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

“臣將軍昭鼠裨將襄成君甸拜見大王。”

“臣鄂君啓拜見大王。”

熊槐吩咐大軍紮營後,襄成君和鄂君前來拜見。

“免禮。”熊槐坐在大營中問道:“襄成君,如今大將軍怎麼樣了?”

襄成君答道:“回大王,現在大將軍日夜被秦軍圍攻,一連血戰二十多天,如今情況極爲不妙。末將奉將軍昭鼠之命前來救援,但是被十五萬秦韓聯軍所阻,不能渡過丹水前去救援大將軍。如今末將已經有十天未接到大將軍傳出的信息了。”

熊槐沉重的點點頭,他也是十天前接到屈匄的最後的信息,聲稱已經傷亡過半,快堅持不住了。

襄成君接着道:“大王,末將曾派人前去查看,直到昨天,秦軍依舊在猛攻大將軍所部,大戰極爲激烈,大將軍應該還能堅持一些時日。但是,自從秦軍十天前成功將壕溝挖成,成功把大將軍圍的水泄不通。如果大將軍他們長時間沒有和外界互通音序,末將擔心大將軍他們軍心不穩。”

昭雎點頭道:“大王,襄成君所言有理,目前大將軍他們苦等援軍不到,恐怕軍心會出現極大問題,現在對大將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援軍的消息,讓他們還能撐下去。”

上官大夫問道:“襄成君,前方秦韓聯軍有十五萬,我們是否可以從選擇一個地方避開秦軍主力,前去支援大將軍。況且丹水一直使我們楚國的地方,秦國對於丹水的水勢未必瞭解的極爲清楚。”

襄成君點頭道:“上大夫所言,目前有兩萬秦軍三萬韓軍分散開來,把守丹水以及丹水的支流滔水,而秦軍主營有五萬秦軍,韓軍主營有五萬韓軍,分成兩個營地,相距十五里,成犄角之勢,隨時支援各地的秦韓之兵。”

“秦軍並沒有水師,而且對丹水流域的水文知之不多,要想防住漫長的丹水,根本不可能。只是我之前兵少,而且手中並無水師,故而一直被秦韓聯軍所阻,如今大王到來,我們二十萬大軍,必然可以突破秦軍防線。”

熊槐問道:“襄成君,卿來此多日,可曾找到可以渡河的地方。”

襄成君答道:“大王,五十里內,臣已經找到三處秦軍防守薄弱的地方,只是因爲缺少水師,故而一直被耽擱了。”

昭雎向襄成君問道:“不知是那三處。”

襄成君回答道:“其中兩處在丹水,一處離這裡二十里,有五百秦軍守衛,那裡的水勢河道較寬,水流較緩,水位不深,但是離秦軍大營較近,一旦不能迅速打開局面,秦軍的援軍很快就會到達。”

“另一處是離這裡五十里遠的地方,離秦軍大營三十里,有一千秦軍守衛,河道適中水流較緩,但是秦軍不知道的是,那邊不遠處有一個地方,雖然水流較急,但是河水較淺,容易渡河。末將因爲人少,而且秦軍戒備森嚴,不敢輕易去嘗試。”

“最後一個地方是丹水的支流滔水,離此處三十里,離韓軍大營二十里,有一千韓軍守衛,河面較寬,同樣河水較淺,極易渡河。”

昭雎聽襄成君說完,向楚王道:“大王,如今大將軍被圍二十多天,情況刻不容緩,丹水的渡河點一個離秦軍主營太近,另一個太遠,請從滔水渡河。”

熊槐點頭道:“可,不知誰願意率軍前往滔水渡河。”

襄成君聞言請命:“大王,既然渡河地點是微臣選擇的,而且微臣已經來此數日,休整已畢,對那裡韓軍瞭解頗深,臣願爲大王前驅,率先渡河。”

熊槐問道:“卿需要多少軍隊,才能爲寡人奪取一個渡河的渡口。”

襄成君答道:“大王,臣只需戰船五十艘,精兵五千就可以爲大王攻下秦軍的營地。若是想要打開缺口,守住渡口,那麼需要士卒一萬,才能在韓軍的圍攻下堅守渡口。”

熊槐想了想道:“寡人從郢都帶來的水師一萬人,戰船三百餘,寡人給你精兵兩萬,水師一千,戰船五十,只需要攻下秦軍大營堅守半日,寡人就會帥兵來援。”

襄成君行禮道:“臣謝大王。”

熊槐接着問道:“我們如何將秦韓大軍的主力吸引過來,爲接來下偷襲秦軍營地提供機會?”

昭雎道:“大王,請主力佯攻前方秦軍營地,派兵偷襲丹水二十里處的秦軍大營,將秦軍吸引到此處,促使秦軍向韓軍求援,如此滔水必然空虛,必能一戰而成。”

熊槐點頭問道:“諸卿誰願率軍強攻河對面的秦軍營地?”

衆人相互看了看,昭雎道:“大王,微臣願往。”

“好。”熊槐同意後,接着問道:“誰願意去偷襲丹水秦營。”

偷襲丹水的那五百秦軍並沒有大問題,問題是要將秦軍和韓軍吸引過去,就需要一場短促的艱苦惡戰,死死的守住渡口,才能將韓軍也吸引過來。

鄂君想了想,出來道:“大王,微臣願往。”

熊槐看着鄂君出來,頓時點了點頭。

鄂君本人也是久經戰陣的大將,他曾經幾次隨令尹昭陽出征,參加過之前楚國對魏國的大戰,並在楚國攻取魏國襄城一戰立下功勞,前任對他感觀極佳。

熊槐也對他的感觀極好,不是因爲他立下的戰功,而是鄂君立下功勞後,並沒有要求擴大封地,而是向前任請求減稅。

然後前任給了鄂君五塊令牌,直接免了鄂君每年五十輛車一百五十艘船的商稅。

鄂君的商隊只要經過楚國各地的關口,只要出示令牌,就可以免稅,而對於不免稅的馬牛羊這些大件,各地關口同樣不能向鄂君徵稅,而是由楚國最高財政機構太府(大府)直接進行徵稅。

因此,鄂君是楚國極爲富裕的封君,是一個官商,一個商通各國的超級大官商。

熊槐想到這裡笑道:“卿需要多少軍隊!”

鄂君開口道:“大王,臣的情況您是知道的,微臣這次將還在領地內的軍隊全部帶來了,但是現在只有精兵一千和民夫一千。若是攻下秦營,微臣自己所帶的這些人就夠了,要是吸引韓軍來援,則需要精兵一萬,另外還需要五千兵力架設浮橋,造成我楚軍想要在這裡渡河的跡象,用以逼迫秦軍向韓軍求援。”

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八百章 退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