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

朱敬倫眼前的這位公主,亞歷山德拉1844年出生于丹麥都哥本哈根的王宮,她的父親也就是旁邊的克里斯蒂安是王子。網

但他剛纔並沒有介紹自己的王子身份,因爲他並不是現任丹麥國王的親生子,而是由貴族推舉的王子,現任國王弗雷德裡克七世沒有男性後嗣,所以丹麥貴族瘍了他表弟格呂克斯堡公爵的第四個兒子,克里斯蒂安爲王子。

不過一旦瑞典國王誕下一個子嗣,他的王子身份也就不保了,所以克里斯蒂安沒有介紹自己的王子身份,但他有資格長期居宗丹麥王宮,他的長女也出生在王宮,聽說從型聽安徒生親自給她講故事。

克里斯蒂安九世在位,沒什麼大的功績,但也有所作爲,小國的國王也不允許有功績,但執政還是得到了丹麥人的認可的,外交手段相當出色,他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英國國王喬治七世,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和漢諾威的****,與維多利亞女王做對比被稱作歐洲的岳父。

他的長子娶了瑞典國王的女兒,次子被習人國會選爲習國王,用說這個國王的名聲還是不錯的,否則習人也不會瘍他兒子做國王,後來童話家安徒生藏後寫下“我的另外一個名字是克里斯蒂安九世”,也算是對他的認可。

相對於這種小國家未來的國王,朱敬倫顯然對他的女兒更感興趣,雖然還只有十七歲,已經是歐洲公認的漂亮公主了,也只有這種公主才能嫁入英國王室,朱敬倫對她感興趣,並不是因爲她的漂亮,儘管她確實比維多利亞肥婆漂亮多了,朱敬倫主要感興趣的是她和他老公愛德華七世未來將成爲歐洲時尚界的風雲人物,這種王室推出的時尚文化,簡直就是絕佳的品牌。

“當然可以,謝謝您的讚美。”

亞歷山德拉十分穩重的笑道,周圍還有一些貴婦皺起眉頭,顯然她們不打算接受被一箇中國人親吻手背的情況。

自從盧梭把中國人描繪成骯髒的,沒有道德感的,充滿商業欺詐的民族之後,中國人在歐洲人眼裡就變成了野蠻的代表。

就跟盧梭的前輩們,伏爾泰等人把中國描繪成聖人王治理的國度,把中國人描繪成不信仰基督但一舉一動都符合基督教義的上等人一樣,兩個政治哲學家的這些描繪,都不是真實的,而是帶有各自的目的。

伏爾泰時代,歐洲最先進的還是君主****制度,他在推行他的君主****思想,因此可以把中國樹立成爲一個典型,需要用中國去刺激歐洲各國改變;到了盧梭時代,他在推行他的英國式民主思想,中國就一下子變成了反面教材,自然要把中國的美好形象打到在地。

這些從來沒來過中國的大學者的能量實在是太大,以至於能夠改變歐洲人的思想觀念,這就是強大的文化話語權的力量。所以伏爾泰時代歐洲興起了中國熱,而盧梭時代歐洲人開始鄙視中國人。

朱敬倫看重亞歷山德拉多過看重克里斯蒂安的原因就在於,亞歷山德拉將來的文化話語權肯定比她父親更強大。

但克里斯蒂安顯然更關心外交,因此才以一個王子的身份,主動要求作爲代表團團長到中國來。

簡單的迎接儀式後,朱敬倫就邀請他們到了新安簡陋的縣衙,之後又安排他們坐船去廣州。

簡短的溝通了一番,朱敬倫向他們提交了一份通告,告訴他們,對於他們已經從清王朝政府手裡取得的商業利益,朱敬倫保持默許,但是從現在之後他們跟中央王朝簽訂的任何協議,在廣東都必須經過廣東地方政府的同意,否則絕對不會執行。

接受這個通告,他們才能跟廣東進行正式的外交活動,否則他們大可以去北京,但朱敬倫保證,他們從北京得到的任何利益,廣東都不會接受,至少在廣東境內得不到保證。

對於這份通告,丹麥和瑞典兩國外交代表是有些茫然的,他們有些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到香港的時候,他們已經聽本國的公使跟他們彙報過,說廣東可能生了政變,但是他們沒有接收到任何官方通知和外交要求,因此在法理上,他們必須繼續承認清王朝纔是這個國家的合法政府。

可現在廣東地方政府向他們提交了這樣一份通告,讓他們覺得很難處理,先這不是一份獨立聲明,也不謀取丹麥和瑞典承認他們的獨立國家地位,只是在商業外交方面,表達了他們的態度。

雖然無法對照西方的外交程序,但是所有的外交程序,不也是從實際中探索出來的嗎,而且基本的外交準則,都是英國人對外政策的方法,所以西方人認定的是,現代外交制度,就是英國人的對外關係準則。

但中國人顯然打破了這些準則。

可是他們只能接受,不然就不談了,他們來這裡還有什麼意義,兩國之所以共同組建一個代表團,就是因爲出使費用太過昂貴,那種大輪船來一趟好幾萬英鎊的消耗,再加上兩國都自知自己只是小國,聯合起來談判,也許能取得更大的利益。

