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

郢都。

各國軍隊開始在楚國邊境匯聚的消息,不斷的傳到楚國郢都,頓時令郢都一片震動。雖說楚國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是面對這股足以毀滅國家的風浪,在楚王不在郢都之時,整個郢都都顯得沒有底氣,提心吊膽,沒有一絲輕鬆之意。

就在郢都被這股風雨壓得喘不過起來之時,楚王終於回到了郢都,一時間,郢都羣臣似乎又找到了主心骨一般,心中安定了不少。

熊槐回到郢都的第三日,被宋王驅逐的兩位楚國大臣回到郢都。

“上官大夫,左大夫!”熊槐聽着景鯉的稟報,臉上露出一絲嘲弄。

宋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若是宋國背叛聯盟,這絕對是對連橫聯盟的重大打擊,尤其是宋國尷尬遭到各國欺壓的情況下,極大的提升了拉攏宋國的機率。

在現在楚國急需瞭解宋國內部情況的時候,這兩個楚國大臣回到郢都覆命,這莫不就是天意麼!

想着,熊槐立即開口道:“令尹,快傳他們進來,寡人要見他們!”

“唯!”

···

殿中。

熊槐看着二人,直奔主題,問道:“兩位賢卿從宋國歸來,不知宋國的情況如何?”

上官大夫一聽楚王詢問宋國,頓時一股濃郁的怨恨之氣涌上心頭。

起初,宋王請求楚國派出一位宋相,上官大夫本不願去,但是,耐不住宋王的刻意討好以及再三邀請,這纔看在楚王的面子上,答應前往宋國任相。

結果到了宋國,情況卻與他想象的不一樣。

沒過多久,他就發現宋王請他做宋相,並非因爲他的才華,而是因爲他在楚國的地位。

所以,他雖然成爲宋相,在宋國的地位即位崇高,但是卻是一個虛相,宋國實權大都在宋卿惠盎手中,他並沒有獲得多少權力。

其後,趙臣仇液擔任宋國亞卿,不僅將他手中爲數不多的權力也分走了一半,而且在朝中與他針鋒相對。

而他在與仇液的爭鋒中,宋王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支持仇液,導致他屢屢被仇液壓過一頭,成爲宋國朝野的笑柄。

那一段時間,若不是看在楚王的面子上,上官大夫早就請辭回楚國了。

但是,上官大夫萬萬沒有想到的,在楚宋兩國交惡後,宋王竟然沒有讓他主動請辭,而是直接將他驅逐了,將他僅有的一點顏面,也從臉色扯下,然後仍在地上,狠狠的踩上一腳。彷彿宋王將他從楚國請到宋國,目的就是爲了羞辱他一般。

所以,離開商丘之前,面對惠盎所贈送千金,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難道他會爲了區區千金,就會覥着臉,拋下顏面,千里上門送屈辱嗎?

屈辱,上官大夫灰溜溜的離開宋都那一剎那,感受到了無盡的屈辱。

從商丘到郢都,這一大段路,不僅沒有讓他內心的屈辱感消弱,反而愈演愈烈,好像整個人都被點燃了一般。

此刻,一聽楚王的話,心中的怒火被勾了出來,立即憤恨的道:“大王,昔日楚宋兩國結盟,宋國依靠我國,狐假虎威,獲得了不少好處。而且,兩年前,我楚國不顧自己,爲宋國奪取了薛地。結果,宋王絲毫不顧及萬日的情分。

不僅立即與我楚國翻臉,而且還與各國合謀攻打楚國。更有甚者,臣在宋國之時,聽聞宋王暗中詛咒大王,是可忍,孰不可忍。”

說着,上官大夫大聲拜道:“大王,君辱臣死,若是日後伐宋,臣願爲大王前驅,不滅宋國,誓不罷休!”

熊槐聞言臉上沒有任何變化。

宋王的舉動,乃至祭祀詛咒他,都在他的預料中。

畢竟這次宋國的確是被楚國坑慘了。

上官大夫所說的話,並不是熊槐所希望的答案。

想着,熊槐淡淡的道:“好,賢卿有心了。”

說着,熊槐目光轉到中大夫左成身上,問道:“不知賢卿有什麼對寡人說的嗎?”

左成方纔在上官大夫開口之時,一直默默的觀察楚王的臉色。結果,楚王的臉上沒有任何變化,即便上官大夫提及宋王詛咒楚王,楚王也不爲所動。

看到這,左成心中便知道,楚王所關心的,不是宋國對楚國的態度,也無需大臣與楚王同仇敵愾。

此時,聽到楚王詢問,立即應道:“大王,臣立即宋國之前,曾仔細觀察過宋國上下的動靜,然後發現宋國上下,對我楚國十分怨恨的同時,也十分恐懼我楚國。

其恐懼之處有三,一是擔心楚宋兩國關係太近,在各國伐楚之時殃及池魚;二是擔心楚國滅越之後,將目標放在宋國身上,故而與各國聯合伐楚;三是擔心各國伐楚之後,等楚國緩過勁來,會報復宋國。宋弱楚強,一旦楚國對宋開戰,宋國即便不亡,也會大爲衰弱。

此外,這幾年宋國與齊魏兩國的矛盾極深,宋國上下更擔心即便宋國跟着各國伐楚,也不能消除宋國與齊魏兩國的矛盾。反而在伐楚之後,在楚宋兩國反目成仇後,在宋國外無援軍的情況下,出兵報復宋國。

臣與上官大夫被驅逐前,宋王在洛邑受辱,被迫割讓薛地給齊國的消息傳到商丘。不僅讓宋國羣臣激憤,同時也讓更多的宋國大臣與臣結交,這便是宋國與各國離心的跡象。”

說着,左成想起離開商丘前,惠盎所贈送的千金,立即拱手道:“大王,宋王將上大夫與臣驅逐,卻並沒有殺臣二人祭旗,便是出於這種矛盾心理。那就是即伐楚,同時也不敢過分得罪楚國。”

熊槐極爲意外的看了左成一眼,突然發現他的能力與洞察力遠在上官大夫之上。

想着,熊槐對左成笑了笑道:“賢卿觀察入微,洞悉人心,甚善!”

左成一見楚王露出笑容,頓時鬆了一口氣。

接着,熊槐看着左成,想要看看他的才能,於是,再次開口問道:“不知依卿之見,我楚國應該如何應對宋國?”

左成笑道:“大王,如今天下伐楚乃是大勢所趨,故而,現在想要讓宋國站在我楚國這邊,對各國爲敵,替楚國扛住各國的攻勢,這實在太難,宋國上下都不會願意的。

但是,楚宋結盟數年,齊宋交惡數年,這一段時間裡,宋國內出現了大量的親楚派大臣。依臣之見,我楚國可以扶持宋國親楚大臣,支持親楚派將領領兵伐楚。然後重金賄賂宋國主將,讓出一部分土地,讓楚宋兩國形成一股默契,將戰爭的規模以及損害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如此,各國伐楚之後,我楚國便能迅速與宋國結交講和。一旦天下有變,我楚國便可拉攏宋國,重建聯盟,再度爭霸天下。”

說到這,左成瞄了一眼楚王,再次拜道:“大王,臣有罪!”

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