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

西安既下,對陝西所轄各府州縣的招撫勸降、攻取便成了陸四頭等大事。

好在,有孟喬芳相助,這些事情就變得相對簡單許多,基本不需要陸四操心,這也是他重用孟喬芳的原因。

上任不過四個多月的孟喬芳對陝西各府州縣的情況瞭如指掌,在他的密信相召下,督標副將陳德於高陵縣率部割辮,願意全軍反正來歸。

陸四聽從孟喬芳的意見,授陳德爲潼關總兵,命其率部前往收復渭南、華州、華陰、富平等地。

這些地方的綠營兵多的七八百人,少的二三百人,而陳德所部三千餘兵是孟喬芳的總督標營,戰力在陝西綠營爲冠,對付那些地方營兵自然是手到擒來的事。

聚衆抗清的道人胡守龍聞大順軍光復西安,清廷的陝西總督都降了大順,前些日子從西安開來要剿滅自己的綠營兵都割了辮子成了大順軍,大喜過望之下不待西安方面遣使來談,便主動派人入西安商談。

孟喬芳同胡守龍來使做了詳談,雙方約定收編胡部抗清民衆中的青壯可戰之人約3000人編爲一營,其餘民衆遣散務農,又以胡守龍爲延安總兵,由西安提供錢糧前往收復延安府。

其餘西安所轄州縣如臨潼縣、鄠縣、盩厔縣、興平縣、涇陽縣、同官縣、耀州等地,大部分在孟喬芳的招降下易幟歸附,只有咸陽知縣丁某拒不肯歸。

陸四命順軍將領白鳴鶴率500順軍連同收編的1000多西安綠營兵攻打咸陽,結果那丁知縣見到真大順兵來攻,竟嚇得棄城而逃,跑之前連自己寫的願與咸陽共存亡的血書都沒來得及帶走。

白鳴鶴在咸陽稍作補充之後便奉命西進鳳翔府,沿途收復興平、武功、郿縣等地,收編綠營兵兩千餘。

七天後至鳳翔府,城中知府聞元早得孟喬芳書信密召,有意反正,然苦於城內綠營聽命於參將汪得功不敢輕舉妄動。

汪得功原是明朝總督孫傳庭部下,孫傳庭死後其率殘部曾逃往甘肅,後清軍入陝率部降清,被英親王阿濟格授鳳翔參將,其部有營兵四千多人。

五月十二日,知府聞元得知來攻鳳翔“順賊”只有幾千人,且有馬騎兵不過幾百,便極力勸說汪得功出城擊賊,給賊一個下馬威,要不然任由賊兵臨城下,城中人心惶恐勢必有動搖之人爲賊內應。

汪得功深以爲然,遂點起所部營兵出城擊賊,怎想汪部營兵剛出城不到五里地,知府聞元就帶人斬殺了汪留在城中的親信軍官,繼而於城上砍倒清旗,樹立順旗。

此舉讓汪部綠營兵陣腳大亂,“順賊”未至就大呼“老府爺背了咱!”四散而逃。

順軍在白鳴鶴的指揮下趁勢猛攻,一柱香未到,汪部就大潰,汪得功本人被白鳴鶴於馬上斬落,收攏營兵兩千多。

待順軍至城下後,知府聞元等率城中紳民奉上黃冊丁薄,口稱“迎大順天兵”,跪伏於道,開城出降。

鳳翔府城即下,所屬各州縣也陸續聞風而降,無一官一兵敢憑城拒守。

陝西各境更是瘋傳滿洲人氣數已盡,天下重歸中國。

西安以北慶陽府,淮軍將領李元胤奉都督命領騎兵1500人前往征剿,在早已被孟喬芳書信召來的慶陽綠營守備關學增等降將的內應下,於五月一十四日攻佔慶陽府城,擒慶陽知府黃先仁、掌印都司周勝兆等僞官。

