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

齊國臨淄。

齊王地與齊相田文季子三人看着蘇代傳來的消息,頓時相顧無言。

集結四國之力,耗費數千金,損失了數百死士,甚至還捨棄了四國在郢都的情報網,結果還是失敗了。

不僅失敗了,而且連楚國羣臣對楚王的圍攻都沒有煽動起來。

齊王地一想起這次齊國的損失,心中不禁有些肉痛,口中埋怨道:“蘇代無能啊,我齊國好不容意才從楚國身上找到一個巨大的破綻,耗費數月時間佈局,以有心算無心,以有備算無備,如此高的勝率,竟然失敗了,竟然就讓蘇代白白浪費了。

甚至,還讓楚王找到機會,一舉解決了楚國戰敗後,羣臣對楚王的信任危機。

蘇代誤我啊。”

田文一聽齊王接連抱怨蘇代兩次,立即勸道:“大王息怒,楚王統治楚國三十年,繼承併發揚了楚國的霸業,楚王在楚國可謂地位穩固,不可動搖。”

說着,田文用餘光瞥了一眼對面的季子,同樣也是這次計劃的主謀,一臉惋惜道:“臣早就說過,楚國那個國家,封君衆多,政局紊亂,只要沒有外敵,那楚國就是一片一盤散沙。而所謂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只要楚國出現外患,那楚王與各地封君就會擰成一股繩。

所以,楚國內部出現動盪,我們只需推波助瀾讓楚國大臣衝鋒陷陣便可,根本就無需站在臺前,主動出手,以致給了楚王藉口,趁機拉攏封君。

所以,臣以爲這根本就不是蘇代無能,而是之前的整個策略就是錯的。”

季子見田文現在從根本上否定之前的策略,心中多有不滿。

從楚國的傳來的消息,蘇代他們沒有出手之前,楚王就已經下詔要安撫樂君他們了。

這種情況下,蘇代他們不出手,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楚王拉攏樂君他們,然後安撫羣臣封君,穩定國中。

所以,不出手的結果只會是錯失良機,而出手之後遭遇挫折,這就是棋差一招,技不如人。

不過,現在蘇代行動失敗,他也無法與田文爭論。

想着,季子深呼吸了一口氣,立即向齊王請罪道:“大王,臣計略失當,臣有罪,請大王責罰。”

齊王地沉默了一下,然後嘆道:“算了,丞相與稷下學宮的諸子謀劃數月,已經算是盡心了,此時禍亂楚國失敗,非戰之罪也。”

田文聞言,頓時微微低下頭,眼中露出不滿之色。

大王何其不公啊!

他們宗室這邊的大臣稍有過錯,就會遭到大王的嚴厲苛責,動輒削爵降職。而其他人呢,即便是出現了錯誤,甚至是嚴重的戰略失誤,也是一句‘算了’了之。

大王打擊公室的心思,也太明顯太重了些。

另一面,齊王地收攏思緒之後,問道:“左丞相,宋王還沒有答應出兵泗西嗎。”

季子想起宋國的消息,臉色微微一沉。

各國退兵之後,因從楚國獲得的土地距離齊國太遠,而且宋魏兩國交給齊國的土地遠遠不能補償齊國,所以齊宋兩國決定置換土地,齊國將新打下來的潁東之地全部交給宋國,而宋國則將泗西之地兩百里交給齊國。

結果,宋軍佔據潁東之後,齊國派去接受泗西的大臣卻遭到泗西守將臧信的拒絕與驅逐。

齊國上下當然知道,泗西之地乃是楚國送給宋國的地盤,受宋太子貞控制,宋王用泗西之地跟齊國換地,本來就居心不良,想要借齊國之手剪除太子貞的羽翼。

而太子貞那邊爲了保住泗西,更是爲了讓齊國攻打泗西,調動國人厭齊之心,離間齊宋兩國關係,便下令讓宋將臧信據守泗西城,死活不肯交出泗西。

因淮陰的楚將景陽一直都在策應臧信,甚至還贈送臧信所部諸多糧草器械,再加上齊國清河城聲子所部實力不足,更是爲了維護齊宋兩國的關係,爲了讓宋國繼續伐楚削弱楚國,齊國也沒有輕舉妄動。

所以,齊國多次派出大臣要求宋王派出軍隊與齊軍一起平定泗西,以兌現諾言。

可是,宋王卻以宋軍需要穩定潁東,大軍無法脫身爲由,拒絕出兵泗西。而僅僅只是宣佈泗西臧信叛亂,斷了泗西的補給。

可問題臧信所部有楚國的支持,補給一直不缺。

於是,齊宋兩國便在泗西的問題上多有矛盾。

想起之前的種種,季子嘆道:“大王,本來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擾亂楚國,就是爲了讓宋王看到楚國的動亂以及虛弱,以勾出宋王對楚國的貪慾,讓宋王徹底站在我齊國這邊,不惜一切代價跟着我齊國伐楚。

本來,隨着楚國動亂的消息傳來,宋王已經有所鬆動,打算對太子貞以及泗西的臧信動手,以根除宋國的親楚派。

但蘇子行動失敗後,宋王的態度又曖昧起來,暫停了所有針對太子貞的行動。”

齊王地聞言皺了皺眉。

他知道宋王的想法,楚國強大,即便楚國遭到各國嚴重削弱,但楚國的實力依然遠遠超過宋國,所以宋國可以跟着齊國攻打楚國,但宋國不能將親楚派大臣全部除掉,免得未來楚國騰出手來攻打宋國時,宋國會因爲沒有跟楚國溝通的渠道,或者楚國沒有跟宋國溝通的慾望,而導致宋國被楚國圍攻。

所以,宋王留着太子貞,就是爲了以防萬一。

可是,正是齊王地因爲理解宋王的想法,所以纔會對宋王曖昧的態度更加深惡痛絕。

尤其是宋國的親楚派還是宋國太子,這就更加不能忍了。

想着,齊王地強壓這心頭的火起,沉聲道:“算了,現在寡人的首要目標還是強楚,宋國那邊還需拉攏,左丞相繼續與宋王溝通,但不能因爲泗西之地壞了齊宋兩國的關係。若是宋王不願出兵泗西,那就要求宋王繼續與各國合力伐楚。”

“唯。”

數日後,就在蘇代即將返回臨淄的前夕,一些謠言開始在臨淄悄然傳播。

“聽說蘇代在楚國被抓,已經投奔了楚王。”

“傳說蘇代身負王命出使楚國,卻將大王用來收買楚國大臣的錢私吞了,致使大王的要事功敗垂成。”

“據說蘇代收了楚王千金···”

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