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

“唯!”

景翠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雖然這一次他一口氣獲得六百多個合格的後備官吏,這大大出乎他的預料。但是這些人的水平同樣也讓他擔心大王會不滿意。

現在大王認可了這次的考覈,那他就算完成了上任以來大王交代的第一件大事。

只是,接下來,各縣可能都不用爲無人可用而發愁了。

這究竟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

景翠心中已經分不清了。

接着,熊槐又開口道:“有勞令尹在排序完成之後,就前去公佈合格者的名單,並通知這些合格者在郢都賓客等候消息。另外,令尹可左徒二人統計各縣所需的屬吏,除了縣丞與縣尉外,其他的佐吏全都由縣尹上書,然後朝中調撥。

還有,三日後,寡人將與諸卿共同商議縣尹的人選。”

“唯!”

景翠離去後不久,陳軫便走了近來。

“大王。”

“免禮!”熊槐點了點頭:“情況如何?”

陳軫拱手應道:“大王,根據令尹給出的名單,這次考覈中,甲等公族兩人,景氏昭氏各一人,太學的貴族子弟三人,道農儒三家各一人,另外兩人則是之前封君舉薦的令尹。”

熊槐不置可否,剛剛這十人的答卷,他都已經看過了,勉強過關吧。

至於墨家的人,沒有一個進入甲等,熊槐也有心理準備,畢竟,楚墨的優秀弟子,不是被墨家藏起來繼續培養,就是已經在爲楚國效力了,剩下的那些人,還太過稚嫩,不足以獨當一面。

景翠能從道農儒三家中各選一人,已經算是給他這個楚王面子了。

畢竟,他這個楚王也不可能親自將這千餘人的答卷全都一一查閱吧!

陳軫接着道:“而一等一百人,太學的公族貴族子弟佔據三分之一,而道農儒墨四大學派則佔據約一半,剩下的二十多人,全都是被封君舉薦而來的令尹與司馬。”

熊槐點了點頭,雖然其中約有水分,但是不可否認,景翠平衡性做的很好,能讓各方都滿意。

最起碼熊槐自己對這個結果便是認可的。

陳軫繼續道:“至於丙等的兩百多人,貴族子弟佔據四分之一,而江漢那些封君們舉薦的人,也大都在這一個等級中,佔據的份額接近四分之一。而身下的一般,則由各大學派與自薦的那些人佔據。

至於丁等的人,除了部分學派子弟與少量封君舉薦外,大都是自薦者。”

說着,陳軫看着楚王的臉色,緩緩開口道:“而那些各地舉薦的人,只有十三人考覈合格,其他兩百餘人全都落選。”

熊槐聞言,臉上略微一驚,沒想到各地舉薦的人,竟然也有十餘人考覈合格,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原本他還以爲沒有人合格纔是。

想着,熊槐便不以爲意的笑了笑。接着開口道:“對於令尹選取的人才,寡人很滿意,就這樣吧!”

陳軫立即應道:“唯。”

陳軫離去後,熊槐再次吩咐道:“請接子與左徒來見寡人。”

“唯!”

不久,接子與屈原便一同來到大殿上。

而後,熊槐將陳軫已經標註好背景的名錄傳給二人,緩緩開口道:“兩位賢卿,這次考覈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合格者有六百餘人。”

屈原二人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六百餘人,別說滿足漢北諸地,就是滿足楚國各縣的空缺也足夠了,如今,人才不足的問題,算是徹底解決了。

接着,熊槐繼續道:“漢北諸地不僅是這次變法的實驗基地,同時也是未來變法的人才來援,故而爲了更大限度的排除來自各方的阻力,寡人打算在漢北設郡,以增強漢北的地位。”

屈原遲疑道:“大王,漢北之地原本就有近二十縣,在加上封君的封地被收回後,最近新設立的縣,如此,漢北之地就有近三十縣,地近千百里,人口百萬有餘。若是貿然設郡,臣擔心朝中諸公會擔心漢北郡權勢過大,而進行反對。”

熊槐點了點頭:“賢卿所言正是寡人的憂慮所在,故而寡人打算將襄陽,以及襄陽附近的羅、盧等縣一併劃入漢北,然後將漢北三分,分別以葉、宛、襄陽爲核心設立三郡。”

說着,熊槐便看向接子道:“先生,寡人打算請先生去我楚國漢北的核心之地宛城,擔任漢北郡守。從淅水以東,方城長城以南,葉縣以西,鄧縣以北,共十七個縣,還望先生爲寡人分憂。”

接子聞言心臟頓時出現一陣短暫的暫停。

十七個縣,還要加上宛城,這絕對是一個重擔。昔日名滿天下的吳起初到楚國,所擔任的職務不過就是一個宛城令而已。

漢北郡守的位置,絕對算是楚王對他的重視了。

想着,接子立即拱手應道:“願爲大王效力。”

熊槐右手虛扶笑道:“好,那寡人就將漢北郡託付於先生了。”

“唯!”

接着,熊槐有沉吟道:“至於以葉縣爲核心的葉郡,管轄方城長城以北的八縣,而葉郡守的位置,寡人打算以現宛城令莊辛擔任。”

說着,熊槐看着屈原道:“賢卿,莊辛雖然是公室中人,但是莊氏一脈日漸衰弱,這個莊辛乃是寡人一手提拔上來的。雖然此刻還不能確認他對變法的態度,但是寡人卻不懷疑他的能力,以及他對寡人的忠誠。

故,只需賢卿在朝中總覽漢北諸事,讓莊辛直接聽命於你,那麼他的才能,就將爲變法所用。”

屈原應道:“大王請放心。”

熊槐點了點頭,繼續道:“至於南部襄陽郡的七縣,因爲襄陽已經有賢卿二人打下的基礎,只需以襄陽爲核心,將政策推廣到包括鄧縣在內的六縣便可。至於襄陽郡守,寡人這裡有一個名額,不知二位賢卿以爲如何。”

說話間,熊槐便將陳相的答卷遞給二人,等二人看完後,問道:“如何,是否可以擔任襄陽郡守的位置。”

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