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

河南丟了,順賊大軍打到京師來了?

布木布泰不敢相信,又問了阿巴泰一次。

這回,饒餘郡王回答的不僅肯定且詳細,原來河南巡撫羅繡錦同懷慶總兵劉芳名、衛輝總兵祖可法等人不思報國,竟於數天前於衛輝降了順賊。

隨後,彰德、大名、廣平三府畏賊如虎的官員也陸續降賊,京師門戶洞開,保定急奏順賊十數萬兵馬大舉來犯,請朝廷速派援軍,否則保定斷難保全。

“哎呀,這可如何是好!”

哲哲駭得失了神,慌的身子一晃,險些將懷中的韜塞失手摔在地上。

布木布泰也是亂了心神,怔在那半天說不出話來。福臨尚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見母后站在那一動不動,甚至還把他的小手捏得生疼,不由紅了眼睛,卻是不敢哭出來。

不遠處侯着的吳良輔也是叫鄭親王他們帶來的消息驚得張大嘴巴,腦海裡只一個念頭:難道這紫禁城又要換主人了?

范文程畢竟是先帝信用的老臣,此時雖驚慌於河南淪陷,順賊大軍殺奔京師而來,但卻不像兩位太后這般連心神都亂了,只皺眉在那思索濟爾哈朗同阿巴泰爲何揹着攝政王進宮,如今局面又是否真的沒有守住北京的把握。

倘若朝廷真要決定出關,關外如今是否還能回去,留在荊襄的英王大軍又怎麼辦?

這一想,心思就越發下沉起來,范文程清楚意識到如果朝廷出關,恐怕大清再也沒有君臨中國的機會了。

而他范文程也不再是新朝鼎立的功臣,真有可能落得漢奸之名千年、萬年。

如此,心中便是極不甘心。

半響,回過神來的布木布泰發現自己捏疼了兒子,忙鬆開他的小手,吩咐蘇麻喇姑將皇帝同十阿哥送回去。

待蘇麻領人走後,布木布泰立即問濟爾哈朗同阿巴泰:“攝政王在哪裡,爲何不見入宮來?”

濟爾哈朗遲疑了一下,旁邊的阿巴泰已經是急道:“太后,不能再讓多爾袞把持朝政了,要不然大清就真的完了!”

“啊?”

布木布泰神情大變。

哲哲也是一怔,繼而下意識的看向侄女。關於自家侄女同多爾袞之間不爲外人知的隱事,她這身爲國主福晉的中宮太后又豈會不知曉。

“陝西丟了,河南丟了,山東丟了,咱大清的八旗將士叫人家給切割成南北兩支,現在人家根本不管咱們南邊的人馬,直接要來扒咱的朝廷啊,造成這一切的都是多爾袞,他要向國人謝罪啊,太后!”

濟爾哈朗也不再遲疑,稱自多爾袞掌權以傾國之兵入關以來,用兵便連連失誤,直接導致如今的危險局面。

且順軍此次用兵並非一路,除了從河南北犯的這一路順軍,還有山東北上的順軍,兩支順軍怕有二三十萬之衆,而大清在北方只有不到五萬人馬,哪裡能抵擋得住。

“唯今只有趕緊出關,臣已經打探清楚,關外順賊並非賊人精銳,乃是山東羣匪,戰力不高,可使一萬真滿就能討平...”

阿巴泰給出他和濟爾哈朗商議的決策,就是馬上調多鐸部滿洲將士出關蕩平羣賊,解盛京、遼陽之圍,朝廷同時火速遷回,再於山海關、錦州屯駐兵馬。

至於英親王那邊,順賊也好,明軍也好,暫都不可能動其分毫,待入秋之後英王率師北返,由口外歸返遼東,如此便能保存大清實力。

哲哲不問朝政,但心想既然漢人軍隊大舉反撲,這中國的江山大清坐不住的話,那不如還是回關外的好。

關外那麼大的地方好生經營足夠養活滿洲人,何必非要同漢人爭奪關內,白白犧牲那麼多八旗將士呢。

不過多爾袞那邊肯定不會同意出關,因爲當初決策入關的就是多爾袞,現在說要放棄中國出關回老家,豈不是讓多爾袞自己打自己嘴巴。

濟爾哈朗同阿巴泰揹着多爾袞進宮建言出關,顯然是想爭取她們兩個太后的支持。

可侄女同多爾袞之間...

哲哲沉默。

布木布泰此時也是面色陰晴不定,局面忽然崩壞到這種地步,按理說多爾袞是難辭其咎的,可多爾袞肯讓出權力嗎?多鐸那裡又是不是願意多爾袞這個一母同胞的哥哥失勢?

“太后,罷免多爾袞的攝政王並非只臣二人的意思,不少王公大臣都對多爾袞不滿。”

阿巴泰的言外之意再明顯不過。

布木布泰眉頭微皺,道:“賊兵勢大,咱們不是還有好多綠營兵麼,可以調來守衛京師。有了兵,這北京城總能保住吧?”

濟爾哈朗搖了搖頭,一臉苦澀道:“太后,眼下局面對我大清極爲不利,不少降官都背叛了我大清,便是祖可法這等漢軍旗出身的將領也降了,況那些前明降將,真把他們調來,怕是要同崇禎那會差不多。”

哲哲忽道:“營兵不可信的話,那就讓口外的蒙古兵入關來。”

口外漠南蒙古爲大清姻親近藩,哲哲同布木布泰這兩位大清太后都是蒙古人,現在大清有難,叫孃家人過來支援確是好辦法。

然而阿巴泰卻說順賊大軍東西兩路都威逼北京了,這會叫口外蒙古兵過來,壓根指望不上,真正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這也不成,那也不成,難道二位王爺真要皇帝出關不成?”

布木布泰有些氣急,索性道:“既然二位王爺說咱大清不應該入關來,那就把在京的王公貝勒、滿漢老臣,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在旗四品以上的都叫進宮來!這天大的事,大夥都得拿主意,不能讓我們兩個婦道人家給說了。”

“這...”

濟爾哈朗同阿巴泰有些遲疑,二人沒想到聖母太后竟會有此決定。

范文程偷偷拿眼瞧了下聖母太后,知道這位太后是爲攝政王爭取時間,並且也是對攝政王的支持。否則,直接以兩宮太后名義下旨奪去多爾袞的攝政王名號便是,何須如此麻煩。

睿親王府,多爾袞正大發雷霆着,將那一份份告急塘報甩在一衆滿漢官員面前,怒道:“羅繡錦漢軍出身,先帝待他們不薄,本王待他們也是器重,何以無恥降賊!何以叛我大清!...還有你,養的好兒子!難道你祖家就無一忠貞之人,滿門皆是反覆之徒嗎!”

說完,順手拿起案上的菸袋向一人砸去,那人不敢躲避,硬生生捱了一下,繼而菸袋落地,底端的鑲玉“吧嗒”碎成幾塊。

這人,是漢軍正黃旗固山額真祖大壽。

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過困守鳳翔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圍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七百一十二章 遼東總督第四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有人,不可輕侮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三百五十五章 請嫁真滿洲公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紅花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董、呂、陸北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六百八十三章 臨清要來陸親公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一百二十章 紅豆殺黃豆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人命換勝利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滿洲,不可冒犯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死保定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三百三十八章 滿洲,不可冒犯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