奪取慶陽府後,李元胤繼續率部東進延安府,支援被授爲延安總兵的道人胡守龍。

李元胤先是於甘泉擊敗清延安守備徐光德部兩千餘人,繼而會合胡守龍部,大張旗鼓,號五萬大順天兵向延安府城進軍。

沿途地方皆降,大小官員盡棄頂帶而換冠裳。有官員尋明時官服不得,便花重金購買。各式前明官服,飛禽走獸不分,鬧劇十足。

延安同知宋春秋在同僚皆降之時卻偷偷出城,喬扮成商人星夜逃到山西境內向清軍報訊。

山西方面獲知陝西“全境”陷賊時已是五月下旬,等到消息再快馬往北京呈遞時,更是六月初了。

除平涼、寧夏、固原、延綏等地外,陝西其餘地方大多易幟,漢中方面賀珍接西安淮侯書信後舉棋不定,鞏昌、臨佻等地因爲距離西安太遠,尚不知情況。

白鳴鶴攻佔鳳翔後,其府所轄隴州知州錢國益拒不肯降,白命人將錢國益縛往西安。

孟喬芳主審,問錢爲何甘做漢奸替滿洲賣命,錢國益竟大罵孟喬芳失節之人不配問他,氣得孟喬芳讓人將錢國益的舌頭給割去,又以大釘釘其十指,使之痛不欲生。

一夜折磨之後,衙役縛錢國益於西安鐘鼓樓,召百姓圍觀,以腰斬之刑將錢處死。

死狀極其悲慘。

陸四聽說此事後問孟喬芳何以當衆處刑,孟答之殺一儆百。

“既是殺一儆百,便當徹底。”

陸四命傳令白鳴鶴,將錢國益的近親三代全部斬殺,頭顱懸於州城示衆。

慶陽府環縣知縣柳大元聞府城被大順軍攻佔,省城西安更是早已光復,尋思縣中無兵,若大順軍至他必被迫降。

於其被迫降,不如主動降,遂在順軍離他環縣還有兩百里時主動率城中紳民易幟,並帶僕從四人騎馬至府城,欲求見大順將軍獻要策。

時攻佔慶陽的李元胤領軍東進延安府不在府城,柳大元見不到主事的心有不甘,又帶僕從往西安。

孟喬芳聞知,召來相見,以爲這柳大元有什麼妙策呈上,不想這柳大元卻是說前番大順皇帝之所以從退出北京,全是因爲祖墳被刨,龍氣有損。故當務之急是當重修祖墳,以明孝陵爲制,爲皇帝三代先祖動工修陵,如此龍氣可復。天下豪傑都當雲從,大河南北再不爲清所有也。

這件事是孟喬芳當笑話講給陸四聽的,陸四聽後也是莞爾,問孟喬芳怎麼安置這柳大元。

“此人是前明的舉人,科舉三十年不中,鄉試官念其精神可嘉這才補了個末榜,卻是一直不曾授官。滿洲人來後,地方無官吏可補,此人主動剃髮,便授了環縣知縣...”

孟慶芳說從這人的胡言來看,給其知縣都是浪費了,要不是爲了安撫人心,早就罷了他官。

陸四笑了笑:“罷了人家做什麼?給他升官,叫他去做順天府尹吧。”

這也是個笑話,順天府是北京,那柳大元一個剛降大順的官怎麼跑北京做府尹?

此事過後,陸四將一封急遞拿給孟喬芳看,孟看完之後先是一驚,繼而又是一喜,迫不及待跪下朝陸四一拜:“陛下既死,天下歸都督也!”

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七百零一章 捐輸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義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三百九十六章 問太后一聲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過困守鳳翔城第一百三十章 殺出個黎明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四百八十六章 闖王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六百零一章 清天當滅,白旗當反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爲大明齊王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六百五十一章 阿濟格之兵,我大明之精兵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六百二十章 富察氏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七百四十九章 監國御令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