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激戰(七)

張偉直過了半響,方纔長嘆一聲,先向羅汝才道:“你起來。你雖然無禮,說的到也是實情。我不能只顧着遼東精兵打過韃子,一心想保全他們,就不顧漢軍上下安危。”

羅汝才聽他吩咐,連忙謝罪起身,退回坐位。卻聽得張偉斷然下令道:“如此,便命萬騎絞斷退路,迎擊敗兵。命張鼐即日進兵,殲滅所有明軍!”

“是,末將遵令!”

“那麼徐州戰事如何,奏來!”

此事卻歸王煊該管,聽得張偉問話,忙答道:“回陛下,五日前飛騎與神策兩軍已然往攻徐州。今日軍報,兩軍已經將徐州團團圍住,不日便要強攻。飛騎偏師由沭陽往山東,兵峰直指郯城、臨沂。這幾處除徐州城高兵多外,都是平原小城,駐兵戰力亦弱,只待徐州一下,漢軍便可分兵往掠河南、山東。”

張偉點頭道:“命張瑞與周全斌不必猶疑,需得猛打猛衝!徐州一下,神策軍立刻往擊兗州,濟南。山東全境攻克之後,再休整士卒。濟南攻下之前,兵將俱不準歇,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使潰兵有喘息重整之機。”

“是,末將一會下去,便給前線漢軍傳達陛下諭令。”

“很好,爾等下去辦差,若有緊急軍情,可即刻過來見我。”

“是,末將等告退。”

由張載文領頭,各人依次魚貫而出。待到殿門之處,卻見何斌與呂唯風端坐於此。各人不便問候招呼,只用眼神向兩人致意一番,便各自匆匆而出,各自前去辦事。

張偉見這幫將軍全數到得殿外,立時神色一鬆,長伸了一個懶腰,向何斌笑道:“召將軍們說事,真拘的我難受。”

何斌笑嘻嘻走上近前,在適才張載文的椅子上坐下,向他笑道:“還不是你說的,軍人需要有軍人的氣質,要走在哪裡,都有模有樣纔是。所以什麼軍姿儀表很是講究,這不都是你的主意麼。”

張偉擺手道:“成成,廷斌兄不必再說。總之我做繭自縛,自認倒黴就是。”

呂唯風見這兩人言笑不忌,早已看的呆了。此時見是個話縫,忙上前插話道:“陛下向來嚴於律已,凡事都是率先而行,臣下們都很是敬佩。”

“不必如此。咱們雖是君臣,卻也曾是布衣之交,不必總是奏對格局,都是這樣,人生也是無趣。”

見呂唯風老臉一紅,張偉卻怕他心裡不受用,又笑道:“你也這樣也是人之常情,不必因我的話難受。你與我多年不見,心裡有些生疏,又有些拘謹,甚至是害怕,我說的可對?”

“正是。陛下雖然與臣下言笑不忌,然而臣到底暌違陛下聖顏多年,並不敢在聖駕面前放肆。”

“這確實是老實話了。你在呂宋所爲,有許多幹冒法紀,甚至有專擅之嫌。是以此番回來,雖然可以藉機衣錦還鄉,其實就你自身而言,憂懼其實大過欣喜。”

張偉站起身來,向他笑道:“周亞夫當年細柳營故事,你想必也知道?統兵大將連皇帝也拒之門外,非將令君不得進。文帝雖然一笑置之,此事也傳爲千古美談。然而後來周亞夫死於詔獄,安知不是當日的事給犯了人君大忌?千百年下,皇權日重,臣子越發象個奴才。明太祖忌功臣謀反,是以誅戮乾淨,幾乎一個不留。皇帝面前,臣子連個座位也沒有,君權一重至斯,你以總督身份,統領數十萬方圓土地,數百萬之生民。心裡有憂讒畏譏的心思,也不爲過。”

呂唯風跪伏於地,泣道:“陛下知臣至此,臣再無別話可說。”

他此次回京,行狀舉止大異往常,正是因爲心裡很是害怕張偉疑他,這纔有許多不合他性格的舉動。此時被張偉一一說出,心中很是感佩,不由得不低聲哭泣起來。

張偉喟然一嘆,將呂唯風攙扶起來,向他道:“所以不給總督兵權,要軍政兩分。我雖然並不怕臣下如何,卻是要爲後世立善法,使之垂之萬世而不易。我此次調你回來,並不是疑你纔將你調離呂宋。其實是因朝中重臣多有暮氣,行事有許多讓我不滿。你是呂宋能臣,多思而又果決,乃是朝中輔臣的上好人選。呂宋那邊,我已決意不再設總督統領,而是分設成四省,派巡撫、巡按三司,行政教育一律依着內地規矩而行。呂宋在你治下已有很多的漢人州府,再加上這些年學漢學的當地土人,這樣處置可以將呂宋永遠歸於我華夏版圖之內。如此處置,你看可使得?”

