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

陸四沒叫好,但真爲人民羣衆的政治智慧所折服。

細想,不對。

這不是人民羣衆的政治智慧,而是官僚集團的政治智慧。

因爲,賀珍根不正,苗不紅。

這傢伙可是前明官軍出身,後來明朝不行了才做了投機分子降的大順。也正是因爲根不正苗不紅的緣故,賀珍纔在漢中降清偷襲李過他們。不過這傢伙好在有民族大義,幡然悔悟,以李自成繼承者自居舉兵反清,戰鬥到了最後,故不失一條好漢子。

這也是陸四爲何親自到漢中勸說賀珍重歸大順的原因。

不過不管是誰的智慧,法子,是個正經的好法子。

把古董字畫,稀奇寶貝先賣給有錢人,完事再拿有錢人提供的錢糧渡大江,之後追個贓助個餉什麼的,很好的良性循環啊。

東西,回來了;錢糧也有了。

國家統一了,人民進步了。

不得不說,是個巧妙而又圓滿的法子。

這還是針對國內,要是陸四一咬牙,也不顧世人怎麼看,把東西打包往朝鮮、安南、日本甚至佛郎機賣的話,完事再讓左大柱子、徐和尚他們披着袈裟去連本帶息取回來,也是一樁好買賣。

只是考慮大順國家聲譽及自家百年之後的名聲,陸四這牙不太敢咬。

往江南販銷古玩字畫,銷路大順這邊早就打通了,徐州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此事,相關專業人員很多,這邊只要把繳獲來的東西運去,長江兩岸的文化交流必定頻繁。

有了銀子和糧食,大順的諸項新政才能推行下去。

甭管哪朝哪代,沒有皇帝差餓兵餓吏的道理。

又在武英殿說了些其它事務後,陸四命諸將散去,各領本職,同侄兒廣遠等開始逛起皇宮來。

紫禁城中除了少數太監、宮人隨滿洲離京外,其他人大都逃到民間去了,現在宮中剩下的太監約有八百多人,宮女則有五百多。

這些太監、宮女都以年老者居多,其中不乏同那老太監魏良臣一樣歷經五朝、六朝的。

這些人也是可憐,無兒無女的無家可歸,只能留在宮中等侯新主發落。要是將他們趕出宮,只能成爲城中的乞丐。

陸四對閹人並不歧視,因爲這也是他們的一份工作,而且又不是他們自己要選擇走這條路。

真要說起來,忠義這塊,崇禎朝殉國的太監比殉國的文臣要多得多。

大順的陸闖王也沒道理一進京就把這幫可憐人的飯碗給砸了。

宮人這一塊,陸四暫時不清楚都是多大年紀,且灤州攻破之後宮中肯定還要補來大批宮女,所以陸四準備過些日子將尚能生育的宮女許配有功將士,於京畿分配土地。

紫禁城現在很亂,不是人亂,而是滿洲出宮之時對各殿值錢物件進行洗劫,又有太監宮人趁機偷盜,所以莫看紫禁城宮牆巍峨,有皇家氣派,可不少殿中都是空蕩,連那桌子、椅子都被洗劫一空。

陸四一路走來,到處可見散落的東西,有些宮殿的門窗都被損壞了。

“前明諸帝畫像現在何處?”

陸四忽的停下問跟在後邊的老太監魏良臣。

“回萬歲,韃子進宮後把太廟供奉的前明諸帝畫像都給取下了,現在何處老奴也不知。”

魏良臣恭聲回道,不遠處十幾個老太監站在牆角不敢往這邊來,而那些人看他魏良臣的眼神也是無比羨慕。

能不羨慕麼,老東西掃了一輩子地突然時來運轉,能跟大順新天子說上話,這不是祖墳冒青煙又是什麼。

陸四嗯了一聲,叫了聲侄子廣遠,吩咐他帶人將滿洲人沒有帶走的前明宮中及內閣、六部所有史料存檔、奏本題揭全部搬到文華殿加以保管,前明記錄帝王生活的起居注及相關案牘,如實錄也都要保存完整,不能破壞。

“回頭讓姜學一組織一幫人分門別類,再於京中擇一處修國史館專門保存,以便修明史用。不管是前朝還是咱們大順,給後人都要留下第一手詳盡史料,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都要完整記下,千萬不要篡改,因爲,這是咱們對子孫的責任。”

交待這些事後,陸四又道:“前明諸帝畫像下落也要儘快查出,找畫師仿模副本放國史館,正本則要妥善內藏,不得破壞。”

對朱家歷代天子的畫像,陸四比較在意,因爲前世他去明孝陵參觀時,就發現堂堂孝陵掛的竟是滿洲時期文人弄出的醜化明太祖像,而非明代保存的明太祖像。

兩像,天壤之別。

推翻明朝是百姓的勝利,是大順的勝利,但這個勝利是堂堂正正的勝利,陸四不需要以醜化前明諸帝來標榜大順的正統合法,以及所謂的順天承命。

廣遠肯定是要封親王的,也將擔任《明史》總裁官,因此陸四交待的這些事情也是廣遠的份內之事。

宮中的事情陸四也在想,滿洲入關之後,前明內廷的二十四衙門大多被裁撤,但也有一些衙門保留了下來,統歸內務府管轄。這些機構,陸四的態度是能裁就裁,不予保留,更不予恢復。

對於太監宮人,陸四還是尊重了時代特色,留在宮裡的經甄別之後予以留用,將來死了也由宮中負責安葬。出宮的那些回來也可,只要甄別沒有問題便重新收進來。但是卻不能再收用新人,如小小年紀就被父母送來淨身的苦命孩子。

陸四考慮待中央政府成立後,是不是專門下道旨意,嚴禁淨身。以後宮中怎麼個安排法,是不再用太監專門用宮人,還是如滿洲一樣設個正常機構加以負責,待外朝事務基本敲定後再着手安排。

他已經傳諭徐州讓那降了大順的前明監軍太監高歧鳳進京,由此人暫時將宮裡的太監宮女管起來,之後肯定要將內宮的事情交給妻子李翠微。至於常寧那邊,陸四既已給人家下了聘禮,肯定不會悔婚,意下按顧君恩的想法冊常寧爲皇貴妃。

這不算平衡,因爲常寧代表不了順軍任何一股山頭利益。

風突然有些大,侄孫陸義良拿着一件披風上前替四爺爺披了,問道:“今晚睡哪?”

“睡哪?”

陸四四下看了看,“去乾清宮。”

廣遠道:“顧先生不是說那宮不祥麼。”

“只要不鬧鬼就行。”

陸四笑了笑,“就是鬧鬼,也是鬼怕我,不是我怕鬼。”

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把油菜花第六百八十一章 監國乃繼統,非繼嗣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七百二十六章 親王者,兵強馬壯者當之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把油菜花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殺王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我幹,吃香喝辣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六十四章 若尊強者,便爲強者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式皮球前進戰術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蘇克薩哈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蘇克薩哈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一百三十章 殺出個黎明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滿洲大兵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七百二十六章 親王者,兵強馬壯者當之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四百一十三章 冰與火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獨一份的拒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