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

熊槐在上官大夫退回後,轉頭向景鯉道:“令尹,宋國伐楚,我淮北之地損失慘重。故,寡人請卿將各地有功之臣以及叛國投敵之人的名錄全部統計出來,然後報與寡人,寡人其後進行賞罰!”

“唯!”

熊槐點了點頭,然後向羣臣道:“諸卿,各國來襲,望諸卿繼續操勞國事,與寡人共赴國難!”

羣臣皆應道:“唯···”

戰事爆發的第三月,連戰連捷的宋軍繼續南下,徹底佔據了泗水流域西面的所有地區,並將勢力範圍擴展到穎水。

第四月,宋軍奪取楚淮北之地五百餘里後,才暫停了攻勢,開始展開防禦。

消息傳到郢都。

一些大臣再次提出伐宋,威逼齊魏的戰略,但是依舊被熊槐否決。

析邑。

葉公帶着麾下的幾個將領例行巡視了淅水防線之後,然後登上高臺,看着西岸的十幾艘大船露出了一抹嘲笑。

自從第一戰秦韓聯軍吃了一個大虧後,聯軍便在對岸打造起能防禦投石攻擊的大船來。

葉公剛開始見到這一幕還略有緊張,但是隨着聯軍的第一批大船打造完成,然後當葉公看着這些船在聯軍士卒吃力推動下,艱難的進入淅水後,才徹底放心。

大船雖然防禦力強大,但是在小河中行動困難,根本毫無作用。

想要快速渡河,還得輕便的快捷的木筏。

故而,聯軍打造出第一批大船後,就再無動靜,一連與楚軍對持了三月。

此刻,葉公看着對岸,向身側的盛君問道:“將軍,對岸的聯軍最近可有異常?”

盛君應道:“葉公請放心,對面並無異常,我軍的探子時刻都在盯着他們,只要樗裡疾一有動靜,我軍就會立即得知。”

葉公點了點頭,吩咐道:“傳令給陰君,讓他小心守衛丹口,提防聯軍突襲!”

“諾”

衆人一回到城中,此時,析君心事重重,一臉憂色的走了過來,行禮道:“葉公!”

析君行禮後,想起他的令尹與司馬對他的建言,頓時露出欲言又止之色。

葉公見狀,遲疑的問道:“析君有何事?”

析君頓了頓,才爲難的開口道:“葉公,大戰四月,析邑的百姓已經被在下徵召五月,以協防淅水。如今眼看春耕過去,許多百姓心中不安,擔心大戰之後,家中無糧可用。”

衆人聞言全都一滯,原本輕鬆的心情,變得沉悶起來。

不僅是析邑,其他地方也一樣。

大戰爆發,各地都抽調了大量青壯前來駐守,這不僅是一筆極大的開支,同樣也會影響春耕,從而導致今年的收穫銳減。

這一進一出間,今年各封君的領地,十有八九將會入不敷出,大虧一筆。

想着,衆人臉色全都不怎麼好看。

葉公沉默了一下,然後嘆道:“老子云:大兵之後,必有災年。此言甚是!”

接着,葉公又開口道:“不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今國家有難,還需諸位暫且忍耐,安撫百姓將士。只要渡過這次戰事,大王肯定會有賞賜。”

衆人一聽,想起殺到封地門口的秦韓聯軍,立即附和道:

“不錯,國家有難,理應共赴國難,豈能計較個人得失。”

“大王一向仁慈,此戰之後,必有封賞,而且可能還會免稅。”

“大王已經在離間各國,而且燕國義渠兩國都派去了使者,想來離變局之日不遠了。”

“正是如此,還請析君堅持一二。”

葉公聽着盛君等人的話,點了點頭,開口道:“析君,析邑百姓的難處,本將也深爲理解,但是淅水的防禦,還需析邑百姓鼎力相助。故,解散百姓,讓百姓回家進行春耕一事,恕本將不能答應。”

“這···”

析君聽到葉公明確拒絕,雖然心中不由出現一陣失落,但是卻並不意外。

丹淅防線不僅關係楚國的戰局,而且也關係着淅水東部衆多封君領地的安全,葉公根本不可能會解散析邑的百姓。

www¤ ttκǎ n¤ c○

況且,析君自己也不願在這個時候解散百姓。

對析邑來說,守住淅水纔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若是淅水失守,析邑以及他這個析君,就全都完了。

讓他在堅守淅水與讓百姓去春耕中選擇,他也會選擇堅守淅水,而不是讓百姓去春耕。

他提出春耕的事情,目的也不在於春耕。

析君想起門客傳來的消息,立即定了定神,接着道:“葉公所言甚是,解散百姓一事,在下也知其不可。可若是僅僅只是大戰一年半載,百姓自然還能堅持下去。但,在下擔心,以目前的形式來看,各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輕易退兵。

而讓我楚國吐出越國,那就更家不可能。故,在下十分擔心,這一場戰事很有可能會演變成昔日天下圍魏救趙之戰那樣,一發不可收拾,接連持續數年,直到各國全都全都精疲力竭,實在堅持不下去了,這才休戰回國。”

析君話音一落,衆人同時爲之色變。

那一次的戰事,因魏國主力在趙,秦齊楚三國見有機可乘,糾集了許多國家,大舉進攻魏國。

於是,在仇恨與利益的推動下,楚國在大軍與巴國作戰的同時,大舉出兵二十萬,向北攻打魏國。

當時楚王與羣臣都認爲,天下圍攻魏國,而且魏國主力不在,一定能夠擊敗魏國,重新飲馬河水。

結果,魏國的實力與頑強全都出乎天下人的預料,魏國在各國的圍攻下扛了近兩年。其中楚國更是因主力在外,而遭到魏韓聯軍的突襲,導致陳蔡兩地都被韓魏聯軍奪走,還讓韓魏聯軍殺到心腹葉地。

那一戰,北面的封君因此損失慘重,不少封君領地或被奪走,或遭到魏軍的肆虐而殘敗不堪。即便是楚國腹地的封君,也因接連大戰兩年,付出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而元氣大傷,其後十餘年都沒有緩過勁來。

上一次,楚國只是出兵三十多萬,就已經元氣大傷。

可這一戰,楚國爲了抵抗各國,出動的兵力已經超過六十萬,幾乎是舉國而戰。

衆人一想起楚王與朝中諸公制定的防禦戰,不由打了一個寒顫。

若是離間計失敗,那麼這一戰有的打了。

雖然楚國爲了這一戰已經準備了數年,楚王不怕,可是他們沒有絲毫準備,他們怕啊!

若是這一戰也持續個兩三年,就算是對持兩三年···

這一場防禦戰,就算楚國贏了,大家肯定也沒有絲毫賺頭,反而還會因爲出兵出錢出糧而血虧。

這是楚國的勝利,而不是大家的勝利。

若是這一戰輸了···

大家想起失去封地,流落郢都的潘君等封君,頓時渾身發涼。

打個兩三年,肯定血虧!

不打,那就封地不保!

想到這,在場的衆人全都面面相覷,誰也沒有說話,一時間氣氛沉重。

良久。

葉公纔開口道:“不知析君可有破敵之策?”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百章 心傷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