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

袁紹親自趕到孟津,指揮兩萬大軍向河內發起了攻擊。

司馬懿和魏延早有準備,利用整個冬天的時間,在黃河北岸數個渡口設置了堅固的防禦陣勢。拒馬、鹿砦、壕溝、馮垣(矮牆)、小型烽火土臺等各種各樣的阻擊設施和弩炮、石炮等重型軍械密佈於距離各渡口十五里的範圍內。北疆軍的士卒們防守在各個防禦陣勢的後面,頑強阻擊叛軍。

雙方連戰五天,袁軍損失較大。呂鴻、趙睿、何茂等人建議袁紹,立即停止攻擊,重新制定攻擊之策。面對北疆軍鐵桶一般的防守,袁軍一籌莫展,只能依靠強攻步步推進。但大軍損失太大,如果再不及時改變攻擊之策,不等大軍推進到河陽、溫縣一帶就已經失去攻擊力了。

袁紹非常憤怒。駐守河內的司馬懿是個無名小卒,而魏延過去在荊州就是個普通小吏。北疆軍中名將如雲,李弘卻派這麼兩個年輕人駐守河內,而且只給了他們一萬人馬,擺明了就是瞧不起自己。

“大人,不能再打了。”審配看到袁紹惱羞成怒,根本沒有停止攻擊的意思,急忙勸道,“五天內,我們損失了一千二百人,推進了五里。而對方躲在堅固的防禦陣勢裡,損失很小,最多不過傷亡一兩百人而已。這伏不能再打了。”

“這兩個小混蛋……”袁紹越想越是窩囊,氣得臉色鐵青,一掌拍到了案几上。今年第一仗就輸了,而且還輸在兩個無名之輩手上,自己這張老臉算是丟光了。

“大人,從這次攻擊來看,北疆軍固守河內的策略很明確。他們準備得非常充分,防禦陣勢密不透風,無懈可擊,由此可見北疆軍今年的主攻方向不在河內,而是在滎陽和穎川方向。”袁忠也勸道,“我們打河內的目的本來就是想試探北疆軍,想通過這一仗來判斷北疆軍今年的攻擊目標。現在我們目的已經達到了,可以減緩攻勢,形成對峙局面,從而牽制河內的北疆軍。”

袁紹雖然餘怒未息,但也同意審配和袁忠的意見。此刻圖一時痛快,把兵力消耗在河內戰場,實在沒有必要。不過,就這樣灰溜溜的退到黃河岸邊,未免太難看了。難道自己連兩個籍籍無名的小輩也打不過?

就在袁紹左右爲難的時候,潼關方向的高幹派人送來急報,河東北疆軍渡河了。關中大戰即將開始,請大人儘可能在中原戰場做出反攻態勢,以吸引河北的注意力,策應關中戰場。

南陽的袁熙也書告袁紹。張魯已經把女兒送到了南陽,即將和自己成婚。考慮到益州和漢中的局勢,自己打算先在南陽成婚,然後到漢中拜會張魯,商談聯手攻打益州之事。

袁紹急令袁忠坐鎮孟津指揮河內戰場,自己和審配匆匆返回洛陽,急告河南戰場上的辛評,穎川戰場上的劉備,立即指揮大軍向北疆軍展開佯攻。

袁紹同時書告袁熙,由於關中局勢越來越緊張,關中大戰的結局也無法預料,我們和張魯聯手出兵益州的事暫時放一放。從六月初開始,南陽的辛毗已經率軍北上,而高幹也將在近期和韓遂會合,關中大戰很快就要開始。你成婚後,即刻趕到漢中,說服張魯和我們一起伺機攻佔關中。不論關中大戰的結果對我們是否有利,你都要在八月前後和張魯做好北上關中的準備。如果關中大戰對我們非常不利,你則和張魯南下攻打益州。

袁微、審配等洛陽大吏仔細分析和預測了一下局勢發展,認爲關中大戰一旦達到了預期戰果,全殲或者重創了河東北疆軍,中原戰場勢必發生重大變化。中原戰場上的各路北疆軍馬上就會由攻轉守,全線後撤,而這時將是聯軍最佳的反攻機會。但河北爲了攻擊洛陽,顯然做好了或正在做一系列準備,尤其是最近徐、揚一帶的動盪局勢,極有可能讓河北抓到機會,從容佈置,繼而讓曹操、孫權和劉表全部陷在長江南北兩岸的數個戰場上,無法對中原戰場形成威脅。

