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

第四日,廣陵的水師抵達淮陰。

清河城。

“將軍,探子來報,剛剛淮陰城那邊出現一批楚國援軍,三百餘艘大船。只是”田達說着,面色古怪的道:“據探子查到的消息,那些大船裡的士卒並沒有下船,反而不斷的向船上裝載物資。”

“裝載物資?”匡章一愣,遲疑了一下,心中猛然一驚,急忙問道:“田將軍,本將記得之前幾天,探子也在稟報,淮陰的水師也在裝載物資吧。”

田達在匡章的提醒下,心中一驚,連忙點了點頭:“將軍是說楚國要正式攻打我齊國了?”

匡章點了點頭,接着遲疑了一下,開口道:“不錯,現在楚國向水師裝載物資,必然是要大舉攻打我齊國。清河城這邊,我軍守備森嚴,楚國無機可乘,是故,楚國一定是要繞開清河,然後攻擊我國中空虛之所。”

說着,匡章想了想,冷笑道:“水師大量裝載物資,必然是想借水道,而最近最方便的水路,無疑就是泗水。”

說話間,匡章立即轉頭向北方看去:“泗水上游,乃是宋魯兩國,如果本將所料不差,楚軍一定是想在清河拖住本將,然後主力攻打魯國,以逼我伐燕之師回援救魯。

不過,魯國曲阜也是天下有名的大城,本將倒相看看,是魯國先堅持不住,還是燕國先堅持不住。”

說着,匡章笑了笑,然後向田達吩咐道:“傳令,立即派人通知魯國,就說楚軍意圖不明,似欲沿泗水北上伐魯,請魯君立即做好防守準備,堅守待援。”

“諾。”

第五日,清晨。

五萬水師準備就緒,然後數以百計的大船順流而下,浩浩蕩蕩的向東方而去,很快便消失在遠方。

清河城。

匡章站在城頭,看着消失在遠方的楚國水師,愣了愣,然後急忙向身側的田達,難以置信的問道:“田將軍,如果本將沒看錯的話,剛剛楚國水師向東方去了。”

田達聞言,呆滯的目光稍稍恢復神采,連忙驚恐的點頭道:“將軍看的沒錯,楚軍沒有沿泗水北上,而是去東方了。”

匡章得到肯定的答覆,確定剛剛所見不是自己的幻覺,頓時全身一僵,驚道:“不好,楚人這是想沿海路北上,直撲我齊國心腹之地。”

說着,匡章急忙大喊道:“快、快、快,立即派人稟報大王,就說楚國水師沿海路北上了,請大王小心,加強戒備。

另,立即傳令城外水師,讓水師立即控制泗水河道,然後整軍備戰。”

“諾。”

田達傳訊後,匡章擔憂想東方看去,心中充滿着焦慮。

從清河到臨淄,即便快馬加鞭,那也需要最起碼兩三天的時間,然後從臨淄到燕國易地曲逆,這也需要兩三天的時間。

這還僅僅只是傳訊的時間,而大軍行動,更是緩慢,即便燕國的齊軍得到消息後,立即拋下物資,然後輕裝急進,從燕國趕到齊國東部沿海,最起碼也需要二十多天。

還有,如今趙國如今已經出兵,若是趙國出爾反爾,準備配合楚國,對齊國下手,那···

匡章想起之前趙國出賣最親密的盟友燕國的舊事,頓時心中一寒。

萬一趙國出兵截斷齊軍後路,以致齊軍不能快速返回齊國,那齊國沿海地區將一片糜爛。

想着,匡章不僅憂心忡忡的輕聲囔囔道:希望趙國信守諾言,希望一切還來的及。

正想着,城外突然傳來一陣震天的戰鼓聲,接着,一個將領快步走到匡章身側稟報道:“將軍,楚將昭雎正在城外挑戰。”

匡章聞言,面色一冷,然後一揮手,道:“不必理會,堅守城池。”

“諾。”

另一邊,沈宜甫帶着水師離開淮陰後,一路東進,當日便離開淮水河道進入大海,然後轉到前往北方。

黃昏時分,沈宜甫與公子安站在船頭上,看着西邊緩緩後退的陸地,稍稍算了算船速,發現這速度甚至不比他走路快。

見此,沈宜甫不禁皺眉道:“安石君,這大海之上,行船的速度也太慢了一些。”

自從上次聽到楚王要從海路攻打齊國,公子安便主動請命隨軍出征。

因爲公子安曾有過走海路南下北上的經歷,故而熊槐答應了公子安的請求。

公子安在一旁笑了笑,開口道:“大海之上,海浪洶涌,航行速度自然不比江河。若不是現在已過冬季,北風已經停止,否則水師根本無法北上。”

說到這,公子安遺憾的一嘆:“可惜,現在還未到夏季,若是到了夏季,順風順水,大軍北上最起碼節約一半的時間。”

沈宜甫聞言,同樣遺憾的道:“可惜了!”

說着,沈宜甫不由轉頭向案上望去,他一直等待的齊國水師,現在還沒有消息傳來。

隨着楚國水師不斷向北前進,一股巨大的恐慌,也隨着大量的沿海齊人遙遙望見楚軍北上,而迅速向北方擴散開來。

齊國臨淄。

當齊王地接到楚國水師沿海北上的消息,頓時懵了。

之前齊國曾想到楚軍會不惜一切代價圍攻清河,也想到過楚國避開清河沿泗水北上,更曾考慮過楚宋兩國聯合伐齊。

但現在,楚軍竟然沿海北上了,竟然從海路來襲,這是所有齊人都沒有想到的。

畢竟上一次齊國遭到海路來襲,還是快兩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田齊還沒有建立呢。

甚至那一次,田氏爲了討好吳國,爲了讓吳國退兵,還將齊侯殺掉,用齊侯的人頭向武王賠罪。

不過,好在那一次在齊國的全力周旋下,伐齊的吳國水師遭到了齊軍水師的埋伏,差點被打得全軍覆沒。

現在楚國水師又來了,但這一次,齊國水師不是在燕國易水,就是在泗水,全都不在國中,根本沒法抵抗楚軍。

“寡人應該怎麼辦?”

齊王地看着殿中羣臣,問出了自己心中最關心的問題。

此時,殿中羣臣一聽楚國水師北上,頓時一片譁然。

這其中,就以田文季子二人最爲緊張。

之前的伐燕計劃,就是他們上任後一起謀劃的龐大計劃,目的就是爲了向齊王證明,向匡章證明,向齊國羣臣百姓證明,他們是合格的齊國丞相,他們有能力做丞相,而不是僥倖獲得的相位。

但現在,就在他們準備收網的時候,楚國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擊中了他們的軟肋。

若是繼續按照原定計劃,雖然能從燕國獲得極高的收益,但是本土卻要被楚軍攻擊。

這一得一失間,他們雖然能功過相抵,但是沿海那些被放棄的地方,遭受損失的百姓,卻是要恨上他們。

德行還沒有施行,卻先要本國的百姓遭到莫大的損失,這種事情不能幹!

尤其是齊王地即位不久,他們也剛剛上任,不能出現這樣的禍患,一切以穩爲主。

若是現在從燕國退兵,能不能在大海上截住楚軍,他們心裡雖然也沒有半點把握。

但是,至少他們盡力了,沒有爲了燕國的收益而放棄沿海的百姓。

而且,最重要的是,燕國的主力現在已經全軍覆沒了,他們已經有大功了。

想着,田文季子對視一眼,點了點頭,然後不約而同地嘆了口氣,接着一同行禮道:“大王,從燕國退兵吧!”

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