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

此言一出,宋國羣臣頓時一怔,然後大吸一口冷氣,接着紛紛冷冷的看向上官大夫。

剛剛宋王明明已經答應讓太子貞回都,而這個楚使竟然還逼迫宋王給一個確切日期,若是宋王給了,這不就是楚王使者在宋國宮殿中斥責宋王,然後宋王被楚使訓斥,接着奉楚王之命,讓太子貞回來嗎?

這事要是傳出去,他們宋國豈不是變成了楚國的屬國,往後他們君臣還有什麼面目與各國君臣相見。

宋國羣臣氣憤間,大殿的正前方卻傳來了宋王的怒笑聲:“使者,這事恐怕不是一國使者應該問的吧!”

上官大夫聞言,笑了笑,然後詫異的問道:“楚宋兩國乃是姻親,太子貞乃是寡君寵妃之父,臣來宋國,代宋美人問候其父,這有何不可。”

宋國羣臣聞言,頓時驚恐交加,尤其是見王位上的宋王,臉上已經充滿着慍色,紛紛對楚使怒目而視。

現在宋國最害怕的,就是太子貞借楚國之力回都,引發楚國內亂。而比這更可怕的,那就是楚國趁齊國無暇他顧,打着幫助太子貞的旗號,出兵干預宋國內政,強行扶持太子貞上位。

此時楚國使者在宋王鬆口許諾之後,依舊不依不饒,很明顯,楚國已經打定主意,要主動出兵宋國了。

想到這,不少宋國大臣氣憤的指着上官大夫大叫道:

“楚使此舉失禮,這非人臣問候人君之禮,還請使者立即向寡君道歉。”

“道歉···”

上官大夫瞥了一眼那些開口要求他道歉的宋臣,露出一絲不屑的笑容。

在他逼迫宋王的情況下,這些大臣不僅沒有強硬的表態,反而在氣憤的外表下,卻僅僅只是要求他道歉,如此的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無疑將宋國的虛弱盡數展現在他面前。

看來宋國在無法獲得齊國援助的情況下,僅憑現在的宋國,無法抵抗楚國的壓力。

這說明宋國內部的矛盾,遠比楚國所預料的要嚴重。

想着,上官大夫無視了宋國羣臣,然後直接看向宋王道:“大王,難道這就是貴國的待客之道?”

宋國羣臣一見楚使傲慢的態度,以及對宋王的無禮,不由勃然大怒。

但在楚強宋弱,楚國有意尋找伐宋藉口的情況下,許多人卻也是敢怒不敢言,免得成爲楚宋之戰的犧牲品。

但這些卻不包括田不禮,此時,田不禮見楚使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後,卻是不由大喜。

宋國害怕遭到楚國攻打,宋國羣臣擔心此時開口惹怒楚使,會成爲楚國伐宋的藉口與陪葬品,但是他卻不害怕,他背後可是還有齊國。

相反,在齊國需要穩定內部的現在,如果有一個國家能吸引楚國的注意力,避免楚國趁機窺探齊國,這實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且,宋國雖然不比楚國,但是宋國也不弱。尤其是,一旦楚國打着宋太子的旗號出兵宋國,想要強行扶持太子貞上位,那宋王必然會與楚國決裂,而不會向楚國投誠。

戰事一起,就算在與楚國的對戰中接連失利,但宋王依據彭城之堅,商丘之固,足以堅守數年。

等到那時,齊國已經穩定下來,而楚國陷入伐宋的泥塘,早已疲憊不堪,一旦齊軍出兵救宋,必能戰而勝之。

最後的結果,則是宋國徹底倒向齊國;宋王廢了太子貞,另立親齊的太子;齊國援宋破楚,聲勢大振;最關鍵的,他立下這等功勞,必然能獲得新即位的齊王地的寵信,只要齊王開口,那宋相的位置,還不手到擒來。

唯一的問題是···

田不禮看向王位上怒氣衝衝的宋王,不由皺了皺眉。

唯一的問題的就是這個宋王年紀太大了,若是楚宋交戰,宋王突然駕崩,楚軍乘勢送太子貞回都即位,那他這個始作俑者,恐怕無法繼續在齊宋兩國立足。

一邊是一步登天,一邊是萬丈懸崖。

這···

田不禮遲疑了一個瞬間,便下定了決心。

想着,田不禮立即激憤的從羣臣中走了出來,指着楚使的鼻子大罵道:“豎子,着實無禮,別說寡君沒有廢太子的意思,僅僅是讓太子在外魏國效力。就算是寡君有意要廢太子,那也是我宋國的內事,別說是外嫁到楚國的宋美人,就算是楚王乃是寡君的親兄弟,也無權插手我宋國之事。”

宋王聞言,頓時點了點頭。

雖然宋國不比楚國,但是宋國也不弱,這種屈辱,豈是他堂堂宋王會忍受的。

就在宋王打算開口贊同之際,那邊,田不禮罵完了楚使後,依舊激憤難耐的下拜請命道:

“大王,我宋國乃是堂堂大國,非是楚國屬國,大王乃是一國之王,非是楚國屬君。楚使擅自干預我宋國內政,着實無禮,臣激憤難耐,深以爲恥。

臣雖不肖,但也明白君辱臣死的道理。臣請大王下令,斬殺辱及君王的楚使,臣願率軍與楚國決死一戰,雖死無悔。”

田不禮話音一落,殿中頓時變得死寂。

戰爭的帷幕被揭開了,而且還是宋臣揭開的。

接着,一瞬間之後,就在諸多大臣驚慌失措之際,親齊派大臣立即紛紛附和道:“大王,君辱臣死,臣請大王誅殺楚使,與楚國決一死戰。”

此時,上官大夫見狀,立即向前走了三步,看着宋王怒喝道:“大王,難道宋國已經有意與我楚國一戰了嗎?”

宋王聞言,雙目飽含恨意,冰冷的瞥了一眼還在地上請命的田不禮。

田不禮一開口,他就知道田不禮打得是什麼注意。

此刻齊國不願遭到楚國的兵鋒,難道他宋國就願意遭到楚國的兵鋒了嗎?

更何況還是在這種情況下,無緣無故的替齊國挨刀。

雖然現在他恨不得直接殺了這個唯恐天下不亂的田不禮,但是,在楚使面前,在田不禮打着一心爲國的旗號的情況下,他只能忍了。

想着,宋王又將目光轉向楚使,他很懷疑,這個上官大夫來宋,是不是就是給楚國找伐宋藉口的。

宋王心中略一遲疑,便沉聲道:“楚使,寡人雖與楚王有兄弟之誼,但是楚王插手我宋國內事,寡人受國於歷代先君,請恕寡人不敢辱及先祖,萬萬不敢從命。

而戰爭乃是寡人所厭惡的,和平纔是寡人所向往的,雖然使者無禮在先,但寡人也不願輕啓戰端。

不過,若是楚王一定要插手敝國內事,那寡人也只好奉陪到底,在這彭城等着楚王的到來。”

說着,宋王不給他人開口的機會,立即一擺手:“傳令,送楚使離境。”

說完,宋王立即拂袖而去。

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