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

郢都。

熊槐看着陳軫送來情報,不由輕輕嘀咕着:

“宋王強令太子貞從淮北調兵,太子貞以楚國軍隊窺視淮北爲由,擁兵不動。”

“太子貞請求做爲主將率軍前往陳地,希望獲取伐楚宋軍的控制權,結果宋王以淮北異動爲由,拒絕了太子貞的請求,並打算派太子貞去淮北主持軍務。”

“太子貞因淮北實力薄弱,請求宋王給他五萬宋軍前往淮北駐守,宋王以兵力不足爲藉口再次拒絕。”

“宋國商議伐宋事宜,遭到羣臣阻攔,結果,宋王強行調兵伐楚,以大臣唐鞅爲主將,以將軍蘇賀爲副將,出兵十萬伐楚。”

熊槐看着左成從宋國傳回的一系列情報,不僅感嘆的搖頭道:“這段時間宋國還真熱鬧,還沒有正式出兵呢,就自己亂成一團。”

說到這,熊槐再次將宋國的情報大概瀏覽一遍,嘆道:“可惜啊,太子貞的實力比起宋王來還是差的很遠,還需我楚國的幫助,才能勉強在宋王面前自保。否則,這次宋國就出不了兵!”

“大王,太子貞畢竟只是宋國的太子,不可強求。”陳軫應了一聲,然後笑道:“大王,據宋國內應來報,據說這次宋王本打算趁各國伐楚,出兵攻打我淮北地,結果因爲太子貞的長子公子服在淮北聚集了數萬大軍,而打消了出兵的念頭。”

“看來太子貞雖然不能阻礙宋王的行動,但是,在牽制宋王上,還是可以的。”說着,熊槐搖了搖頭,看着陳軫問道:“宋國的事情就這樣了,不知其他四國哪裡如何了?”

陳軫拱手道:“大王,探子來報,四國已經在調兵了。而且,這次五國圍攻陳地,除了宋國出兵十萬以外,其他四國全都出兵十五萬,合計七十萬大軍。

還有,齊國的消息,這次率軍前往陳地的主將已經確認是齊將匡章。不過,齊將聲子已經率領數萬齊軍前往清河城,清河城的齊軍已經達到十萬之衆。

另外,齊國大力發展水師,如今齊國水師已經達到五萬之衆。據探子來報,齊國水師成軍以後,不是出海打漁,就是在近海訓練,如今齊國水師在大海上已經有一戰之力。”

“哦!”熊槐聞言不禁長長一嘆:“齊國如此做爲,分明是在防着我楚國水師啊。未來,我楚國水師再想縱橫大海,暢通無阻,恐怕是不可能了。”

說着,熊槐又問道:“秦國那邊呢?”

聽楚王問起秦國,陳軫臉色微微一送:“大王,目前秦國那邊並沒有額外調動大軍的意思。武關、南鄭、蜀地,全都加強了戒備,但是並沒有援軍抵達的情況,也沒有徵召士卒的情況。”

熊槐點了點頭:“雖然秦國沒動靜,但是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南鄭蜀地道路崎嶇,消息傳遞困難。而這場戰爭並非短時間內可以結束的,我們也需要地方秦國會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出兵偷襲。

傳令下去,讓丹淅防線,還有漢中兩地加強戒備,不可掉以輕心。還有,讓巴充兩國提高警惕,寡人可沒有多餘的力量救援他們。”

“唯。”陳軫點了點頭。

時間在各國緊鑼密鼓地備戰中來到十月。

十月初,令尹昭雎率領十萬大軍前往陳地,將軍莊蹻率領數萬軍隊前往丹淅。與此同時,楚國各地也在源源不斷的派出士卒前往邊防要地。

十一月,昭雎率軍抵達陳城。

陳城。

昭雎一進入陳城大門,便立即向陳地守昭應問道:“昭將軍,陳地現在已經來了多少軍隊了?”

昭應一邊跟着昭雎身後,一邊應道:“回令尹,各地軍隊都已經抵達陳地,而且水師將軍沈宜甫已經率領三萬水師抵達陳地,現在就等令尹前來主持大局了。”

昭雎點了點頭,對此並不意外,調往陳地的軍隊,就數郢都距離最遠,若是他都到了而還有人沒來,那就是貽誤軍機。

若真有那樣的人,他必然要殺其立威。

好在大家全都到了,連江淮的那些封君也沒有例外。

“昭將軍,陳地的防禦準備做的如何?”

