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

丹水之畔。

公孫衍率領七萬楚軍一路疾行,然後在日落時分,便下令大軍原地休息。

不久,公孫衍用過晚膳之後,鄧陵光來到公孫衍身側,遲疑的開口道:“將軍,莊蹻將軍求見。”

公孫衍聞言笑了笑:“本將本以爲他會在前日便會前來,不想他竟然能忍到現在,看來他比本將預料的還要沉穩。”

說着,便應道:“讓他去丹水岸邊見本將。”

“諾。”

不多時,公孫衍便親自拿着一個火把,悠悠哉來到丹水岸邊,這裡,莊蹻早已等候多時。

莊蹻見公孫衍獨自到來,立即拱手行禮道:“將軍。”

“嗯!”公孫衍點了點頭,然後走到莊蹻身側,藉着火把昏暗的光芒,看着飛逝而去的丹水,久久不語。

莊蹻見狀,皺了皺眉,然後將目光投向漆黑的遠方,靜靜的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良久。

公孫衍扭了扭脖子,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身軀,然後發出一聲長嘆:“唉,人老了不服老也不行,想當初,本將像莊將軍這般年輕的時候,老朽我能在原地站上一整天,也不會有絲毫疲憊。現在,只是站了這麼一會兒,身體就堅持不住了。”

莊蹻聞言開口道:“犀首老當益壯···”

公孫衍不等莊蹻說完便打斷道:“老朽的身體,老朽知道的很清楚,或許有生之年,這就是我的最後一戰了。”

莊蹻聞言緊緊的閉上了嘴吧。

接着,公孫衍有笑了笑,開口問道:“莊將軍求見本將,可有何事。”

莊蹻聞言,想起公孫衍方纔的話,搖了搖頭:“將軍,蹻方纔站立許久,身體有些疲憊,是以不小心忘了!”

“忘了?”公孫衍笑着搖了搖頭:“將軍沒忘,如果本將所料不差,將軍是來責問本將,爲何這幾日來,每天都在日落時分停兵不前,每天天色大亮之後纔開始行軍的吧!”

莊蹻方纔本來聽到公孫衍年老體弱之言,便不打算提及此事,但現在公孫衍主動提及···

於是,莊蹻立即臉色一正,應道:“將軍目光如炬,在下今夜正是爲此事而來。”

說着,莊蹻拱手道:“將軍,如今秦軍正在向上庸撤退,並且南部的楚軍正在滯緩秦軍的行動。當此之時,我軍立即晝夜疾行,提前趕到漢水堵截秦軍纔是,爲何將軍卻一點也不急,一日行軍纔不過五十里,這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在下擔心,等我軍趕到漢水,恐怕秦軍已經抵達上庸,如此,秦軍豈不全軍而退?如此,將軍與大王苦心策劃的這一戰,豈非爲山九仞,功虧一簣。

是以,在下特來向犀首請教!”

公孫衍哈哈大笑:“將軍即知誘敵深入的計劃,是大王與本將一手策劃的,那麼將軍爲何不以爲,現在,本將行動滯緩,這也是計劃的一部分!”

莊蹻一怔,心中驚疑不定,思考良久,彎腰拱手問道:“請將軍賜教。”

公孫衍聞言一嘆:“將軍之所以對此不解,那是因爲將軍只是關注與戰場之上,而沒有看到戰場之外,這普通名將與謀國強國之名將的區別,就在於此。”

說着,公孫衍看着莊蹻,語氣深長道:“以將軍之才,假以時日,必能成爲楚國名將,但是想要做謀國之名將,將軍還差不少。”

莊蹻一聽公孫衍有意指點,立即拜道:“請將軍賜教!”

公孫衍點了點頭,然後開口道:“若是本將真想在漢水截住秦軍,那麼本將就會在淅水之時,發動析邑百姓以及全軍將士打造木筏,兩天的功夫,就足夠獲取七萬大軍所用的木筏了。然後大軍順流而下,一日功夫,便可趕到漢水阻截秦軍。

但是,本將採取這種省時省力的方法,而是率領大軍沿丹水而下,你可知這是爲了什麼?”

莊蹻緩緩搖了搖頭。

“那是因爲,此時此刻,我楚國還沒有與秦國決戰的必要,或者說楚國還沒有做好與秦國的準備。”

莊蹻聞言斟酌着道:“可是犀首,此時我楚國也無需與秦國決戰,只需截斷秦軍的退路,前後夾擊,便可大破秦軍,極大的削弱秦國的實力。如此,我楚國便將十幾年內,沒有秦國之憂。”

“你說的不錯。”公孫衍點了點頭,然後緊接着又問道:“但然後呢?”

“然後?”莊蹻遲疑的看着公孫衍,這結果不是很明顯嗎?爲何還要詢問?

公孫衍搖頭道:“若是困住秦軍,那秦軍必然會採取困獸之鬥,然後秦楚兩國之間,必然會爆發慘烈的大戰,誠然這一場戰爭的最後勝利者,將會是我們楚國。但是,其結果也必然是慘勝,是兩敗俱傷。

而且,因秦軍在上庸留有兵力,以我軍目前的實力,很難重新奪回上庸漢中。勞而無功,這是兵家大忌。”

說着,公孫衍笑了笑道:“這也是韓國所希望的,公仲侈帶着那些殘兵敗將向西而走,並且一路直奔韓國,而不是在淅水牽制於我,爲秦國爭取時間。其目的,無非是希望秦楚兩國兩敗俱傷罷了。

這一年多來,丹淅之敗,我楚國損失近十萬精銳,陳城防守戰,精銳士卒死傷同樣超過十萬。若是我等再在這裡與秦軍兩敗俱傷,那麼即便以楚國之強,也難以承受。”

說到這,公孫衍頓時停了下來,而後在心中默默的道:這裡大軍,不久後楚王還有大用,不可浪費在這裡。

此時,莊蹻沉默了一下,然後問道:“敢問犀首,若是我們放這支秦軍回去,結果又將如何?”

“那麼我楚國將會多出秦國韓國這兩個盟友。”公孫衍笑解釋道:“這此公仲侈同時出賣樗裡疾與甘茂,必然會遭到秦國的忌恨。秦韓反目,韓國必然會倒向我楚國。同時,秦國爲了快速返回上庸,必然要捨棄一條大尾巴,以斷尾求生。秦國實力受損,必然會向我楚國求和。

另外,只要我楚國謹守丹淅襄陽兩地,那麼秦國便無機可乘,如此,秦國對三晉而言,便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嚴重牽制三晉的實力。

一個衰弱的秦國,這不符合我們楚國目前的利益。

這就是我楚國與秦國不盟而盟的辦法。”

公孫衍停頓了一下,然後又道:“只要我楚國這次沒有與秦國兩敗俱傷,實力猶存。那麼齊魏兩國得知這一消息後,必然也會立即退兵,然後派出使者主動與我楚國講和。

所以說,這就是放秦軍主力歸去,只取秦軍尾巴的原因所在···”

不久後,公孫衍站在岸邊,看着莊蹻離去的背影,喃喃自語道:“可惜,今晚來的不是景缺!”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三百章 會盟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