總共差不多有四百來人,這麼一大堆人站一起,光是說話聲都能把屋頂都掀翻了。

當然,張斌叫他們來並不是坐哪個屋裡開會,東門山也沒這麼大房子,這些人一來到村口就會被人領到後山指定的地方,愛站着就站着,想坐就坐地上,凳子是沒有的。

這地方就是八畝試驗田四周的山坡,來到這裡之後,他們無不驚歎不已,這東門山村還真不簡單啊,竟然在荒山上開出這麼大幾塊地,而且還種了東西,那一片花花綠綠的長勢明顯很好。

這地裡種的到底是什麼呢,來到這裡的人都忍不住議論起來。

臨近巳時,張斌和湯顯有說有笑的從山下走來,他們後面跟了一大堆人,有趙穆、徐輝等鄉紳,有謝正剛、吳士琦帶着幾個衙役和捕快,還有趙彥帶着幾十個勞力,他們手裡竹筐、鋤頭、耙頭、桿秤等一應俱全。

原本山裡面議論聲就很大,這一幫人一出現,議論的聲音更大了,簡直就跟炸了鍋一樣。

他們大多數人都在討論,跟湯顯湯老員外走一起是不是縣令大人,畢竟張斌很少去鄉里,見過他的里正都沒幾個,更別說普通平民百姓了。

當然,如果他穿着官服大家也不會認不出他是縣令大人,問題他今天並沒有穿官服,畢竟要在山裡走上走下,還要到地裡去,穿着官服,極不方便。

他不穿官服,還真沒人會把他和縣令大人聯繫到一起,因爲他太年輕了,再配合丰神俊朗的外貌,看上去實在不像是個縣令,倒像是個富家公子。

張斌並不知道大家在討論他,畢竟這麼多人說話,聲音太嘈雜,就更悶雷一樣,誰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不過,他卻不大喜歡這麼嘈雜的環境,特別是來到試驗田裡準備說話的時候,他臉都有點綠了,這些人這麼吵,他說話誰能聽的見!

湯顯見他皺眉的樣子,立馬轉頭對徐輝道:“孟仲,讓他們安靜點,這樣子成何體統。”

徐輝聞言,臉上的肥肉一抖,握拳大吼道:“都給我閉嘴。”

臥槽,張斌被他這忽如其來的一嗓子吼的耳膜都快破了,雙耳就跟被雷轟了一樣,嗡嗡直響。

他忍不住用小手指使勁掏了掏耳朵,耳中的嗡嗡聲這才慢慢消失。

咦,怎麼這麼安靜,他擡頭看了看四周,山坡上的人竟然都滿臉恐懼的站在那裡,不敢說話了。

張斌不由轉頭看了看徐輝,這傢伙,當真是平陽有名的惡霸地主啊!

看到徐輝那滿臉得意的樣子,張斌忍着心中的憎惡,朝他微笑着點了點頭,以示謝意,隨後,轉過頭來,朗聲道:“諸位,今天請大家來,主要是想讓大家看看這地裡的土豆和紅薯,等下,本官會命人挖出來,稱一下重量,讓大家看看,一畝地的產量是多少。”

說罷,他便向旁邊的趙彥點了點頭,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趙彥連忙指揮着手下的村民在田裡分散開來,他們昨天都已經在陳盈盈家那兩塊地裡操練過了,這會兒收起土豆和紅薯來熟練的很。

他們基本是四個人一組,分成前後兩排,前面的只管用鋤頭和耙頭將土豆和紅薯苗兩邊鎬鬆,後面的則用手把地裡的土豆和紅薯翻出來,抖乾淨土,揪掉莖葉,裝竹筐裡。

很快,一筐筐土豆和紅薯便被擡到拿着桿秤的村民那裡,逐一稱重,而趙彥則拿着一個賬本將重量記下來。

不到一個時辰,地裡的土豆和紅薯便全部翻出來了,足足裝了將近兩百筐。

趙彥記錄完之後,立馬用算盤計算起來,過了一會兒,他便興奮的大喊道:“啓稟縣令大人,土豆總共約八千五百斤,紅薯總共約八千四百斤,八畝地,每畝產量大約爲兩千一百斤。”

他的話剛一落音,整個山谷再次炸開了鍋,驚歎聲此起彼伏。

一畝兩千多斤,怎麼可能!

