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

很快,昭滑便回到城中,然後站在城門之旁等候,不久,公子滿的馬車就出現在眼前。見此,昭滑立即將即將穿過城門的馬車攔下,開口道:“請公子出來一見!”

馬車中,心中原本就極爲不快的公子滿,一聽昭滑的聲音,頓時臉一黑。

就是因爲楚人的緣故,他這個新任越王的長子,還未來得急野望,就被送到楚國做人質,從此與越王之位無緣。

想着,公子滿便探出一個腦袋,臭着臉看着昭滑,語氣中充滿憤恨道:“何事?”

昭滑見此,嘴角浮現出一絲冷笑,殺氣騰騰的道:“本將特來送公子上路。”

“上路?”公子滿還未反應過來,就見昭滑猛然拔出佩劍,然後對着他的胸膛刺來。

“啊···”

一聲尖銳的慘叫聲,頓時響徹整個北門,讓原本還輕鬆車隊,頓時緊張起來。

與此同時,昭滑的護衛已經對公子滿的護衛動手,偷襲之下,瞬間變斬殺五六人,將公子滿的護衛殺退。

公子滿其餘護衛見狀,頓時大驚喊道:“亞卿刺殺公子,昭滑反了!”

但,還未等迎親的隊伍反應過來,此時,城牆上再次傳來慘叫聲。

一時間,車隊大亂。

“公子玉叛國弒父,殺逆賊,另立新君。”

“迎接楚軍進城。”

“降者免死。”

此時,昭滑刺死了公子滿以及車伕後,聽見城牆上傳來廝殺聲、大喊聲,立即便知他安排在北門附近守城的季遂動手了。

接着,又見他埋伏在城門附近的三百門客,已經在門客吳燴的率領下殺了過來,當即對吳燴下令道:“立即分出一半人手奪取周圍的馬車,封鎖街道,阻止越軍來援。其他人隨我來,守住城門!”

說着,便跳上公子滿的馬車,然後親衛的幫助下,將裝着公子滿屍體的馬車橫在門洞之中城門,一堵車牆瞬間便形成。

另一邊,城外的章義一聽城中傳來動靜,慌忙中回頭一看,只見迎親的隊伍驚慌的四散開來,而城牆上越軍士卒正在相互廝殺。

大驚之下,章義立即帶着身邊的侍衛往回趕。

走到城門前,卻見昭滑正率領百餘門客在門洞中防守,而公子滿的屍首,有一半露在車廂之外。

見此,章義大喝道:“昭滑,大王帶你不薄,你爲何要謀反?”

昭滑一手拿着劍,平靜的大聲迴應道:“上卿,在下乃是楚人!”

章義聞言一僵,接着便不再言語,看了看身側,見已經聚集了百餘越軍,立即指揮士卒向城門殺去。

昭滑對此早有預料,一面指揮門客防守,一面大喊道:“上卿,北門已經被在下奪取,整個北面兩千守軍,有一大半的士卒都是在下的人,城外的楚軍轉瞬即至,吳城已經完了,上卿何不投降,本將可保證,楚軍不會動上卿家族分毫。如若不然,上卿舉族將與公子玉以及越國陪葬。”

章義聞言大罵道:“卑鄙,無恥。”

昭滑應道:“上卿何出此言,身爲將領,豈不聞兵不厭詐。”

章義聞言整張臉都漲得通紅。

就在這個時候,城中的一處民宅突然燃起大火,接着,一股濃厚的煙霧便飄到吳城上空。

楚營中。

早已等候多時的昭應,望見南面升起陣陣濃煙,立即興奮的大喊道:“傳令,大軍出營,直撲吳城北門。”

“諾。”

很快,一支萬人規模的楚軍,便快速離開楚營,向吳城疾奔而去。

楚軍中軍,唐昧正與章期說着話,一個士卒快步跑來稟報道:“報···將軍,將軍昭滑已經奪取吳城北門,將軍昭應已經率軍前往馳援。”

唐昧聞言立即下令道:“傳令,大軍調轉方向,殺向吳城。”

“諾。”

下令之後,唐昧頓了頓,然後看向一旁的章期,呵呵一笑。

章期聽到方纔的士卒的話,正大驚失色之際,見唐昧殺機四溢的向他看了過來,愣了愣,立即拱手抱拳:“將軍,在下願降。”

“好!章期將軍果然能明辨是非!”唐昧大笑道。

此時,吳城中。

城牆上的越軍,在主將叛變的情況下,很快就被擊潰,向城內四散逃走。

已經基本控制城牆的季遂,見章義正在下面指揮士卒衝擊城門,便高喊道:“上卿,在下北門守將季遂,已經佔領北面城牆,如今吳城已經失守,上卿何不向楚國投降。”

章義聞言擡頭一看,果然,城牆上的廝殺聲,已經微不可聞。接着,又見昭滑牢牢的控制着城門,頓時面無血色,急忙的衝季遂大喊道:“昭滑是楚人,背叛大王,情有可原。你季氏一脈,乃是越國大族,深受大王恩惠,爲何也要背叛大王。”

季遂聞言淡淡的應道:“上卿,我季氏乃是延陵季子之後,乃是吳國王族,可不是什麼越人。”

說着,季遂臉色露出嘲諷之色:“昔日越王勾踐可以背叛吳國,今日,我季氏背叛越國,有何不可?”

章義一聽,頓時面如死灰。從季遂的話所透露出來的意思,看來不是季遂背叛了越國,而是整個季氏都投靠了楚人,季氏的背叛,瞬間令越國的局勢艱難到了極點。

延陵季子在吳國聲威甚高,曾被吳國上下認爲是吳國的希望所在,多次要讓季札繼承吳國國君之位,但都被季札拒絕,最後被封在延陵。

吳國滅亡後,吳國王族害怕遭到越國打擊,紛紛改姓逃亡,但是季氏之中,仍然有一脈留在延陵,供奉季子的廟祀。越王勾踐因爲季子的賢名,也沒有動延陵季氏。結果,延陵季氏便成爲了明面上吳國最後的王族,在吳人之中擁有極高的威望。

如果整個延陵季氏背叛了越國,那麼是否說明,大部分的吳國遺族都投靠了楚國。

如此一來,吳國故地,且非頃刻反覆。

想到這,章期全身上下一陣冰涼。

此時,季遂又道:“上卿也是吳人,家族以及族人俱在吳地,難道就不爲家族考慮一二。如今越國主力全軍覆沒,吳城門戶已經洞開,越國滅亡已經不可避免,上卿難道要讓舉族爲越國陪葬!”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八章 今時往日