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拜訪

張斌組織的募捐活動很成功,有三大鄉紳帶頭,又有他這個縣令大人監督,所有鄉紳在幾天之內便把認捐的銀兩送到了縣衙,共計四千八百兩整。

這銀子是到手了,具體怎麼用呢?

烤爐和平板車經過覈算之後,價格都在一兩左右,一千套就是兩千兩銀子,剩下兩千八百兩買土豆和紅薯種子卻還有點不夠。

如果按他原來的計劃,先做一批烤爐和平板車,慢慢累積起來,這錢倒是勉強夠了。

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他的任期已經不到一年了,不管是一次投入做一千套,還是分批慢慢累積起來,時間都不夠了。

他這一走,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回平陽當縣令了,甚至來溫州府任職都不大可能了,這件事情如果要完成,必須託付給一個可靠的人,讓此人在他離任之後監督着,把事情繼續辦完。

讓誰來監督,這也是個問題。

縣衙官吏肯定不行,因爲他們也有可能會調走。

趙穆貌似也不怎麼靠譜,自己還在這裡呢,他對做善事都不怎麼積極,等自己一走,那就更不用指望了。

至於徐輝,他不欺壓鄉民就算不錯了,讓他做善事,想都不用想。

想來想去,張斌決定,還是把這事交給湯顯來做,因爲他是平陽最有威望的鄉紳,而且出了名的愛做善事,交給他準錯不了。

不過,張斌跟他並不是很熟,而且以湯顯的聲望,老是把他呼來喝去的,貌似有點不妥,上次募捐那是沒辦法,這次,張斌決定親自去湯府拜訪,鄭重的將事情託付給他。

這古代拜訪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是老朋友倒還罷了,什麼時候去都沒關係,如果兩人不是很熟,你要去拜訪,那可不能想去就去。

首先,必須得投拜帖,告訴人傢俱體什麼時候去,讓人家有個準備,或者說人家不想你去的話,直接就會在回執中告訴你,沒空。

然後,還得準備禮物,這禮物倒不用太貴重,按古禮,送只雞就行了,冬天送活的,其他時候則送薰乾的。

爲了以示鄭重,張斌親筆寫了張拜帖,附帶自己的名刺,裝在一個專門的盒子裡面,讓師爺吳士琦捧着,去湯府投了拜帖,言明自己明日辰時將到湯府拜訪。

縣令大人要來拜訪,湯顯自然不會無緣無故的拒絕,他親筆寫了個回執,言明自己將恭候大駕。

這拜帖一投,拜訪的事情就算是定下來了。

第二天升完早堂,差不多離辰時還有一刻鐘,張斌便召集一幫衙役,舉着“肅靜”、“迴避”的牌子,坐着官轎,趕往湯府。

他一般很少擺這麼大的排場,但是,正式拜訪這個排場卻必須擺,不然就是不給湯顯面子。

此時,湯府已經敞開大門,兩邊整整齊齊站着兩排家丁,湯顯也親自站在門口,對着縣衙方向,做翹首企盼狀。

差不多辰時左右,一堆衙役護着官轎來到湯府大門外。

張斌剛一下轎,湯顯便迎上去拱手道:“縣令大人,怎能讓您屈尊而來,昨日吳師爺轉達了您的意思,小人正準備去拜訪您呢,縣令大人請先回縣衙,小人這就去拜訪您。”

這是客套話,也是拜訪的套路之一,張斌要真轉頭就走,那就傻bi了。

他拱手還禮道:“怎敢讓湯老員外屈尊,本官冒昧來訪,還請海涵。”

兩人相互謙讓了一陣,湯顯終於做出了個請的姿勢,請張斌入府。

張斌暗自吐了口氣,接過張差手中的燻雞,跟着湯顯往裡走去。

這湯府比徐府還略小,但裡面卻是相當的雅緻,更有幾株大樹參天而立,那樹齡怕是百年都不止。

這環境倒是真不錯,張斌不由一通誇讚,湯顯則是謙遜不已,兩人客套了一路,走了大約一盞茶時間,終於來到了湯府後院大堂。

這個時候,就該送禮了,張斌鄭重雙手捧起燻雞,恭敬的遞給湯顯。

湯顯雙手接過,連番道謝,隨後交給下人,請張斌坐下來,然後吩咐下人上茶,這一套拜訪的禮節纔算是完成了。

待下人上完茶,恭敬的退下去,湯顯這才拱手道:“縣令大人大駕光臨寒舍,不知所爲何事。”

張斌拱手回了一禮,直截了當的道:“本官這次冒昧前來,實有一事相求。”

湯顯暗自皺了下眉頭,他以爲這縣令大人是來感謝他帶頭捐款的呢,搞半天還有事相求啊!

