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貪腐之道

溫體仁帶着黨羽到崇禎跟前誣陷張斌,說什麼張斌結黨營私,任人唯親,欺上瞞下,殘害異己,欺壓百姓,強取豪奪,這些倒還罷了。

這些罪狀雖然是誣陷,但還有那麼一點點牽強附會的證據,不過,他最後來一句,張斌都搞的福廣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了,這就有點過分了。

這完全是胡說八道,一點依據都沒有,福廣兩省的老百姓這會兒可以說是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哪裡來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那麼,他爲什麼要這麼說呢?

他這麼說自然是有目的的,因爲他準備派人去福廣搜刮一番,將福廣的財富搜刮乾淨,到時候,自然會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這是閹黨的慣用伎倆,他們經常強取豪奪,激起民變,但是,傳到天啓耳朵裡卻是刁民抗稅,意圖造反!

崇禎比天啓還要難糊弄一點,所以溫體仁纔會這麼說,他這是爲了今後的搜刮行動埋下伏筆,到時候,搜刮完民脂民膏,肯定會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他可以直接在崇禎跟前把手一攤,推脫道:“皇上,您看,我說張斌搞得福廣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不假吧!”

閹黨有這麼無恥嗎?

魏忠賢在日,更無恥的事情都做過!

比如,天啓朝有名的黃山吳養春案就是閹黨強取豪奪,搜刮民脂民膏的典範。

吳養春,徽州歙縣人,說起來跟畢懋良和畢懋康兄弟還是老鄉,不過這個吳養春並不是什麼進士出身的高官,他就是個商人。

徽州歙縣正是徽商的發源地,這裡的商人可謂多如牛毛,而歙縣吳氏則是徽商中最有名的一支。

這個有名可不是在徽州有名,而是在整個大明都有名,因爲歙縣吳氏爲了光耀門檻,給朝廷捐納過兩次。

所謂捐納其實就是花錢買官,這是明朝中後期特有的規矩,有錢人家可以向朝廷捐獻一定的銀兩,朝廷則會根據銀兩的數量給予一定品級官職作爲回報。

當然,這個捐納得來的官都是沒有什麼權力的散官,也就是自己管自己,管不到別人,也不會對朝堂產生什麼影響。

歙縣吳氏祖上靠採買黃山上的木材起家,後面又響應朝廷號召,爲邊軍將士輸送糧草輜重,換取鹽引,做起了鹽業生意,並因此而暴富。

名利,名利,這名利二字不知道害死多少人,這人一有了名,就想求利,這人一有了利,就想求名,而在明朝經商是賤業,當官纔是光宗耀祖的行當,於是乎,歙縣吳氏暴富之後便開始捐納買官了。

歙縣吳氏第一次捐納是在萬曆初年,那時候萬曆剛繼位,京城地震,北方遭遇旱災,南方又遭遇水災,吳養春的爺爺吳守禮主動捐出白銀二十萬兩用來賑災,朝廷大爲褒獎,授吳氏南都光祿寺屬官兩員。

歙縣吳氏第二次捐納是在萬曆二十五年,那時候萬曆朝鮮戰爭正如火如荼,皇宮又遭遇大火,朝廷急需用錢,吳養春的父親吳時佐率兄弟子侄捐獻白銀三十萬兩以爲軍資,助明軍在朝鮮擊敗倭寇,朝廷再次大大褒獎了一番,並授予吳養春這一輩兄弟五人中書舍人之職。

應該說,歙縣吳氏是當時商人的典範,雖說他們捐助銀兩是爲求官,但也爲朝廷賑災和對外戰爭做出了不少貢獻,按理來說,朝廷應該好好褒獎並給予一定的照顧。

萬曆朝的確是這樣,朝廷褒獎完歙縣吳氏,還對他們相當的照顧,其他做鹽業生意的商販在換取鹽引的時候總要被貪官污吏盤剝一番,歙縣吳氏卻從來沒被刁難過。

但是,一到天啓朝,這朝廷對歙縣吳氏的態度就變了,或者說貪官污吏的手已經管不住了,他們可不管你歙縣吳氏是受到萬曆皇帝褒獎的義商,一旦有機會,他們就要撲上去撕咬幾口。

比如,吳時佐死後,因爲吳養春是長子,分得了黃山兩千多畝山地和淮陽等地的鹽業生意,而次子吳養澤卻只分得了鹽業生意沒分得山地,於是他不服,跑去跟大哥打官司。

結果,這場官司曠日持久,直到吳養澤死了還沒個定論,有個姓駱的巡按御史還將兩千多畝山地中的一半給侵吞了,說是吳家隱報商稅,特將一半山地沒收入官!