僅靠洛陽和豫州的軍隊,無法展開強有力的反攻,即使反攻了,也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要想反攻得手,重新控制中原的局面,必須得到徐州曹操和荊州劉表的支援。有了荊州的強援,有了曹操對兗州的攻擊,北疆軍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這樣反攻才能達到目的。

“用什麼辦法,才能讓曹操和劉表的軍隊及時從長江南北兩岸的各個戰場上撤出來,並迅速投到中原戰場上?”袁紹問道。

“招撫江東,讓曹操、劉表、孫權、周瑜握手言和,我們再次組成一支強大的聯軍。”審配興奮地說道,“這次,西涼的韓遂、益州的劉璋和漢中的張魯都已歸順朝廷,河北成了孤家寡人了。”

袁紹面顯難色。去年中原大戰失敗後,孫策、周瑜率先背叛,出兵攻打荊州,不但江夏丟了,連荊州大將黃祖都死了,兩家因此結下深仇。後來如果不是曹操的軍隊及時出現在九江、廬江兩郡,威脅江東,迫使孫策和周瑜撤軍,江夏就丟了。劉表雖然奪回了江夏,但江東圖謀霸佔荊州的目的已經徹底暴露。孫策打荊州不是爲了給父親報仇,而是爲了佔據荊州,這讓劉表寢食不安。孫策死後,江東岌岌可危,劉表隨即出兵反攻江東。

現在出面招撫孫權和周瑜,讓劉表放棄攻打江東,顯然不現實。劉表已經有了前車之鑑,當他在中原奮戰的時候,江東人毫不猶豫地撕破臉面,直殺荊州。這個錯誤他不能再犯第二次,再犯第二次荊州也許就徹底丟了。所以他當務之急是乘着江東搖搖欲墜之際攻克江東。即使不能全取江東,他也要佔據豫章郡,爲荊州建立一道牢固的屏障。

劉表的荊州軍如果不能支援到中原戰場,反攻的兵力不夠,曹操肯定不敢動。曹操不敢動,聯軍就無法對北疆軍的後方形成威脅,反攻必然失敗。

“不管劉表是否願意北上中原參與反攻,我們招撫江東,讓曹操、劉表、孫權、周瑜握手言和,讓長江南北兩岸的戰火暫時平息下來。對中原戰場,對他們自己都有好處。”審配懇求道,“大人,立即奏報朝廷,下旨招撫江東吧。”

“孫權和周瑜肯定願意腳踩兩條船。”袁微也說道,“現在江東投靠河北,目的是希望河北幫助他們拖住曹操。等到孫權和周瑜穩住了江東,河北對他們就沒用了,相反還會成爲曹操和劉表攻打江東的藉口。因此他們肯定願意接受朝廷的招撫,和曹操、劉表議和。這是他們穩定和發展江東的機會啊。至於曹操和劉表,因爲去年在各戰場上連番大戰,損失驚人,急需時間恢復元氣,再加上現在中原形勢緊張,所以維持目前長江南北兩岸的局面他們也能接受。當然了,對於曹操、劉表、孫權、周瑜等人來說,最關鍵的還是不願意看到河北全取中原。河北一旦全取中原,他們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數了。到了關鍵時刻,我們的利益是一致的,他們還是非常願意接受我們的議和建議,聯手對抗河北。”

袁紹仔細考慮後,接受了審配等人的建議,“關中大戰馬上就要開始,時間非常緊張,我們急需得到劉表和曹操的幫助,此事必須立刻進行。讓顯思(袁譚)即刻派人去江東。”

司馬懿和魏延看到叛軍放緩了攻擊節奏,立刻指揮大軍全線反攻,意圖把袁軍拖在黃河北岸,最大程度地予以殺傷。

這時河內太守鄭演押運糧草輜重趕到了前線,同時他還帶來了大將軍的書信。

大將軍督請河內戰場上的軍政大吏速赴定陶大將軍行轅議事。

“鄭大人,大將軍急召我們奔赴行轅有急事嗎?”