呂唯風略一思索,便知道張偉以前命他爲總督時,乃是因爲呂宋蠻荒落後,漢人不多,需要以雷霆手段加以鎮撫,此時既然呂宋已經穩固大治,自然也到了分省設官,正式納入版圖之時。他雖然很是捨不得在呂宋土皇帝般的威風享受,卻也知道此事並由不得自已做主,忙向張偉答道:“陛下的辦法甚好,臣下很是贊同。如此這般,再過上幾十年光景,呂宋人說漢話,寫漢字,穿漢服,以內地完全相同之官府衙門治之,自此之後,呂宋永屬中國。陛下所慮,誠爲良策矣。”

張偉喜道:“我正是此意!”

又在原地轉了一圈,歪着頭打量了呂唯風一番,噗嗤一笑,向何斌道:“咱們的呂大總督,可真象個工頭兒。”

何斌拍打着手中摺扇,也隨着笑道:“可不是麼。今兒我一見他,便覺得他一臉土灰色,想來是在呂宋四處奔波,在海上大江上行了這麼多天,都洗不掉!”

張偉雙手一合,輕輕一拍,笑道:“既然是這麼着,那工部尚書袁雲峰不理部務,現下只是由侍郎署理,呂唯風既然不必回返呂宋,那麼就任工部尚書吧。”

呂唯風見他雖是突發奇想模樣,心裡卻明白這其實是早已謀定之事。他並不願意牽扯進黨爭之中,卻不料甫一回來,便已身陷其中。心中猛嘆口氣,嘴上卻已開口說道:“臣無德無才,蒙陛下如此信重,敢不以死效命?”

“很好。你此次回來很是辛苦,下去到會同館內先歇着。再到四處遊歷感受一番,然後再回來接掌部務。”

“是,臣告退。”

張偉不顧呂唯風的拼命勸阻,還是將他送到承德殿門之前,見他倒退着離去,這才與何斌一同返回。待重新回到內殿,他臉上的笑容已是斂去,只向着何斌問道:“廷斌兄,此人如何?”

“現下看來,到信的過。”

張偉臉上一陣青色掠過,向何斌恨恨道:“我一手提拔的人,竟會墮落至此。還是我太容寬放縱所致,從今而後,也得讓他們知道我的手腕。”

何斌無所謂一笑,向他道:“你還是顧及顏面,其實直接辦了,誰能有什麼法子不成?朱元璋因胡惟庸一案殺了幾萬文官,那些官兒們還不是說皇上聖明。”

“我可不想有後世罵名。”

“這也是。先安插些眼中釘給他們,嘿嘿。”

“我也是這個意思。”

說到此處,張偉卻突地笑道:“其實英荷戰事已停,此刻南洋大有機會。把呂唯風調回來,臨機決斷上很有麻煩。”

何斌詫道:“難道有呂宋還不足,你還打着爪哇的主意?”

張偉斷然道:“不錯!爪哇島乃是掌控南洋全局之處。距離爪哇不遠的南面,還有一個大島,我在海外時便已得知。得了爪哇,便可移民那個無人大島,使之永歸中國。再有,爪哇島乃是香料之島,一兩肉寇便是便是一兩黃金,沒道理把這些寶島白白便宜了紅毛鬼子!”

“也是。只是現下你打算如何着手?”

“釁由敵開!”

何斌正自納悶,張偉又笑道:“這事我已有了成算,想的便是關門打狗的主意。英荷兩國現下打的疲敝不堪,這機會我不利用,難道我是傻子麼?至於什麼條約,約定,爺才懶得去理會。不過,也不能做的過火,落人口實。所以這種事情,需得有人在南洋幫我料理纔好。我已想定人手,此事非高傑去辦不可。他雖然差事做的得意,也需得讓他辛苦這一遭了。”

“此事到最後,只怕還是得尊候去。”

“這是自然。計謀只是輔助,究竟還是要實力來說話。鐵和火,纔是最好的嘴巴!”

他說的興頭,又與何斌大聊將來如何陰虧紅毛,如何攻戰南洋,甚或殺往紅毛老家,打的他們不敢再來南洋地界。

何斌雖不愛聽這些,卻也知道此人現下身份已是帝王,無事除了與柳如是閒聊外,也只得來尋他。只得按着性子聽了半個時辰,見張偉說的唾沫橫飛,仍然興頭的很。他吃受不住,只得起身甩手便走,也不顧張偉連聲勸留,一溜煙似的小跑出去,再也不肯回頭。

張偉站在承德殿前,眼看着何斌身影出了乾清門,他幽然一嘆,恨道:“當皇帝可真是無趣!”

又回頭看了一眼女官們準備好的膳食,因爲要以儉樸示人,不肯奢侈,所以翻來覆去都是那幾樣小菜,他便氣道:“不讓你們上百來道菜,難道就一直要我吃這幾個?更新纔是王道!”

