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

中秋假日,作者保持標準更新,即一日兩更。

.......

趁虛殲滅滿洲北方集團、奪取北京容易,真正得天下並不容易。

治國首先在於治人,治人首要又在於安民。

安民之關鍵卻在於陸四這個大順新君對百姓的態度。

當年李自成進京之後尚知道於城中接見城內、城郊各村鎮耆老,問民間疾苦,大順軍有無擾害,陸四這個闖王事業繼承人肯定也要如此,便是他不屑去做,如顧君恩、姜學一等亦要勸諫。

概,此帝王之必做功課。

陸四肯定是按步就班要照做的,況他是真心要問民間疾苦。

凡事,要實事調查纔能有發言權,不做實際調查光聽臣子彙報,那他陸文宗就是第二個崇禎了。

次日天還未大亮,陸四就坐起抽了一根菸,爾後叫醒侄兒和侄孫。

“四爺爺,我去弄早飯。”

陸義良夜裡都沒脫衣服睡覺,因爲怕四爺爺這邊有事急急忙忙穿衣誤事。宮中雖亂,原先御膳房的竈具還是有的,提袋小米過去熬個粥,再從罈子裡倒點鹹菜,早飯就能弄好。

要說吃東西,他四爺爺還真不講究。

陸四讓侄孫別去忙活了,跟他去嚐嚐天子腳下的小吃。

這話一說,陸廣遠同陸義良都來了精神,說到底,這兩個陸四的晚輩年紀都不大。就是陸四他自個,今年也不過才二十來歲。

外面護衛的侍衛聽到殿中動靜,俱是抖擻精神。原旗牌親兵早在去年就開始輪班制,一班四個時辰,一日三班,現下當值的是原陸四的貼身親兵牛二帶領的一班。

牛二從前是跟劉大的,劉大又是跟齊寶的,現在齊寶和劉大都被外放出去帶兵,一個跟着小爺李延宗,一個則在第十二鎮當標統,這牛二將來外放出去肯定也是個標統,前程不可限量。

要知道,闖王的貼身侍衛大概同天子門生一個性質,有這光環在,牛二外放出後肯定上上下下都要照顧一些。

其他一些跟隨陸四時間超過一年的親兵有不少卻是被送到了徐州的武備學堂,陸四希望他們能夠在那裡讀書識字,接受軍事系統化教育,將來一個個都能成爲大順的棟樑。

“闖王!”

牛二進來都不用陸四吩咐,便開始收拾地上的鋪蓋。那老太監魏良臣竟也強打精神侯在門外,估計這一夜就在外面坐了一宵。

等牛二把鋪蓋卷收拾好後,陸四叫那魏老太監過來,命他暫時負責乾清宮事務,今日務必將宮中收拾妥當,有甚需要同那行營掌書記姜學一說。

稍後便叫衆人隨他出宮。

剛到宮外,顧君恩就過來了。

“左輔怎也起的這麼早?”陸四有些驚訝,顧君恩年紀可不小,沒想也跟他這年輕人一樣起的這麼早。

“臣是來陪闖王考試的,這考場上又哪裡能安心睡覺。”

顧君恩笑道,他的中央政府構建章程中,大順將設政務院和樞密院兩個文武機構,政務院下設六政府等機構,樞密院則專管軍隊事務,同宋代樞密院差不多構架。

六政府即吏、戶、禮、兵、刑、工,等同前明六部。

政務院設正副兩長官,即左輔與右弼,相當於左丞相、右丞相。永昌年間設的上相和天佑殿大學士兩職不再復設,如此一來,政務院便以左輔、右弼爲貴。

左輔右弼之下又設六學士,每學士各領一政府,相當於分管各政府的意思,遇有大事,則六學士會商之後呈報左輔右弼,以達成陸四要求的“集體決策”的效果,而非一人獨斷,這樣能夠避免國策掌握在一人手中,從而對國家產生危害。

總體上,政務院同前明內閣極爲相似,區分在於首輔爲左輔、次輔爲右弼,並且六學士於國策上的發言權和建議權得到極大增強。

但是爲了避免出現前明時期的黨爭造成國策遲遲不定,陸四又規定一旦政務院就某事不能達成一致,則必須交由聖裁。

六學士雖分管六政府,但本身卻不能直接干涉六部事務,避免六學士因爲分管某政府造成權力過大,同時六學士分管各政府須定期交換,從而保證該學士不會架空分管政府。

政務院、樞密院之外又有同級監察機構,仍叫都察院。永昌年間改御史爲直指使,陸四嫌直指使不好聽,仍叫御史。

都察院由皇帝直管,不受政務院、樞密院管轄,對二院又有監察彈劾權力,相比前明都察院權力更大。

除此外,翰林院改爲弘文院,六科給事中爲內參,其餘如通政司、詹事府、太常寺、鴻臚司等皆保留。

地方上,永昌時定節度使、通會、防禦使、府尹、州牧、縣令六級制,此外輔官有府同、理刑、州判、縣佐等官。

顧君恩意保留永昌定製,陸四對此卻有保留意見,認爲可仍沿明制,各省設巡撫、佈政、知府、知州、知縣等官,取消節度使一設。但於基層增設鄉官、村官,定不入流,但領國家正俸,以加強大順對基層統治。

陸四的態度是官職叫什麼不重要,不能因爲大順推翻了明朝就要將前明的一切制度都予以推翻,關鍵是要吸取前明的弊政教訓,使政令上通下達,提高效率,不使百姓在正賦之外又有苛捐雜稅之苦。