這事還沒完,緊接着吳養澤的家僕吳榮竟然侵吞了吳養澤的家產,還霸佔了吳養澤的小妾,真是豈有此理,吳養春作爲家中老大,這時候又去幫吳養澤收拾家僕,狀告吳榮,想讓官府嚴懲,結果吳榮一通賄賂,買通了貪官污吏,竟然脫罪跑了!

吳養澤的家產就這麼沒了,吳家起碼因此損失了將近一成的財富,也不知道是官府拿的多還是吳榮那個惡僕拿的多。

這事其實還不算什麼,讓吳家萬劫不復的另有其人,這人就是吳養春的族侄吳孔嘉。

吳孔嘉這個人心胸極度狹隘,他父親原本體弱多病,有次因爲族中事務跟吳養春起了爭執,結果不久就病死了,他父親的死應該說主要還是體弱多病所致,哪裡有吵一架就能吵死個人的說法。

但是,吳孔嘉卻把這帳記吳養春頭上了,執意把吳養春當殺父仇人看待!

吳養春也算是有擔當的人,雖說吳孔嘉的父親原本就體弱多病,活不了多長時間,但跟自己吵了一架不久就病死了,他總感覺自己有一份責任在裡面,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他便對吳孔嘉和他母親照顧有佳,並資助吳孔嘉參加科舉。

吳孔嘉十年苦讀,包括去縣裡、省裡、京城趕考十多年時間,沒有去賺過一文錢,他家裡的生活費用,還有他讀書考科舉的費用全是吳養春出的,按理來說這吳孔嘉不應再怨恨吳養春,畢竟人家就跟他體弱多病的老父親吵了一架,結果負擔了他家十多年的生活費和讀書考試費用,已經算夠可以的了,可這吳孔嘉卻一直懷恨在心。

有時候,仇恨的確可以使人變強,這吳孔嘉在吳養春的資助下參加天啓五年乙丑科會試和殿試竟然一舉取得了一甲第三名的好成績,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探花郎!

一甲第三名,按例授翰林院編修,這個吳孔嘉任翰林院編修期間也沒編點好東西出來,竟然積極參與編修了臭名昭著的《三朝要典》,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抹黑東林黨。

魏忠賢一看,這小子不錯啊,有前途,於是就將吳孔嘉收爲義子。

天啓朝,魏忠賢的義子那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最少也能混個六部尚書,進入內閣都不是個事,吳孔嘉當時還在翰林院進修,還沒放出來,所以還沒輝煌騰達,但是,他卻利用魏忠賢義子的身份開始報復歙縣吳氏。

那時候正好在修復萬曆朝燒燬的皇宮三大殿,吳孔嘉立馬拉着魏忠賢的親信霍維華提議,取黃山之木,意思就是讓歙縣吳氏免費提供木材,耗光吳養春的家財!

這傢伙,修復三座大殿那得多少木材啊,吳養春聞訊,嚇了一大跳,趕緊派人帶着三萬兩銀子去京城打點,想讓朝廷收回成命。

好死不死,他派去京城打點的人竟然把銀子送給了內閣首輔閹黨大佬馮銓,馮銓收了銀子跑去跟魏公公關說,吳孔嘉聞訊,乾脆跑去跟閹父魏忠賢哭訴,求閹父爲自己做主,收拾歙縣吳氏。

這是好事啊,你報仇,我搶錢,相得益彰啊。

魏忠賢立刻讓人寫了封奏摺,稱徽州小民吳榮狀告吳養春,交結官紳、霸佔黃山、盜採木材,聽聞皇宮三大殿修復需取黃山之木,竟然讓人賄賂朝臣,想阻礙此事,請皇上下旨,緝拿這刁民。

這點小事有什麼好說的,被魏忠賢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天啓壓根就沒問怎麼回事,直接就允了。

