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

這仗,陸四是真不能打了。

誰讓史可法也過江了呢。

史可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了史可法。

淮揚的歷史線是變動了,可北京、南都的歷史線沒變,關外的歷史線也沒動,而現在已是正月底,離北京淪陷不到三個月,因此只要北京淪陷消息傳到,南明依舊會如歷史上那樣“光榮”成立,然後往中原廣發“喜詔”。

如果說其中會有什麼變動,可能就是那四位在衛輝急等路振飛派兵去接的藩王吧。

這幾位明朝藩王,陸四一定是會想辦法將他們送到南都的,不然,按明朝立君的親疏繼承排位,南明的首位皇帝將在隆武帝和永曆帝這兩位中誕生。最有可能的就是隆武,畢竟這位還在鳳陽坐大牢的血性唐王離南京近的很。

出於對隆武帝的敬重,陸四不希望他成爲皇帝。同樣,他也絕不能讓史可法這位弘光第一重臣死在瓜洲。

因爲,只有活着的史可法才能讓陸四在揚州安心睡覺。

要換了個人,就算是馬士英也不好對付。

人鳳陽總督指揮黃得功他們可是把張獻忠打得跟豬頭一樣,都不敢在南直晃悠千里奔川去了。

就這本領,史可法他行麼?

反正,陸四覺得,換任何一個人來主持南明大局,他在揚州都得如芒在背,吃不香,睡不着。

想要吃好喝好睡好,大江南邊還非得史可法才行。

想死,門都沒有!

不打了,說不打就不打!

陸四乾淨利落幾道軍令一傳,正在猛攻瓜洲渡口的淮軍各營的攻勢一下就收住了。

隨後,朱國弼麾下的那員總旗就出現在了決意殉國的督師史可法面前,當他口角不利索的將賊首請史公回渡的意思說出後,史可法的一衆幕僚都是目瞪口呆,那個急得嗓子眼冒煙的鎮海將軍鄭鴻逵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鄭鴻逵實難相信賊軍竟會放史公回江南,但眼前的賊軍不再進攻的事實又明明白白的告訴他——這一切是真的!

“天賜良機,此時不走怕再無機會。”鄭鴻逵偷偷將史公幕僚應廷吉拉到一邊,讓他們趕緊趁機勸史公走。

應廷吉和朱國材等謀士哪裡不知機會難得,當下衆人再次懇求史公能夠上船南渡。

“此賊人羞辱吾之手段,難道你們看不出嗎!”

陸四又弄巧成拙了,若單是淮軍停止攻勢,史可法爲渡口這幾千將士着想,再叫幕僚一勸,說不定還真能渡江。

可陸四叫人來“勸走”的行爲太過真誠,真誠到史可法無法忍受。

局面變得尷尬起來。

一方收手不戰,只盼史公趕緊走人。

一方急於走人,可史公卻寧死不走。

雙方脫離接觸的士卒就這麼隔着半里地彼此互望,淮軍這邊心想都放你們走了,你們怎麼還不走?

明軍那邊則是我們也想走,可史公他老人家不肯走啊!

..........

“這史可法鬧什麼妖蛾子?莫不成真以爲咱們殺不得他?”左大柱子等得許久不見明軍上船滾蛋,可是不耐煩了。

“史公爲人廉潔奉公,與下均勞苦,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心存幹濟,正直不回,更心繫明朝,江南百官所繫者只史公一人......我看,史公八成是想取義成仁吧,唉。”曹元曾隨史德威在史可法帳下效命,對史可法爲人品性最是清楚。

“將軍,史可法不戰不走,我軍就得在這裡陪他們耗着,可我軍不能在瓜洲耽擱太久!”

鐵甲衛統領黃昭提醒陸四,南都還有一路兵馬在提督劉肇基的指揮下自浦口向揚州攻來,所以瓜洲這裡須速戰速決,然後馳援儀真,擊破明軍這第二路人馬。如此,此役方算真正大勝。

“官軍已成驚弓之鳥,何以陸兄弟卻令不戰?我看別管他什麼史公不史公的,大夥拿刀把他們砍翻了再說!”草堰孫四也有些想不明白。

陸四怎麼說?

他總不能說淮軍之強盛,之將來全系史可法一人之身吧,更不能說如此好的對手大夥一定要珍惜吧。

“史可法爲何不走?”

陸四也撓頭,他知史可法是個固執的人,但人再固執也不能固執到這種程度。

這已經不是固執,而是傻了!

無奈,只得再派人去“勸走”,反正不能把史可法生擒,也不能讓他死在這瓜洲渡。

一次、兩次、三次,四次!

一日之間,賊人連遣四使來勸!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鄭鴻逵目瞪口呆:世間竟有賊厚道至此!

第一次,史可法大怒。

第二次,依舊大怒。

第三次,更是大怒。

第四次,見都不見。

“活見鬼了,我就不信他史可法不走!”

陸四氣性也上來了,你史可法犟,老子比你更犟!

於是,讓渡口碼頭擠成一團的明軍上下呆若木雞的事情發生了。

當面數千賊兵竟異口同聲齊呼:“大順淮軍恭請史公南渡!”

“這...”

謀士朱國材和應廷吉對視一眼,二人再是博學,胸中再有韜略,此番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究竟哪裡不對了。

“吾寧死不渡!”

史可法本就面黑,聽了這萬千賊兵齊呼,怒極之下抽出佩劍一刀砍在碼頭上用來繫馬的石墩上,“咣”的一聲,佩劍一下就豁了口。

一衆幕僚見狀均是沉默。

到得晚間,賊兵有了動靜,卻是數十降兵扛着大袋米糧過來,說是怕史公來得匆忙軍中糧食不夠,故特意送來米糧好叫史公及明軍衆弟兄能有口吃的,不致在這江邊挨餓受凍。

“不許食賊一粒糧!”

史可法氣的鬍子都顫了。

應廷吉、葉明水等人私下和鄭鴻逵商量,認爲賊人送糧來多半是鬆懈官軍,夜間定會偷襲。

於是,渡口明軍如臨大敵,不敢放鬆,割來江葦於碼頭遍點篝火,船上水兵也不敢有半點疏忽,只待賊襲便以炮擊。

一夜卻是鳥事沒有。

第二天,依舊無事。

只是那賊首不知是吃了什麼藥,就曉得接二連三派人過來問史公南渡否?

第三天,賊首派的人過來不是問史公南渡否了,而是問史公這裡缺什麼,需要什麼。

第四天,依舊如此。

渡口上的明軍哪管什麼賊糧不賊糧,有的吃趕緊吃,吃完直接倒在地上呼嚕睡覺,管他孃的呢,反正人家賊兵也是真心實意放他們走,是他們那位督師不領情。

“這真是甲申年第一怪事啊。”

跟二張兄弟一起逃回鎮江的陳洪範聽了瓜洲渡那邊的奇事,也是驚得下巴都合不上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謝盟主無淚懶蟲)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一千零二章 朕將親祭明太祖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三百章 好一個雄偉的少年侯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四百七十五章 滿洲大敗,指日可待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復 天下長樂第九百九十八章 好漢阿濟格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二百七十八章 騙吃騙喝的高傑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二百九十二章 逍遙自在的大柱子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五百六十七章 順治以來第一稀罕事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六百七十章 太后,體面一些吧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一千零一章 明室優待法案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三百一十三章 孔家無道,佃農起事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五百二十章 攝政王親征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尷尬了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殺王第一千零二章 朕將親祭明太祖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