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

秦惠文王點頭問道:“相國,現在如何拆散楚魏聯盟?”

張儀回答:“大王,當前最重要的是先破除楚魏聯姻。”

秦惠文王一聽張儀提起,立即明白張儀要說的是什麼。

“楚魏聯姻!相國的意思是太子?”

張儀點頭道:“大王,正是如此。”

“如今魏王在婚嫁年齡的嫡女只有一人,那麼魏國要和楚國太子聯姻,那麼也就只有一人。”

“太子雖然離行冠禮還有幾年時間,但是如果只是前去求親,那也足夠了。”

“現在楚國和魏國只是有聯姻意向,楚國並沒有向魏國正是提出求親,那麼我們秦國只要搶在楚國求親使到達魏國正式向魏王求親之前,提出爲太子求取魏王公主爲婦即可。”

“如果魏國同意秦國的請求,那麼楚國見魏國反悔,遭到魏國的戲弄,必然會與魏國交惡。”

“如果魏國不答應秦國的求親一事,那麼接下來秦國以魏國背叛聯盟要挾,逼迫魏國不得和楚國結盟,那麼魏國面對秦齊兩國的兩面危險,必然會同意秦國的要求的。”

秦惠文王同意道:“可,太子雖然距離行冠禮還有幾年,但是此時向魏國求親正當其時。”

說到這裡,秦惠文王遲疑了一下,接着道:“如今楚國出現如此大的轉變,寡人深爲憂之,況且我們能阻止魏國一次,卻不能阻止魏國第二次第三次,就算能阻止魏國,卻不能阻止趙國。”

“何況守久必失,我們秦國如何才能扭轉這種不利的影響?”

張儀聞言道:“大王,只要我們秦國一日不出兵齊國,那麼這種不利影響就一日不會消除,但是我們卻可以暫時穩住趙魏韓三國。”

“如何穩住三晉?”秦惠文王問道。

張儀回答:“大王,給三晉一個肯定答覆,就說我們秦國已經準備出兵齊國,但需要一些時間準備,只需要給三晉一個定心丸即可。”

秦惠文王點點頭。

甘茂此時進言道:“大王,不僅是三晉,我們秦國還要派出使者前往越國,請求秦國和越國結盟。”

秦惠文王聞言知意,秦國和越國之間的距離極遠,哪怕單人獨馬快馬加鞭,從秦國趕到越國也需要極長的時間。

如果秦越結盟,那麼它的象徵意義遠遠超過了實際意義,目前來看,可以噁心楚國。

司馬錯想了一下,興高采烈道:“妙啊,大王,秦越結盟之策甚佳,我們秦國和越國結盟之事,有百利而無一害,請大王明察。”

甘茂看着司馬錯喜形於色不由一愣,心中暗自納悶,難道這個純粹噁心楚國的計劃,還有其他出乎意料之外的作用?

秦王張儀等人好奇的看着司馬錯,不知道他發現了什麼。

樗裡疾笑着問道:“不知客卿以爲秦越聯盟對秦國有什麼好處。”

司馬錯向秦惠文王鄭重的行禮道:“大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臣在蜀數年,日夜憂思,卻毫無辦法。”

秦惠文王問道:“客卿爲何而憂慮?”

司馬錯答道:“大王,臣爲楚國憂慮,如今能對去秦國造成威脅的只有楚國,而我們秦國進攻楚國的線路,只有三條,其中兩條是水路。”

“天下皆知,楚國的水師冠絕天下,而我們秦國的水師面對楚國水師,根本不值一提。”

“如此一來,我們秦國雖然佔據上游的有理地勢,卻始終不能將優勢轉爲勝勢。楚國雖然地處不利,卻能憑藉水師之利,無懼我們秦國。”

“臣爲此深感憂慮,想在巴蜀之地打造一隻水師,卻苦於沒有優秀的造船師以及優秀的水戰將領,故而虛度三年,勞而無功。”

司馬錯說着,臉上的憂慮消去,露出喜色道:“如果我們秦國與越國結盟,則會極大的扭轉秦國在水師方面的劣勢。”

“楚國的水師之強大,天下皆知之,而楚國水師的犀利,天下同樣知道,楚國精通水戰,越國同樣精通水戰。”

“大王,如果我們秦國和越國結盟,用重禮向越國求取造船師和精通水戰之士,越王必然同意。”

衆人一聽就知道司馬錯在繼續出售他的一統天下的計劃,但是建立水師的事情,對秦國來說,也是彌補自己短板的重要一環,由不得在場的人不重視。

衆人想了想,齊道:“大王,臣等附議,與越國結盟。”

秦惠文王聞言立即拍板,道:“好,依客卿之言,派出使者攜重禮向越國結盟。”

就在此時,宮殿之外走進來一個宦官向秦惠文王稟報道:“大王,將軍魏冉求見。”

“魏冉?”秦惠文王微微一頓,魏冉一向知進退,如今正是商議國事的時候,沒有重大的事情,他是不會來打擾的。

秦惠文王立即道:“傳他進來。”

“唯。”

很快,殿外走進一個三十多歲的人,到了大殿中向秦王行禮道:“臣魏冉拜見大王。”

秦惠文王問道:“可是出了什麼大事?”

魏冉面不改色回答道:“大王,微臣剛剛收到楚國的情報,楚國的景翠所部,在不久前移師東向,目的不明。”

“什麼?楚國的軍隊動了,爲何是景翠而不是屈匄?可知是什麼原因?”張儀一聽楚國的驚變,立即出口問道。

魏冉搖了搖頭,道:“相國,可以確認不是屈匄而是景翠所部,具體原因還未查明,探子查探到楚國的動靜,就立即趕回彙報,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查探。”

司馬錯問道:“景翠帶走了多少人,是二十萬全部人馬還是隻帶走了部分人馬?”

魏冉答道:“回客卿話,是全部的軍隊。”

魏章問道:“現在屈匄所部有何動靜?”

魏冉回答:“據探子回報,景翠率軍離去後,屈匄接收了楚國大營,正在修築防禦工事。”

樗裡疾面帶喜色,向秦惠文王道:“大王,楚國此舉是在向我們秦國表明,楚國要攻打齊國了。”

司馬錯搖頭道:“大王,還需靜觀其變,以防楚國有詐。”

張儀嘆了口氣,向秦王道:“大王,楚國此舉是在繼續向我們秦國施加壓力,逼迫我們攻打齊國,現在,留給我們秦國反應的時間更加少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