這土豆和紅薯到底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待衆人議論了一陣,張斌這才舉起手來,往下壓了壓,示意大家安靜。

這會兒所有人都知道這年輕的不像話的公子哥就是縣令大人了,當着所有鄉紳的面,縣令大人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張斌的手一落下,山谷中便慢慢安靜下來。

緊接着,張斌又朗聲道:“諸位,土豆和紅薯的產量大家已經親眼目睹了,等下,東門山的村民將帶大家去嚐嚐土豆和紅薯的味道,吃完,本官還將給每個人發本書,書裡面介紹的就是土豆和紅薯的種植方法。大家回去以後,按書上說的,找個荒山開快地,待早稻收割結束,本官將免費給平陽所有百姓每戶發放一百斤土豆和紅薯種子。”

他這話一落音,整個山谷再次炸鍋了,每戶免費發放一百斤種子,那得多少斤,那得多少錢啊!

這次,張斌沒有再解釋了,他已經帶着一衆鄉紳離開了。

而這些里正和鄉民則被東門山的村民分散領到家裡,這會兒整個東門山村都飄蕩着紅薯飯的香味,每家每戶都煮了一大鍋紅薯飯。

光有飯,沒有菜自然不行,光吃紅薯,不吃土豆自然也不行。

張斌已經讓趙彥煮了好幾鍋土豆燉雞塊,當然,每個鍋裡,雞隻有一隻,八角和桂皮等香料只放了一點,土豆卻放了一大鍋。

東門山的村民家裡,每家都免費發了一臉盆土豆燉雞塊。

那金黃色的土豆汁倒在紅薯飯上面,別提多香了。

那些一年到頭喝稀飯佃農和平農,吃的是連舌頭都快吞進去了,就連那些天天吃米飯的里正也吃的讚歎不已,這土豆和紅薯簡直太好吃了!

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腳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十三章 海盜終滅第四十一章 好戲登場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二十八章 曹家兄弟第十七章 吃了個癟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第十章 紅顏禍水第二十一章 未來帝師第一九九章 復社銷聲匿跡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二六二章 海上漂泊很危險第六十一章 陰死你們第一一六章 離間之計第六十八章 好戲上演第十三章 囂張無比第二三一章 解決土地兼併問題第四章 辭官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二五〇章 這錢還是不夠用第一章 密議第一七〇章 天意第二五〇章 這錢還是不夠用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七章 這傢伙好毒第四章 糊弄第三十三章 青天大老爺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六章 貪腐之道第十七章 吃了個癟第二二九章 東瀛最後的希望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一八七章 弒君否第一二四章 齊聚鞍山之地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二十章 絕世猛將李定國第二十三章 步子太大第六章 一個一個來第四十二章 教導太子第二八六章 復興的希望第三十九章 兵臨海州第一九三章 復社尋死第十二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三〇章 看誰耗不起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二二一章 新皇繼位第三十二章 無法善了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第一一五章 建奴潰逃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一四二章 氣數已盡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二卷 序章 亂世序曲誰奏響第十七章 海戰無敵俞家軍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六十二章 測試槍炮第一百章 皇太極發動第四十一章 書成第三十一章 真好吃第五十一章 試製第五十章 火車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二〇五章 策反第二八八章 西班牙的曙光第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九十章 噓寒問暖第十五章 戚家軍威武(上)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五十章 首功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給他們一點教訓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場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二〇二章 送錢送糧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二九一章 扭轉戰局第五十九章 皇太極的連環計第一九六章 中興大明從抄家開始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第二二五章 東瀛被打到集體自閉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四章 遼東風雲變第一一〇章 曠世大戰第三一二章 戰東籲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