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

昭雎離開之後,熊槐又先後召見了左徒屈原、左尹昭常、上大夫景邵,分別向他們諮詢司馬人選。

這些人離去後,很快,楚王決定升司馬唐昧爲柱國,另行決定司馬的消息便在郢都中傳開。

這一下,郢都更加沸騰了。

左司馬僅僅只是司馬的副職,真正的調兵之權,還是司馬的,若是司馬不在,左司馬自然有調兵的權利,但,只要正牌司馬迴歸,左司馬的調兵之權,還是得交出來。

現在,唐昧升職,司馬之位空了出來,這司馬之位比起左司馬之位可重要的多了。

一時間,楚王諮詢的幾位大臣,家中更加熱鬧了。

接着,隨者衆人從昭雎等人府上離去,他們面見楚王之時,分別推薦的昭應、昭滑、景缺甚至還有屈署,也紛紛爲衆人所知。

就在羣臣得知令尹他們舉薦的人選後不久,宮中也傳出小道消息,這次司馬的人選,楚王有意從昭景屈三族中挑選。

隨着這個消息傳開,郢都之中更加熱鬧了。

當夜,郢都徹夜無眠。

次日,熊槐得知宮外的熱鬧之後,只是一笑了之。然後,熊槐就將公孫衍的副手鄧陵光召入宮中。

其後,一連三日,鄧陵光都得到了楚王的召見。

接着,楚王有意任命鄧陵光爲司馬的小道消息也在郢都中傳開···

第四日,楚王臨時召開朝議,與羣臣商議司馬人選。

大殿中,熊槐見羣臣濟濟一堂,直奔主題道:“諸卿,犀首不幸辭世,左司馬一職空缺,寡人這次召見卿等,便是爲了左司馬一職的人選。同時,司馬唐昧常年坐鎮江東,不在朝中,無法履行司馬職責,故,寡人決定升司馬唐昧爲柱國,今日一併決定司馬人選。”

說着,熊槐的目光從羣臣身上掃過:“不知諸卿以爲如何?”

這個消息衆人數日前邊已經知道了,此刻親耳聽楚王說起,全都拜道:“大王英明。”

“好。”熊槐點了點頭,然後開口道:“如今戰事頻繁,司馬職責重大,寡人決定,恢復右司馬的設置,讓左右司馬共同輔佐司馬。”

說着,熊槐頓了頓,沉吟道:“至於左右司馬的人選嘛?寡人先來舉薦一人,將軍鄧陵光熟知兵事,協助犀首調度士卒多年,通曉司馬之責,故寡人以爲,將軍鄧陵光可爲右司馬,不知諸卿以爲如何?”

楚王直接推薦右司馬的人選,大大出乎羣臣的意料之外。更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原本這幾日郢都中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楚王要立鄧陵光爲司馬,結果現在楚王竟然只是讓鄧陵光做右司馬。

天下以右爲尊,官職帶右的玩玩比帶左的高半階。不過,兵事不詳,跟兵事有關的,往往以左爲尊。

所以,右司馬比起左司馬來還要低半階,右司馬是今日商議的三司馬中地位最低的。

雖然此時已經有一些人察覺到情況有些不對,但礙於楚王親自開口,而且還是地位最低的右司馬一職,再加上鄧陵光常年統帥楚王近衛軍,是楚王近臣。

此刻,羣臣面對楚王開口,相互觀望了一陣後,異口同聲道:“大王英明。”

熊槐聞言,笑了笑道:“好,既然諸卿都以爲鄧陵將軍合適,那···”

說着,熊槐看向身處羣臣之中的鄧陵光:“鄧陵將軍。”

“臣在。”

“今後將軍便是右司馬了,還望將軍日後繼續爲寡人效力。”

“臣領命。”

任命完右司馬後,熊槐看向有些緊張的羣臣,笑了笑道:“至於司馬還有左司馬的人選,不知羣臣有何建議?”

羣臣一聽楚王詢問,觀望間,昭常率先開口道:“大王,臣以爲葉郡守昭滑可以擔任司馬一職。”

昭常話音還未落下,上大夫景邵立即反駁道:“昭滑本是戴罪立功直身,如今他寸功未立,如何能升任司馬一職。”

說着,景邵拱手道:“大王,臣以爲方城守將軍景缺功勳卓著,可爲司馬。”

景邵話音一落,立即便有許多大臣附和道:“大王,上大夫所言極是,將軍景缺可爲司馬。”

很快,景缺的呼聲便壓倒了昭滑。

熊槐聽了一陣之後,輕輕咳了兩聲,等殿中安靜下來後,向昭雎詢問道:“不知令尹有何人選?”

