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

城外楚營。

“天欲使人滅亡,必先讓其瘋狂。”當唐昧得知公子玉下詔誅殺公孫海全族,緩緩地吐出這一句話。

公孫海前去投奔越王,無非是公孫海這一脈兩頭下注的行爲,最後,無論越王與公子玉誰會獲取最後的勝利,都將保全家族的富貴。

結果,公子玉卻趁機以公孫海殺害越王爲藉口,將公孫海整個家族滅了。

唐昧自然知道公子玉此舉的用意,乃是爲了斷絕其他越人的念想,同時也是爲了震懾公族。

但,此舉,同樣也會讓原本觀望的公族離心。

一旁的昭應聞言笑了笑:“將軍,如今淮南各地已經宣誓歸附公子玉,而且,公子玉又將越國中實力最強的公族滅族,想必他現在一定自動意滿了吧。”

頓了頓,昭應又開口道:“將軍,楚國大勝越國的消息,已經無需我們刻意傳播,現在經公子玉這麼一鬧,整個吳城,肯定都已經知道淮北的戰事了。”

說着,昭應拱手道:“將軍,現在我們應該可以正式動手了。”

唐昧點了點頭:“既然公子玉如此迫不及待爲我楚國宣威,那麼本將也不能辜負了公子玉的一片心意。

不過,如今吳城之中的越軍,尚有近兩萬,且吳城乃是大城,強行攻城,太過拖延時間,而且攻城的傷亡也不會很輕。故,雖然吳城中有不少楚國內應,但是本將依然決定等一天。”

說着,便對昭應吩咐道:“請將軍走一遭吳城,再請公子玉幫楚國一此。明日,本將要這吳城,正是成爲我楚國的城池。”

昭應精神一振,興奮的應道:“是,將軍。”

不久,昭應坐着馬車,在十餘楚軍的護衛下來到吳城北門附近。

此時,鎮守北門的章期,在城牆上遠遠見昭應前來,立即打開城門,並親自在城門外等候。

昭應的馬車到了前方,章期立即主動迎上去,待馬車停下,不待昭應下車,便立即拱手行禮,眼中帶着一絲畏懼,面上帶着一絲諂媚,笑道:“將軍親來吳城,怎麼也不提前知會一聲,以讓在下前去迎接。”

昭應見章期這次不僅主動相迎,而且如此刻意討好,頓時一笑,知道章期已經得知淮北的戰事,已經對楚人心生恐懼,唯恐怠慢了他。

於是,昭應也不下車,直接待在車上沒有下來,用傲慢的語氣開口道:“本將欲見公子玉,商議楚軍撤退一事,故,請將軍派人在前引路,免得耽誤了本將面見公子。”

派人在前引路,這並不符合禮節,這是大國使者出使附屬小國才享有的待遇,楚國雖然是大國,但是越國也不小。

但,章期怔了一怔後,立即應道:“請將軍放心,在下這就派人在前引路,不會耽擱將軍前去見公子。”

說着,立即後退一步,向身側的士卒大聲吩咐道:“傳令,驅散街道的百姓,爲將軍開路。”

“諾。”士卒應着。

然後二十餘位越軍士卒快步來到昭應車前,準備爲昭應引路。

昭應見狀,向章期一笑,開口道:“好,多謝將軍!”

章期陪笑道:“哪裡,哪裡!”

昭應大笑着回到車中。

很快,馬車便緩緩向前,進入吳城之中。

路上,昭應透過車窗,見道路兩旁站立的越人,全都恐懼的望着馬車,頓時滿意的點了點頭。

攻打其他國家,最好的情況是,被攻打的國家,國人全都心生嚮往,如此,行軍作戰就像大軍回家一般,無可阻擋。其次,便是他國百姓心生恐懼,未戰先卻,如此,打起戰來,就會得心應手,勢如破竹。

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敵國百姓充滿仇恨,如此,必然曠日持久,勞民傷財,且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此刻,楚王大勝越王,足以讓越國百姓心生畏懼,而公子玉在吳城的行爲,足以吸收越人所有的仇恨。

以如狼似虎之軍,討伐離心離德,畏我如虎的烏合之衆。

昭應目光看向越宮所在,笑道:大事成矣!

越宮中。

“楚使昭應來訪?”公子玉在淮南各地送來效忠信後,本來就對城外的八萬楚軍心生畏懼,此刻一聽昭應來訪,爲了不得罪昭應,甚至爲了討好昭應,立即吩咐道:“請上卿親自在宮外相迎。”

“是,大王。”

侍者離去後,公子玉想了想,覺得讓上卿章義迎接似乎還顯示不了誠意,於是,再次吩咐道:“請亞卿昭滑來此。”

“唯。”

昭應來到殿前,發現公子玉不僅讓上卿章義親迎,還讓亞卿昭滑作陪,可謂重禮相待,並將越國至於楚國之下。

見此,昭應的神情,更顯幾分驕傲之色。

進入殿中之後,沒有用對待越王的禮節對待公子玉,而是直接一拱手,道:“在下見過公子。”

公子玉聞言一僵,迎接昭應入宮的章義同樣也一怔,全都爲昭應的無禮感到十分氣憤。

雖然公子玉還未正式即位,但是此時越王已死,楚國作爲公子玉即位的最大支持者,難道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能提前恭賀公子玉一聲越王。

哪怕不行拜禮,僅僅只是稱呼一聲越王!

只是,心中惱怒歸惱怒,但是一想起城外的八萬楚軍,公子玉頓時怒氣全都壓制住,然後臉色依然不好看的問道:“不知將軍來見寡人有何要事?”

昭應高揚着頭,態度語氣十分高傲的道:“公子,不久前,我楚軍得知,越王被公孫海所殺,越王率領的大軍也全軍覆沒,如今威脅公子即位的所有障礙全都被寡君掃平。而且,在下還聽說,淮南各地已經陸續向公子效忠。此時,我楚軍繼續呆在吳城,也沒有必要了。

故,在下奉將軍之命,特來向公子請辭。”

公子玉一聽楚軍打算主動撤走,大喜過望,再看着昭應依舊高傲的頭顱,頓時順眼起來,之前的怒氣與畏懼全都一掃而空。

接着,頓了頓,便和顏悅色的對昭應道:“將軍與司馬千里迢迢的來五成相助寡人,如今大事已成,寡人還未向將軍與司馬錶達感謝,何意便匆匆離去。”

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四百章 往燕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