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此時,仞山小道十餘里外的一座小山上,黃克正帶着四十人小心的埋伏着,不遠處的另一座小山,同樣也埋伏着四十人。

他手中的八十人,大部分都是通過上庸刺史府聚集的手下,也有一部分是知北涯安插在上庸的探子。

刺史是數年前熊槐新設的機構,原本是自顧流傳的樂官,樂尹每隔幾年便會向各地派出採風的樂官,以監察全國各地的民情。

但是,熊槐爲了加強對各地的控制,便改樂尹爲刺史府,讓刺史府每年都派出刺史前往各地查看民情,以督察各地。

不過,因爲刺史令與知北涯的長官都是陳軫,爲了儘快將知北涯的攤子鋪開,陳軫便選擇了用商隊、使者團以及各國遊俠組織向各國派出探子。而在國中,則直接借用向各地派出刺史的機會,將探子散佈在整個楚國。

正是因爲如此,導致前往各地查探的刺史,變成了人人深惡痛絕的探子首領。

但其實他們不是,刺史府與知北涯是兩個部門,各地刺史只負責觀察各地民情政風,而不負責打探官員的隱情。

只是因爲長官都是陳軫,故而時常相互幫助罷了。

漢中上庸的丟失,早就在熊槐的預料之中,這是他自己放棄的。只不過這放棄並不是徹底的放棄,而是放棄的同時,還在漢中上庸留下的釘子。

這釘子就是楚國派往兩地的刺史。

因各地刺史只有監察之職,沒有守土之責。故而在漢中上庸丟失之前,兩郡的刺史便奉命潛伏下來,以爲將來收復兩地做準備。

雖然這次昭雎攻略上庸,並沒有一定要攻下上庸的任務,同樣楚王也沒有下令上庸刺史全力輔佐柱國昭雎收復上庸。

但是,在昭雎爲了攻克上庸,開口要調用刺史之時,楚王無法拒絕,陳軫更無法拒絕。

於是,潛伏不久的黃克,就只能將自己的大部分的手下,以及部分上庸郡知北涯的人全都聚集到鄖縣,以配合昭雎的行動。

當然,整個上庸郡兩部的人自然不止八十人,其他人或者在鄖縣準備接應,或者早已通過其他渠道埋伏好了。

黃克埋伏好後,過了一個多時辰,秦軍的運糧隊伍這纔不緊不慢的到來。

眼看秦軍進入埋伏,黃克直接大吼一聲:“殺!”

接着,山上的四十人便一擁而上,紛紛起身向山下的秦軍殺去。

“有埋伏,警戒備戰。”

秦軍一聽有埋伏,頓時一慌,接着就見前後的山上各殺出數十人,只是見這些人一窩蜂的衝下山,根本毫無陣型可言,心中微微一鬆。

只是,就在秦軍還在迅速集結備戰中,隊伍中突然傳來一陣大吼:“殺。”

秦軍一驚,接着眼睛的餘光就瞥見剛剛還在幫助他們運糧的民夫,迅速從糧車上抽出鐵劍,然後向一旁的秦軍撲了過去。

秦軍士卒大恐:“楚人全都反了!”

大吼間,三百僞裝成民夫的探子就將散落在整個運糧隊的秦軍分割包圍起來。

這就是在敵國作戰,或者新佔領地區作戰的弊端。

誰也不知道周圍的百姓是不是良民,或者說當自己軍力強大的時候,就可以保證治下的百姓全是良民,誰也不敢冒頭作亂。

但是,一旦實力衰弱,那麼周圍的人就隨時都有可能露出爪牙。

尤其是這一次,爲秦軍運送糧食的民夫,還是黃克通過投靠秦人的楚國勳貴運作的。

雖然鄖縣縣令是隨機抽調的民夫,但是他根本沒法保證抽調的民夫是不是楚國的探子,更無法保證被抽調民夫來的是不是本人。

更何況楚國的百姓可不是每戶只有一兩個壯丁,大戶制下的百姓,只能保證每戶出丁的數量,但是究竟是誰被徵召,父親還是兒子,哥哥還是弟弟,這個官府根本管不着。

這就給黃克提供了可以運作的空間。

這種情況別說剛剛佔領上庸的秦國,就是楚國自己也搞不清具體的情況,包括熊槐自己也不知道治下究竟有多少百姓。

十幾年前,楚王槐與令尹昭陽先後兩次下令徹查戶口,結果全都弄得灰頭土臉,更別說初來乍到的秦人。

故而,以有心算無心之下,等黃克帶人從山上殺到,秦軍已經傷亡過半。

不多時,五十秦軍便在楚人的圍剿下,全軍覆沒了。

“快,立即打掃戰場。”

戰事一結束,黃克一面安排人打掃戰場,一面讓人穿上自己準備好的秦軍衣服。

很快,翻然一新的運糧隊便再次上路了。

仞山秦營設置在小道正中,兩側都是一座數十米高小山峰。

軍營的東面是一條近丈高數十米寬的城牆,城牆從路中間一直延續到兩側山峰的山腳。

大營中有六百秦軍防守,兩側的山上各有兩百秦軍駐紮。

只要敵軍一來,六百秦軍堅守大營,兩側山上的秦軍便可毫無顧忌的向山下傾瀉箭矢。

如今鄖關的戰鬥已經打了數天,這裡的秦軍正在小心的戒備着。

此時,一支運糧隊從後方緩緩而來,然後隊伍停在軍營的不遠處。接着,一個穿着秦軍衣服的人來到門前,用滿口秦音道:“在下鄖縣所部,今奉縣尹之命運來軍糧。”

看守軍營大門的秦軍士卒看了看營外的糧車,應道:“稍等,在下這就去報告將軍。”

不久,軍營中走出一個將領,查看了一下運糧的公文以及秦軍士卒的令符,見二者全是真的,便點了點頭。

接着看了看秦軍壯丁糧食的數量,又算了算抵達的時間,見全都對的上,便開口道:“好,糧食及時運到,還請諸位速將糧食運到營中。”

“諾。”

檢驗完畢後,秦營大門立時打開,接着,衆壯丁便推着糧車入營。

待糧車進入大營後,一身秦軍士卒打扮的黃克向周圍的士卒使了一個眼色,接着猛然拔出腰間長劍,向周圍的秦軍士卒刺去。

那個士卒還未反應過來,就已經被長劍刺中,剛剛發出一聲慘叫聲,就被另一個人梟首。

同一時間,黃克帶來的人,全都向周圍的秦軍發起偷襲。

隨着慘叫聲不斷響起,那些僞裝成民夫的楚人立即從糧車中抽出長劍,然後向身側還未反應過來的秦人殺過去。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