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

天亮了。

高郵州城上發現了城下的淮軍,陸四也終是看清了高郵城——一座磚包夯土的典型古城。

城門建於天啓三年的奎樓下,高郵州的官紳士吏呆呆的看着恍若一夜冒出的“賊人”。

“賊人是何時到的?”

心事沉重的何知州低聲詢問邊上最先發現賊人的一個守門火兵。火兵是城內滅火的人員,和農村那些輪流服差役的鄉兵一樣,都是一年一任,由負責刑法治安的通判管轄。

高郵城面臨的情況和寶應那邊一模一樣,在沒有駐軍的情況下,州衙能夠動員的力量除了衙役、弓捕、巡兵外,就是那些吃公家飯的人員,如火兵、鄉兵。人手仍然不夠,便只能動員全城青壯。

這也是宋代以後虛內實邊政策導致的結果,此舉能夠防止地方坐大,保證王朝穩定。

弊端就是一旦爆發農民起義,起義軍初期即便不能燎原之勢向全國蔓延,也會迅速奪取起義爆發地區周邊的城池。

因爲,防止地方坐大的前提就是無兵。

除了軍事重鎮外,各地無不如此。當年倭寇幾百人就敢在南直隸機動上千裡,原因也是因爲所經之處無兵,有兵也不敢戰。

理論上,明朝衛所制能夠化解這種情況,可惜的是衛所制已經名存實亡,使得明明國初既實內又實邊的政策繼續演變爲虛內實邊這一傳統套路上。

“不是說王指揮已帶兵去寶應了麼,怎的賊人倒來州城了?是路上走岔了道?”

同知錢大朗雖叫賊人突然來攻州城嚇到,倒也不覺多少驚慌,遠見賊人陣中並無什麼攻城器械,而高郵州城乃是以蒙元土城爲基包加,沒有攻城器械,那賊人怕是破不了城。因此認定只要高郵衛那邊及時趕到,城外土賊瓦解崩潰也就是眼面前的事。

“各門都要備人,早晚要有人值守,要抽精幹人員間斷巡視城牆,萬不能鬆懈叫賊人偷偷攀了上來。另外,城內閒雜人等絕不許靠近城門,以免有賊人內應。守城人員吃喝州衙要當作大事來辦,不但要吃好,賞銀也要多發...”

何川鎮定下來也是條理清晰,隨口幾句就指出了守城的關鍵所在。周圍官吏士紳聞言都是點頭附和,均覺這位何知州不僅是愛民如子的好官,於大事更是毫不糊塗,有他這個主心骨在,州城必能安然無恙。

衆人又看了會,發現賊人那裡也沒什麼動靜,也是奇怪,約摸又過了小半柱香時辰後,賊人陣中方纔有了動靜。

卻是有一隊人被賊人從陣中牽了出來,遠遠一看那幫人都是被繩子綁着雙手,脖間還套了繩子,環環相扣。

賊人對這些人毫不客氣,將人帶出來後便抽打着將他們往州城下趕。

..........

“就是這裡了!停!”

孫武進也聰明,怕高郵城中藏了什麼神射手,在弓箭射程外還有十丈距離就早早停了。

他這一聲可是突然,被綁着往前走的高郵衛軍官們有的收住了腳,有的沒收住腳,結果一個百戶摔倒在地,前後人的力量將套在他脖間的繩子一下收緊,差點沒把這百戶當場勒死。

“何公,那些人是?!”

站在何川左側第三人的並非州里官員,而是致仕還鄉的原刑部郎中袁應傑。

年紀,袁應傑比何川長了許多,卻客氣的喚一聲何公,以示對這位家鄉父母官的尊重。

其餘人等或叫何公的,或叫老爺,倒無稱大人,百姓人等更多則稱這位何知州一聲“老父母”。

字老人不老。

淮揚這裡語系管別家小孩父母爲大人,如“你家大人在嗎?”

“是王指揮他們!”

袁應傑發現不對的同時,曾往高郵衛去過幾次的通判趙文一眼就看到了人羣中王洪的身影,再見其他被綁的人,哪個不是高郵衛的軍官!

“高郵衛敗了?!”

奎樓下一片驚呼聲,盡是叫高郵衛大小軍官都落在賊人手中嚇壞了。

何川也是臉色大變。

同知錢大朗斜眼瞧向邊上何知州,心頭直打鼓:高郵衛兵敗,說明賊人厲害得很,如此州城可就懸了,這城中可是沒一個兵啊!

驚呼聲過後,奎樓就是一片“嗡嗡”聲,官吏士紳交頭接耳,均是惶惶不可終日。

城下於此時傳來賊人的喊叫聲。

“高郵衛左千戶宋成!”

伴隨着孫武進的點名聲,左千戶宋成被旗牌兵用腳狠狠踹倒在地,他兀自掙扎,卻無計可施,只能跪在那裡任由兩邊站着的人將他脖間的繩子繃緊吊直,難以呼吸。

“高郵右千戶所葛勝!”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葛千戶第二個跪倒在地,隨着一個個人名職務的被喊出,三十多個總旗以上的高郵衛軍官全跪倒在地,包括受傷的衛指揮王洪。

軍官們想將頭低下,免得被城上的人看到他們狼狽的樣子,同時一個個也是羞愧難耐,如那受傷的王指揮幾次想咬舌自盡,免得受這侮辱,然而幾次咬下去都沒能堅持。

看來,人,也不是沒有弱點。

王洪有殉國之念,卻有怕疼之實,兩者矛盾,卻也不衝突。

“賊人...賊人要做什麼?”

通判趙文喃喃一句,以爲賊人是想用高郵衛的人逼城中投降,不想卻有一幫手執大刀的賊人走向了那幫軍官身後。

三十三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身後刀手的出現讓高郵衛軍官們知道淮軍要做什麼了,他們都在哆嗦着,任他再有勇氣在被砍頭這刻,生理的本能還是會讓身體起自然的反應。

他們想掙扎,想反抗,可動不得。

“陸爺有令,都砍了!”

隨着孫武進的喝喊聲,高郵衛指揮王洪閉上眼睛,“噗嗤”聲中,王洪的脖子被一分爲二。

三十三人,無不如此,高郵官紳看到三十三具無頭屍首。

奎樓下鴉雀無聲。

“城上的人聽着,我淮軍乃淮揚義師,弔民伐罪,若爾等半個時辰開門,則全城人等一律赦免。否則,官吏士紳盡屠之!”

孫武進喊完一揮手,立時一隊旗牌兵上前將幾十根竹篙插在了那三十三具屍體前面。

竹篙上吊着的是寶應知縣錢哲以下官吏士紳首級65顆。

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什麼不抵抗第三百零九章 祖先當得漢奸,我當不得?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順不屠城,只屠官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四百零八章 奇襲北京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揮使願降大順!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七百七十五章 那僞後不錯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員的騷操作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動手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二百九十二章 逍遙自在的大柱子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二百零七章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價,加價,加價!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棟、李定國山西會戰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