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

次日,許行一大早便帶着太府左尹的任命,以及許多工匠走了。

“許行從左工調任太府左尹,前往江東主持兩郡農事,並負責管理江東兩郡市場與關稅?”

許行一走,昭雎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的始末。

對於楚王派人去江東,他並沒有意外,令他意外的是,楚王竟然會派許行去江東。

雖然許行去江東極爲合適,但是,許行還負責這江漢的水利大事。

他之前本以爲許行是不會爲了虛無縹緲的未來,而放棄眼前的功業,但許行終究還是放棄了。

現在,許行這一走,修建水利的主持人就空缺下來了。

這事···這是一個肥缺,不是因爲利益,而是因爲名望,而名望···正是他急缺的。

想到這,昭雎頓時精神一振,這個任務,他一定要拿到手,甚至不惜一切代價。

就在此時,一個門客走了過來:“君上,大王召見。”

···

宮中。

熊槐見昭雎到來,開口道:“令尹來了,左工許子的事情,不知令尹知道了嗎?”

“臣已知之。”昭雎點了點頭。

“好!”熊槐微微一笑,見昭雎面色平靜,便沒有跟他繞彎子,直接開口道:“之前許子接替司空主持修建江漢水渠,如今許子離開郢都前往江東,這主持人便空了下來。

但是,修建江漢水渠,乃是寡人甚至楚國必行之事,不可就此中斷。是故,許子離開了,還需有人接替許子纔是。”

說着,熊槐看着昭雎問道:“不知令尹以爲,何人可但此重任!”

“這···”昭雎一聽楚王詢問,心中有些爲難。

若是楚王的這個問題是在朝議中提出的,那他倒是可以讓其他大臣舉薦自己,然後自己勉爲其難的答應下來。

但是,現在這裡只有楚王與他兩人,楚王開口詢問,他自己舉薦自己,這吃相有些難看,也容易引起楚王的反感。

此時,熊槐見昭雎似乎沒有合適人選的樣子,笑了笑道:“若是令尹一時沒有人選,寡人到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昭雎心中一沉,然後面無表情的拱手問道:“臣愚鈍,不知大王屬意何人。”

熊槐看着昭雎笑道:“不是他人,正是令尹啊!”

“呃···這···”昭雎一聽楚王屬意自己,頓時一怔,半響沒有反應過來。

“令尹啊,卿做令尹之前,曾做過多年的工尹,對國中工事知之甚詳。其後,令尹做過多年司馬,調度士卒,徵召百姓,毫無差錯。現在,卿乃楚國令尹,德高望重,主持修建水利的事情,除了令尹,寡人還有更合適的人嗎?”

昭雎一聽楚王的話,臉色再也無法保持平靜,頓時猛然擡起頭來,難以置信的看着楚王。

本來,他做令尹之後,也擔心楚王會打壓他,畢竟他之前的功勞極大,而他現在已經身爲令尹,已經升無可升了。

對此,他早有心理準備,畢竟,之前的昭陽景翠兩人都面對過這種情況。

昭陽還好,景翠做令尹時,可謂極其憋屈。

甚至,昭雎心中很懷疑,一向強健的景翠,突然病故,是不是在心中把自己憋死的。

他可不想跟景翠一樣,遭到楚王的打擊。

所以,昨日他纔在上任之日,向所有人展露獠牙。

雖然昨日他的行事可謂面面俱到,但是,畢竟是直面楚王,若是楚王爲此心生不快,對他不滿,那也是應該的。

甚至,他剛剛得知許行去江東時,就懷疑這是楚王向他表達不滿。

故而,爲了接替許行修建水渠,他已經決定向屈原以及其他勳貴妥協,讓出一部分利益甚至權力,以獲取朝中大臣的支持。

可是,現在楚王竟然沒有將此事公之於衆,讓羣臣商議接替的人選,而是打算直接將此事交給他。

他心中很明白,一旦水渠修城,這是一件能立下大功,並且還能獲取極大名望的事情。

但,楚王卻將此時交給他。

似乎楚王並沒有因爲昨日的事情生氣,似乎楚王並沒有他做了令尹而猜忌他打壓他,似乎楚王依舊十分信任他。

這一瞬間,昭雎心中浮現出陣陣感動以及羞愧,看着楚王那張似乎沒有變化的臉,雙目不禁有些溼潤。

“這···臣···”

此時,熊槐見昭雎臉色變法,而且言語吞吞吐吐,不復之前模樣。心中一樂的同時,瞬間板起臉來,遲疑的看着昭雎道:

“令尹,難道卿不願爲寡人分憂?”

熊槐話音還未落下,昭雎立即長拜道:“不,臣願爲大王分憂···”

不久後,熊槐看着昭雎的背影,不由在心中長長一嘆。

這昭雎與景翠不同,而且是大不同。

之前景翠做令尹,只需要給景翠出一個他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景翠就會自己敗退,無法干涉楚國大大政。

但昭雎的內政能力遠在景翠之上,從昨日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來。

要想讓昭雎無法干預自己大事,那就得采取一個與對付金翠完全不同的方法。

而這個變法就是將國中的大事交給他,讓他無暇他故,牽制他的注意力。並且,還可以通過這種表達信任的方式,取得他的支持,或者說是不反對。

從剛剛昭雎那一瞬間的變化來看,很明顯,這麼做是成功的。

想着,熊槐會心的笑了笑。

正笑着,熊槐又皺了皺眉,雖然這樣做現在看效果極佳,但是,以後呢?

隨着昭雎的功勞越來越多,隨着昭雎的威望越來越高,隨着變法日漸臨近,隨着變法日漸深入,要是那一天昭雎突然心生變化,打算另立新君怎麼辦?

不怕萬一,就怕一萬,這種事怎麼寄託於被人的心意呢。

想着,熊槐沉吟許久,然後緩緩地開口道:“看來寡人要將心腹重將調回來了,否則,寡人就算睡覺也睡不安穩啊。”

想罷,熊槐當即給負責調兵的左司馬公孫衍下達詔令,準備將在丹淅之間防備秦國的將軍鄧陵光調回。

調令還未寫完,就一個侍者稟報道:“大王,刺史令求見。”

“請。”

不久後,熊槐將調令寫完,陳軫才進入殿中。

“大王,鄂君從燕國傳來消息。”

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