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

ps:今天一早起來發現本書被《春秋我爲王》、《戰國明月》的作者七月推薦,這是一位寫春秋戰國時代的大神,無論是之前的《春秋我爲王》,還是現在的《戰國明月》都是難得佳作,得到大神的推薦,激動莫名,感謝中!

-------

昭滑搖頭道:“大王,雖然楚國困頓,但是楚國在東方的軍隊依舊沒有撤離,唐昧在廣陵,景翠在宋,顯然楚國因爲被秦國偷襲的教訓,已經對越國有極深的戒備了。”

“況且如果大王偷襲楚國,那麼已經承認大王盟主地位的楚國,必然會與大王反目,而日夜期盼援軍到來的趙魏燕三國,也必然會對大王失望,而同大王絕交。而齊國也會因爲大王伐楚,而愈加穩固強大。”

“要是楚國被逼急了,向秦國割地求和,或者與齊國結盟,那越國該如何是好?”

“如此一來,不知大王以爲能成就霸業嗎?”

如果真如昭滑所說,那麼越國就會重新被孤立,如何還能稱霸天下!

越王訕訕道:“依先生之見,我們越國應該如何是好?”

昭滑道:“大王,我們越國應該立即停止與秦國的結盟行動,派人去聲援楚國,然後派人譴責秦國,責備秦國的背信棄義之舉。接着立即出兵齊國,聯合趙魏攻打齊國。趙魏兩國苦等秦楚援軍不至,如果越國的援軍出現在齊國邊界,那麼趙魏兩國必然心生感激,而以大王爲盟主,一旦趙國臣服,那麼燕國自然也會臣服,如此大王就是一動而威服趙魏燕楚四國。”

“如果我們打敗齊國,那麼齊國必然會被削弱,而向大王稱臣求和。而秦楚之戰,無論誰勝誰負,都是兩敗俱傷,到時天下三大強國都被削弱,身爲伐齊盟主的越國,既有趙魏燕楚的名望,也有伐齊的實利,難道還不能成就霸業嗎?”

越王聽到這裡,嚥了咽口水,不斷的點頭。

齊國。

得到秦楚交戰的消息,齊國上下一片歡慶。

之前秦楚聯姻結盟伐齊一事,令齊國上下緊張萬分,齊國已經在考慮重新立下一位親齊派燕王,然後和燕國結盟撤軍的事情了。

但是現在得知秦楚大戰後,齊國立即放棄了重立燕王的打算,將已經在喉嚨裡卡住的燕國重新嚥了下去。

“衆卿,如今秦楚大戰,我們齊國應該怎麼辦?”齊宣王問道。

田盼感嘆道:“大王,秦楚之間矛盾重重,發生大戰只是遲早的事情,只是沒想到秦國會如此瘋狂罷了。”

淳于髡摸着自己的鬍子道:“大王,秦楚大戰對我齊國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並沒有徹底改變齊國外部的不利形勢。相反,因爲越國和我們齊國絕交併於楚國講和,而且景翠大軍東移至宋,現在我們齊國依舊處在外交的不利地位,而且情況更加嚴重了。”

齊宣王嘆氣道:“太傅所言甚是,但是秦楚大戰,對齊國來說,卻是一件幸事,我們齊國應該如何借用此事呢。”

淳于髡答道:“大王,如今秦楚分出勝負之前,秦國已經不再對我們齊國造成威脅,而楚國景翠的大軍依舊在宋國邊界,如今楚國態度依舊不明,所以我們齊國需要派人去楚國,重新要求和楚國結盟。”

“如果楚國答應了,那麼齊國自然就高枕無憂,如果楚國不答應,齊國使者前往楚國的消息,也能讓其他國家生疑。”

齊宣王贊同道:“好,再次派人去和楚國結盟。”

田盼道:“大王,如果楚國不同意我們的結盟,那麼我們齊國就需要防備景翠的軍隊和越國一同攻擊我們。”

“如今景翠的軍隊在宋國邊界,向東可以和越國聯合,向北可以和魏國聯合,無論景翠去哪,對我們齊國的濮水淮水防線都是極大的威脅,所以請大王增兵前線。”

齊宣王同意後,問道:“要是景翠的軍隊回去救援屈匄,我們齊國應該如何行動。”

淳于髡笑道:“大王,如果景翠的離去,那麼就是我們齊國的機會,越國久不與中原來往,可以暫時先不理會。而趙魏兩國因爲秦楚大戰被牽制,已經沒有援軍了,屆時我們齊國出兵趙魏其中一國,逼迫一國與我們結盟,那麼天下合縱伐齊的大局就算破了。”

齊宣王臉上露出笑意,問道:“我們攻擊那個國家?”

田盼淳于髡異口同聲道:“魏國。”

田盼向淳于髡示意,請他先說。

淳于髡見狀微微頷首,向齊宣王道:“大王,如今魏國準備與楚國聯姻結盟,而且已經和秦趙韓越結盟。聯盟的國家中,趙韓關係親密,秦韓是盟友,因爲燕公子職的關係,秦趙關係和緩結盟。秦趙韓三國可以看成一派。”

“而越國目前同時與楚魏兩國結盟,卻沒有得到其他幾國的認可,所以楚越兩國也可以看成一派。”

“而將這兩派連在一起的就是魏國,只要魏國和我們齊國結盟,那麼趙國就會被我們包圍,徹底陷入孤立之中,到時只需要一個說客,就可以讓趙國來朝拜大王。魏國趙國投靠我們齊國,那麼哪怕秦楚越聯合在一起,用舉國之力來攻,我們齊國又有何懼。”

田盼接着道:“大王,但若是進攻趙國,哪怕趙國投向我們,魏國依然有援軍,不會輕易投靠我們。而且其他國家極有可能會因爲恐懼而被魏國糾結在一起,一同進攻我們齊國,那麼這又是一場惡戰,勝負難料。”

齊宣王呵呵一笑。

楚國。

經過三天的徵召,郢都迅速召集五萬徵召兵,而且還在繼續徵召。

期間熊槐親自上門,請前令尹國老昭魚出山,並同三閭大夫屈原一起輔助太子橫坐鎮郢都。

兩天後,國中事宜安排妥當後,熊槐親自掛帥,以昭雎爲副,帶着陳軫上官大夫等數位重臣,率領三萬精兵五萬徵召兵共八萬大軍,從郢都出發,前往救援屈匄。

大軍經過鄢城,接收了鄢城的兩萬地方兵,共十萬大軍,逆漢水而上。

秦國偷襲楚國二十二天後,熊槐帶着十二萬舟車勞頓的大軍與昭鼠派出的七萬大軍,成功在漢水丹水交匯處附近會師。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