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遼東風雲變

金秋十月,京城還是一片暖意融融,遼東卻已經寒風陣陣,經過將近五個月的日夜奮戰,袁崇煥終於率遼東軍將士在遼河沿岸修築四座新堡壘。

加上原來的西寧堡,關外長城內的遼河西岸,堪堪百里河岸上足足矗立了五座堡壘,相隔不到二十里就是一座,而且每座堡壘最少架設了十門火炮,建奴想要突破遼河一線簡直難如登天。

袁崇煥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就算皇太極傾巢而來他都不怕了,五座堡壘,一百門火炮,五千支新型燧發槍,再加上手雷、投槍、箭矢,只要皇太極敢來,他就有信心再取得一次遼河大捷!

皇太極是不敢來了,至少這兩年他是不敢主動發起進攻了,但是,他不敢來,卻不代表遼東就安全了。

大捷就是大劫,天啓朝和崇禎朝就是有這麼怪,忠臣良將幾乎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就如同被人詛咒了一般,能落個全屍都難!

其實,他們並不是被人詛咒了,而是被閹黨又或者說閹黨餘孽給盯上了,因爲明朝都是文官當統帥,如果這些獲得大捷的文官不幹掉,就會威脅到閹黨對朝堂的掌控,所以,獲得大捷之後,他們不死都要脫層皮!

京城這邊,內閣、都察院、吏部皆已佈局完畢,溫體仁便迫不及待的展開了甲戌年的京察。

話說這會兒還沒過年呢,甲戌年的京察怎麼就開始了呢?

這倒不是溫體仁亂搞,因爲每六年一次的京察正好和每三年一次的大計還有科舉考試撞到了一起,如果京察大計和科舉考試同時進行,肯定會出問題。

比如,大家都在提心吊膽的等候京察結果,又或者準備自辨呢,大計誰去管,科舉又有誰去管?

又比如,主考官和各房考官都定下來了,他們也開始組織科舉了,結果主考官或者各房考官在京察中出問題了怎麼辦?

所以,爲了不和大計還有科舉考試發生衝突,一般都會在年前就開始京察,年後再進行大計,同時進行科舉,這樣,科舉考試結束之後,就能將大部分高中進士的考生安排下去當官了。

崇禎自然知道這規矩,溫體仁、唐世濟和王應熊把京察的事情一說,他不但沒有反對,還特意叮囑,一定要好好差,使勁查。

他總感覺很多官員都有問題,不然大明也不會衰弱至此,殊不知,有問題的正是他寄予希望的溫體仁、唐世濟和王應熊,讓大奸臣帶着黨羽去負責京察大計,說句不好聽的,他這腦袋簡直長屁股上了!

溫體仁得了聖旨,果然查的很賣力,他第一個查的就是遼東巡撫畢自肅,而且,很快就下了結論,守平、政短、才平、年老,評差等,擬,撤職查辦!

崇禎拿到這份京察的結果,瞬間就懵了。

畢自肅是太子太保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弟弟,他自然知道,僅憑這一點,就不能輕易把人撤職查辦啊。

寧遠兵變他也清楚,那是因爲拖欠糧餉引起的,畢自肅連上九道奏摺催糧餉,奈何朝廷沒有錢啊,這點好像也不能怪畢自肅。

但是,這份京察結果後面卻附帶了一堆的說明。

什麼畢自肅性格暴烈,與遼東士卒關係很差。

什麼畢自肅能力有限,不能協助袁崇煥收復遼東。

什麼畢自肅政績糟糕,寧遠兵變與他有脫不開的干係。

什麼畢自肅年老體衰,根本就不適合在遼東重鎮當巡撫等等。

好像這麼一個官員都不撤職查辦,簡直沒天理了一樣!

崇禎真的感覺有點爲難了,自己剛剛叫人好好查,使勁查,結果第一個就人給否了,讓人還怎麼使勁查?

溫體仁對他心思摸的很透,他的反應甚至都在溫體仁的算計之中。

崇禎果然上了溫體仁的套,猶豫不決之下首先想到的就是勸解,不是勸解畢自嚴,而是勸解負責京察的唐世濟和王應熊。

他將兩人招到御書房,君臣一番見禮之後,他便無奈的道:“兩位愛卿,遼東巡撫畢自肅真有這麼不堪嗎?”

唐世濟和王應熊對望了一眼,最後還是唐世濟拱手道:“皇上恕罪,我們都是按京察的規矩來的,先查都察院,再查吏部,然後在查其他衙門,都察院自右都御史查起,到左右副都御史,都沒什麼問題,查到右僉都御史畢自肅就出問題了,守政才年,我們都是按規矩評定的,實情就是這樣,我們也沒辦法啊。”

崇禎被說的簡直有點啞口無言了,人家按規矩來錯了嗎,肯定沒錯,自己要是讓他們不按規矩來,那豈不天下大亂!