昭雎不急不緩地道:“大王,臣以爲衆人言之有理,不過臣以爲陳地守昭應,淮陰守景陽,這兩人也可以考慮一方。”

熊槐聞言不置可否,然後又將目光投向屈原:“左徒,不知卿有何人選。”

屈原瞥了一眼衆人,拱手道:“大王,臣以爲三閭大夫屈署以及巫郡守司馬翦也可以。”

屈原話音一落,昭常立即反駁道:“左徒此言差矣,三閭大夫從未接觸兵事,如何能做司馬?”

景邵聞言,立即附和道:“左尹言之有理···”

一瞬間,三閭大夫屈署便被衆人貶得一文不值。

這讓本來就是來湊熱鬧的屈署很受傷,臉色瞬間變得鐵青,怒氣衝衝的看着那些不斷貶斥他的人···

隨着衆人的議論,司馬的人選漸漸落到了昭滑以及景缺兩人身上,其他人全都無力與兩人相爭。

此時,熊槐見羣臣爭持不下,雖然景缺的呼聲更高,但是卻始終無法壓倒昭滑,接着,殿中的爭論聲漸漸變小,而後羣臣全都將目光投向他這個楚王,他便知是時候該他這個楚王一錘定音了。

想着,熊槐輕咳了兩聲,吸引了羣臣的注意力後,開口道:“衆卿之意寡人已經知道了,葉郡守昭滑與方城守景缺之間,寡人以爲···”

說着,熊槐遲疑了一下,緩緩道:“寡人以爲,將軍景缺功勞顯著,勞苦功高,可爲司馬。”

羣臣一聽楚王沒有提及昭滑,立即便知昭滑沒有沒有半分機會了,連左司馬的位置也沒機會了。

於是衆人紛紛拜道:“大王英明。”

熊槐點了點頭,繼續道:“至於左司馬的人選,寡人剛剛聽着衆卿的議論,也有人選了,那就以巫郡守司馬翦爲左司馬吧。”

衆人一聽,對楚王任命與唐昧關係親近的司馬翦爲左司馬有些遲疑,但是,現在景缺已經做了司馬,那景陽就不能做左司馬了。

至於昭應,衆人一見令尹昭雎沒有開口,也沒有貿然開口。

就在衆人的遲疑間,屈原等人紛紛開口道:“大王英明。”

其他人見狀,皺了皺眉,只能附和道:“大王英明。”

此時,熊槐繼續道:“至於巫郡守的空缺,勳縣縣尹葉巡賢能,數年來上計都獲得了甲等,寡人以爲葉巡可爲巫郡守。”

熊槐話音一落,一直都在旁聽,從未發表意見的太子橫,猛然心中一喜。

勳縣縣尹葉巡乃是太傅環淵的弟子,是上次楚國招賢的第三名,跟他關係親密。之前招賢的第一名陳相被任命襄陽守,而葉巡卻只獲得了一個縣尹位置,他還一直爲葉巡打抱不平,認爲葉巡屈才了。

現在葉巡升任巫郡守,太子橫由衷的爲葉巡感到高興。

想着,太子橫立即開口道:“父王英明。”

太子開口,依附於太子的州侯潘君等人,想也不想,立即附和道:“大王英明。”

其他人見太子難得開口,雖有心反駁,但也不願在這個時候打太子的臉。

“大王英明。”

羣臣附和之後,景邵又開口道:“大王,如今將軍景缺升任司馬,有調兵之責,如今各國伐楚在即,臣請大王立即調回景缺,另置方城守。”

其他人一聽,包括昭常等人在內,紛紛附和道:“上大夫所言極是,還請大王調回景缺,另置方城守。”

熊槐聞言,搖頭道:“不妥,司馬景缺鎮守方城,應對秦韓魏三國多年,沒有任何差錯,熟知方城防務。正如卿等所說,如今各國伐楚在即,方城至關重要,此時不宜臨陣換將,故,調回司馬一事,還是等此戰結束後再議吧。”

說着,熊槐擺了擺手:“三司馬已定,退朝吧。”

羣臣聞言,看着楚王率先離去的背影,頓時愣了愣。

“果然···”

“糟糕···”

“···”

“希望戰事早點結束!”

“還好,戰事總有結束的一天。”

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