這下吳養春一家就慘了,他父子三人加上姻親五個,全部被錦衣衛緹騎抓到京城,吳養春又嚇的託人送了五萬兩銀子給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想請他高擡貴手,放自己和家人一馬,結果自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田爾耕直接將他們關進詔獄,嚴刑拷打,打的吳養春父子三人皮肉俱脫,一命嗚呼,甚至連判決都沒聽到就被折磨死了。

魏忠賢最後欽定,吳養春一家坐贓六十餘萬兩,其餘姻親各坐贓十三萬六千兩,他們“侵佔”的山場合白銀三十萬兩。

這坐贓也是魏忠賢發明的強取豪奪的名目,反正,被他逮住關進詔獄的人,不管什麼原因,死是死定了,就看折磨多久,怎麼折磨,他越痛恨的人折磨的就越久,不過折磨死了還只是開始,他還要坐贓,也就是搶錢,他定下多少錢,被折磨死的“人犯”家屬就必須給他上交多少錢,不給,連家屬也抓起來折磨死!

奉魏忠賢旨意前往徽州追繳“髒銀”的是閹黨爪牙,工部營繕清吏司主事呂下問,這傢伙,直接帶着妻妾家人共三十餘口,入住徽州府,開始追繳“髒銀”。

他把全家人都帶上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要把徽州歙縣這個有名的徽商發源之地,富甲之鄉刮個一乾二淨!

吳養春一家也就是歙縣吳氏的一支而已,哪裡來的六十多萬兩銀子,他的姻親也沒有十多萬兩一家,還有,把吳氏祖上積累下來的山場全賣了也不值三十萬兩,也就是說,哪怕把吳養春一家和他幾個姻親家所有家產全抄了,全賣了也搜刮不到一百多萬兩銀子。

魏忠賢自然知道光搜刮吳養春一家搜刮不了一百多萬兩銀子,他派呂下問來,可不光是搜刮吳養春一家的家產,吳養春一家湊不夠一百多萬兩,就搜刮整個歙縣吳氏,如果還搜刮不出來就搜刮整個歙縣所有商戶和老百姓,反正不管怎麼樣,他魏公公都要從這裡搜刮一百多萬兩銀子!

呂下文搜刮完吳養春一家和他幾個姻親家裡,總共才搜刮出來不到六十萬兩,這數額遠遠不夠啊,於是乎,他開始對歙縣吳氏其他支脈下手,然後,又漸漸擴散到歙縣所有富戶。

他到底搜刮了多少銀子,已經無法統計,反正前前後後他一共在歙縣搜刮了將近六個月,私闖民宅、非法抓捕、嚴刑催逼,無所不用其極,魏公公要的那一百多萬兩他早就搜刮到了,他還不停手,因爲他還要收繳“髒銀”填充自己的腰包!

他手下那幫閹黨培養的打手也一個個中飽私囊,爲所欲爲,他們不但看誰家有錢就搶,還看誰家姑娘漂亮就破門而入,肆意糟蹋凌辱!

徽州知府石萬程因無法抗拒魏忠賢的淫威,無法保護治下的子民,上書請辭,魏忠賢卻耍猴一樣故意扣着他奏摺不做答覆,最後他愧疚不已,竟然直接棄官而去,剃度出家去當了和尚!

歙縣民衆不堪凌辱,聚集上萬人,直接衝進呂下文辦公的衙門,要殺了這個惡官,結果,呂下文帶着搜刮來的民脂民膏跑了,憤怒的老百姓只打死兩個閹黨打手。

這就是當時有名的徽州民變,爲掩人耳目,愚弄天啓,閹黨竟然將吳養春列入東林黨名錄,並將他名下的資產全部打上東林府庫模樣,把他編造成一個專門爲東林黨提供黑金的幕後人物,並污指徽州民變是東林黨帶頭煽動民衆抗稅造反!

明明是搜刮民脂民膏,肆意凌辱婦女,搞的天怒人怨,逼的老百姓反抗,卻變成了東林黨帶頭煽動民衆抗稅造反,閹黨之無恥,可謂超凡脫俗。

比如,東林黨明明不到百人,這點閹黨中堅,魏忠賢的乾兒子,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尚書崔呈秀早就統計過了,他想列個東林點將錄,湊齊梁山一百零八將,卻怎麼都湊不齊,因爲東林黨就沒有那麼多,但是,天啓朝,被閹黨指爲東林並殘酷迫害的朝廷官員卻不下一千!

