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

有很多書上說,明朝亡於土地兼併,那麼明末的土地兼併到底有多嚴重呢?

張斌親自幫人完成了一次土地兼併之後,隱隱有一種助紂爲虐的負罪感,讓他內心久久難以平靜,他很想做點什麼來改善這種狀況。

送走趙穆等人後,他便回到退思堂沉思起來,他想了半天,卻怎麼也想不出來自己該乾點什麼。

最後,他明白了,因爲他還不知道現在的土地兼併有多嚴重,自然是想不出什麼對策的。

他決定,先搞清楚土地兼併的現狀。

這個時候可沒什麼網絡可以查詢,也沒有什麼圖書館供人查閱,他只能問人。

想到問人,他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師爺吳士琦,這位老秀才的確見多識廣,或許他對土地兼併的現狀也比較瞭解。

找師爺吳士琦倒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爲他的工作就是爲張斌出謀劃策,一般時候他都不會離開張斌太遠。

很快吳士琦便來到退思堂中,張斌罕有的客氣道:“吳先生,來,請坐。”

吳士琦有點受寵若驚了,他連忙道了聲謝,這纔在張斌的下首恭敬的坐下來。

在他來之前,張斌已經考慮過了,直接問土地兼併估計他還答不上來,因爲這個時候貌似還沒有土地兼併這個定義,張斌只能先試探道:“吳先生,不知你可估算過,我大明現在到底有多少進士,多少舉人,多少秀才。”

吳士琦聞言一愣,這個問題他還真沒想過,他沉思了一會兒,隨即回道:“縣令大人,這個,小人還真沒估算過,只能大致猜測一下,不知可否?”

能有個大概的數字就行了,張斌點頭道:“恩,大致有個數就行了,你說。”

吳士琦連忙接着道:“這個進士好算一點,因爲每屆也就取三百左右,而以十屆爲期,大抵估算不會超過三千人。舉人嗎,各省情況不一,大點的可能每屆取一百多人,小點的大概每屆取九十餘人,就按百人來算,兩京十三省,每屆就是一千五百名左右,十屆加起來大致有一萬五千名左右。至於秀才,每省的鄉試每次大抵是兩千餘人,考慮到有多半沒來,也就是五千人左右,兩京十三省怕有七萬多秀才。”

張斌聞言,立刻在心裡默算起來。

進士每人免稅兩千畝,三千人就是六百萬畝;

舉人每人免稅四百畝,一萬五千人也是六百萬畝;

秀才沒人免稅八十畝,七萬多人差不多也是六百萬畝;

總共加起來就是一千八百萬畝,這個數字貌似有點不對啊!

他不由追問道:“你可知道大明耕地總計有多少?”

吳士琦聞言,爲難的道:“這個,好像沒個定數,太祖立朝之初計天下田,總共約有八百五十萬頃,後面歷代都略有增長,現在的話,估計不會少於九百萬頃。”

一頃是一百畝,九百萬頃就是九億畝,所有進士、舉人、秀才免稅的田加起來才站整個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五,這能要了大明的命嗎?完全不可能啊!

張斌不由追問道:“還有人其他人的地能免稅嗎?”

這個吳士琦倒是清楚的很,他如數家珍的道:“還有很多人的地都能免稅啊,比如皇室宗親,比如公侯勳貴,比如當朝和致仕的大臣,比如各地的屯衛,還有皇親國戚、太監都可以。”

張斌聞言,不由恍然大悟,這些人才是佔大頭的啊,光靠文人這點功名免稅田,根本就拖不垮大明的。

吳士琦見張斌這副模樣,貌似明白了什麼,他不由試探道:“縣令大人,您是想知道總共有多少地是免稅的吧?”

對啊,土地兼併不就跟這意思差不多嘛,張斌連忙點頭道:“對對對,本官想了解一下,大明到底有多少地是免稅的。”

吳士琦聞言,不由嘆息道:“很多,很多,多至無法想象!”

張斌不由好奇道:“怎麼會無法想象呢?”

吳士琦聞言,站起來走到他跟前附耳道:“縣令大人,這個原本也不是什麼秘密,但是,說出來有點犯忌諱啊!”

