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

八月。

秦韓魏齊宋五國之君齊聚洛邑,十日後,五國之君會盟後才散去。

五國的消息傳到郢都,楚國君臣立即齊聚議事。

“大王,從洛邑傳來的消息,這次五國會盟,正是爲了商議伐楚一事。據探子來報,這次五國會盟,五國之君決定,五國合兵一處,在魏國集合,然後順鴻溝南下伐楚。”

“合兵一處?”

“全都順着鴻溝南下!”

“秦齊兩國都答應了?”

“這···”

陳軫話音落下,殿中立即傳來一陣衆臣的驚呼聲以及相互議論聲。

連熊槐自己也頗爲驚訝,對五國的決定很是吃驚。

原因不是別的,而是五國這麼做,對齊秦這兩個大國沒有多少好處。

鴻溝的南端是楚國的陳地,是陳蔡之地,這地方與魏韓兩國接壤,攻佔這些地盤之後,齊秦兩國根本無法獲得任何好處。

就算韓魏兩國割讓一些城池給秦齊,但相對於韓魏兩國的收益,恐怕也是不值一提的。

尤其是韓國那邊,上次秦國從韓國身上奪取了曲焦兩地,再向東就是澠池宜陽,宜陽這地方對韓國至關重要,所以,就算韓國願意收買秦國,恐怕也沒有多少本錢。

所以說,秦國千里迢迢的去攻打陳地,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本來,按照楚國君臣的預計,這次各國伐楚,秦韓兩國還是跟上次一樣,攻打楚國丹淅之地纔是。但結果,各國卻全都跑到了陳地。

想着,熊槐皺了皺眉,難以置信的向陳軫問道:“陳卿,這個消息確認了嗎?是否屬實?”

楚王一開口,羣臣全都看向陳軫。

陳軫在衆人的注視中,沉重的點了點頭:“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五國的內應,全都傳來同樣的消息。

而且,據秦齊兩國的內應來報,秦國之所以答應讓秦韓兩國攻打陳地,是因爲上次伐韓之時,向齊國求援的代價。”

陳軫說完,熊槐這才恍然大悟。

此時,昭雎拱手道:“大王,若此事是真的,這對我楚國而言是一個極壞的消息,我們之前做的戰爭準備大半失效。而且,五國之師齊聚陳地,這將是一場決戰。”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

原本熊槐已經打算讓江淮的那些封君去守陳地,甚至已經打算將陳地暫時讓給魏國,但是,五國這麼一搞,陳地就不能輕易地放棄了。

若是讓五國輕取陳地,那麼五國肯定會順勢南下,到時,數十萬大軍攜大勝席捲南下,那楚國損失的就不是陳地,甚至不是陳蔡之地,恐怕連葉郡、巨陽等地也將不保,一個不好,楚國的淮北地,將會全部淪陷。

這麼大的損失,不是楚國可以承受的。

想着,熊槐看着羣臣開口道:“五國來勢洶洶,不知諸卿有何辦法。”

衆人面面相覷,相互對望了一下,見大家全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一時間,竟沒人開口。

此時,昭雎見重臣無人答話,沉吟道:“大王,既然五國齊聚陳地,那我楚國也不能認慫,就在陳地與各國決戰好了。”

“決戰!”當熊槐認真考慮決戰的問題時,心中不禁又遲疑起來,沉默了一下,才向昭雎問道:“令尹,若是與各國在陳地決戰,不知需要多少軍隊?”

“這···”昭雎認真思索了一番,然後應道:“五國攻打陳地的大軍,至少在六十萬以上,我楚國要想守住陳地,那麼至少需要四十萬軍隊,其中十萬楚軍加上陳地百姓守衛陳城,剩下的三十萬大軍在城外策應。而且,還至少需要三萬水師控制穎水,以保證我軍糧道。”

“四十萬大軍加三萬水師。”熊槐沉默了一下,然後看向司馬翦以及鄧陵光問道:“左司馬,右司馬,能調出四十萬大軍去陳地嗎?”

“這···”司馬翦剛剛回到郢都擔任左司馬沒多久,還在熟悉楚國的兵事調度,此刻聽到楚王詢問,立即向鄧陵光投出探尋的目光。

鄧陵光見狀,先向司馬翦點頭示意,然後向楚王拱手應道:“大王,以我楚國目前的情況,很難調出四十萬大軍區陳地。”

說着,見殿中所有人全都向他看過來,解釋道:“大王,諸位大臣,雖然我楚國帶甲之士超百萬,但是面對各國來襲,我楚國卻有長達兩千裡的防守線,巫郡到漢中,從丹淅之地到方城一線,從陳蔡之地到淮水一線,再加上江東,這麼長的防線都需要軍隊防守。

雖然現在各國傳來的消息,五國將全部集中在陳地,但也難保五國不會攻擊其他地方。尤其是秦齊魏三國,帶甲之士全都超過五十萬,三國只需各自出兵十五萬,然後加上韓宋兩國協助,圍攻陳地的各國聯軍就已經超過六十萬大軍。

若是我楚國從各地防線調兵,萬一秦齊兩國再次調集大軍伐楚,臣擔心防線空虛,會顧此失彼。”

熊槐點了點頭,又問道:“右司馬,以我楚國現在的力量,最多能調出多少軍隊去陳地?”

“從江漢江淮甚至從江南調兵,最多隻能湊齊三十萬大軍,再多,其他地方就會陷入空虛,可能會被各國所趁。”

“這···”熊槐皺了皺額頭。

此時,昭常開口道:“江東歸附數年,至今還有八萬楚軍駐守,若是從江東調出五萬楚軍,並且從江東征召五萬吳越勇士,四十萬大軍便足以。”

“這···”鄧陵光聞言,露出一陣遲疑,他常年跟在楚王左右,心中很清楚楚王對江東以及漢北三郡的重視,這些地方可不容有失。

但左尹昭常開口,他卻無法直接拒絕,只能看向楚王,低頭拱手道:“臣愚鈍,請大王決斷。”

熊槐見昭常打江東的主意,而鄧陵光直接向他詢問,立即拒絕道:“不妥,寡人滅亡了越國,江東的百姓還沒有認同寡人,也還有徹底信任楚國。這種情況下,徵召江東百姓,必將加深江東百姓對楚國不信任。

而且,讓那些心中不信任甚至還有一些仇視的百姓爲寡人而戰,爲寡人拋頭顱灑熱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他們上了戰場,寡人擔心他們倒戈一擊都來不及,哪裡還會相信他們會爲寡人拼命。

所以,從江東調兵的事情絕不可行。”

說完,熊槐看向昭雎問道:“令尹,若是讓你率領三十萬大軍鎮守陳地,令尹打算怎麼做?”

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