他在後宮氣急敗壞,嫌棄菜式不夠新鮮之時。漢軍飛騎都尉李侔卻引領着五百飛騎精銳,卻在河南朱仙鎮外的荒郊野地之中,吃着由野菜和粗糧製成的飯糰。雖然粗糙之極,卻因爲疲累之極,各兵將吃將起來都很是香甜,並不覺得如何的難以下嚥。

自從被沈金戎派往河南哨探掠陣,李侔原本只是在邊境之處四處巡視,查看敵情。卻不料一入河南境內,除了絡繹不絕的糧隊之外,很少見到明朝的官兵。一路上雖然有不少山寨和鄉兵擋路,卻如何是精銳飛騎的對手。只需衝殺幾次,便擊敗敵人。是以這半個多月以來,李侔先是在商丘一帶遊走奔襲,遇着有大股押糧官兵的糧隊便退避,防備薄弱的便上前襲擾。斬殺運糧官兵,焚燬明軍的軍糧和軍需物資。如此幾次三番,弄的洪承疇惱怒不已。不顧前方需用騎兵,派了待罪副將陳永福引着幾千騎兵來回清剿這一小股漢軍。那陳永福對河南地形很熟,又一門心思想追補前過,是以很是賣力。雖然並不能追上李侔,與他決戰,卻也是逼的李侔四處躲閃。

糾纏了數日之後,李侔因迴路被封,只得一路向北,竟然到了開封之北的朱仙鎮附近。他在日前路過開封之時,雖然並不能*近城池,卻派了幾個河南籍的飛騎兵士裝成農民,往開封方向打探敵情。他也是河南人出身,知道這時候官兵的主力都在準北一帶,開封雖然是省城,又是周王封藩,卻未必有多少強兵駐守。若是能虛晃一槍,將陳永福調往北面,然後自已繞道開封,在城下轉上一圈,襲擾一番,只怕周王和朝廷驚慌之下,便會立命洪承疇回援開封。他只是個下級小軍官,並不知道此時漢軍主力調動完畢,眼看就要與明軍大舉決戰,所以打定了主意,要爲準北的漢軍分擔壓力。有了這個想頭,竟然並不顧自已的安危,軍糧吃盡,因爲要防着暴露目標,也不敢去打量,只得用從附近尋來的粗糧和着野菜,將就着裹腹。

“二爺,咱們去打聽過了。留守開封的只有一個總兵,帶着兩三千兵馬。騎兵大概只有兩三百人。”

李侔聽的兩眼放光,立刻起身叫道:“兄弟們,馬力都養足了,咱們也吃飽了。是時候出去大幹一票啦!”

這些日子裡,他的屬下與他四處打劫土寨,學的杆子土話,把打仗叫做幹買賣。此時衆飛騎將士得他這麼一說,各人都鬨笑道:“是了,咱們隨李都尉一同去開封,幹那周王一票!”

第28章 保甲(下)第54章 反間(一)第64章 關寧(四)第59章 爪哇(一)第64章 關寧(三)第61章 伐明(二)第60章 鼎革(九)第65章 治平(六)第63章 倭亂(四)第42章 圍城(下)第59章 爪哇(六)第71章 定鼎(三)第65章 治平(四)第35章 兵制(中)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58章 呂宋(三)第22章 新竹(上)第57章 試探(三)第60章 鼎革(九)第63章 倭亂(九)第33章 利炮(下)第70章 決戰(八)第70章 決戰(十三)第70章 決戰(五)第10章 赴臺(下)第67章 激戰(一)第15章 臥龍(下)第29章 官學(中)第51章 騎射(二)第63章 倭亂(九)第62章 江南(二)第49章 鎮倭(九)第45章 設縣(中)第71章 定鼎(四)第33章 利炮(下)第66章 北伐(二)第37章 會晤(上)第15章 臥龍(上)第57章 試探(一)第41章 大員(上)第61章 伐明(九)第65章 治平(三)第27章 協議(下)第65章 治平(六)第70章 決戰(一)第68章 滅明(四)第70章 決戰(十一)第67章 激戰(七)第11章 北港(上)第49章 鎮倭(二)第62章 江南(七)第67章 激戰(七)第73章 南洋(十一)第49章 鎮倭(六)第57章 試探(一)第13章 赴閩(下)第40章 出兵(下)第21章 招兵(下)第57章 試探(三)第61章 伐明(二)第71章 定鼎(二)第43章 攻城(上)第61章 伐明(五)第14章 情動(下)第47章 遼東(七)第60章 鼎革(十)第48章 滅鄭(二)第47章 遼東(四)第46章 制約(中)第64章 關寧(七)第28章 保甲(上)第73章 南洋(四)第47章 遼東(四)第63章 倭亂(六)第66章 北伐(四)第42章 圍城(上)第40章 出兵(上)第60章 鼎革(十一)第59章 爪哇(六)第49章 鎮倭(七)第42章 圍城(上)第55章 偷襲(八)第55章 偷襲(十)第8章 宴客(上)第57章 試探(一)第70章 決戰(五)第68章 滅明(五)第62章 江南(一)第61章 伐明(十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59章 爪哇(八)第70章 決戰(十二)第56章 返臺(四)第65章 治平(一)第70章 決戰(一)第60章 鼎革二第35章 兵制(下)第63章 倭亂(十)第65章 治平(五)第55章 偷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