他想了想,無奈的道:“畢自肅情況比較特殊,這個朕知道,相信你們也知道。”

唐世濟裝出大義凜然的樣子,義正言辭道:“皇上,微臣嘗聞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畢自肅根本就不是皇子,在微臣的眼裡,他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崇禎聞言,不由對唐世濟刮目相看,這唐愛卿正是剛正不阿啊,讓他掌控都察院看樣子又是個“英明”的決策。

不過,這畢自肅真的很特殊啊,雖然畢自肅不是皇子,但他的兄長畢自嚴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啊,就這麼把畢自肅撤職查辦,畢自嚴臉往那裡擱啊!

他雖然生性多疑,但對畢自嚴這麼一個鞠躬盡瘁,一心爲國的官員還是相當器重的,他沉吟了一會兒,最後努力道:“畢自肅也沒什麼大錯,能不能就這麼算了?”

唐世濟卻是裝出一副視生死與度外的樣子,堅決道:“皇上,請恕微臣斗膽,要不,您把微臣撤職查辦吧,這都察院下屬的官員都不能查,微臣還有什麼臉去查其他衙門的官員!”

這一軍將下來,崇禎沒辦法了,他只能搖頭嘆息道:“好吧,傳畢自肅進京自辨,你們秉公辦理吧。”

其實,唐世濟這會兒心裡正發毛呢,他只是按溫體仁的教導,死咬着要自己是在照章辦事,他還真怕崇禎突然發飆,把他給撤了,甚至拖出去砍了,沒想到,這皇上還真跟溫大人說的一樣,好騙的很,只要自己擺出一副剛正不阿的樣子,皇上還真認爲自己剛正不阿了!

畢自肅就這麼被招回京城了,在拿無恥當爲官之道的閹黨餘孽面前,他自然是再怎麼說也說不清,就算他說清了,閹黨餘孽也會當做聽不清啊,於是乎,一個在遼東鞠躬盡瘁十餘年,在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和遼河大捷中都盡職盡責做出不少貢獻的有功之臣就這麼被撤職查辦了。

太子太保戶部尚書畢自嚴得知消息,連續上書三次爲其申辯,說明他在遼東有功無過,崇禎都沒給予任何迴應,這次,崇禎是真的想好好整頓一下吏治,把大明的貪官污吏和尸位素餐之輩全部撤職查辦,徹底改變大明官場的現狀。

可惜,他看錯人了也用錯人了,溫體仁這種奸妄小人,哪裡會去查什麼貪官污吏和尸位素餐之輩,他只爲排除異己,他只想把自己的黨羽全部培植起來,他的目的是獨攬朝政,隻手遮天,爲所欲爲!

至於什麼整頓吏治,中興大明,算了吧,他自己什麼德性自己清楚,要真整頓吏治,他首當其衝,把他拖出去砍了都算從輕發落了。

他們之所以把畢自肅撤職查辦,其實也不是爲了排出異己,畢自嚴和畢自肅兄弟雖然都身居高位,卻從來都不爭權奪利,跟他們基本沒什麼衝突,但是,誰叫畢自肅是遼東巡撫呢,他要是別的地方的巡撫溫體仁也懶得去招惹啊,就因爲他是遼東巡撫,所以必須撤職查辦!

袁崇煥這個隱患他們遲早要拔除,到時候,誰是遼東巡撫,誰就是薊遼督師的第一候補,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把袁崇煥弄掉,接班人自然也要提前給他準備好。

讓自己人出任遼東巡撫還有一個好處,如果到時候實在沒辦法把袁崇煥弄下來,而袁崇煥又有殲滅建奴收復遼東的趨勢,那就讓遼東巡撫動手,想辦法害得他戰敗,藉此把他拉下馬,就如同當初平定安奢之亂的五省總督蔡復一一般,抽後腿,弄死他!

至於人選,有一個現成的,那就是原延綏巡撫洪承疇。

張斌是想辦法把洪承疇給整回京城了,但是,洪承疇還沒有定罪他就離開京城了,所以,洪承疇僥倖逃過了一劫,原三邊總督楊鶴是早就論罪當死,打入大牢了,洪承疇卻一直是撤職查辦,查辦了一年多了還在查辦,其實,溫體仁就是在故意拖着,等待時機。

這下,時機終於到了,既然是撤職查辦那就連京察一起查吧,結果,洪承疇的京察結果是,守長政平才長年長,評優等,擬擢升。

也就是說,都察院和吏部審查的結果是,洪承疇除了被楊鶴牽連,政績平平,其他方面都是優等,是個被埋沒了的人才,可堪大用,吏部文選司甄選結果,他是最適合接任遼東巡撫的人!

崇禎看到這份京察結果的時候,又懵圈了,這洪承疇不是撤職查辦了嗎,怎麼京察還來了個優等,還變成了最適合當遼東巡撫的人呢?

他又開始思索了,不過,他思索了半天還是沒想明白,於是乎,他又把唐世濟和王應熊招到了御書房,君臣一番見禮之後,他便好奇的問道:“兩位愛卿,這洪承疇不是撤職查辦了嗎,怎麼還京察優等,擬擢升?”