“回令尹,這幾年陳地一直都在備戰,城牆屢經加固,已經有三丈高,乃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堅城。而城中的儲藏的糧食,足以滿足三十萬大軍一年所需。城中的十萬百姓,只要年滿十五,無論男女,全都已經整編入伍,爲堅守家園而戰。”

“好,城中的準備已經可以了,那城外呢?”

“至於城外,按照大王的詔令,陳城以北的城池全部放棄。是故,在下這一年來,將大量的百姓遷往漢北三郡,不願意遷走的百姓也沒有強求。不過,按照計劃,北面的所有城池,在下都已經搬空了府庫,沒有給對方留下半點錢糧物資。

此外,陳城其他三面五十里範圍之內,在下也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處理,堅壁清野。”

“好。”昭雎大讚了一聲,然後笑了笑道:“傳令下去,立即召集將領,本將要聚將議事。”

大廳。

“拜見令尹。”

“免禮。”

等衆人都做好後,昭雎看了衆人一眼,見大家面色還算平靜,點了點頭,開口道:“諸位,國事維艱,各國再次聯合一起來襲,是故,今日大家齊聚此地,便是爲了抵抗各國的入侵,打退五國的進攻。”

昭雎話音一落,項君英急忙開口問道:“令尹,現在大家聚集到這裡,自然是知道要幹什麼的。只是,五國聯軍有七十萬之衆,敵衆我寡,不知令尹有何破敵之策嗎?”

“這···”昭雎看了一眼項君,又看了看廳中衆人,見大家全都期待的看着他,笑了笑道:“諸位,退兵之策自然是有的,而且已經在進行了。”

“已經進行了···”衆人聞言議論紛紛。

此時,項君英拱手問道:“敢問令尹,是何策略。”

昭雎笑道:“項君,你的封地在陳地之南,距離宋國不遠,想必是知道不久前宋國發生的事情的。”

“不錯,宋國朝中動盪,這事鬧的沸沸揚揚,在下有所耳聞。”

昭雎點了點頭,大聲道:“不錯,這就是我楚國的退兵之策。宋國的動盪,不是因爲別的,而是我楚國煽動的結果,目的就是爲了除掉宋國這一支兵力。雖然目標並沒有達成,但是,開戰之前,就擾亂一國,讓宋軍士氣大跌,這結果還是可以接受的。”

說着,昭雎看向衆人道:“當然,這還沒有結束,大王依舊還在擾亂宋王,爭取通過外交手段促使宋國退兵。只要我等堅守城池,聯軍久攻不可,宋國被拉攏的機會就會大增。

不僅是宋國,還有秦韓兩國,大王也已經派出使者前去聯絡。這次五國伐楚攻打陳地,秦國沒有半點好處,也對攻克陳地沒有半分興趣。所以,秦國有極大的可能會被大王說動。

韓國更不用說了,去年韓國被三國圍攻,糧食消耗殆盡,以致一年前四國會盟,因韓國無力出兵而停兵休整一年。區區一年的時間,韓國收穫麥米粟米各一次,這能儲藏多少糧食呢。

且陳地距離韓國較遠,即便有穎水運糧,其消耗也不再少數。所以,據本將估算,以韓國的情況,長則八到十月,短則半年,韓國就有缺糧之憂。”

說到這,昭雎信心滿滿的道:“諸位,以我三十萬大軍固守堅城,城中還有一年的軍糧,不知大家以爲陳城能否堅守一年?”

昭雎話音一落,昭應立即應道:“肯定可以,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如今聯軍不過我軍一倍,而我軍還坐擁堅城,固守城池,城中守備充足,別說一年,就是兩年也不在話下。”

“不錯,昭應將軍所言極是。”沈宜甫附和道:“不僅如此,陳地靠近穎水,還有三萬水師坐鎮穎水,各地援助源源不斷,這種情況下,各國想要攻克陳城,這簡直是癡人說夢。”

“正是如此···”

此時,昭雎坐在主位上,看着廳中衆人源源不斷的尋找自己優勢,不由微微鬆了一口氣:士氣可用···

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國出兵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