當然,這都是朝堂上的事,跟老百姓沒有多大關係。

再回到徽州民變,這事就這麼完了嗎?

當然沒完,敢“抗稅”,敢“聚衆造反”,那還得了,閹黨既然這麼造謠污衊、扭曲事實自然不是光爲了愚弄天啓,他們是真要把徽州老百姓當反賊收拾!

呂下文不敢回去了,魏忠賢就另派了個徽州本地人,閹黨爪牙許志吉去歙縣,繼續搜刮民脂民膏,捉拿反賊!

許志吉比呂下文還狠,他準備好刑堂,將一干刑具架設兩旁,然後取來黃冊,將徽州商戶一一傳喚過來,並根據黃冊僞造魏公公欽定髒銀數量,一上來就翻開黃冊,拍着魏公公欽定的髒銀數量,逼徽州商戶上繳“髒銀”,不上繳,就大刑伺候,打到你受不了,求人到處籌錢上繳髒銀爲止!

他還派出自己的兒子許鳴皋和家僕林子章以追查反賊爲名,橫行鄉里,到處勒索索賄,搞得整個徽州都民不聊生。

可憐他爺爺,萬曆朝的文淵閣大學士許國,在徽州原本還是素有名望的一代閣老,到他這裡,名聲都臭大街了,博了個“羅織巨室,不避戚黨,徽人切齒”的惡名!

正當徽州百姓不堪連番搜刮凌辱,準備再次聚衆“造反”時,事情卻突然出現了轉機。

因爲天啓駕崩了,崇禎繼位了,魏忠賢畏罪自殺了,許志吉名列閹黨逆案,被逮捕回京受審,徽州這場浩劫纔算結束,要不然,被閹黨這麼肆意搜刮凌辱下去,別說徽商了,就連徽州的老百姓恐怕都會被污指爲聚衆造反的反賊,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有魏忠賢無恥搜刮民脂民膏的範例在前,溫體仁又怎會手軟!

貪腐之道,閹黨最爲擅長。

他之所以顛倒黑白,說現在的福廣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就是準備在山高皇帝遠的福廣來一次瘋狂的搜刮,搞得那裡真的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第十三章 至交第七十九章 兩場大捷也枉然第十四章 不歸路第八十六章 入閣爲相第二九六章 英荷終低頭第二四四章 把城池修到你家門口第三十九章 貪腐潮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殺忠良第四十一章 書成第三十八章 控制輿論第八章 討價還價第五十二章 利益共同體第九十章 皇太極傻眼第四十五章 馬尼拉第三十五章 三妻四妾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十章 爭相跑路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一五七章 崇禎的手段第五十章 科舉之爭第六十章 自己人第三十七章 各自佈局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五十二章 利益共同體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六十六章 無法無天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五章 反賊也懂兵法第二八二章 計救國王第九十二章 災情蔓延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五十五章 妙計對奇謀第九章 先裝個慫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第二十四章 誣陷我也會玩第三章 英國公第四章 招撫第三十三章 青天大老爺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腳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八章 不破不立第二八一章 小克倫威爾公爵第七十二章 無恥者自毀長城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二十五章 又想玩詐降之計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二五九章 同盟協議第二九六章 英荷終低頭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四十六章 海盜來了第三十六章 當廷對質第八卷 第一六〇章 誰利用誰第四十六章 只爲伊人第七十八章 黨爭禍國第六十四章 秦檜府第二十五章 霸臨平戶藩第三十二章 糧倉國脈第三十三章 青天大老爺第一四九章 激戰第二三八章 史上最牛總督第六十四章 列強嚇到了第五十章 首功第四十三章 見面禮第二六四章 誰也弄不懂的策略第四章 遼東風雲變第二十章 人贓並獲第三十一章 帶你們回大明(上)第二卷 序章 亂世序曲誰奏響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三十二章 糧倉國脈第十七章 嚇溫體仁一跳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二二五章 東瀛被打到集體自閉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六十五章 犯衆怒第一二八章 玩騎兵過時了第三十章 推廣問題第四章 遼東風雲變第二十二章 來點小伎倆第二一一章 另一個軍閥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五十章 科舉之爭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十七章 嚇溫體仁一跳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三十一章 真好吃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將強大無比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戰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二九六章 英荷終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