河內戰場正打得熱火朝天,司馬懿無心離開戰場,如果沒有緊要之事,他打算讓魏延代表自己和鄭演一起趕赴行轅。

“如果我估計不錯的話,應該是商議定都長安的事。”鄭演猶豫了片刻,謹慎地說道,“請我們參加長水校尉祭鋒大人的迎親大禮,不過是大將軍的託辭罷了。”

司馬懿和魏延愣住了,兩人互相看看,難以置信地問道:“定都長安?這是誰的奏議?什麼時候的事?”

“聽說這是長公主親自提出來的議案,有一段時間了。最早長公主在鳳凰臺和朝中一幫重臣商議了很多次,但分歧太大,好象反對定都長安的大臣們很多,長公主阻力重重。這次很多朝中重臣特意從晉陽趕到中原,包括坐鎮北疆的左衛將軍鮮于輔大人都親自南下了。他們名義上是爲了參加祭鋒大人的迎親大禮,但實際上就是爲了和大將軍商議此事。”

“定都長安?”司馬懿連連搖頭,“長安現在是一片廢墟,八百里秦川荒無人煙,而西涼近百年來烽火連天,今日的羌人更是奪取了河西五郡直逼關中,長安怎能爲都?長公主是不是……是不是……”司馬懿想到後面的話對長公主大爲不敬,硬是吞了回去。

“關中大戰馬上就要開始,中原各戰場也即將展開廝殺,長公主和朝廷爲什麼突然把此事公開?難道拿下關中後,天子和朝廷就遷到長安嗎?”魏延疑惑地問道。

鄭演不置可否,淡然一笑。

“大將軍的意思呢?你有耳聞嗎?”司馬懿想到大將軍李弘,急忙問道。鄭演一直是兩府的高級掾屬,大將軍對他非常信任。這次鄭演出任河內太守,就是大將軍極力舉薦的,由此可見大將軍對他的器重。司馬懿認爲鄭演應該知道一些更多的內情。

鄭演笑笑,“此去行轅,估計要待一段時間。現在河內正在打仗,兩位大人請商量一下,誰留守,誰和我一起去定陶。”

魏延毫不遲疑,立即說道,“我留守河內。”

司馬懿看看他,無奈地搖搖頭,“我也不想去啊。此去行轅,純粹自找麻煩。”接着他轉頭望着鄭演,再次問了一遍,“大將軍對此有何意見?”

“大將軍在北疆待了十六年了,他的想法還需要問嗎?”

司馬懿略一錯愣,眼露懊悔之色。顯然他剛纔那番話說錯了。

六月上,河南尹,中牟城。

後將軍玉石、龍驤大將軍趙雲召集北軍諸將軍議。

後將軍府長史慕榕詳細解說攻擊管城之策。

“雖然這次我們是佯攻,是爲了策應穎川戰場,但從整個戰局考慮,打下管城,切斷叛軍在河南戰場和穎川戰場之間的聯繫,逼迫叛軍退守到滎陽,敖倉和成皋一線,將非常有利於我們後期攻擊滎陽和虎牢關的戰鬥。”

慕榕三十多歲,身材高大,長相俊朗,眉宇間帶着一股北方人特有的豪爽和狂放。他從師於盧植,年輕時曾在涿郡府任職小吏。鮮于銀在涿郡主持屯田的時候,對其才能非常讚賞,舉薦給大將軍李弘。玉石出任北軍副統帥的時候,從大將軍府裡把他要到了自己的麾下。

“顏大人已經率領南軍秘密南下到開封、陳留一線。趙大人也即刻率鐵騎離開中牟,到陳留會合南軍,參加攻擊穎川的戰鬥。”慕榕手指地圖說道,“目前,汴渠、鴻溝水一線的駐防將由北軍全部承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用於攻擊管城的軍隊大約在兩萬五千人左右。”

慕榕接着把兵力部署,各營的具體位置一一說明。

“我接到大將軍的書信,要立刻趕赴行轅議事。”玉石指着於毒對衆將說道,“在我離開這段時間,北軍由於大人統帥,希望諸位大人遵從於大人的命令,做好攻擊管城的所有準備。”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一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