就說點這事犯什麼忌諱,就算犯忌諱那也要知道啊,他不由把耳朵湊上去,低聲道:“你說。”

吳士琦見狀只能無奈低聲道:“其實,大多數地都在皇室宗親和公侯勳貴手裡,比如皇室親王,他們都是沒有限制的,只要掛到他們名下的地都是免稅的!”

張斌聞言,不由大驚,沒有上限那還得了,他不由低聲追問道:“那他們名下的地不是多到嚇人?”

吳士琦低聲回答道:“是啊,多到嚇人,像嘉靖以前,親王封地還不是很多,最多也就幾千頃,到了嘉靖以後,親王的封地動不動就上萬頃,像潞王封地就多達四萬頃,福王封地也有兩萬頃,其他皇室宗親少則千畝,多則幾十萬畝,他們還不停的接受各種投獻,這大明地都被他們颳去一大半了!”

“嘶”,張斌不由倒吸一口涼氣,最少上千畝,皇室宗親的數量,這會兒好像都不止三十萬了,也就是說,最少有四五億畝地在他們手裡!

他不由追問道:“那公侯勳貴呢?”

吳士琦低聲回答道:“公侯勳貴也沒個定數,地多的上萬畝是有的,那都是不用交稅的。”

張斌聞言,駭然道:“那老百姓手裡還有多少地?”

吳士琦低嘆道:“這天下的地,皇室宗親佔去最少六成,公侯勳貴佔去最少一成,還有屯衛也不止一成,剩下的當朝和致仕的大臣、有功名在身的文人還有太監等加起來也佔去將近一成,老百姓手裡,總共都不到一成了!”

不到一成,那不是不到一億畝,現在大明的人口都不止一億了,張斌難以置信的問道:“一人不到一畝,這怎麼可能?”

吳士琦哀嘆道:“是啊,一人一畝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九成的百姓都淪爲佃戶了,天天累死累活,只爲有口飯吃。“

“嘶”,張斌不由再次倒吸一口涼氣,土地兼併,恐怖如斯!

九成的土地都免稅了,難怪大明窮的連十幾萬人的軍餉都湊不齊。

九成的百姓都因爲沒有地而淪爲牛馬般的佃戶了,難怪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這大明還怎麼救,或者說這樣的大明還有救嗎?

第一三六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六五章 美人相贈第二二九章 東瀛最後的希望第三一六章 權臣只有末路嗎(全書完)第二〇〇章 東林不足與謀第三十二章 保民方能蕩寇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禍第二十四章 誣陷我也會玩第七十三章 奉旨抄家第三十八章 雄關破第二九八章 攪亂歐陸格局第六十章 自己人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二三四章 比比誰更狂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二十章 人贓並獲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一八七章 弒君否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八章 又一場大清洗第四十三章 海盜要來了第十七章 練字第七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三十章 推廣問題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將第二六〇章 親赴歐陸第一一五章 建奴潰逃第九十一章 安置試點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九十六章 溫體仁下臺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第五十章 拼爹第三十一章 銀票第三一二章 戰東籲第七十九章 兩場大捷也枉然第一一四章 上當了上當了第七十七章 落子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十七章 荷蘭總督的無奈第三章 農民軍來了第七十二章 動手第五十九章 野戰虎蹲炮第三章 圍剿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十九章 喬遷新居第二四八章 都想當包工頭第一六一章 啓復社第二六七章 租借鎮遠巡洋艦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會停止進攻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十八章 大明水師的英勇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六十七章 修築要塞第八卷 第一六〇章 誰利用誰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九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國不好惹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第十五章 戚家軍威武(上)第二七五章 白撿一塊殖民地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二六五章 遠洋生意不好做第四十章 盧閻王第五章 驚天大案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四十九章 戰鬥力瞬間爆表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八十四章 有緣無分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六十七章 升堂審案第五十五章 海軍上將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二六七章 租借鎮遠巡洋艦第七十四章 被染紅的渾河血日第二章 京城告急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二三六章 皇室宗親終屈服第六十一章 陰死你們第二五六章 這是個好機會第十三章 海盜終滅第四十二章 覆命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將陷第三十七章 都察院易主第二卷 序章 亂世序曲誰奏響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二十九章 擊鼓鳴冤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上)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五十九章 野戰虎蹲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