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

六君與逯君回到自己的軍營,此時,曲陽君一衆人已經全都在此等候二人了。

見二人歸來,鍾離君立即問道:“六君、逯君,令尹怎麼說?”

六君臉色難看的搖頭道:“令尹讓我二人待罪立功,若是能在此戰中立下功勞,便可替我二人向大王求情。”

廖君聽出了言外之意,不由詫異道:“令尹已經此事稟報大王了?”

逯君嘆道:“是我等懈怠了,大王耳目衆多,哪裡需要令尹稟報呢!”

衆人聞言,全都心中一凜,瞬間便明白逯君說的是什麼。

接着,衆人又想起不久前被滅族的勳君等人,心中涼颼颼的,誰也知道此刻他們的領地上有多少楚王的探子。

但是,不用想也知道,給楚王通風報信的肯定不是一個兩個。

雖然他們不知道誰是知北涯的探子,但是,幾年前由樂官組成的刺史,還有剛剛纔成爲各地封君的令尹,肯定跟楚王有聯繫。

“唉!”鍾離君面色有些憂鬱,長嘆道:“在大王手下用事,何其難也。奮力殺敵,有功無過,大王卻懷疑我等的忠誠,向我等派出了令尹,削弱我等的權利。稍有鬆懈,則雷霆立降,輕則訓斥,重則身死。而用事不力,輕則難逃一死,重則奪爵收地。

大王帶我等也太刻薄了一些!”

逯君聞言,頓時淚流滿面,難以自制。

曲陽君見狀,連忙問道:“逯君,你這是爲何?”

逯君掩面拭淚道:“曲陽君,在下爲自己的命運多舛而哭,爲前途渺茫而悲,爲楚國的前途而悲啊。昔日在下少不更事,即位沒幾年,就遇上齊國糧倉大火,大王爲了阻止楚國的糧食流入齊國,而特意擡高楚國的糧價。

當時在下不知這是大王的計策,以爲這是爲國效力的時候到了,於是將家中的糧食大部賣給太府,以致於破壞了大王對齊國的封鎖。事後,在下用了所獲收益雙倍的價錢,耗費了家中大半積蓄,這才換取大王的諒解。”

衆人聞言也不知道如何勸解他,畢竟當時逯君等人做的也太顯眼了,惹得楚王大怒。

而且楚王事後的處置,也沒有直接進行處罰,只是向逯君等人借了一批糧食,秋收以後又還回去了。

只是其中的差價,讓糧倉近空的逯君吃了一個大虧。

此時,逯君悲腔道:“借糧一事算在下咎由自取,但是,其後大王連年對齊國作戰,我等封君每次都要爲作戰出人出錢出糧,接連十年的戰事,在下家中不僅糧倉幾空,而且連錢財也快耗盡。並且領地百姓全都面有疲態,治下田地也因連續多年未曾整理而雜草橫生。

尤其是滅越一戰,以及接下來的抵抗各國的侵略戰,兩場大戰下來,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

戰爭結束後,連在下都已經感覺錢糧吃緊,身上的盔甲已經連續穿了三年,馬車連續用了五年,朝見大王的衣服也連續穿了十年。

這不是在下節儉,實在是囊中羞澀。

老子云,大兵之後必有災年,連我這個封君都尚且如此,更別說治下的百姓了。”

說着,逯君搖了搖頭,悲天憫人道:“之前大王宣佈在全國之內免稅一年,在下本以爲大王已經迷途知返,打算給百姓以休養生息的時間了。

故而在下爲響應大王的號召,利用這難得的平靜機會,徵召百姓修建水渠,期待來年能有個好的收成。

不想,在下才剛剛開始修建水渠,那邊大王又爲了南鄭巴蜀,再次下詔全國徵兵作戰。

在下得到大王的詔令後,違背了大王的詔令,沒有立即讓百姓放下鋤頭拿起武器前來防備齊國,這是在下的過錯,大王要罰我,我也認了。

只是百姓何辜!如此窮兵黷武,我楚國的出路又在何處?”

衆人聞言,感觸良多。

如果說之前的伐齊之戰,衆人還是略有收穫的,那麼從攻打薛地開始,薛地送給了宋王,諸君全都是所獲極少,入不敷出。

尤其是滅越之戰,衆人在前線跟魏國拼死拼活,結果楚王一戰滅越,獨吞了滅越的戰果,他們連湯都沒喝上。

接着爲了抵抗齊國,衆人全都將大軍集結在淮水,時間長達一年半,這麼長的時間,大家可都是在吃老本。

這纔多長時間,大家又云集淮水抵抗齊魏兩國。

說實話,這種沒有絲毫收益而且還要出兵出錢出糧的抵抗戰,大家全都是牴觸的。

想着,一時間帳中愁雲慘淡。

原本還有人是來看六君逯君的熱鬧的,但此刻,在逯君述說下,所有人心中都是沉甸甸的。

逯君是慘,但是自己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同樣好不到哪去。

此時,曲陽君一臉落寞的道:“是啊,逯君說出了老朽的心聲,大王如此窮兵黷武,對我楚國來說是禍非福啊。

如今秦齊魏三國聯合,趙國已經背叛,宋國態度不明,依在下看宋國恐怕也懸。如此情況下,大王依然沒退兵的意思,堅決要與秦國在南鄭決戰,不昔以一國之力對抗天下,也要奪取南鄭巴蜀。

如此,且爲之奈何?”

尚君聞言面上浮現出一股怨氣,想起這段時間來,那個令尹仗着有大王的支持,開始在領地內爭權,從而接連與他衝突。

想到這,不由怒從心來。接着,冷冷的向自己軍營方向看了看,彷彿透過層層軍帳已經看到了那個被自己帶來的令尹,眼中不由浮現出一股殺機,笑了笑,語氣古怪的道:“不知諸君以爲大王爲何有如此底氣,敢於以一國對抗天下呢?”

鍾離君皺眉道:“應該是我楚國的強盛吧,自宣威以來,我楚國與各國作戰,可謂勝多敗少,大王每次與各國會盟,都被各國尊爲盟主,其中可見一斑。”

尚君笑道:“不錯,正是因爲勝多敗少,故而大王纔會連年征戰而不休。依在下之見,只要我楚國繼續維持勝績,那麼大王對外征戰的步伐就不會停止。

相反,若是大王再次遭遇十幾年前六國伐秦慘敗的事,恐怕大王就會如同上次一樣,停戰休兵數年。”

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