唐世濟和王應熊對望了一眼,這次輪到王應熊拱手道:“回皇上,洪承疇的確撤職查辦了,但我們查了很久,並沒有查出他有任何不法之舉,陝西剿賊之所以失敗,主要是三邊總督楊鶴婦人之仁,將反賊抓了放,放了抓,如同兒戲一般。洪承疇並未違抗楊鶴的命令,只是很多時候楊鶴就沒有給他什麼命令,他看到反賊肆虐,不得不出兵去征討,結果,自然會殺掉不少反賊。”

楊鶴竟然如此昏庸無能,難怪西北反賊會越剿越多,看樣子這洪承疇真是冤枉的,他殺的反賊多,怎麼就變成有罪了呢!

想到這裡,崇禎點頭道:“嗯,既然這個洪承疇沒做什麼不法之事那就算了,不過,他怎麼又變成遼東巡撫的最佳人選了呢?他連輔佐楊鶴剿撫反賊都功敗垂成,還能協助袁崇煥擊敗建奴嗎?”

王應熊也裝出大義凜然的樣子,義正言辭道:“皇上,請恕微臣斗膽,這洪承疇的確不適合輔佐楊鶴去剿撫反賊,因爲楊鶴婦人之仁,不忍將反賊趕盡殺絕,這反賊終究是剿滅不了的。而洪承疇在一個如此昏庸無能的主帥手下還能擊殺數萬反賊,屢立戰功,證明他能征善戰,而且還是個精通兵法的文武全才,不然不可能屢戰屢勝。這樣一個人,如果能去遼東輔佐袁崇煥袁大人,袁大人豈不是如虎添翼。”

崇禎想了一下,果然是這個理,洪承疇在楊鶴那種昏庸無能的主帥底下都能殺敵數萬,屢立戰功,到了袁崇煥手下,那不更如魚得水啊。

西北的反賊確不適宜趕盡殺絕,因爲反賊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他們只是被賊酋裹挾,並非真想造反,如果見一個殺一個,那豈不是逼的所有反賊看見朝廷大軍就拼命,反正都活不成了,誰還會投降啊,如果變成那個樣子,朝廷大軍會遭受多大傷亡暫且不說,就說那些平民百姓,如果全殺了,誰來種地啊,誰來納糧啊。

建奴就不一樣了,他們可是國都建了,擺明了是要跟大明死磕啊,能趕盡殺絕自然是要趕盡殺絕,反正你把人家放了,人家也不會記得你的好,到時候還是會來跟你拼命!

想到這裡,崇禎點頭道:“王愛卿說的有道理,這洪承疇還真是出任遼東巡撫的最佳人選,那就這樣吧,擢洪承疇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兼遼東巡撫,讓他儘快赴任吧。”

王應熊心中暗笑,這皇上果然好忽悠,只要你能順着他意思說出個道理來,說什麼他都信!

當然,他也只敢在心裡笑,表面上,他還是恭敬的拱手道:“皇上英明。”

就這樣,遼東風雲突變,有功之臣畢自肅被撤職查辦,早就被撤職查辦的洪承疇卻堂而皇之的當上了遼東巡撫!

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十八章 應招而來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二十九章 借住第六十章 自己人第九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師艦隊第六章 貪腐之道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七十二章 動手第六十一章 陰死你們第九十五章 奪情第三一六章 權臣只有末路嗎(全書完)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五十三章 萬斤巨炮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決一死戰第四十二章 豐收第二八五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五十六章 發展大計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第四十二章 教導太子第六十九章 海盜巢穴第三十三章 張斌出手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第二十四章 人情味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五章 大清洗第一八二章 急流勇退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三十三章 青天大老爺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一一一章 張斌的高招(祝大家女神節快樂)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一一三章 誰的贏面更大第三十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四十八章 要變天了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二〇九章 斬首第五十五章 海軍上將第二三三章 安撫永樂勳貴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八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三十九章 貪腐潮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一五一章 復遼東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三十六章 榮歸第二十一章 買官賣官第十二章 誰人能評說第五十九章 海上霸主也得趴第七十九章 崇禎上鉤第七章 連升三級第十七章 離別總有時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九十三章 巴蜀驚變第四十二章 擢調王徵第八章 又一場大清洗第一二五章 大舉反攻第二十章 人贓並獲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禍第二〇二章 送錢送糧第五十九章 望風而逃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八十九章 遷移饑民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三十七章 天雄軍兇猛第五十章 拼爹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二一一章 另一個軍閥第六十二章 意難平第二十九章 擊鼓鳴冤第十五章 舉薦孫傳庭第十六章 沒事找事第十五章 葡萄牙服軟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第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九十三章 巴蜀驚變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二九一章 扭轉戰局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遭殃了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第三十四章 我們什麼都沒幹第一七一章 廢立太子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四十八章 戰鬥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一二四章 齊聚鞍山之地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二九一章 扭轉戰局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