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

熊槐聽着左成的話,正不點頭間,突然聽到左成請罪,頓時一怔,詫異的問道:“賢卿這是何故?”

左成應道:“大王,臣離開商丘前,曾接受了宋卿惠盎的千金賄賂,以幫助宋國在大王面前說話!”

熊槐一怔,頓時呆滯,張了張口,不知對坦誠自首的左成說些什麼好。

接着,左成立即拜了拜,再道:“大王,臣在宋國之時,竊以爲宋國可以爭取,故而就接受了惠盎的賄賂,以安惠盎之心。接着,臣將千金散盡,全部用來賄賂宋國的大臣,以聯合宋國大臣,支持親楚宋將臧信爲伐楚主將。”

說完,左成長拜道:“大王,臣接受敵國賄賂,這是罪一。賄賂敵國大臣,不僅沒有阻礙敵國伐楚,反而支持敵將伐楚,這是罪二。犯下此等二罪後,臣心中忐忑難安,萬萬不敢欺瞞大王,故向大王坦白,請大王賜罪!”

左成說完,熊槐以及一側旁聽的景鯉全都一臉詫異的看着他,心中冒出兩個字來:無恥。

這左成所說的話,雖是請罪,但是怎麼無論從哪方面看,都像是在邀功啊!

不計聲名,接受賄賂,這就是捨己爲國,大大的忠心。散盡千金,賄賂宋臣,這便是視金錢如糞土,沒有貪財之心!

有了這兩條,這不是一心爲國的忠臣,還能是什麼?

此時,一旁的上官大夫也想到了這一點,一擡頭,見楚王面色古怪,頓時臉色一變。

之前惠盎也曾向他賄賂千金,但是也沒有接受。

但是,現在左成來這麼一手,頓時將他逼到了牆角。

既然惠盎已經對左成行賄了,那地位尚在左成之上的他,不可能沒有行賄。

可是,他當時拒絕了惠盎,這種事情也瞞不住有心人。

現在楚王並沒有表現對左成收取賄賂感到憤怒,那就是對左成的做法比較滿意。

如此一來,左成跟他拒絕賄賂的情況一對比,頓時高下立判。

他比左成相比,眼光機變,全都差的太遠了。

顯然,同樣是在宋國任職,同樣是被宋國驅逐,而他將會淪爲左成的陪襯。

想着,上官大夫立即晃了晃腦袋,暗道:不行,不能讓左成說動楚王,否則,未來哪裡還有他的立足之處?

想到這,上官大夫立即將宋國的情況在腦海中轉了數圈,而後向楚王一拜,開口道:“大王,臣以爲左大夫之言不妥。宋國先前背叛了齊國,現在又背叛了我楚國,這就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其他國家給點好處就背叛,盟友暫時局勢不利,同樣也會背叛。

對這樣一個國家,不僅不能與之結盟,更不能與之交好。

而且,宋王貪婪無度,伐齊攻魏,射天鞭地,肆無忌憚。如今我楚國面對各國來伐,準備退守淮水,此事已經人盡皆知。故,臣以爲宋王不會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肯定會趁機奪取淮北地。”

說到這,上官大夫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腦中靈光閃現,繼續道:“大王,如今宋國地六百里,擁兵七千乘。只要佔據我淮北四百里,那就是一個佔地千里,擁兵萬乘的大國。而後,我楚國與宋國結盟,一旦我楚國幫助宋國穩定局勢,那麼就會在淮泗流域造就一個強大的國度。

若是宋國再次與我楚國翻臉,那麼臣擔心楚國將徹底失去淮北之地。

況且,這次各國逼迫宋國割讓薛地,便已經表明齊魏兩國與宋國的結交乃是權宜之計。伐楚之後,兩國肯定會對宋國下手,此時我楚國與宋國結盟,這就是爲了宋國與齊魏兩國爲敵,臣以爲這對楚國而言,弊大於利。”

說着上官大夫再拜道:“故,臣以爲與宋國交好,還不如徹底與宋國翻臉。而後,以宋國爲餌,引誘齊魏兩國於我楚國結盟,共同伐宋,如此,我楚國不僅能收回淮北,還能從宋國哪裡獲取土地。

大王,這就是我楚國暫時捨棄淮北,而後獲取宋國的方法。”

上官大夫的話音一落,一旁的景鯉立即點了點頭。

各國伐楚,必將導致楚國實力衰弱,若是再進一步讓出淮北大片土地給宋國,以此與宋國結交,這就顯得得不償失了。

相反,若是能聯合齊魏攻打宋國,以富裕的宋國補益楚國,這才能迅速讓楚國緩過勁過來。

雖然景鯉心中認爲上官大夫的策略,比左成拉攏宋國要好很多,但是,景鯉依舊只是在一旁觀看,而沒有出言贊成。

因爲數日前楚王已經下詔,讓左尹昭常去宋國了。

此時,左成開口道:“上官大夫這不是危言聳聽麼,如今宋國羣臣恐懼不已,如何敢佔據我淮北大片領土。如此,豈不是在齊魏兩國不懷好意的時候,將我楚國徹底得罪了嗎?

故,大王,臣以爲只需讓出淮北十餘城,便可收買宋國,讓宋國停兵不前。”

說着,左成拱手道:“至於齊魏兩國,到時,我楚國完全可以以宋國爲餌,引誘齊魏兩國伐宋,以宋國消耗齊魏兩國的實力,待三國筋疲力盡之時,再以割地爲條件出兵收復被齊魏兩國佔據的失地,並且救宋伐魏,逼迫魏國與我楚國結盟。

盟魏聯韓,伐齊攻秦,如此,數年之後,我楚國則將再次成爲天下霸主。”

“這···”上官大夫頓時一滯。

顯然,左成提出重新稱霸天下的建議,乃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而不是跟他一樣,臨時靈光閃現的急智。

在沒有一個更好的策略取代左成所提出的策略之時,上官大夫覺得他可以做的,那就是···

“大王,左大夫提出的策略更本行不通。兩年前,楚宋越三國伐齊,在齊國尚有趙魏兩國盟友之時,宋王就敢一口吞下百里薛地。如今天下羣起伐楚,而我楚國周圍俱是敵國,沒有半個援軍。

此時此刻,以宋王的貪婪短智,怎麼可能會只滿足於區區十餘城?依臣之見,這次宋國肯定會大舉伐楚,鯨吞淮北!”

感謝書友看灰機會飛的三百賞!

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