他雖然心中有些不喜,表面上卻是客氣道:“縣令大人請講。”

張斌聞言,鄭重的將自己的想法詳細說了一遍,然後便滿臉期待的看着湯顯。

湯顯暗自鬆了一口氣,這事倒沒什麼,不過,縣令大人這想法貌似有點不妥啊。

他想了想,還是委婉的道:“縣令大人,這平民百姓出行可是要路引的,要是下一位大人不願意開怎麼辦?畢竟路引開出去,如果出了什麼事,可是要擔責任的。想要人一次開出上千張路引,難啊。”

張斌聞言一愣,這個問題他還真沒考慮過,要下一任縣令不配合,這事很有可能要黃了。

他不由皺眉道:“作爲一縣父母,不至於這點責任都不想擔吧?”

湯顯聞言,搖了搖頭,苦笑道:“這縣令大人小人都見過不下十位了,像大人您一心爲民的還真不多,小人斗膽,建議縣令大人略微調整一下方略,在這一年之內把所有的事情處理完。”

這一時半會張斌那裡想得出更好的辦法,不過,看湯顯那樣子,貌似有點想法,他乾脆請教道:“還請湯員外指教。”

湯顯連忙謙虛道:“指教不敢當,小人都膽問一句,現在這土豆價格幾何,紅薯價格又是幾何。”

張斌坦誠道:“由於種植不得法,福建那邊土豆和紅薯的產量其實並不高,每畝也就五百斤左右,只比稻米產量高上一點點,所以,這價格也只比稻米便宜一點,大致就是五文左右一斤。”

湯顯聞言,微笑道:“這就好辦了,既然價格這麼高,縣令大人又能保證畝產兩千斤,那麼直接賣生的差不多就能解決老百姓的溫飽了,縣令大人還不如將所有銀子拿去進種子,能進多少進多少,儘量給每個農戶都配上一畝地的種子,一畝地兩千斤,十兩銀子,差不多了。”

張斌想了想,繼續請教道:“那這銷路問題怎麼解決?”

湯顯自信的道:“這個縣令大人可以放心,溫州府的大商販小人還是認識幾個的,只要讓附近州縣的人都知道土豆和紅薯又便宜又好吃,讓他們去銷應該不是問題。”

張斌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一個全新的計劃在他腦海裡形成。

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七十六章 下一盤棋第六十八章 斥候小隊第三一二章 戰東籲第七十二章 無恥者自毀長城第六章 縣衙有內奸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十七章 吃了個癟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九十章 皇太極傻眼第三十章 月港一霸第九十三章 復起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三十一章 打板子第五十四章 西寧堡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第二八九章 閃電結盟第六十二章 遼河大捷第一〇九章 圍點打援第二三八章 史上最牛總督第三十二章 勞役第二章 搬遷第十八章 大明水師的英勇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十九章 募捐風波第十八章 應招而來第二十二章 體恤民情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一四〇章 建奴內亂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二〇九章 斬首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第三十二章 帶你們回大明(下)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九章 遷移饑民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二七五章 白撿一塊殖民地第一六二章 用東林第三十一章 糧食問題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會停止進攻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龍入夥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五十五章 樂開了花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四十四章 輕型鐵甲戰艦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七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二〇八章 絕後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二十八章 建寧製藥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二十五章 蘄州李氏第四章 辭官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國王第五十五章 樂開了花第十六章 沒事找事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給他們一點教訓第一一二章 皇太極的無奈(感謝可口不可樂i大大的打賞)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二十九章 天災人禍(上)第一五六章 鉅貪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慫了第四十三章 海盜要來了第五十二章 一路向西第一一二章 皇太極的無奈(感謝可口不可樂i大大的打賞)第五十三章 世上無難事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四十九章 恐怖大陣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四十四章 輕型鐵甲戰艦第二章 門生第三十七章 各自佈局第一七六章 動手第二三五章 國公力壓親王第四十三章 撤職查辦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四十六章 只爲伊人第四章 糊弄第四十二章 擢調王徵第五十六章 年節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張斌復出第八章 又一場大清洗第八十三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