具體,陸四讓顧君恩參照淮軍當初在淮揚建村設鄉成果加以調整。

顧君恩昨天晚上可沒怎麼睡,他在皇城原前明內閣值房熬了一宵,除了按闖王意思督辦各項事務外,也在完善他的大順建國綱領。

不過,這次大清早過來見闖王,不是彙報建國綱領之事,而是來報喜的。

喜事有三。

第一,滿洲天津總督駱養性聞清廷出關,已於天津城中易幟歸順。

第二,滿洲遵化巡撫宋權使人往北京上降表,願率全城軍民歸順,前提是大順不得追究從前之事。

第三,滿洲山西巡撫吳惟華於日前正式奉表歸順,現大順延安總兵李元胤已率部接防太原。

此三事,陸四分別批示。

第一,着駱養性爲天津巡撫,配合第八鎮接管天津。

第二,回書遵化方面,大小官吏俱自縛來京待審。若不自縛來京,則命大軍予以剿滅,城破,玉石俱焚。

第三,命吳惟華爲大順山西巡撫,配合延安總兵李元胤接管、招撫地方,以求晉省早日安定。

“駱養性這個人,兩面三刀,不可重用,過些日子調他到弘文院任學士。宋權助紂爲虐,今滿洲大勢不在方來歸順,卻要我大順不計前嫌,此等降官忠心不足,我憑甚重用於他?叫他來京,來之,定其諸罪,降兩級留用。不來,着命第一軍前往剿滅。”

說到這,陸四稍作停頓,“吳惟華這個人也是小人,但有本事,左輔可以我的名義直接修書於他,山西全境安定之日,他便是大功臣,仍可爲督撫大員。否則,亦降一級聽用。”

言下之意是讓吳惟華繼續發揮他勸降招撫的本事,替大順把太原以外“擺平”,擺不平,這傢伙就別當山西巡撫,改一個地方當知府去。

交待完這些事後,陸四又問顧君恩何人可爲順天府尹,顧君恩答說降官方大猷可用。

陸四點了點頭,命召方大猷前來,爾後自宮門出先去了內城。

內城原先就是達官貴人居所較多,後來滿洲入關將內城漢人全部遷出,設爲滿城,如今卻是人去屋空,安靜空蕩的很。

陸四進了幾家氣派大宅,裡面都是空無一人,到處狼藉一片,且尚有不少值錢物件未來得及帶走,可見滿洲出關之窘迫與倉皇。

未幾,方大猷趕到,上前行禮之後,陸四也不與他廢話,道:“你先前替韃子到山東勸降,做那漢奸之事,險些誤了我中國。不過你也算知錯能改,懸崖勒馬及時,故我也不追究你從前之事,這順天府尹一職你便先擔起來。”

“臣領旨!”

方大猷內心狂喜,順天府尹聽起來好像是個知府,但地位卻等同總督巡撫,實是個厲害位置。

也因順天府尹的特殊性,滿洲於此職是不用漢官外人的,只有漢軍旗出身才能任用。

現在大順闖王將順天府尹這一要職授於他方大猷,無疑是對他方大猷的重視,任上但使能讓闖王滿意,未必不能入中央爲官。

“你且與我說說,如何做好這順天府的父母官?”陸四考較方大猷。

“回闖王,臣以爲...”

方大猷也是老官僚了,很快就理清思路就四個方面詳細奏答。

第一,便是重建順天府衙,吏員、書辦、差役等甄別之後便行任用。

第二,馬上開始統計內外城百姓數量,制訂黃冊,統計無主房屋等。

第三,是接手各門稅卡,增派衛兵,確保城中治安。

第四,則是勸民安業,開坊,恢復京城百姓正常生活。

這些,聽起來俗套,卻也是必做之事。

大體,方大猷的回答還是合格的,因爲除了這些,其實也沒什麼好着手安排的。

陸四微微點頭,叫方大猷認真去做,三天之內這順天府不但要運作起來,更要這京城恢復人氣。

“你現去左輔處領印,顧先生會派專人配合你接管順天府衙,不必在我這耽擱。”

陸四示意方大猷可以去上任。

“臣定不負聖命!”

帶着些許激動,方大猷告退,待人走後,廣遠頗是沒好氣道:“這人就是個漢奸,聽說第一個給韃子效力的就是他。”

“第一個給韃子效力,也能第一個給咱們效力。只要把咱們的差事辦好,漢奸也可以變成好人嘛。”

陸四告訴侄子,當下大順嚴重缺乏人材,也嚴重缺乏可以立即出來做事的官吏,所以對這些降官哪怕再是看不上,也不得不用他們。要不然,從哪找人把這順天府衙搭建起來,又如何儘快恢復京師秩序。

叔侄邊說邊找小吃攤,內城肯定是沒有的,一行人便來到外城,剛出城就看到前面有一隊軍士押着幾個人過來。

看那幾人樣子,斯斯文文,雖然都不年輕,但看起來一個個都挺道貌岸然的。

陸四心道多半是被俘的降官,原是無意理會,但那隊押送軍士看到闖王一行,帶隊的營官趕緊來報,說這些人都是給韃子效命的漢奸,其中有一個就是鼓動韃子讓漢人剃髮的孫之獬。

“孫之獬?”

這個人名讓陸四一下來了精神,便是肚中的飢餓感也是一掃而空,整個人似乎也興奮許多。

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六百七十三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第四百二十三章 強悍的男人第七百零二章 生擒張獻忠,封親王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動不動是王八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七百一十二章 遼東總督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順淮揚節度使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幫爛魚蝦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五百五十六章 若能孕,兩國可交好第一千零二章 朕將親祭明太祖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從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蘇克薩哈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獨一份的拒降書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辮子兵不可敵的神話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賊講話有道理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們要勤王了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