185o年代,這兩國幾乎同時啓動了工業革命,國內工廠不斷建立,生產力飛展,對外部市巢更爲依賴,如果中國這麼一個大國對他們開放了商業,會讓他們這樣的小國不再爲市廚愁。

於是兩國經過短暫的協商,共同回覆了朱敬倫的通告,表示他們接受這個條款,他們今後跟清王朝簽訂的協議,都會跟廣東地方進行協商,經過廣東地方政府同意之後纔會生效。

這樣,他們才被請到了廣州去。

“你們大概很疑惑我爲什麼會先要你們同意跟朝廷簽訂的條約,必須得到我們的同意,你們可以這麼理解,拿破崙時代之前的德意志帝國的情況,那時候的德意志帝國也是帝國,可是跟帝國皇帝簽訂的外交條約,你覺得可以在其他邦國運行嗎?”

瓦倫堡和克里斯蒂安曳,那時候的德意志的名稱是神聖羅馬帝國,被西方人成爲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就是一個鬆散的聯邦,帝國皇帝由各個擁有奄資格的選帝侯投票決定。

如果那時候奧地利邦國的國王做了帝國的皇帝,然後跟英國簽訂一個外交條約,普魯士公國是不可能接受的,巴伐利亞王國也是不可能接受的,黑森、漢諾威、符騰堡這樣的小邦國也不會接受,甚至連漢堡這樣的帝國自由城市都不可能接受,最後連皇帝本人的奧地利都不會接受,他必須以奧地利國王的身份簽訂的條約他們纔會接受。

但他們還是不理解:“可是中國是一個上下一致的完整國家,而不是神聖羅馬帝國那樣的鬆散邦聯啊。”

朱敬倫擺手:“目前還是這樣。我們的皇帝依然對各實有統治的權力。但是在廣東生了一點小的變化,這種變化你們可能不理解。但是我用你們理解的方式告訴你們,那就是至少在外交領域,我們今後獨立了。”

這是主權範疇的問題,外交權也屬於主權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西方人看來,取得外交權的獨立,已經意味着一個地區的獨立,和一個國家的建立。

他們根本不理解中國王朝並不是最在乎這種外交權利,當然地方政府獨自對外交流,也是犯忌諱的,那叫做私結外邦,但卻不是西方政治意義上的外交,在中國是帶着政治意義,因爲這往往意味着叛亂,可如果朱敬倫只在外交上自行其是,不打出公開造反的旗幟,清王朝除非有能力鎮壓,否則他們是不會干涉的,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不知道。

朱敬倫看他們茫然繼續解釋:“好吧,你們可以這麼理解,你們今後跟清王朝簽訂的條約,需要我們的認可,纔可以在廣東地區執行。因爲我們將執行自己獨立的外交政策,你們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瓦倫堡和克里斯蒂安對視一眼,懂了,或者說不需要去懂,只需要知道結果就行,結果就是廣東可以自主的跟外界進行外交了,也就是說,朱敬倫願意的話,可以單獨跟他們簽訂外貿條約。

這讓倆人有些驚歎,他們更願意跟朱敬倫交往,因爲情況已經很明瞭了,這是一個非持意跟西方溝通的中國官員,而現在他取得了廣東的地方政權。

本來其實並沒有政治方面外交活動的倆人,心中開始盤算,是不是在這次純粹的商業外交活動中,加上一點政治味道呢?

沒錯,他們來廣東,並不是跟廣東政府進行政治外交談判的,那是他們去北京的目的,他們來廣東,是爲了純粹的商業利益,丹麥有些羨慕瑞典跟廣東的合作,通過幫助朱敬倫建立兵工廠,這兩年瑞典人賣了十萬噸鐵礦給朱敬倫。

而瑞典人來此,則是希望進行更深入的合作,他們聽說朱敬倫正在自己仿製輪船,他們覺得這方面,他們也可以幫得上忙,如果朱敬倫願意購買他們的鋼鐵的話,他們不介意出技術,幫朱敬倫在修建一個造船廠,當然朱敬倫得出這筆錢,承建一座大型造船廠本身,也是一筆大生意。

可既然廣東餾自主的話,那麼是不是可以提一提商務條約呢,跟廣東地方簽訂一個優厚的商業條約,哪怕就是一個地方政府,他們所控制的國土和人口,也遠一個歐洲國家,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於是瓦倫堡第一個提出了要求:“如果我們可以幫您進行造船方面的支持,不知道您是否願意在鋼鐵出口方面,給我國一個優惠的稅率呢?”

朱敬倫指了指面前的厚厚的談判內容:“你們提交的談判條款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

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44節 逃亡(一)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一客卿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五節 離開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三百節 歸程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十一節 謀城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八百一十九節 用的只是這個身份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三百二十三節 爭奪地盤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八百二十九節 籠罩歐洲的恐怖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一客卿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百四十七節 憤怒的美國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